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月奇

    我比較認同江南的吳語。

    又稱“江南話”或者“江浙話”,以上海話、蘇州話等為代表,保留了古代的全濁聲母,大部分地區陽聲韻的鹹山攝鼻音脫落,變為純母音。聲調多為6個以上,一般去、入也各分陰陽。

    因為古代江南人作詩詞還是比較多的。

    尤其是江蘇的美女念古詩詞,會更有韻味。

  • 2 # 喜文樂見吾樹家

    應該是粵語吧!

    首先,在發音方面,粵語較為完美地保留了古漢語特徵。如古漢語的k p t就被粵語繼承了,聲母的分化也被粵語保留下來了。

    其次,詞彙上也比較一致,比如,無(沒有)於是乎(於是)幾時(何時)等,包括“嗟”“噫”等古漢語的感嘆詞,也在粵語裡被使用。

    但是,要問用方言讀古詩詞,我覺得四川話,陝西話和山東話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3 # 黃土高坡96

    普通話就是以北方的方言為基礎,以北話為標準。陝西的方言最代表北方方言。其一漢字的祖師就出在陝西的白水。其二週,秦,漢,隋唐的國都在長安,歷朝歷代多以京城話為標準。

  • 4 # 雲廬煮酒

    我是客家人!我們老祖宗就是中原人!我們的客家話應該是比較正宗的古漢語!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音古讀xia客家話現在還是這樣讀

  • 5 # 睡覺不會胖

    中國歷史太久遠,各朝代官話都不可考證了。客家好像是古中原人遷徙過去的。吳語,鳳陽官話,陝西話等等誰又說的清哪個更古老哪個更普遍能代表?

  • 6 # 使用者落蓋四野

    詩經裡ABCC的句子太多了。陝西土語裡ABCC的句子例舉一下。

    你手裡拿個“鉻陽剷剷”,找你先人的“墓古堆堆”,手裡提著個“塑膠袋袋”,你裸陽個“紅臉蛋蛋”,中午吃的“洋芋擦擦”,下午你就拉出“羊糞珠珠”,真是羞你“先人個殼殼”!

  • 7 # 黑白世界33972750

    江浙方言,尤其是古代入聲字,在江浙等南方,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古詩詞最講平仄韻律,古入聲字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被派入陰平和陽平裡的字,江浙等南方方言更容易讀出來。

  • 8 # 梅月竹風

    【詩壇漫話】(第13期)

    哪裡的方言更接近古代漢語?有些古詩詞是不是用方言讀更有韻味?

    我先談談古代漢語,再來談談方言,然後就說說用什麼話來讀古代詩詞。

    (一)古代漢語大致分為兩大系統...

    古代漢語的概念比較廣泛。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大系統。哪兩大系統呢?

    一個是以先秦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還要加上後來的人在作品中模仿古代的語言,這,就叫文言。

    另一個就是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的,逐漸形成的古代白話。比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和其他的通俗文學作品,就多是用這種白話寫的。

    由於過去的文字傳媒落後,更因為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以及對於文化的掠奪和壟斷,文言文離人民群眾的口語越來越遠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五四”的新文化運動才提出了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著名口號。

    (二)中國的方言太複雜了

    中國的幅員遼闊,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這樣一來,形成了非常複雜而眾多的方言。光語言,在中國境內就有大幾十種,還有境外的親屬語言。

    其中漢語是在三千多年前就有文字,使用人數也是最多的,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最豐富的語言之一。

    中國境內的幾十種民族語言,如果以方言來分,枝葉之中又有分枝。學過語言學的就知道。

    古人當然也遇到語言文字的問題。秦以前的典籍傳到漢代,由於語言的發展,加上口頭的傳授和傳抄的錯誤,搞得後來的人不能完全讀懂。於是有人就做起了註解的工作。這個工作從漢代就開始了。

    但是,你這樣註解,他那樣註解,搞得這些註解的東西,也有人搞不懂。於是又有人搞了一些集註和集解。

    (三)古詩詞用什麼方言讀更好?

    古詩詞並不是一個兩個朝代的東西,她包括先秦的,也包括先秦以後的,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

    有的說,用陝西話讀,有的說,用吳語讀,。又有人說用湘語讀,或者用別的什麼方言讀。

    這樣一來,如果是開詩歌朗誦會,那就熱鬧了!那就成了方言展示會!

    這在小品相聲裡,作為一種逗悶子的噱頭還要得,逗人一樂。但是搞詩詞歌賦的朗誦,不是很滑稽嗎?

