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逗比的人生666
-
2 # 秋食工作室
回答樓主問題
作為一個吃貨,面對這種暴露年齡和地域的問題,還是忍不住點開來回答,畢竟對於食物滿滿的回憶,是無論如何在腦海裡都揮之不去,且一定會流口水的。
學校門口的小吃,大概是分兩種吧,一種是小吃攤上出售的,一種是小賣部裡出售的。我小時候雖然早已過了食物匱乏的時期,但父母是不會放任給零花錢讓我去品嚐所有小吃的,所以至今對它們的回憶都是美好的。那就說說小吃攤上出售的那些吧~
小吃攤上出售系列煎餅果子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初中時候學校附近那家煎餅果子是目前為止吃過最好的,也可能是因為那個師傅可以滿足我的各種無理要求?“師傅,來一個煎餅果子,不要蔥花香菜,兩個雞蛋,不要果子,少辣多面醬”,嗯,我好像暴露了什麼。
烤腸現在已經吃不到那麼大又那麼香的烤腸了,不過也有可能是現在的我注重養生和健康,不在只滿足於味蕾的快感了?誰知道呢,反正那個時候覺得放學之後來一根烤腸是幸福的。
烤白薯北方的冬天是物理傷害,烤白薯絕對是一件必選裝備,師傅從大爐子裡拿出來烤得黑黢黢的白薯,冒著呼呼的熱氣,一掰開橘紅的瓤,散發著特有的香甜,真的是讓人垂涎欲滴的存在。
雞蛋灌餅大學時候學校門口一家河南夫婦開的雞蛋灌餅攤,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餅香脆軟,雞蛋不會過老,醬料香甜+微辣,阿姨一口不地道的普通話,耐心詢問著每一個學生:要香菜嘛,姑娘?那個時候雞蛋灌餅還沒有加太多的東西,卻總是讓人一次吃兩個都覺得不夠。
麻辣燙/炸串不是現在流行的店鋪裡18-25塊錢一斤的那種,是街邊手推車,一個個格子裡插著竹籤子的那種,晚上餓了就溜達去吃幾串,平復一下學習以後躁動的心情。或者煎的串,炸的串,都可以,類似的東西,對於在校園裡減肥的女生來說,都是魔咒。
鹽酥雞/無骨雞柳雖然現在大雞排火遍了大江南北,但我小時候可能是鹽酥雞/無骨雞柳稱霸小吃攤的年代,一份香噴噴的油炸雞肉,可以加各種味道,孜然、麻辣、椒鹽,小竹籤子一口一個,一點兒也不擔心吃太多了之後吃不下晚飯。
油炸臭豆腐/香豆腐就是各種豆製品,無論是油炸的還是香煎的,只要是和熱油廝混過,豆腐就一定是鮮活的。外面是焦脆的,裡面是軟嫩的,蘸汁也是一種講究,各個攤位自然有自己的特色。我是在各大校園門口嘗過十幾種臭豆腐,唯有在川大一個小門的門口吃的那口臭豆腐,色香味俱全。
珍珠奶茶作為在校園裡混跡過的女孩,誰還沒喝過幾杯珍珠奶茶呢?儘管它是身材維持的最大對手之一,但絲滑香甜的奶茶+Q彈的珍珠,冬天能帶來溫暖,夏天能帶來清爽,為什麼不試試呢?何況,愛喝珍珠奶茶的女生,運氣都不會差?
以上,希望有幫助~
-
3 # 一葉知我秋
謝謝邀請!我讀書的時候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是在鎮上讀的小學和初中,那時家裡"待我不薄"爸和哥姐常給我一塊兩塊的零花錢,和同伴們上學或放學時都喜歡在校門口這個車看看那個車看看,(當時的小吃,都是用單車載著的)挑著買自己喜歡吃的小食。
那時我們校門口的小吃有冰棒,一毛錢一根,是水和糖混結成的,不象現在的五花百門,炎炎夏天,咦一下,透l心的涼爽,有時還會給同伴舔一下。
還有涼粉,當時是沒有冰凍的,也是用28寸的大單車載著兩個大鋼煲裝著,也是一塊錢一碗,味清甜爽口。
涼粉和豆腐花幾乎是在同一擔上的,一頭涼粉一頭豆腐花,哦,忘記講多一句了,當時的小吃,他們都是吆喝叫賣的。如"賣冰棒""賣涼草豆腐花"這個樣子的
還有鬆糕,有香的,香是白色的,吃時加香油,也有甜的,黃宗色。。。。應該是用大米做的吧!可填飽肚。
七0後的朋友們,你們說是不是這個樣子?
