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速警事
-
2 # 愛車大家說
汽車A柱是車身的關鍵部位,也是阻擋駕駛員視線的主要部位。
上圖是一個模擬示意圖。車輛行駛中還好,因為前方視線隨著車輛移動一直在變,盲區也一直在變化,相應來說影響不是很大。
但是低速行駛中就不一樣了,特別是路口停車等紅燈,行人很容易進入你的盲區內。
低速行駛時也很危險,行人不知不覺中接近盲區,如果駕駛員沒有第一時間察覺的話很容易發生危險。特別是停車場,校園,景區,街道上,車速低,行人與車輛混合,最容易發生危險。
一些車輛會有小三角窗,可以減少一定盲區,但是從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三角窗對於靠近車身的地方有用,但是遠離車身的盲區沒有改善。
很多年前都看新聞上說日本有全息技術,透過車輛外接的攝像頭捕捉畫面,然後在車內設定全息影像系統,駕駛員幾乎可以看到各個方位的畫面。但是隻是新聞而已,目前沒有見哪些車有裝配。
其實我們不必把A柱盲區當成洪水猛獸一般可怕,想要減少盲區的影響,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時刻集中精力,人多車速慢的時候透過左右瞭望可以輕鬆避開盲區的干擾。我們開車應該靈活,看不清楚就動一動。特別是開車時要集中精力,有些朋友喜歡一邊開車一邊發信息,自以為技術了得,其實只能說是運氣好,傻大膽。一旦有行人進入盲區的話不能及時發現後果非常嚴重。
所以說好方法只有一個:集中精力,看不清了動一動。如果這都做不到的話活該盲區干擾你。
-
3 # 孫行者救援線上
汽車盲區一直都是讓人頭疼的事,常常聽到兒童被汽車撞到,因為盲區而導致的各種意外層出不窮,這說起來就是汽車前擋風兩側的A柱盲區,以及車門處的B柱盲區。到底如何才能避免這些不必要的意外發生呢?
首先盲區的存在是由於車身結構決定的,先看一下A柱盲區的大小,由於我們的駕駛座是在左邊的,所以左邊A柱的盲區是較右邊的大很多,資料顯示左邊的盲區是六度,右邊的是兩度。
而汽車A柱盲區,可以說是新手最容易犯的意外,尤其是在轉彎的時候A柱的盲區擋住了駕駛員的大部分視線,而再加上轉彎時侯需要同時注意後邊車、路口行人以及周圍車輛狀況,往往容易讓人手忙腳亂的,造成意外的發生。
其實想解決這樣的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安裝360度的環繞的監控,這是比較智慧化的,透過智慧技術來解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安裝此類裝置,更有些人是不懂如何觀看辨別的,此時就需要用到原始的方法了。
車輛轉彎尤其是左轉彎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左轉彎時,最好放慢車速,透過左前門玻璃往左前方觀察一下,也可以前後移動下身子,透過前擋風玻璃觀察車頭左右位置的情況,反覆幾次,確保不留下盲區後,安全透過。
如果有條件允許的話,那麼安裝智慧裝置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最簡單的就是可以裝一個小小雷達探測裝置,就可以探測前方行人車輛,提供行人車輛預警,在全黑、雨雪、霧霾等天氣情況下駕駛也毫無壓力,提高駕駛員預判能力和安全係數。
-
4 # 汽車工程研究生
現在有一些概念車上有把A柱掏空的設計,這些設計雖然能改善車內的視野,但是都會對汽車的安全性造成影響,算是得不償失,因此市面上的汽車基本上沒有采用。A柱作為車身上重要的部位,應當具有足夠的強度,也就是說在遇到交通事故之後,其能夠承受住車身的重量而不發生變形,從而給駕駛員留下足夠的生存空間。
除了掏空A柱,也有一些電子的方法來減少A柱盲區帶來的影響。主要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利用超聲波測距原理和超聲波感測器的基本原理製作的汽車駕駛盲區障礙預警裝置。此裝置可以對汽車駕駛盲區的道路資訊採集和分析,經過處理及時為駕駛員提供盲區資訊。該裝置透過攝像頭對採集汽車駕駛盲區的道路資訊,然後將其輸入到車載微控制器系統,經過系統對道路資訊的綜合處理並進行判斷,如果車輛存在潛在的危險則會發出預警提醒駕駛員,對於提高汽車的安全性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
(2) 使用攝像頭拍攝裝置作為輔助駕駛系統,使用汽車的12V電源,攝像頭拍攝裝置傳遞影象資訊,車上的液晶屏顯示影象的方法。在倒車鏡上鑽兩個小孔用螺絲裝上一個車載攝像頭,然後在車內靠近A柱的平臺上安裝顯示屏這樣瞬時就可W顯示拍攝到的畫面,同時這個角度與駕駛員駕駛時觀察側方事物的方向極為相似,因此具有開車時候的真實感,透過這個方法被遮擋的那部分割槽域也可以清晰的顯示,遇到危險情況駕駛員可以提前做出反應。但是如果直接利用車載顯示器實時顯示道路資訊,司機需要調整注意力來檢視螢幕,這樣做不但會讓司機極容易感到疲勞,也同樣影響了駕駛安全係數和乘坐的舒服感。
(3) 盲點檢測系統,主要是由雷達、微型攝像機、速度感測器和警示‘燈等裝置構成。這個解決方案透過在左右後視鏡底部安裝拍攝裝置,對轎車左前方和右前方的扇形區實時影象拍攝,掃描頻率達到25幀,掃描區域是相距轎車3米寬,9.5米長的扇形區,與車速感應裝置和車載雷達分析的資料,在系統判定障礙物持續靠近汽車時,A柱警示燈就會不斷閃爍使司機提高注意力注意安全,從而防止事故發生。然而這個裝置成本較高,普通汽車並不適用,又因為影象的採集是依據可見光成像系統,因此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
-
5 # 視知車學院
A柱是全車強度最高的鋼材之一,對車身安全非常重要。假如車輛正前方發生碰撞,這裡要承受25%的能量。如果是側翻,它還得能支撐車身、保護車內人員。
所以A柱通常比較粗壯,這樣一來,盲區就大了。
通常,在A柱附近還有一個黑色三角區,有了它,前車窗才能下降到底,否則就會把車門板戳破。
除了A柱本身和“黑三角”,影響左前方視線的還有外後視鏡。它能幫你看清側後方,但也擋住了一部分前邊的視線。
A柱、黑色三角區、外後視鏡加到一起,把這個方向的視野“封殺”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柱盲區。
“汽車都快自動駕駛了,這點盲區都沒法解決嗎?”
