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油瓶侃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華人幾乎為他們每一次的大型軍事行動都起上一個代號,例如發動對波蘭閃電戰的白色方案,對英國實施登陸作戰的海獅計劃,全面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而冷杉行動就是德華人為征服瑞士策劃的進攻方案。

    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定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最後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為將它付諸實施。

    德國為什麼要發動進攻瑞士的冷杉行動

    二戰爆發後,德國先後吞併了奧地利、捷克,以武力征服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而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又甘願成為德國的僕從國,此時可以說大半個歐洲盡在德國掌握之中,德國可以充分呼叫這些國家的資源為德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服務。此時的歐洲,僅僅剩下一個孤零零的中立國瑞士。

    ▲紅色中立國瑞士四面被德國勢力包圍

    瑞士雖然是一個國土面積並不大的國家,但是它確是一個富裕、安定、發達的國家,此外瑞士的戰略位置也非常的重要。

    (1)瑞士人口中有64%的人屬於德意志民族

    納粹德國一直奉行,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都是德華人,因此他們把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華人,納粹德國繪製的地圖更是公然把瑞士囊括在大德意志帝國的疆域中。

    (2)瑞士是連線德國與義大利之間的戰略要地

    瑞士地處德國和義大利之間,是連線德國與其盟國義大利的重要交通要塞,特別是瑞士貫穿阿爾比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升哥達和辛晉隆隧道,德國必須藉助此隧道才能把物資運往義大利。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受制於人,是德華人不願意接受的。

    ▲升哥達隧道

    (3)瑞士高度工業化、機械化

    瑞士的工業化水平非常高,特別是醫藥、機械裝置行業非常發達,攻佔瑞士,德國可以轉而為自己的戰爭機器服務。

    德國為什麼又放棄進攻瑞士

    明明徵服瑞士能為德國帶來如此多的利益,德華人為什麼把這個嘴邊的“肥肉”給放過了?

    (1)強大的國防動員能力使瑞士成為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眾所周知,瑞士一直在扮演中立國的角色,但是瑞士的中立國是依靠實打實的嚴格武裝來保障的。

    早在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執政以後,瑞士就開始大幅增加軍用物資儲備,武裝了自己的軍隊。

    ▲瑞士人民同仇敵愾,戰爭動員能力驚人

    到了二戰爆發之際,服兵役的瑞士人足有40萬人,如果德國真的入侵,幾個小時內,男人們就穿上軍裝,走上戰鬥崗位,婦女們代替男人的工作,為了防備德國的突襲,1939年,不到500萬人口的瑞士一次就動員了50萬的軍隊。

    (2)瑞士多山的地形,不適合德國龐大的機械化部隊或重型坦克及大炮通行

    為了加強防禦,瑞士在東北和北部邊境及阿爾卑斯戰略據點建立了新的防禦工事,並對舊的設施進行了加固。

    慕尼黑危機期間,瑞士又在邊境的道路、橋樑、隧道都敷設了地雷,並作了長期戒備的部署。

    為避免重蹈波蘭覆轍,瑞士甚至做好了隨時放棄邊境和中部防禦,把軍隊主力集中在國家內地,利用阿爾卑斯山崎嶇的地形和密密麻麻、四通八達的山洞、隧道網來抵禦德華人。

    ▲瑞士地處阿爾卑斯山系

    而德國龐大的機械化部隊和重型坦克在瑞士這種多山的地形根本無法通行和展開。

    (3)瑞士軍事上的殺手鐧

    前面提到,瑞士擁有一條貫穿阿爾比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升哥達隧道,這條隧道事關德國對義大利的物資供應,瑞士人早已在隧道埋下大量地雷,一旦德國入侵瑞士,瑞士人就會把隧道炸燬,這樣就會使德國和義大利之間唯一的聯絡中斷,後果不堪設想。

    (4)表面中立的瑞士,其實暗藏貓膩

    ▲雖然瑞士表面上處於中立,但暗地裡瑞士當局選擇了對德華人屈從迎合

    在經濟上對德國輸血,二戰中瑞士一直維持了與德國的經貿、金融關係,二戰爆發後,瑞士就想德國提供了1.5億法郎貸款,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瑞士還持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瑞士蘇黎世軍工廠提供的40口徑高射炮,也為德國應付盟軍空襲做了較大貢獻。瑞士的升哥達隧道一直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來往於兩國之間。瑞士銀行還為德國進行黃金交易提供便利,瑞士銀行不問來路,德國透過戰爭掠奪來的鉅額財產也存在瑞士銀行。瑞士銀行還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外匯,以便德國在世界市場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二戰爆發後,因為對德國的禁運,導致很多國家無法向德國出口商品,但是德國依然需要從其他地區進口商品,因此運輸發達的瑞士就成為德國的貿易中轉站

