回覆列表
  • 1 # 故里雲

    三國演義裡最文學的風雲人物當之無愧當然是諸葛孔明瞭,膾炙人口的《出師表》流傳千古,知恩圖報的故事也成為歷史經典。孔明的口才也是堪稱一流,一曲舌戰群儒,四座啞然,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軍事家。

    第二個人物應識是曹操了,也是傑出的軍事家和文學家詩人。《觀滄海》也是名流千古的佳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更是對後人一直鼓勵。

  • 2 # 花生常態

    三國演義這部書洋洋灑灑百萬言,就裡邊所出現的人物就有一千一百多個。作者對這些人物褒貶頌揚,人品才能各有不同的定論。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被劉皇叔三顧茅廬之後忠心耿耿,寫出了出師表流傳千古的佳作。論文才當諸葛孔明。稍遜一籌的周郎周公瑾也非等閒之輩。曹操雖性情暴虐,但志向高遠。詩詞大氣磅礴。其子曹植的七步詩至今被人們崇拜。

  • 3 # 林下泉聲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喜愛。小說裡面能人、牛人特別多,文學才能最高的當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他們是“建安文學”的領袖人物。“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曹操的詩《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曹植的《七步詩》,曹丕的《典論.論文》也都影響很大。@邢臺呂桂安攝影 @趙建廣攝影 @牛城快拍

  • 4 # Zhuxipei1015

    《三國演義》中最有文學才華的當數曹操父子和諸葛亮。曹操的《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及曹植的《七步詩》等都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其地位;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膾炙人口,情感豐富,久讀不厭,流傳千古。

  • 5 # 歷史迷猴神通

    漢末到西晉統一這段時期,中國的文壇主要湧現出的大家包括:蔡邕、蔡文姬父女,建安七子,三曹,阮籍,嵇康以及諸葛亮等人。

    但在《三國演義》中,被重點展示過文學才能的,是以下幾位:

    01.曹操:詩文中的英雄氣

    通觀曹操詩文,有一種英雄氣,弘大而沉雄。

    曹操的詩歌,以《龜雖壽》、《觀滄海》、《短歌行》、《蒿里行》數首最體現其氣質。而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重點展現了他的《短歌行》:

    “時操已醉,乃取槊立於船頭上,以酒奠於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歌罷,眾和之,共皆歡笑。”

    曹操的文章中,建安十五年創作《讓縣自明本志令》最具特色,而其中為人所熟知的,是那句:“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英雄霸氣側露,文如其人!

    02.諸葛亮:文章中的君子氣

    曹操打仗太厲害,於是人們忘記了他是詩人;諸葛亮治國太厲害,於是人們忘記了他是散文家。

    諸葛亮為人所稱道的文章,是他的《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三篇

    其中,《出師表》通篇嘔心瀝血,深度反映了諸葛亮不辭憂勞復興漢業的苦心,讀完全篇,一個儒家君子的形象可以躍然紙面。

    《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呈現了這一篇內容。其中名句,感人至深: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03.陳琳:滔滔不絕的才子氣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是建安七子之一,他一生之中的高光時刻,就是寫下罵曹操的《為袁紹檄豫州文》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關張共擒王劉二將裡,構思了陳琳文章治好曹操的情節:

    檄文傳至許都,時曹操方患頭風,臥病在床。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顧謂曹洪曰:“此微何人所作?”

    而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的,還有陳琳的詩歌《飲馬長城窟》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這首詩,通篇透著悲愴之氣,是建安文風的代表之作。

    04.曹植:獨步天下的王子氣

    三曹中,曹植的文才也為人稱道,南朝大詩人謝靈運甚至說:“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而《三國演義》裡,對曹植的才華也進行著重描述的,是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

    “"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誇示於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筆。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詩一首。若果能,則免一死;若不能,則從重治罪,決不姑恕!"植曰:"願乞題目。"時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隻牛,鬥於土牆之下,一牛墜井而亡。丕指畫曰:"即以此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植行七步,其詩已成。詩曰:"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曹丕及群臣皆驚。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植曰:“願即命題。"丕曰:"吾與汝乃兄弟也。以此為題。亦不許犯著‘兄弟’字樣。"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這是曹植留給後人的兩個成語。

  • 6 # Drongs龍吟

    三國時代戰火不斷,各方勢力相互爭奪地盤,最終只剩下魏蜀吳三方鼎足而立,在這樣動亂的年代,按理說沒太多人專心研究文學,不過三國這70多年的歷史中,也有不少人取得不錯的文學成就,比如著名的建安七子,就是三國時代文學成就者的代表,但這七人並非最高成就者。

    跟建安七子同一時代齊名的,還有曹氏家族三曹,也就是曹操、曹丕、曹植,要說這三人中,論文學成就排名,可能大家會把曹操、曹丕排在前面,因為說到這兩人的著作,我們立馬能想到《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和《銅雀臺賦》、《洛神賦》、《七步詩》等等,那曹丕有什麼名篇你能瞬間想到的嗎?

    或許大多數人都不能很快想到曹丕的名著,其實歷史上曹丕的確沒多少名著,跟建安七子相比起來似乎也不如,因為孔融七歲讓梨很有名,陳琳一篇《討賊檄文》把曹操頭痛病都罵好了,其他五位也皆有名篇傳世,那曹丕有什麼呢?他為什麼能跟這些人並列呢?

    其實要說三國時代文學成就最高的人,或許還要首推曹丕了,因為他所取得的文學成就,不僅僅展現在當時,而且還造福了後世,總結曹丕在中華文學成就上的貢獻,他主要做了三件事情,足以名垂青史。

    一、曹丕開創了七言律詩體裁

    只要度過初中的朋友,都能隨口背出幾句七言律詩,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這種你在唐宋時期廣為流傳的詩歌體裁,叫做七言律詩,而這種七言律詩的發明者就是曹丕,他所寫的《燕歌行》是中國最早的一首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是一種行文嚴謹的詩歌體裁,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押韻,後來李白、杜甫無數名篇都是用這種體裁流傳下來的,而曹丕能發明這種體裁,以供後世文人按照這種格式來寫詩,你說他的文學貢獻大不大?

    二、曹丕主持修訂了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是也是一種文學體裁,它把他人的知識、見解收集整理起來,成為一種理性的作品,講究的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古人很少用理性思維方式考慮問題,所以在曹丕之前,中國並沒有百科全書,而要真正整理成一部完全理性的作品,難度是很大的,可曹丕帶領著一幫文人,把這件事做到了。

    中國歷史上首部百科全書叫《皇覽》,是在曹丕的主持下編著而成的,全書總共八百多萬字,此書被稱為中國類書的始祖,所謂“類書”技術分類的書籍,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百科全書了,可惜這部在隋唐時代失傳了,但它是中國類目書籍的帶頭大哥,後世著名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都是模仿《皇覽》的格式編著的。

    三、曹丕寫出中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論

    如果你以為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就是以上兩點的話,那就又小看了曹丕,他還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文學批評著作,名叫《典論》,這部著作共有二十篇文章,可惜幾乎都失散了,只還留下一篇《典論·論文》,所謂的“文學批評”是指對前人所寫的文章,進行好壞的評論,這種方式可以讓文學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也是曹丕在文學上的一大貢獻之一。

    曹丕在文學上的貢獻,更多的是開發和創造,而曹操、曹植則更多的是繼承,包括建安七子也一樣,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把文學繼承併發揚光大,而曹丕開創出新型的文化產物,他的貢獻就遠遠超過其他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為什麼不會為婚外情而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