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M敬凡

    關於樓主遇見的這種情況在網上搜索了一些資料,僅供樓主參考:常用的藥劑有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此兩種藥高粱禁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48%樂期本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溴氯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30%速克斃乳油2000-3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滅蟲王3號乳油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噴霧。

    希望樓主早日解決黏蟲困擾!

  • 2 # 執子之手66

    其次,晚上在鼻涕蟲出沒的地方放一個裝滿啤酒的盆子,第二天就會看到喝的胖呼呼的鼻涕蟲。 往鼻涕蟲上撒鹽:如果往鼻涕蟲上撒鹽,它會“融化”像水一樣的的東西和一層皮

  • 3 # 現代農業許老師

    防治辦法

    1、農業防治:硬茬播種的田塊,待玉米出苗後要及時淺耕滅茬,破壞玉米粘蟲的棲息環境,降低蟲源。

    2、人工捕殺:玉米出苗後,在幼蟲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殺幼蟲。

    3、化學防治:

    (1)、毒餌誘殺:畝用90%敵百蟲100克兌適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麩皮上製成毒餌,於傍晚時分順著玉米行撒施,進行誘殺。

    (2)、葉面噴霧:畝用2.5%敵殺死、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滅幼脲3號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3)、撒施毒土:畝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適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揚撒於玉米心葉內,即可保護天敵,又可兼防玉米螟。

    在玉米粘蟲的防治過程中,要及時掌握當地植保部門釋出的蟲情監測預警資訊,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儘量把玉米粘蟲防治在三齡以前。防治時間一般選擇早晚幼蟲取食的高發時間;噴藥部位儘量施藥在玉米心葉

  • 4 # 閆二大爺888

    1、防治幼蟲,減輕危害,降低基數。根據“以觸殺藥劑主攻低齡、以胃毒藥劑補防大齡”的原則,在二代幼蟲發生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儘量把幼蟲消滅在3齡之前。

    (1)達標防治。當水稻田蟲口密度達15~20頭/平方米、玉米田蟲口密度達10頭/每百株以上時,每畝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敵敵畏乳油、40%毒死蜱(樂斯本)乳油、75~100克加水50千克或20%滅幼脲3號懸浮劑或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水30千克均勻噴霧,或用5%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5%氰戊菊酯(來福靈)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10%吡蟲啉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

    (2)早期防治。低齡幼蟲期可用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滅幼脲1號、滅幼脲2號或滅幼脲3號500-1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粘蟲幼蟲效果好,且不殺傷天敵。

    2、科學操作,安全用藥。施藥時間應在晴天上午9點以前或下午5點以後,若遇雨天應及時補噴,要求噴霧均勻周到、田間地頭,路邊的雜草都要噴到。遇蟲齡較大時,要適當加大用藥量。蟲量特多的田塊,可以先拍打植株將粘蟲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噴藥,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藥機械可採用自走式高稈作物噴霧噴霧機、風送式噴霧機或採用煙霧機噴霧。噴霧時要穿好防護服,戴好口罩。

    3、建封鎖帶,防止轉移。在粘蟲幼蟲遷移危害時,可在其轉移的道路上挖深溝,對掉入溝內的粘蟲集中處理,阻止其繼續遷移;或撒15釐米寬的藥帶進行封鎖;或在小麥、玉米田可撒施辛硫磷毒土,建立隔離帶。

    4、防治成蟲,降低產卵。利用粘蟲成蟲產卵習性、趨光、趨化性,採用穀草把、糖醋液、性誘捕器、殺蟲燈等誘殺成蟲,以減少二代成蟲產卵量,降低田間蟲口密度,減少三代粘蟲發生基數和防治壓力。

    (1)穀草把法。一般扎直徑為5釐米的草把,每畝插60~100個,5天換一次草把,換下的枯草把集中燒燬,以消滅粘蟲卵。

    (2)糖醋法。取紅糖350克、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體敵百蟲15克,製成糖醋誘液,放在田間1米高的地方誘殺粘蟲成蟲。

