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滷蛋音樂秀

    歷史已經過去說再多也是無用只能點到為止汲取教訓,當時甲午海戰失敗北洋海師幾乎全軍覆沒,但清政府仍有實力和日本決一死戰的,日本國庫當時已經將近空虛,絕對沒有資本和清政府對抗的實力,假如當時清政府和日本沒有簽訂條約現在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我們是否還是長袍辮子加身呢?

  • 2 # 皎空孤月碎語

    先回答一下問題,可以不籤條約,但是又必須籤。其次,打陸戰也打不過人家。

    首先,感覺題主可能對於甲午中日戰爭有些誤解,黃海海戰可能是我們知道的最多關於甲午戰爭的戰鬥,但是實際上清軍日軍的陸戰同樣精彩。清軍與日軍都是因為北韓農民起義進入北韓宣示北韓保護國的聲威。清日矛盾由來已久,不必贅述。接下來講述一下陸戰情況。

    【平壤陸戰】

    平壤之戰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五千人;進攻平壤的日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雖然北韓政府被強行拉到日本陣營,但北韓的平安道觀察使閔丙奭積極協助清軍作戰,大院君李昰應也暗中給清軍傳遞情報。清軍並未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由於其主帥葉志超指揮失誤和臨陣脫逃,導致清軍失敗,以至於影響了整個戰局。清軍在逃跑中遭遇日軍偷襲,傷亡慘重,六天狂奔500華里逃出北韓,自此北韓全境被日軍佔領。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平壤陷落三天之後,北洋水師護送完4000陸軍登陸後,在返航中遭遇聯合艦隊,爆發著名的黃海海戰。

    【鴨綠江防衛戰】

    平壤陸戰崩潰與黃海海戰失利,清政府認為日軍勢必要長驅直入,調集重兵駐防鴨綠江一線。鴨綠江江防之戰開始於10月24日,是清軍面對日軍攻擊的首次保衛戰。部署在鴨綠江北岸的清軍共約28000人。清朝任命宋慶為諸軍總統,節制各軍。日軍進攻部隊為山縣有朋大將統率的第一軍,共30000人。宋慶雖負節制諸軍之名,各路清軍實則不服排程,清軍士氣因平壤慘敗,極為低下。

    日軍先於九連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過江成功。當夜,日軍在虎山附近的鴨綠江中流架起浮橋,清軍未發現。10月25日晨6時,日軍越過浮橋,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率部堅持抵抗,因勢單力孤,傷亡重大,被迫撤出陣地。日軍遂佔領虎山。其他清軍各部聞虎山失陷,不戰而逃。26日,日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清朝重兵近三萬駐守的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

    【旅順口之戰】

    旅順地處於遼東半島的南端,東南瀕臨黃海,和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與威海衛互為依靠,拱衛京師。

    到了洋務運動時,這塊土地被北洋大臣李鴻章相中,開始進行大規模營建,希望旅順口能夠成為北洋海軍的軍港,於是本是一座小城的旅順建起了碼頭、船塢和炮臺,成為北洋海軍在東北最重要的軍港。之後歷年耗費巨資,包括克虜伯巨炮各式的西方先進裝備,都往旅順口安置,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遠東第一要塞。一位法國將軍認為十萬軍人加50條戰艦兩年才能打下旅順口,然而旅順口一天便淪陷了。鴨綠江一線崩潰後,日軍直逼遼東,大山岩大將率領的第二軍在金州登陸。11月6日佔領金州城。11月21日,日軍展開攻擊。清軍士氣極度低落,且指揮混亂,堅固的旅順要塞僅一天就淪陷。

    【威海衛陸戰】

    北洋水師雖然黃海海戰失利,但是主力尚存,在避戰保船的要求中最終被堵在家裡,喪失了黃海制海權。

    旅順口丟掉了,威海衛幾乎孤立無援,黃海任由日軍橫行。山東雖尚有三萬軍力,然海岸線漫長,只得處處分兵防衛,在三萬日軍於榮成灣登陸時遭遇到少股清軍抵抗,而後在威海衛之戰陸軍缺乏兵力致北岸炮臺失守。北洋水師難以出海,遭遇日本海軍偷襲,軍心大亂,定遠艦淪為水炮臺。