後兩個有辦法。一些車企會把後視鏡挪到車門上,並把黑色三角區變小,或者乾脆直接把這部分改成玻璃的,能減小A柱盲區。
對於A柱本身,各家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曾經有品牌別出心裁,把A柱分成兩根,每一根都變得更細。雖然改善盲區的效果挺明顯,但到了碰撞測試,A柱支撐力不夠,導致司機很受傷。
2001年,沃爾沃一款概念車的A柱被設計師設計成了鏤空的,但這就是概念,沒法普及。
日產曾經在概念車的A柱上安裝攝像頭和螢幕,模擬透視效果,但也不可能量產。
我們國家的民間高手也有類似的發明,但這螢幕白天反光、晚上閃瞎眼,還是算了吧……
其實A柱取消也不是不行,把底盤結構加強,只要達到相同的安全等級就行。
但這樣做增加成本,車重還大,誰也不願意弄。
如果把三塊後視鏡調到合適角度,可以大幅減少車身兩側的盲區,提高拐彎、併線時的安全性。
首先,要保證你的座椅位置合適、坐姿端正。
再調整反光鏡的左右角度,讓車身不超過鏡面面積的四分之一,角度太小或太大,都會有遺漏的區域。
然後再調整上下角度,讓路面佔整體鏡面的一半,右側可以稍低一些,以便側方停車時看見路邊的情況。
至於車內後視鏡,能看到完整的車後窗即可。
搞定了兩側的盲區,也不能忽視車前盲區,尤其A柱更危險。
因為是車身結構的重要部分,所以A柱通常比較寬。車學院建議你,拐彎時身體前後搖擺一下。
回覆列表
汽車A柱盲區給我們的不少車主帶來了難題,不管是新手司機還是老司機在開車的時候都會遇到汽車盲區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汽車A柱盲區是我們在開車的時候最先要考慮的,開車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好的視野,這樣我們在開車的時候才能更好的應對突發狀況。
汽車A柱盲區如何解決?可以裝雷達,裝雷達算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一個方式,現在也的確有很多廠家正在使用這個技術,官方的名稱多為“併線輔助”,這套系統可以通用安裝在車身四周的雷達,來監控車輛360度範圍內的障礙物情況。聽起來好像還挺牛逼,但是實際上,這樣的系統對規避A柱盲區風險的意義非常小。首先是因為這樣的雷達一般都是毫米波雷達,這種雷達本身的探測範圍就比較有限,而且反饋的速度也比較緩慢,如果要用這種雷達來避免A柱盲區的影響,那車主勢必得將車速放慢到可控值。這樣以來的話,這套系統的意義就不大了,如果車速能夠降到很低的話,車主是完全有時間來觀察的,A柱的盲區目前主要危害就是在車輛快速過彎的情況下產生的。但如果後期的廠家在A柱的覆蓋區域撞上鐳射雷達的話,或許這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解決方案,但是這樣做的意味著成本會非常高,畢竟鐳射雷達並不便宜。
裝影像和360度全景影像一樣,既然盲區看不到,為什麼咱們不直接裝個影像系統呢?在以一個較快速度過彎的時候,我們顯然不能看車載螢幕,這就對A柱覆蓋範圍的影像呈現有了更高的要求,當下人們的做法是,讓A柱成為一個“顯示屏”。在民間,其實早就有了這樣的發明專利,只是看起來違和感較強,不太適合有強迫症的使用者。發明者管這個叫“汽車A柱盲區顯示屏”,這個發明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就是在A柱外側安裝一個攝像頭,完了在A柱內側安裝一個顯示屏,這樣駕駛者就可以看到A柱盲區的情況了。這套系統的好處是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廉,劣勢自然也顯而易見,整個車會體現出很濃郁的山寨氣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樣的設定。
創新A柱設計,也有很多廠家的A柱盲區解決策略是比較有特點的,比如說沃爾沃的網格狀A柱設計,這個技術最早出現在了沃爾沃2001年推出的SAfety CAr Concept車型上,也就是後來的沃爾沃C30了。這個技術的核心就是把A柱打造成網格狀,官方還稱之為“埃菲爾鐵塔的框架式A立柱”,這個A柱的可視範圍被加大,能有效減少盲區,但是很可惜,這個技術並未隨著C30的量產而推廣。還有不少廠家對前擋風玻璃動了腦筋,他們會採用一整塊帶有較大弧度的玻璃,這樣一來,A柱的位置就後移了,帶來的好處就是盲區不見了。但是由於收到車身結構的影響,這種設計目前也只在跑車上出現,比如柯尼賽格的AgerA R,這種設計雖然很無敵,但是受限條件太多,不適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