    (3)性誘捕法。用配粘蟲性誘芯的乾式誘器,每畝1個插杆掛在玉米田,誘殺產卵成蟲。

    (4)殺蟲燈法。在成蟲交配產卵期,于田間安置殺蟲燈,燈間距100米,晚8點至早5點開燈,

  • 5 # 創業者LaMer

    為害杜鵑花的介殼蟲大多是經苗木傳播的,少數由小動物、昆蟲、蚜蟲、風和雨傳播。因此,在苗木引進前需進行嚴格的檢驗,以免引進帶蟲的植株。因為介殼蟲的為害是間接性的,於短時間內可產生一大群蟲體,為害露出地面以上的任何一部分組織,主要在葉柄、主葉脈兩側、莖幹、腋芽、花芽及果實上,使葉片產生微黃色斑點,枝條變細弱或枯死,植株因而變瘦弱,嚴重時杜鵑花植株會枯死。

    經觀察和研究發現,為害杜鵑花的介殼蟲主要有長尾粉蚧、北韓球堅蚧、考氏白盾蚧、黑褐圓盾蚧、常春藤圓盾蚧、蛇眼臀網盾蚧六種。它們的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及發生特點、防治方法如下:(1)長尾粉蚧為害症狀:主要以成蟲、若蟲在杜鵑花的莖幹、枝條新梢和扦片花瓣上刺吸枝液,致使受害植物發芽晚、葉變小、花期短,嚴重時莖葉佈滿白色絮狀蠟粉及蟲體,誘發煤汙病發生,致使枝條幹枯、死亡。

    形態特徵及發生特點:蟲態為成蟲及若蟲。雌成蟲長橢圓形,長3。 5毫米,寬1。8毫米;體外被白色蠟質分泌物覆蓋,體緣有17對白蠟刺,尾端具兩根長蠟刺及兩對中長蠟刺;蟲體黃色,背中央具一褐色帶。若蟲與雌成蟲相似,但較扁平。

    該蟲一年發生2〜3代,在溫室和以Sunny板為材料建起的栽培棚內可常年發生;以卵在卵囊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為若蟲孵化盛期。防治方法:①加強檢疫,嚴禁帶蟲的苗木調進和調出,以防傳播。②加強養護管理,增強樹勢,及時通風透光,剪除有蟲枝。

    雌成蟲體近圓球形,黑褐色,長約4。 5毫米,寬4毫米,背部向上高度隆起,前側面部凹入,背後面近垂直;殼邊平削,與枝條接近處有白蠟粉。雄蟲體長1。5〜2毫米,頭胸部赤褐,腹部淡黃褐色。剛孵化出的若蟲長橢圓形,扁平,淡褐至粉紅色,被白粉。

    體側分泌出白蠟絲覆蓋於體背,因此不易見到蟲體。該蚧一年發生一代;以2齡若蟲固著在枝條上越冬。5 月上旬開始產卵。卵期7天,5月中旬為若蟲孵化盛期。若蟲在枝條裂縫、枝條基部葉痕等適宜處固定寄生,體兩側分泌白色絲狀蠟質物覆蓋蟲體背面。

    6月中旬後蠟絲又逐漸融化白色蠟層,包在蟲體四周,此時發育緩慢,雌雄難分。越冬前蛻皮1次,蛻皮包於2齡若蟲體下,到1月份進入越冬。防治方法:①早春預防:早春在杜鵑花發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蚧蟎靈機油乳劑40〜1 000倍液,要噴灑均勻周到。

    ②藥劑防治:5月中下旬若蟲孵化期噴50%的馬拉硫磷乳劑800〜1 000倍液,或40%綠萊寶乳油1000 倍液,或40%速撲殺乳油1 500倍液,或花寶乳油100倍液等。(3)考氏白盾蚧為害症狀:介殼蟲在新枝和葉片上刺吸汁液,受害處出現黃色斑塊,使植株生長衰弱,其蜜汁狀排洩物誘發煙黴病。

    —形態特徵及發生特點:雌成蟲介殼梨形或近三角形,長2〜4毫米;表面光滑,雪白色,微隆;2個殼點突出於頭端,黃褐色。雄性長形,表面粗糙,背面具一淺中脊,白色;剛孵出的若蟲淡黃色,扁橢圓形腹末有2根長尾毛。

    該階在華北、華東地區一年發生2〜3代,廣東地區一年6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杜鵑花枝葉上越冬,在栽培大棚內或溫室則無越冬現象。3月產卵在母體介殼下,4月中旬孵化,5月中旬雄蟲化蛹,下旬羽化;二代6月下旬產卵,7 月上旬孵化,7月下旬化蛹,8月上旬羽化;三代9月上旬產卵,9月下旬孵化,10月中旬化蛹,10月下旬羽化。