    戰後,瑞士自己都承認要對這段歷史進行反思,他們認為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

    綜上所述,軍事上高度警惕並且表面中立暗地屈從德國為德國提供服務的中立瑞士更加符合德國的利益,所以德國權衡利弊後選擇放棄入侵瑞士。

  • 2 # 來評論一下

    這件事要從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說起,為了限制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生命,瑞士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瑞士的中立和獨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納粹德國的出版物稱,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國”的邊界之外,也都是德華人。因此,它們把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華人”(瑞士人口中64%屬於德意志民族)。而納粹德國繪製的地圖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內。與這種反動的種族主義鼓譟相呼應,在瑞士德語區出現了親納粹社團,其中以“國民陣線”以及“瑞士國社黨人”兩個極右組織勢力較強。得到希特勒政權支援的瑞士法西斯勢力一時甚囂塵上,對瑞士當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威脅著瑞士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此外,德國還威脅要切斷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當二戰已經迫在眉睫時,瑞士議會於1939年8月30日透過決議,重申它將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訂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未將它付諸實施。1940年6月,法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小小瑞士轉瞬間落入德、意強鄰及其兼併或佔領區的四面包圍之中。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吞併野心,瑞士當局最終選擇了屈從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貓膩?1、在經濟上向法西斯國家輸血。德國曆來是瑞士的最大貿易伙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係。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係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直至1945年3月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廠還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蘇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40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2、讓納粹德國使用聖哥大隧道。二戰時瑞士一直讓貫穿阿爾卑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聖哥大隧道(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往來於兩國之中。3、拒絕幫助受迫害的猶太人。二戰爆發前,納粹政權一般並不阻擋猶太人移居國外,通常是剝奪其財產後迫使他們遷往別的國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猶太人流亡的首選地。但瑞士當局卻採取對策阻擋他們的湧入,它明確規定,“猶太人不應當視為政治難民”。為此,當局採了取先堵後趕的措施:實行預先簽證,制止難民入境;假如獲准入境,則儘早將其逐出;對非法入境的難民,瑞方將其押到邊界崗哨交與德方。戰爭年代,由於無法進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猶太人是難以計數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門讓德國在德國猶太人的護照上打上一個大大的“J”字印(猶太人的標記)。到正式開戰時,瑞士已在邊境攔截了10多萬猶太人入境。瑞士有時甚至直接把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黨衛軍手上。為此,德國的報紙在戰後也曾批評過瑞士的所謂“中立”。德國《週報》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沒有同第三帝國正式合作而已。4、瑞士銀行:侵吞猶太人財產,充當納粹黃金保險箱。瑞士銀行在二戰中的表現也有許多“貓膩”。據報道,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德國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戶數達5萬多戶,存有價值為60億美元的資金,而至今只有600萬美元經瑞士政府交還給了猶太組織或贈與一些國際人道主義組織。一些瑞士銀行甚至以納粹集中營沒有發放死亡證的理由拒絕賠償。所有這些資金都被瑞士銀行侵吞了。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鉅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透過瑞士銀行進行的。納粹透過戰爭掠奪來的鉅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上述史實說明,瑞士在二戰中的行為違反了永久中立原則。

    因為珍愛和平,所以回首戰爭。

  • 3 # 鐵匠工坊

    聖誕樹行動(冷杉行動)本身就是很帶有希特勒主觀色彩的一個針對瑞士的進攻行動,而希特勒的意思就是讓所有講德語的地方都成為德國。

    20世紀30年代,德國泛日耳曼主義崛起,納粹黨上臺。新上臺的納粹黨很有將講德語的德裔歪果仁也重新迴歸德國的意思,想要重回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光輝。希特勒也認為瑞士會成為獨立國家僅僅是因為神聖羅馬帝國一時的衰弱,而帝國的元氣已在納粹黨掌權後完全恢復,瑞士也因此沒有理由繼續存在。而當時德國的泛日耳曼主義也提倡所有德意志民族應當團結,以建立一個更偉大的德意志帝國,而處於德語區的瑞士人也是這種主張下的一環。納粹黨的《國家社會主義二十五點綱領》的第一個目標即表明了這樣的態度:“我們(納粹黨)在民族自決權的基礎上,要求所有德意志人團結起來,建立一個更偉大的德意志祖國。”

    當時的瑞士是世界性中立國,工業強大,金融業豐富,而一戰之後,由於奧匈帝國解體,德國被制裁不允許發展軍工,很多奧地利和德國的軍工企業進入中立國瑞士發展,也造就了瑞士強大的軍事工業體系。而當時幾乎整個西歐已經是納粹黨的天下,瑞士的存在幾近於孤島,被吞併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至於為什麼沒有被執行,兩方面,一方面是瑞士已經在為納粹服務了。二戰當中,瑞士索羅通之類的公司一直是納粹德軍的優質武器供應商,納粹的金融業也很依賴瑞士的協助和支援。而且二戰中很多國家對德國禁運,所以德國必需品很大程度上是走瑞士轉運的途徑,少了這個中轉不行。

    另一方面,瑞士這個骨頭很難啃,一來瑞士全民皆兵,預備役兵源動員率極高,二來瑞士多山地少平原,不利於納粹機械化部隊的展開,山地作戰對德華人來說很吃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年報業績浪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