-
4 # 閒貓攝影工坊
作為八零後的吃貨,對學校門口的小吃記憶猶新,每每放學以後就流連在學校的小吃攤前。下面介紹下我們這裡流行的學校小吃
娃娃魚
一種用澱粉製作的地方小吃,類似涼粉,俗稱“娃娃魚
酸辣順滑超級開胃吃了以後就感覺更餓了哈哈
老乾媽加饃
小時候吃饅頭吃不下,學校門口賣的老乾媽夾饃能吃兩個
粉雞
粉雞,安徽阜陽傳統小吃,特色是淡黃油亮, 外表軟綿,裡邊粉色紅嫩。品一口微辣略嘛的粉雞,讓人回味無窮
-
5 # 橘子做飯
小的時候一下課就衝出去買小零食,每次都給媽媽要錢買東西,怎麼會不記得呢,看看我吃過的你們有沒有吃過,我相信你們是吃過的!
1.辣條
2.六味棒糖果
3.鍋巴
4.蝦仔面
5.酸奶棒
6.蝦條7.話梅8.五彩繩9.北京烤鴨10.南京板鴨
-
6 # 愛不食手
有一種回憶殺,叫學校門口的小吃
上學的時候,每次在校門口都邁不動步
沒有吃過學校門口的小吃
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上過學
那時候以為世界上
再也沒有比它們好吃的東西了
吃一口幸福感都要爆棚
今天咱就來回憶一下這些美味
菜煎餅
呦呦切克鬧,煎餅果子來一套!菜煎餅簡直是早餐標配,有錢的吃豪華煎餅套餐加蛋,加菜,加香腸。沒錢的,吃個標配版,也能飽飽地撐過一上午。
臭豆腐
放學時,總能在校門口聞到“屎臭屎臭”的味道。那時候避而遠之的食物,現在卻愛得不要不要的!
手抓餅
來自臺灣的手抓餅,一經推出,迅速在學生間掀起一股風潮。“毛妮,加什麼?”“裡脊肉!”
炸雞柳
炸串
在路邊看得最多的是炸串。上學時不富有,但是幾角錢一串,幾塊錢就可以吃得很飽。
關東煮
和麻辣燙差不多,但是比麻辣燙貴上一點點,加入了咖哩味,味道也更加多面化。你是更愛麻辣燙還是關東煮呢?
烤腸
2塊錢一根的烤腸,刷上一層辣椒麵,香慘了。課間肚子餓了,用它墊肚子最巴適了!
珍珠奶茶
校園門口3元一杯的珍珠奶茶~雖然裡面添加了很多不可描述的食物,但是那香香甜甜的奶茶味道當時真的愛慘了!
烤麵筋
烤紅薯
簡直是冬天班裡女生的必備暖手爐,再也沒有什麼比來個紅薯更幸福的事了~以前是用油漆桶烤,這幾年換成了比較高階的爐子,紅薯,玉米都能烤。
鐵板豆腐
鐵板豆腐可比臭豆腐香多了,外皮煎的焦黃,裡面吃著嫩滑,真是百吃不厭!
鐵板魷魚
“鐵板魷魚,10元五串”每天放學和小夥伴買上幾串香噴噴的魷魚,邊走邊吃,想想都覺得幸福啊!
你的那些年又吃了哪些小吃呢?