    防治方法:①在介殼蟲發生不多時可採取人工刷除,及時剪除蟲枝;注意改善栽培地的通風采光條件,加強水肥管理。②在若蟲孵化期可使用2。5%敵殺死乳油2 500倍液,或20%菊殺乳油2 500倍液噴灑,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黑褐圓盾蚧為害症狀:若蟲、成蟲群集於葉片上,直接刺吸汁液,使葉片被害處褪綠而呈黃綠色斑點,失去觀賞價值。嚴重時介殼佈滿葉片,葉捲縮,致使整個植株發黃,長勢極弱甚至枯死。形態特徵及發生特點:雌成蟲圓形,長1〜2毫米,暗褐、紫褐至黑色;殼點居中,邊緣灰白色至褐色,中央隆起,略成圓錐形。

    雄介殼與雌介殼相似,邊緣一側擴充套件略呈卵形或橢圓形,殼點近一端。若蟲1齡時卵形,淡橙黃色; 2齡蟲則出現黑色眼斑。該蟲在亞熱帶地區一年發生5〜6代,在溫帶地區一年發生2〜3代;以受精的雌成蟲越冬。

    4〜5月、7月、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孵化盛期。防治方法:主要採用生物防治。該蟲的主要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草蛉及蚜小蜂、跳小蜂等。一隻瓢蟲一天可捕食 50餘頭介殼蟲,蚜小蜂、跳小蜂的寄生率可達到30%〜 40%。

    因此,要保護和引進這些天敵。在介殼蟲羽化時,應減少打藥,以保護天敵。(5)常春藤圓盾蚧為害症狀:主要在馬纓花及露珠杜鵑和一些啊扎里亞杜鵑花的枝條、葉片上刺吸為害,為害症狀基本與上述盾蚧相似。形態特徵及發生特點:蟲的形態為若蟲和成蟲。

    雌成蟲圓形,薄而扁平,直徑約2毫米,白色至灰白色;中間或近中央有2個殼點,殼點黃色。雄成蟲介殼卵形,長約1。4毫米,中間有殼點1個。若蟲橢圓形,扁平,淺黃色。該階在北方一年發生3代,在南方一年發生3〜4代。

    介殼蟲在杜鵑花的枝條和葉片靠近葉脈的地方越冬。每年的3月下旬和4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9月中旬至10 月下旬為孵化盛期,每頭雌蟲產卵約200粒。卵期很短,不到24小時便可孵化。防治方法:①保護天敵:捕食性天敵以紅點唇瓢蟲為主,方法可參照黑褐圓盾蚧的防治方法。

    ②栽培技術防治:結合修剪,去掉有介殼蟲的枝葉,以減少蟲源。若蟲不多時,可用布擦除。(6)蛇眼臀網盾蚧為害症狀:以若蟲和成蟲刺吸枝葉的汁液。受害嚴重的會使杜鵑花枝幹稀疏,植株矮小,樹勢衰弱或葉片大量脫落,枝幹枯死。

    形態特徵及發生特點:雌成蟲介殼圓形,高突,褐色,邊緣色較淺,有2個黃褐色的殼點。雄成蟲介殼長橢圓形,色澤、質地與雌介殼相同,殼點黃褐色,位於介殼中部和頂端之間,雄蟲體紫褐色,翅白色,半透明。初孵若蟲橢圓形,淡紫色,薄而扁平,多數重疊。

    在江蘇、浙江一帶該蟲一年發生2代,以受精雌蟲在啊扎里亞杜鵑花的枝幹上越冬。翌年越冬成蟲在4月下旬開始產卵,雌成蟲將卵產在介殼裡,每個雌蟲產卵60〜200個。 5月中旬若蟲進入盛解期。初孵的若蟲在枝條和葉片上找到適合的部位把口針插入組織裡固定不動,吸食汁液。

    防治方法:冬季和早春在卵孵化之前,剪除徒長枝和已落葉未乾枯的有蟲枝條。每7〜10天在若蟲孵化期噴灑花保乳油100倍液或中性洗衣粉500倍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達不怪一個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