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無痕7774163

    華人歷史主要講究傳承,黃帝以前二皇從時間上是前後傳承的,黃帝和炎帝是屬於一個時代,黃帝就是這個時代的代表,所以……

  • 2 # 悟道尊者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華胥氏開始,她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太昊、伏羲、少典即是“三皇”。少典生炎帝、黃帝。黃帝是少典族的兒子,姓公孫,名軒轅,軒轅時代,炎帝神農氏已經沒落,各部落之間互相侵伐,殘害百姓,可是神農氏卻沒能力征討他們。於是軒轅操練軍隊、動用武力去征討那些不歸順的部落,炎帝試圖侵犯各部落,各部落紛紛歸附軒轅。軒轅推行德政,強化軍隊,順應四時五方的自然氣象,播種五穀,安撫百姓,訓練勇孟威武的軍旅,與炎帝展開激戰,經過幾番戰鬥,終於取得勝利。蚩尤發動叛亂,軒轅徵調軍隊與蚩尤在涿鹿決戰,擒殺了蚩尤,各部落都公開推舉軒轅為天子,取代了神農氏炎帝,他就是黃帝。顓頊帝高陽是黃帝的孫子,他登上帝位後,熱愛人民,廣施仁政,各部族在他的統領下到處呈現一派清明祥和的景象。堯是繼炎帝、黃帝、高陽帝之後又一個最有威望的部落首領,他勤於政事,認認真真的治理著國家,他善於發現和使用人才,建立了很有效率的行政機構,是中國政治制度的萌芽。堯年級大了,於是滿天下尋找賢人,準備把帝位禪讓給他,各地的族長們都推薦舜,說他既孝順又有才幹,可以繼承,於是堯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做妻子,把帝位禪讓給了他,舜繼承帝位之後心裡時刻關心百姓的疾苦,把天下治理得非常好。大禹是黃帝的玄孫,舜命他治理黃河流域的水災,大禹身負治水重任,三過家門而不入,和百姓一起勞動,吸取了父親鯀治水失敗的教訓,終於治理好了氾濫的洪水,他的威望也大大的提高,舜便帝位讓給了他,他繼承了帝位之後,繼續保持著高尚的情操和優良的作風,更加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黃帝、高陽帝、堯、舜、大禹是五位有作為的部落聯盟首領,史稱“五帝”。“三皇五帝”裡面雖沒有炎帝的名字,可是神農嘗百草開啟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中華民族血管裡都流淌著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血液,所以中華兒女都稱之為“炎黃子孫”……

  • 3 # 閒雲島

    題記——題主似乎對上古歷史不是很瞭解,其實,炎帝神農應該歸於“三皇”之列。當然,上古歷史是存在爭議的,這種提問似乎在可以理解的範疇。

    上古文明:“三皇文明”。

    追溯人類歷史,一百七十萬年就有了人類的祖先活動……到了人類“洪水大毀滅”時期,人文始祖伏羲與同母異父妹妹女媧相婚,再次締造人類——人類進入上古文明時期,距今至少有七千年曆史。伏羲乃中華有典籍記載的第一王,他開創了“三皇文明”——開始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過渡期。

    三皇(公元前 ? 年——公元前三O七七年),即羲皇(伏羲)、媧皇(女媧) 、農皇(神農)(《呂氏春秋》記載)。伏羲,三皇之首,中國典籍記載第一王,華夏、夷族(東夷、西夷、南夷,湖南瑤山古瑤歌中就有伏羲兄妹的典故)共同的人文始祖,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建有伏羲廟),農曆三月十八出生,風姓,《史記》中稱青帝,與女媧乃同母異父兄妹,相傳,洪水滔天,人全淹沒,兄妹躲在葫蘆中得救,為繁衍後代,兄妹相婚。羲皇稱帝一百一十一年,創立《易》(八卦)、文字,發明瑟、曲子,教民漁獵,締造人類、創立婚姻(對偶婚)制度;羲皇陵位於河南淮陽縣,佔地八百七十五畝,規模宏大,始建於春秋,與炎帝、黃帝同為華夏始祖地位……

    華夏“第一王”:伏羲 ‖ 就說有典籍記載的中華“第一王”吧,其實,也並非真正的“第一王”,因為之前,還有諸如神話故事中的“盤古”,盤古開天地,才會有之後的華胥氏與雷神相交而誕生伏羲。《山海經·內東經·郭注》:“華胥履大跡生伏羲”,“燧人之世有大跡,華胥履之而生庖羲氏”。 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古籍文獻多講“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伏羲”,雷澤中的大人是雷神,雷神就是龍神——雷之聲是龍的發音,和雷相伴的閃電是龍的形狀。因此,伏羲便是龍神的兒子,龍的兒子自然要生得“龍身而人面”,這就是“龍的傳人”的最早傳說。伏羲是有“龍祖”之稱的,那麼,龍祖的媽媽華胥氏就是“龍祖之祖”了,華胥也是祖中之祖了。所以說,遠古多奧秘、多玄幻。

    媧皇 ‖ 伏羲與女媧乃同母異父兄妹,相傳,洪水滔天,人全淹沒,兄妹躲在葫蘆中得救,為繁衍後代,兄妹相婚。羲皇稱帝一百一十一年,死後,女媧代替丈夫伏羲管理天下,故稱之為媧皇,同時也被尊為中華民族始母。媧皇之後,禪位於農皇(神農)。