    自此,清政府徹底喪失戰鬥意志,只能簽訂條約。

    實際上的清政府陸軍在甲午戰爭中存在感更高於海軍。

  • 3 # 海鏡清

    當時日本已經做好了清政府不籤條約的準備,不籤就打到籤唄。

    經過全國性近代化改革之後,日本在各方面都已經成為一個和世界接軌的近代化國家,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動員深度和速度都不是清政府可以相比的

    國內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觀點,日本人撐不下去啦,清政府只要再堅持一下日本經濟就要崩潰啦,也不知道是哪來的蜜汁自信。要知道甲午戰爭從開戰到簽約才八個月的時間,日本為戰爭籌集的國內經費才用了一半,都還沒有借外債;七個常備師團只有五個參戰,裝備最好的近衛師團和第四師團還沒有動(這兩個師團裝備連發槍,其他師團是單發槍),更不要說還有十幾萬預備役部隊了。

    中國的洋務運動,只是幾個開明的地方督撫做的有限改良,並不能改變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古代農業國家現狀,所以在面對強調綜合國力的近代化戰爭時,完全無法發揮地大人多的優勢

    相比之下,清政府完全是愁雲慘淡,別說國庫空得可以跑耗子,連戰爭初期借的外債都快用完了,而前線老打敗仗,再想借外債也不容易了。好不容易集結到直隸的十萬軍隊絕大部分都是新兵,連步槍都不足,向國外訂購的槍炮有的還在生產,有的在路上,到貨的寥寥無幾。

    近代化軍隊(日軍)對古代軍隊(清軍),前者兵力還多於後者,後者怎麼可能勝利呢

    按照日本的直隸平原決戰計劃,會以四個師團約八九萬人在山海關登陸,擊潰這裡的劉坤一兵團(約四萬),然後南下進攻北京。京津地區雖然有六萬軍隊,但如前所說,只是一群缺乏武器、毫無訓練的農夫,不可能擋住日軍。

    全民抗戰的熱潮不可能出現在十九世紀末期全民愚昧的中國,所以持久抗戰是行不通的

    現代人一說到甲午戰爭就說如果打持久戰如何如何,這是完全不顧不同歷史階段的生搬硬套。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雖然落後,怎麼也是個半近代化國家,不缺各類人才,能夠自己生產槍炮彈藥等基本軍需物資,還有美英蘇大批支援;精神上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已經覺醒,有堅定的敵後抗日武裝……這一切,甲午戰爭時候的中國都是沒有的。

    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是一個民眾尚未覺醒、知識分子階層依然自大愚昧、幾乎沒有近代工業、滿族統治階級對漢族士紳防備的農業國家,如果北京被佔領,日本完全可以採取分化政策,扶植代理人,使中國陷入分裂和內戰,清政府很有可能會被推翻,這是滿清統治者決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只能選擇簽訂不平等條約。

  • 4 # 帝國中興

    甲午戰爭失敗如果清政府堅決不籤條約,和日本繼續打下去那一定會拖垮日本。在戰爭爆發之前日本陸軍部就制定了和清軍在直隸平原決戰的決定,準備將清軍主力一舉擊潰,佔領北京。在陸地上和日軍作戰的部隊主要是李鴻章的嫡系——淮軍,淮軍是李鴻章一手建立起來的,這支部隊為李鴻章能在亂世平步青雲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李鴻章的成功就可以看出淮軍的戰鬥力在當時的中國各路軍閥裡也是首屈一指的,而且經過幾十年的洋務運動,淮軍的武器裝備也是煥然一新,戰力更是不可小覷。

    甲午戰爭海戰失敗如果清政府能夠聽取主戰派的建議,遷都再戰的話,那麼甲午戰爭的最後結局一定不是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嚴重匱乏,日本軍艦所需要的燃料大部分都是從清朝進口,糧食產量也是難以滿足國內人民的消耗,而且日本當時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所以才在戰爭中制定了速戰速決的政策,日本人知道曠日持久的戰爭消耗會拖垮整個日本,所以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捱了一槍為了拖住李鴻章才答應減少一億的賠款,他們就是擔心李鴻章回國,中日之間繼續戰爭,那樣日本幾十年的改革成果將會灰飛煙滅,並有可能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可是清政府卻沒有看到日本的這一致命弱點,本來有希望取得最後的勝利卻急著投降,讓日本得到了難得的騰飛機會。

