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文化評論
-
2 # 飛刀47號
銀行的網點不會消失,但是會改變定位。
很久以來,飛刀一直堅持認為,完全放棄線下,迷信網際網路,迷信無人銀行,無人超市……都是誤入歧途,譁眾取寵。
網際網路只是消滅了人的機械工作,並不可能完全消滅人類的營銷活動…!中國的銀行網點,主要定位於簡單的存取款,開戶,匯款,存支票之類……這些肯定被網際網路取代。
但是金融的本質不是簡單的結算,包括賬務規劃,資金安排,理財諮詢,貸款辦理,投資規劃等等。這些工作需要人來完成,老百姓也需要身邊有這樣的網點。
飛刀撰文寫過。營銷的三個境界,網際網路解決了把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人……但是營銷最高的是情感銷售和理念營銷,這個需要人來完成。銀行也需要考慮金融銷售,也離不開人,因此還需要銀行網點。
未來銀行網點不會消失,無非是把機械工作取消了,都網際網路化。然後開始更體貼,更穩定,更專業的金融服務而已。
當然也有一種人把無人,把網際網路當成未來。為了高科技忽視營銷服務和金融服務的本質,這種觀念短期內還是很時髦的。
注意…本人銀行信貸員20年,炒股韭菜20年。將釋出兩種內容…1,腦洞新聞…快樂生活。2,成功學內容……如有興趣,請關注
-
3 # 鴻雁天空上丶
可以參考網商銀行,沒有網點,全都透過app操作。現在網點裡辦業務的都是中老年居多,年輕人一般都透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辦理業務了。當辦理業務的人越來越少,效益不足覆蓋成本,網點就會消失。而且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工作人員也會越來越少。
-
4 # 社群金融學人
不會消失,但會轉型。有四大方向。即在渠道功能上做“加法”、在運營管理上做“減法”、在空間佈局上做“乘法”、在業務流程上做“除法”,不斷提升物理渠道的核心競爭力。
渠道功能做“加法”
加智慧元素。利用各類先進的技術手段武裝物理渠道,豐富業務辦理、產品展示、營銷服務、互動交流等各環節的智慧元素。如:配置智慧機器人、多媒體互動體驗牆等互動式裝置,增強資訊交流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激發客戶潛在需求;載入指紋、人臉、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改進賬戶控制和交易驗證方式,降低風險的同時提高處理效率;運用大資料支援營銷服務工作,透過內外部資料探勘分析客戶行為,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銷售的有效性。
加社交元素。提高渠道的社交化能力,將營銷服務融入到客戶社交生活中,與客戶或社群建立穩定、持久的關係,提高客戶粘性。網點設計上增加社交元素,將傳統封閉、沉悶的空間格局改為舒適、時尚的開放式設計,便於顧客與員工面對面直接交流,便於客戶之間日常交流或商務洽談;在營銷服務中增加社交元素,圍繞客戶健康、出行、品質生活等各方面組織形式多樣的金融類社交活動,增加與客戶接觸、獲取客戶的機會。
加“泛金融”服務元素。隨著金融業務交付模式的改變,物理渠道承載的基礎金融服務和交易功能逐漸減少,“去功能化”勢頭日趨顯著,不再是客戶不得不去的地方。要想重新吸引並留住客戶,物理渠道必須圍繞目標客戶360度全方位的需求,突破傳統金融服務邊界,結合經營特點構建特色的“泛金融”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超預期的、更有吸引力的“泛金融”服務,將物理渠道打造成既有“個性”又有“內容”的客戶服務與體驗中心。
運營管理做“減法”
減低產低效渠道。藉助大資料提高營業網點或自助銀行等物理渠道選址的科學性,並動態分析渠道周邊的市場環境、客戶變化以及競爭情況,持續監控渠道自身的產出和效率;建立渠道退出機制,對低產低效渠道採取“關、停、並、轉、遷”等方式進行調整,打造集約高效的物理渠道體系。
減櫃檯及交易核算人員。隨著自助智慧裝置的推廣使用以及線上渠道的日趨成熟,大量交易業務和部分營銷業務被分流到機器或線上完成,須對物理櫃檯進行精簡,只需保留少量現金櫃臺和部分非現金櫃臺;櫃檯內的交易核算人員同步精簡,走出櫃檯轉型為營銷服務人員,充實大堂管理或產品營銷力量。
減操作性工作。打造後臺業務集中處理平臺,將網點內能夠進行後臺處理的事項上收,形成“大後臺、小前臺”的業務處理模式,降低前臺操作複雜程度,減輕前臺工作量;增強智慧自助服務能力,實現列印影印、登記、授權等工作的電子化、自動化處理,使前臺人員擺脫繁重的手工操作,全力開展營銷服務工作。
空間佈局做“乘法”
打破原有大一統的物理渠道建設模式,根據經營環境、客戶結構、服務模式的特點,採取科學合理的佈局最佳化手段,建立包括營業網點、自助銀行、智慧自助裝置等在內的多層次、立體化的物理渠道體系。採取“1+N+N”的衛星式佈局,即以旗艦網點為核心,周邊分佈若干標準網點、非標準網點以及設施裝置,在空間佈局上做“乘法”,實現各類渠道的功能互補、效能倍增。
旗艦網點。旗艦網點一般選址在重點地區的核心地段,主要面向大中型企業機構客戶、中高階個人客戶,品牌效果好、銷售能力強、服務質量佳,展現銀行綜合實力;同時作為周邊區域各渠道的標杆和核心,對周邊區域內的衛星網點進行支援和協助。
標準網點。標準網點是按照常規的網點建設、業務設定、人員配備及內部功能分割槽等標準,面向中小型企業客戶、全量個人客戶提供常見金融服務,建立統一標準的營銷服務流程與規範,提供標準化、一致性的體驗。
非標準網點。非標準網點在業務種類、服務模式、服務場景等各方面都不同於標準網點,因地制宜的採取個性化的建設方式。業務非標網點,用於為專業客戶提供特色化服務,如小微企業業務等特色網點;功能非標網點,突出便捷性和覆蓋能力,解決客戶“最後一公里”的服務需求,如輕型網點、村口銀行等;場景非標網點,將金融服務與第三方服務場景進行融合,如咖啡銀行、流動網點等。
