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琅琊榜首張大仙
-
2 # 杜坤維
現在醫藥股下跌,以多少市盈率來判斷何處是底顯然不準確。
醫藥股是作為成長性較為確定的板塊,深得機構和投資者的青睞,一旦投資者預期變化,股價下跌也會超預期,調整時間和空間都很難預測。
另外本輪醫藥股下跌主要是受到帶量採購的影響,部分藥品降價空間巨大,有的高達90%以上,降價60%左右也有,這樣的降價空間,實際上蠶食了醫藥股的利潤空間,但是以量補價是不是能夠獲得必要的盈利空間,這個很難判斷,比如降價90%,需要增加多少的量才能補足降價的損失呢?
現在市盈率計算是按照沒有降價以前得出來的,明年就是會受到降價的影響,利潤下滑空間會有多大,不少企業公告帶量採購對利潤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截止目前市場還是存在疑慮的,一旦量跟不上,而價格猛降,有的醫藥企業利潤下滑可能會比較大,因此以目前市盈率來判斷底部就很不準確,最起碼要等到一季報以後才可能看出一些端倪。
因此現在不是介入醫藥股最佳時機,機構搶反彈也不會急於一時,而是要等到帶量採購影響逐漸明朗才能給出準確估值。
帶量採購不影響利潤關鍵在於銷售費用能不能有效下降,把營銷費用轉化成利潤。部分營銷費用用在哪兒,很多人心知肚明,沒有這部分營銷費用,藥品是不是能夠順利進入到病患者手中呢/
-
3 # Dr李鍾武PhDFinance
本次醫藥股的下跌受到整體採購政策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投資者在整體採購政策下對醫藥股未來贏利降低的預期,這個是醫藥股普遍走低的原因.
在這個大環境和條件下,投資者是無法透過模型來計算出未來合理的市盈率的,因為公司的市盈率是一個動態的指標,是對某隻股票未來贏利的估算,在買股票就是買未來的預期下,單看市盈率來買賣股票是錯誤的,市盈率是個參考指標而已.
-
4 # 寶爸爸日記
市盈率剛上市時合理定位為22倍市盈率左右,目前很多醫藥已經低於上市時的22倍左右市盈率,但低市盈率不代表不存在風險!
近期,醫藥行業可以說是風聲鶴唳,一片哀嚎,個股均遭遇大幅下跌,整個行業也是跌的沒有底線。不僅是醫藥股,除了5G,創投類在一段時間保持上漲外,其他題材股票也都出現持續下跌情況,很多醫藥股已經跌破上市時的22倍市盈率。所以單看市盈率也不能完全表達出醫藥股是否存在投資價值。
醫藥股持續下跌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方面大盤處於熊市末端,陰跌不止。另一方面醫藥股存在不規範地方,例如眾所周知的長生生物事件,同仁堂的合作公司用過期的蜂蜜重新勾兌,很多人說國企安全,我們看到今年遭遇黑天鵝時間的國企也特別多。例如牙膏門、水煮驢皮等讓投資者很受傷。 一些過去老字號,變成了國企之後,其創始人家族的離開,讓品牌靈魂也在慢慢的消失。我想起了一個老電視劇《大宅門》,導演和編劇是郭寶昌,他在同仁堂大宅門裡面生活了26年,老一輩對於藥的認識和態度都融入了這部電視劇當中。同仁堂兩句家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然而,信譽建立用了數百年,而毀掉信譽似乎一天足矣。
此外一方面,政策上已經明確要降低醫藥關稅對醫藥板塊來說就是一個利空。響應政策,跟隨政策走。政策也好,領導的講話也好,你必須迅速地作出判斷和反應。
我們來看一下實際案例:
上圖是中證500指數持續下跌,到11月底市盈率跌至18.90倍,已經接近2008年11月份的歷史最低市盈率水平,但到目前仍然沒有止跌的趨勢,今天依然持續下跌。所以投資股票不能單看市盈率。
-
5 # 沈學偉1127
不管有沒有人相信,反正我覺得機構利用現在大幅下跌,吸收散戶手裡的籌碼,一旦大盤企穩,醫藥股絕對會有一波行情
-
6 # 菩提fei0598
醫藥股或者說成長股,從來不存在多少市盈率是否合理的問題,只存在未來的行業空間和增長預期對應的行業競爭格局是否確定帶來的對應合理或者有價值的估值體系。
近期的醫藥股,應該說顛覆了多數人的傳統觀念和估值體系。其根源和中國醫保的現狀以及改變有很大的關係,主要邏輯有以下幾點改變:
第一,醫藥股以往的高毛利,主要來自於出廠價和最終銷售價格之間的價差,而價差,除了醫藥的品牌因素以外,更多比拼的是銷售代表的能力和廣告投入的能力也就是銷售費用佔比。
第二,18年以來的醫藥大趨勢行情,和指數進入持續熊市,醫藥的高毛利和穩定增長在創新藥和仿製藥的政策引發轉向積極有關。
而仿製藥從日本印度等國家來看,年初的仿製藥政策環境是按照新的一致性評價標準重塑行業的佔比的競爭格局,這就引發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領先和創新藥儲備研發管線領先的藥企在18年以來獲得了巨大的趨勢性漲幅和估值優勢。