    炎帝 ‖ 農皇——炎帝,三皇之末,出生於陝西寶雞。但據《普書》卷92《文苑傳.伏滔》說炎帝出於“黔中之地”,炎帝又號“連山氏”,炎帝出生於華陽之“常羊山”。炎帝葬於湖南株洲炎陵縣鹿原鎮鹿原陂。炎帝功績:制耒耜、種五穀;償百草、立市廛;織麻為布,削木為弓;作五絃琴,製作陶器;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炎帝乃農耕文明始祖,故號農皇。炎帝治國有方:他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邪正,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人民無不敬戴。

    “仰韶文化”印證了“三皇文明"——它以黃河中游為中心,東至魯翼、西至洮河(甘肅西部)、北起河套、南達漢水,最早發現於豫澠池仰韶村,故曰“仰韶文化"(此時期的遺址尚有“西安半坡村"、“臨潼姜寨"等),距今五千至七千年,出土文物主要以石器(石磨、石鏟等糧食生產加工工具)、骨器(骨箭頭、漁叉、漁鉤等等漁獵工具)、陶器(釜、鼎、罐、盆、碗、盤、杯、壺等用具,或印有動物圖案)、動物骨頭(豬、狗、馬、羊、牛等獸骨);在西安"半坡村"遺址中粟,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稻穀……可見,原始農牧業得以發展;因此,神農文明,實際上就是原始農耕文明。

    “五帝文明”,一脈相承

    《史記》記載,黃帝娶嫘祖為妻,生二子,其一曰玄囂,其二曰昌意。二人其後均有天下:昌意子顓頊及其子孫舜帝、大禹均繼天子位,統治天下;玄囂孫帝嚳繼其族叔顓頊位,帝嚳逝世後,“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可見,黃帝帝位的傳承,由於黃帝在位時間長(活了一百多歲),除了其正室之子玄囂、昌意因年齡問題無法繼位外,正室二子的子孫均有天下,且源遠流長,“夏商周”為其子孫後代所開創,“秦漢唐宋”亦乃黃帝子孫後代打拼建立……所以,泱泱中華,均系炎黃子孫。

    黃帝 ‖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顓頊 ‖ 《史記.五帝本紀》:“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址,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嚳 ‖ 《史記.五帝本紀》:“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堯帝 ‖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舜帝 ‖ 《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龍山文化”就是“五帝文明”很好的佐證。“龍山文化”因在龍山鎮(山東章丘縣)發現而得名,據C14檢測,其遺址產生於公元前二千至二千六百年,時間恰在“五帝時代”。與"仰韶文化"相比,“龍山文化"的分佈範圍更廣,文明程度更高;它覆蓋了整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甚至遼東半島、兩廣地區……諸如,黃河上游(甘肅和政縣齊家坪)的齊家文化、黃河中下游流域,即以“龍山文化”最著名,長江中下游流域則分別出現“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其文明程度遠超“仰韶文化",農具(石銅並進)先進、生產力大增;製陶業突飛猛進——以超薄高質為特點的“黑陶"遍及各地;銅冶煉及加工技術已得以發展,出土的銅鼎、刀、匕、鑿、環等已相當精緻;出土的卜骨反映出當時的宗教文化;出土的“龍山玉"、“良渚玉"已非常精美……另一個顯著特徵,即人類已有巨大進步,從出土合葬墓屍體來看,男人為主,女人屈膝面對男人,對偶(一夫一妻或二妻)婚已很普遍,這說明社會已完全進入父系社會。

    失落的上古文明——“神農文明”

    據《史記》記載——“黃帝時,神農氏世衰”。可見,黃帝之前尚有神農文明——相傳,伏羲禪讓帝位給神農氏,傳位七十(又說十七)世代,傳承了約二千年,但有典籍記載的,神農文明的確傳承了九世代(即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榆罔——炎帝),傳承了五三O年。農皇——炎帝,三皇之末,出生於陝西寶雞。但據《普書》卷92《文苑傳.伏滔》說炎帝出於“黔中之地”,炎帝又號“連山氏”,炎帝出生於華陽之“常羊山”,而湖南會同縣內的確有連山,連山境內有常羊山,與連山一山之隔的馬鞍鄉境內有“神農山”和“神農廟”,連山至今還完整儲存一個“茶亭庵”——炎帝發明了“茶飲”,因此,有學者考證炎帝故里在湖南會同縣連山,確有依據。但不管怎樣,炎帝存於湘葬於湘,葬於湖南株洲炎陵縣鹿原鎮鹿原陂。

  • 4 # 陝安漢大同鎮陳長東

    這是因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軒猿皇帝,軒猿安藏於我們陝西,延安黃陵縣,從西安坐約兩個半小時就到黃陵縣軒猿墓地,所以華夏五千年敬拜中國第一位皇帝,我們稱只為(炎黃子孫),而三皇五帝中,沒有提到帝炎,就要從這裡講起,三皇有六種說法,我只說一種,伏義、女媧、神農。五帝有4種說法,我還是隻說一種,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看來三皇五帝,帶有神話性的說法,所以說我們只能為炎皇子孫,不能說帝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午海戰失敗,如果不跟日本籤不平等條約能怎樣?讓他們登陸跟他們打陸地戰為什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