業務流程做“除法”
結合物理渠道的功能、佈局與運營情況,按照“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重塑業務流程,剔除營銷服務過程中的冗餘環節,最佳化業務流程,以更好的進行客戶服務、業務創新以及風險防範,提升員工和客戶體驗。
崗位橫向流程。理順營銷服務涉及到的各崗位在不同功能分割槽的職責,最佳化工作流程,在客戶的有效識別、深度服務、交叉銷售、“走出去”營銷、售後資訊收集和處理等各業務環節之間進行有效的配合與協同,使客戶獲得專業、便捷、順暢的營銷服務。
產品縱向流程。將各個產品“端到端”流程中相似的步驟標準化,按照客戶渠道偏好的差異進行流程再造,實現營銷服務活動的規範有序和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為客戶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務,滿足客戶隨時、隨地的服務需求。
回覆列表
經常有人問我:銀行的網點未來會消失嗎?我也經常告訴他們:不會。
但如果你要問:銀行的傳統物理網點會消失嗎?我的回答是:會。
人們之所以說銀行的網點未來會消失,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網際網路的衝擊已經使很多實體店關張:
網購已經導致很多小商店的消失,整條街的商鋪越來越蕭條;
網購已經讓很多書店關張,最典型的是書報亭已經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移動支付和網銀也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去銀行的傳統網點辦理存款和取款業務,所以會不會在某一天也消失呢?
是的,移動支付和網銀會導致傳統銀行網點的消失:移動支付的誕生和普及,造就了龐大的移動支付市場,據統計,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美元,在4年內成長了20倍。而艾瑞諮詢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的規模達到了5.5萬億美元(38萬億人民幣),但有資料顯示,2017年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中,支付寶和騰訊兩家的移動支付共佔據超過93%的份額,這讓傳統銀行的網點受到很大的衝擊。
從結果看,據中國銀監會網站已披露的資料,截至2016年10月16日,全國共批准各銀行約565家支行、分理處、儲蓄所、營業網點、自助銀行停止營業,而2015年全年這一數字僅為191家。與之相適應的
銀行櫃員大規模減員,2016年僅工商銀行就減少櫃員14090人,農業銀行10843人,建設銀行30007人,三家銀行合計減少54940人。
這些資料好像都預示著傳統的銀行網點正在加快消亡。
二是銀行的未來網點不會消失
因為商業銀行的物理網點卻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並沒有呈現大幅度的消失跡象,而是呈現結構調整和轉型的趨勢。因為雖然傳統網點銀行櫃員在大量減少,但是因為銀行網點功能在轉變,因為銀行的網路交易數量卻有著巨大的增長。據銀行業協會資料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1777.14億筆,同比增長63.68%,離櫃交易金額達到了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到了84.31%,其中,民生銀行的離櫃業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9.27%。廣發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的離櫃業務率也均超過了95%。而在國有大行網點減少的同時,股份制銀行的網點仍然在增加,據統計,今年上半年,8家上市股份制銀行新增網點139個。
將來的銀行物理網點不僅不會消失,而是進行改造和改進。將來的銀行網點會比現有的物理網點更智慧化,而已經不是現有的網點。因此,現在所有的銀行都在對傳統網點進行智慧化升級改造,平安將陸續對平安銀行一千多個網點實施智慧化建設、中國銀行截至到今年6月末,對內地5495家網點進一步完成智慧化升級改造。
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的“無人銀行”9日正式亮相上海九江路。據瞭解,這是中國銀行業首家無人銀行。這個全程無需銀行職員參與辦理業務的高度“智慧化”網點,透過充分運用生物識別、語音識別、資料探勘等最新金融智慧科技成果,整合並融入當前炙手可熱的機器人、VR、AR、人臉識別,語音導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為客戶呈現了一個以智慧、共享、體驗、創新為特點的全自助智慧服務平臺。
銀行的網點不會消失,因為它不僅承載著情感交流、溝通等線上渠道不可替代的功能,更是未來為客戶提供“管家服務”的工具和場所。未來的智慧化銀行可以進行業務智慧化展示,透過配備智慧櫃檯機,進行個人開戶、個人貸款、電子銀行、轉賬匯款、個人外匯、信用卡、投資理財、產品簽約、綜合查詢與列印、生活服務、公司業務、掛失、換卡、啟用新卡、個人資訊修改、申請優惠、睡眠戶啟用、修改密碼、手機號碼維護等19大類100餘項個人非現金業務,使用者可根據需求,按照提示操作。是一種隨時可得的服務與體驗場所,在提供貼近客戶生活的增值服務的同時,將線上的金融服務平臺與客戶日常消費、日常社交相連線。
傳統銀行網點的消失並不代表銀行網點的消失,相反,銀行未來的網點將插上智慧化的翅膀也許會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