-
7 # 貴州美味學院
校門口的小吃,數上大學的時候最多,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校門口的小吃基本是貴州特色,就是炸洋芋、糯米飯、米線、涼粉、煎粉這些。
上大學的時候,校門口的小吃就比較豐富了,最好吃的就是中式漢堡,麵餅切開,炸1個雞蛋、來2片火腿腸、再來點黃瓜與生菜,抹上醬料,簡直甩了西式的幾條街。校門口的雞蛋灌餅也是一絕,鼓起的麵餅裡通一個洞,灌入雞蛋,再捲上生菜、火腿腸等,簡直美味得不行。菜煎餅都是自己選擇蔬菜,然後交給烙餅的阿姨烙,酥脆的餅夾裹著蔬菜的鮮香,一個就吃得飽飽的。當時校門口還有一家賣陝西綠豆酥的,外皮極其酥脆,裡面餡料甜而不膩,除了綠豆酥,還有紫薯酥等等,至今都特別懷念。其它的美食,還有炸雞柳,土豆餅、鐵板燒、烤麵筋等等,下午一到放學的時候,門口的小吃攤就像趕集一樣熱鬧,門口美食好吃不貴,所以大家都喜歡在外面吃。
-
8 # 妖夜行攝食光
要說人生最美好最單純的時光,那絕對是學生時代了,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有甜蜜的同樣也有苦澀的。學生時代是短暫的,可就在這短暫美好時光中總有一些事或者其他東西讓長大後的我們一直留戀著。總有一種味道是現在很難或者再也沒遇到過的,那就是以前學校門口的小吃攤兒了。以前上學的時候,校內都有小賣部,課間同學們三三兩兩的去挑選,其實也沒幾種零食,比如小浣熊乾脆面,莊園漢堡,冰壺,一毛錢一袋的蘿蔔絲這類的。
但一到下午放學了那就不一樣了,幾個關係好的同學一起到校門外的小吃攤兒來點吃的那種感覺真是太好了。別的不說,就說說以前我們學校吧,以前北京的學校基本都是用數字命名的,比如北京第79中學,195中學,190中學等等這樣,那時候,我們校門口有三個小吃攤兒是我和小夥伴經常去的,現在想起來還覺得記憶猶新。
第一個就是一個炸串了,類似現在流行的油炸串串。但那會兒的炸串裝置非常簡陋,一輛小三輪車後面一個鐵皮桶,裡面是燒紅的煤,炸鍋就在這個鐵皮桶上面。串的種類不多,雞肉,牛肉,小鳥什麼的,說到小鳥不知道大家知道嗎?
就是那種類似小鵪鶉的,炸好幾口一個,肉特別嫩,骨頭都特別脆。我記得好像是一塊錢一串,因為當時沒多少零用錢,每月只有一兩天能吃到小鳥。其他好像是一塊錢三串。
第二就是烤腸了,一個大大的鐵盤放著好多烤腸,有切了花刀的有直接一根完整烤腸的,老遠就能聞到香味。我記得當時好像是兩塊錢一個,吃的時候可以撒點辣椒和鹽。這可是那會兒學校“富二代”才經常吃的高階美食呢。
最後就是以前北京特有的爆米花了,衚衕裡聽見砰的一聲巨響便知這是誰家又在爆米花。一個人一手拉著風箱一手轉動爆爐,最後放到一個大黑袋子裡,然後一聲巨響後,超級好吃的爆米花就做好了。以前都是自己從家拿原材料請師傅給做的。那種滋味真的比現在的爆米花好吃多了。
以上回味了一下我學生時代的難忘的幾樣美食,在我的學生時代,如果誰能騎輛吉安特腳踏車上下學,那你絕對是豪車一族。如果你今天上學穿了一雙新耐克那就是全班的焦點。如果你穿了一雙AJ十二(我上學那會兒正好喬丹公牛時穿)那恭喜你就是全校最拉風的人了。大家上學的時候,校門口的哪些小吃最讓你忘不了呢?
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在大學校園門口,在放學時候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吃。上學的時候可能還發現不了它們有多讓人流連忘返,可等到出去上學了、去工作了,才發現原來那些小吃那麼迷人,都後悔那時沒有多吃兩口。
回覆列表
北方的小吃,校門口,那是便宜又好吃。
鍋貼,雞蛋灌餅,肉夾饃,土豆絲夾餅,還有一種沒有餡,才五毛一個的餅,我愛死,然後是麻辣燙(再也沒吃到過這麼好吃的麻辣燙了),過橋米線(老闆娘很漂亮的川妹子,她到店裡的川菜很正宗,關鍵是價格便宜量還很多,超愛),然後是山西特色,麵皮,牛筋面,最喜歡的是牛筋面,大冬天還吃,裡面都有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