    其實,無論古代文言文還是後來的白話文,都主要是以北方方言為主體的,北方話是漢語最大的一種方言,使用人口占漢民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現代普通話也是以北方方言為主要基礎的,並且對前人的文化做出了繼承和發展,不是憑空捏造的。

    所以說去說來,我認為,讀古代詩詞,最好用普通話來讀,這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教學來說,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混亂。

    在私底下,你可以用你的方言讀詩詞過過嘴癮,可是如果整個提倡,那就非鬧笑話不可了。

    也許有人要問,用方言讀詩詞,不是更尊重古人嗎?那我勸告你,乾脆你穿越時空,到你認為最重要的古代去吧。開個玩笑。

    也許又有人要問,有的古詩詞用的字,讀音和現在有些不同,那怎麼辦呢?那很簡單,你可以讀一些這方面的專門書籍,瞭解瞭解。

    但是,古詩詞的韻味,用普通話讀一樣可以表現出來。這是經過了長期檢驗過的。

  • 9 # 老街味道

    問題:哪裡的方言更接近古代漢語?有些古詩詞是不是用方言讀更有韻味?

    ....

    前言

    前一段時間回答過一個問題:為什麼臺灣人叫“蝸(wo)牛”為“蝸(gua)牛”?

    一、關於瓜牛與蝸(wo)牛

    臺灣人把“蝸(wo)牛”讀為“蝸(gua)牛”,看臺灣綜藝節目時, 我記得他們還喜歡把“包括”讀作bao gua。

    康熙字典記錄了唐宋的官方韻書中,蝸的反切法發音。 蝸有幾種發音,其中的蝸(wo)牛”原本讀作“蝸(gua)牛”:

    《唐韻》《韻會》《正韻》古華切,音瓜。

    唐韻是唐朝的官方韻書,韻會、正韻是元明朝的,記錄為古華反切,guhua=瓜gua。可見蝸牛在古人嘴裡,原本就讀作瓜。

    蘇東坡有一首詩《辨道歌》辨道歌,是句句押韻的古體詩。

    北方正氣名祛邪,東郊西應歸中華。離南為室坎為家,先凝白雪生黃芽。黃河流駕紫河車,水精池產紅蓮花。赤龍騰霄驚盤蛇,奼女含笑嬰兒呀。十二樓瞰靈泉窪,華池玉液陰交加。子馳午前無停差,三田聚寶真生涯。龜精鳳髓填谽谺,天地駭有鬼神嗟。一丹休別內外砂,長修久餌須升遐。腸中澄結無餘祖,俗骨變換顏如葩。哀哉世人爭齒牙,指偽為真正為哇。輕肥甘美形驕奢,譎詭詐妄言矜誇。游魚在網兔在罝,一氣頓盡猶嘔啞。餘生所託誠棲槎,九原枯髀如亂麻。胡不斷眾如鏌邪,空與利名交撐拏。胡不騰踏如文騧,可惜貪愛相漫洿。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閒暇非虛譁。何須橫議相疵瘕,眾口併發鳴群鴉。安知聚散同魚蝦,自纏如繭居如蝸。日懷嗔喜甘籠笯,其去死地猶獵豭。吾恨爾見有所遮,海波或到驚井蛙。烏輪即晚蟾影斜,吾時俱睹超雲霞。

    我們節選一段看看

    何須橫議相疵瘕,眾口併發鳴群鴉。安知聚散同魚蝦,自纏如繭居如蝸。

    詩中的韻腳:瘕、鴉、蝦、蝸,四個字都在下平六麻韻,其實蝸,這個字不但在下平六麻,還在上平九佳韻部,這些韻部的字今天韻母都是a。

    二、什麼地方的人,依然讀古音蝸(gua)牛”呢?

    三、什麼地方的人把“包括”讀作bao gu

    結束語

    從網友的回答來看,這種古音在很多地方的方言裡依然保留。同時普通話裡有大量的發音和古韻的反切一致,可見,古人的發音與今天人的發音既有變化又有傳承。

    至於用什麼方言閱讀古詩詞更有味道,我以為和吃飯一樣,川菜魯菜各有各的風格。

  • 10 # 碧伶居士

    歷史原因造成的中國文化多次南移,古音應該是朝兩個方向轉移,一個是東南方向,所謂的吳越之音,另一個是正南方,就是粵語,而談到詩詞發音,我個人認為,應該是粵語更適合朗讀,四十年前,我就注意到了詩詞與語音的問題,當時請一位廣東朋友用粵語為我朗讀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一些轍韻的問題似乎看不出來了。僅為個人看法,這方面還是請行家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MC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