自18年底以來。醫藥持續暴跌和最終跌穿了18年多數醫藥的啟動點則和以下幾點變化有關:
第一,長生欺詐事件,引發了醫藥衛生安全領域的危機和市場對銷售費用佔比高的藥企的高毛利產生了質疑和動搖,這引發了醫藥的第一輪暴跌,主要是疫苗生產企業的生產控制檢測等環節的衛生安全標準受到質疑。
而第二輪的醫藥暴跌,則和上海市的4+7帶量採購政策有關。因為以往的市場份額佔比在這個4+7政策下改變成只要能夠獲取市場份額暫時犧牲利潤也要進入,為最終替代退出部分的市場份額作為競爭手段,這就導致了進入醫藥的藥品降價幅度甚至達到了90%以上,這完全顛覆了市場對醫藥穩定增長和高毛利傳統的預期,從而引發了在第一輪長生欺詐引發的醫藥破位以後第二輪暴跌,其中以樂普最為典型。
而第三輪暴跌則是因為進入熊市末期,疊加了上述醫藥行業邏輯出現動搖和改變,引發了因為基金的過度擁擠交易持倉導致的基金倉位策略持續調整,在資金的不斷退出中,導致醫藥行業在邏輯變化之後長線資金進入謹慎觀望階段而缺乏足夠的對手買盤,這就導致了醫藥板塊尤其是醫藥權重龍頭個股持續破位大跌和破位後繼續下跌。
而從中國醫保現狀和未來的趨勢來看,控費和控制藥品價格乃至於控制一個疾病的總體醫療費用,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而對於創新研發管線豐富的醫藥公司來說,短期的藥品價格因素並不會顛覆新藥行業的邏輯,這在之前我發過的問答裡已經有闡述。再次總結就是,未來,創新藥研發和獨家大牌依舊是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不過此次顛覆的是多數藥企因為長期醫療體制問題導致的因為銷售費用佔比遠遠超過研發費用,典型的就是廣告費用和醫藥代表群體的支出費用,而研發費用佔比高的藥企和研發管線豐富的藥企,無論從國內視角還是國際視野來看,都是未來增長和競爭格局的最終贏家。靠以兩款爆款藥品而躺著賺錢的時代結束而已!
-
7 # 藍色幸福
以今年市盈率看自然是老便宜的,但以後藥品降價後,企業利潤被砍掉百分之七八十後,市盈率就難看了。股價反映的是未來市盈率
-
8 # 唐忠寶2
醫藥隨國家的政策改變還有下跌空間,小心為上,君不見央臺報多次藥品出廠價與患者之間藥價差幾百上千倍,老百姓都看不起病,吃不起藥了,醫患矛盾加大,社會長久如此會不穩定。
-
9 # 溫暖你28
以我觀點,醫藥股不能一概按業績看成敗,因為這是用來救命的,國家應該扶持,就像軍工股一樣,不應該按業績來考核
-
10 # 大A風向標
現在醫藥板塊估值集體下調,並且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帶量採購,這個影響是長期的,從估值角度看的話,等到回到歷史估值最低時,20倍以下吧!!
2019年第2個交易日,醫藥股繼續大跌。
從2018年12月4日-2019年1月3日,19個交易日,跌幅大於30%的醫藥股有12家,佔比5%左右,剔除上海萊士,跌幅大於20%的93家,佔比34%。
而從2018全年看,醫藥板塊走勢先揚後抑,上半年迎來一波醫藥牛市,2018年6月以來大幅下跌,跌幅超過39%。跌幅較大的醫藥股主要是前期質地較優的強勢股,盤子都較大。
回覆列表
其實不能以市盈率的高低來判斷合不合理,要結合綜合指標來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考量!我認為現在的情況不是醫藥還需要繼續下跌多少的問題,而是大盤什麼時候見底止跌的問題!目前大部分的個股已經出現了超跌,甚至跌至底部區域的位置,只不過因為上證50個股還在處於補跌狀態,而目前的大環境信心又不足,所以才會造成個股弱勢震盪的局面!
從大部分的醫藥股來看,業績並沒有減退的跡象,而股價已經跌至各大歷史底部區域附近,明顯是屬於超跌和錯殺嚴重的表現,這也是熊市底部的正常現象!而許多醫藥股的市盈率已經跌至22倍附近,甚至22倍以下,所以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反而有超跌出來的價值!要知道22倍左右的市盈率是個股上市之前合理的區域,那麼跌至22倍,甚至跌至22倍下方就是存在跌出來的價值!沒有不合理,只不過超跌嚴重而已!
所以醫藥股能否止跌還是要看整個A股環境和大盤的走勢,如果熊牛轉變,行情止跌企穩了,那麼自然而然醫藥股就會回到合理的區域,也就是22倍的市盈率左右。而股價也會水漲船高向上回聲!因此現在這個階段可能就是長線投資者逢低佈局和吸納優質籌碼最好的階段,因為只有熊市底部區域你才會看到大批的醫藥牛股出現超跌,甚至市盈率跌至22倍左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