    甲午戰爭時期日本陸軍總人數為6.3萬人加上預備役23萬人一共是29.3萬人,清朝陸軍總人數大約為110萬人,其中就包括八旗以及綠營部隊,這兩支部隊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平時欺負欺負老百姓還可以,一旦派到戰場上除了被打死就是逃跑,而清政府能用的只有5萬多人的淮軍,這支部隊不但是李鴻章的勁旅,也是清王朝的支柱,所以無論是李鴻章還是慈禧對這支軍隊都是高度重視,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武器都是優先裝備淮軍。而且這支軍隊在中法戰爭中多次和法軍交手,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甲午戰爭爆發之後淮軍被當作主力運往北韓前線,在前期的作戰中清軍面對日本軍隊也是絲毫不落下風,只是在平壤戰役中清軍總指揮聶士成貪生怕死主動放棄平壤致使整個軍隊產生大亂,在日軍的追擊下傷亡慘重,這就拉開了清朝陸軍潰敗的序幕。戰爭後期日軍已經佔領了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這時的日本軍隊也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戰爭初期日軍制定的和清軍在直隸平原決戰的計劃難以實施就可以證明,而清朝為了拱衛京師全國各地的軍隊已經開往京畿嚴陣以待,所以個人認為清軍雖然士氣比較低落,但是在人數上卻壓過日本,並且軍隊裝備絲毫不落與日軍,倘若清政府不急著簽訂合約保全自身安危,與日軍拼死一戰還是有扭轉戰局的機會。

  • 5 # 職業減肥營養師

    很簡單,不籤就打到你籤,日本為打這戰爭準備了幾十年,不會因為你不籤,他就支援不下去了。至於登陸打陸地戰也不太可能,以當時中國的民族意識和士氣,還有朝廷和官吏的腐敗,根本戰勝不了當時的日本。

    1、不籤條約,日本也會打到你簽署條約為止。

    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限制海軍的發展。慈禧把海軍軍費拿去辦壽辰,鋪張浪費。日本天皇為了打造軍艦,一天只吃一頓飯。對比之下清楚的看到:這樣的政府,你能指望他能打敗日本,可拉倒吧。

    而且滿清得國太易,在他們眼裡,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榮華富貴。什麼都是可以捨棄的。而且清末漢族官員力量崛起,讓清朝政府非常警惕,他們寧願戰敗,也要削弱漢軍官員實力。你以為慈禧真的不知道,海軍和日本的差距?

    我估計她這是借日本人之手,削弱李鴻章實力,畢竟日本是外敵,滿漢之爭才是內患。打敗戰沒有關係,反正他們來自關外,漢人的錢和土地本來就是搶來了的,丟了也就丟了。

    2、登陸陸戰也是不太可能打贏日本的。

    日本是一個經過改革,接近於現代化的國家。軍官和士兵素質遠遠高於清軍,武器裝備也比他們好。清軍號稱百萬,可是能打仗的沒幾隻軍隊。而且軍餉不足,士兵沒有戰心。大部分軍隊槍械老舊,缺乏訓練。槍都很難瞄準,炮就更不會打了。這樣的軍隊和現代化軍隊作戰能不失敗嗎。

    日本國內雖然因為打仗也造成了經濟緊張,但是沒有借外債,籌集的戰爭軍費也只使用了一半。清軍則外債用的差不多了,而且軍械很多在半路上,老打敗仗,再借錢也不容易。

    而且,這個年代百姓大多還很愚昧,沒有抗戰時候的那種愛國心和團結之心,民智未開,在他們看來,無論戰爭打成什麼樣子,他們的生活都不會有什麼改變。持久戰的民心根本沒有。

    而且這場戰爭真的打下去,一旦日軍佔領北京城,他們就會大肆搶劫殺人,扶持代理人,中國很有可能陷入內亂,慈禧地位和權勢都會受到威脅,這樣的情況下,慈禧不如及早求和,還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麻花怎麼做才能做到軟的可以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