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道山行
-
2 # 哈哈哈哦哦哦嗯嗯
最好是整體打包出售,中國絕對感興趣。但是技術圖紙和工程人員已經被美國買走,剩下的中國看不上,印度也不一定看的上。印度現在用美式運輸機,烏克蘭的拿點東西可能和以後的發展方向不一樣,不合算
-
3 # 知研42791366
毫無疑問烏克蘭的運輸技術顯然強於印度的運輸技術水平,但烏克蘭的運輸技術水平依然遠落後於美歐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囤家運輸枝術的水準。引進技術不夠先進的烏克蘭運輸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裝置更生的難度更大、投資回報率低等綜合因素考量,沒有高回報率的烏克蘭運輸技術就失去了"投資價值…
-
4 # 魑魅涅槃
說起烏克蘭的運輸機,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世界上最大的大型運輸機安-225,作為世界上各項效能世界第一的戰略級別運輸機,烏克蘭的安東諾夫設計局也因為研製了安225這種戰略級別的大型運輸機,成功問鼎世界先進大型運輸機研發寶座。不過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國內的經濟發展一直不好,所以烏克蘭一直在透過對外出口各種蘇聯時期的軍事技術來維持經濟發展,但是隨著俄烏關係的破裂,烏克蘭近幾年的經濟發展越來越不好了,所以對於已經賣的沒多少的烏克蘭又盯上了國內最大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希望將其研製的運輸機技術出口到國外來獲取經濟的持續發展,但是不管是哪款運輸機,雖然市場表現一直不錯,但是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囧況。
其實對於烏克蘭想要出口的運輸機種類有很多種,比如一直有傳聞中國將會購買烏克蘭唯一一架安225戰略運輸機和其二號半成品來獲得這種戰略級別的運輸機關鍵製造技術,但是這個傳聞傳了不知多少年了,也未塵埃落定。相反中國自行研製的運20戰略運輸機早已批次裝備部隊。如果單純的從運輸機的效能來說,安225雖然技術已經是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但是放在今天依然很先進,而且其各項飛行、運輸效能依然保持世界第一。但是對於軍隊裝備運輸發展體系來說,安225的體型太大了反而不適應軍隊的發展,畢竟這種級別的運輸機對於起降機場的要求更高,而軍用運輸機對於環境的適應性是要求能夠在各種環境下起降的,所以單純的從起降適應性上來說,安225根本就不適合作為軍用運輸機使用,而且烏克蘭僅有一架完整的安225和一架半成品,就算我們買回來這點數量和發揮不了多大優勢,所以有何必呢,還是好好的搞我們自己的運輸機,畢竟先進的技術永遠是買不來的。
其次除了安225這種噸位的運輸機外,還不斷傳出烏克蘭一直想要出口次一級的安124和全球最大的渦槳動力戰略運輸機安22的傳聞,並且烏克蘭政府還在最近去年批准了對外出口安22的許可證。如果從出口安124這種級別的運輸機而言,這種級別的運輸機雖然效能相比安225差一點,但是其更適合軍用運輸需求,比如安-124自投入商業運營以來,一直是全球使用頻率最高的超重型運輸機,其超過150噸的載重量和超過15000公里的超遠航程對於很多軍用武器裝備來說,可以說想到那就到哪。而且其運輸能力超強,比如上世紀90年代中期,法國曾經從俄羅斯租借了十架安124戰略運輸機,從法國本土向非洲的剛果運輸過2500噸貨物和超過4000名士兵,而安124只用了48個架次就完成了這項鉅額的運輸任務,從中可見這種運輸機超級強悍的運輸能力和軍事價值。而且一直以來北約多外很多軍事行動中,都曾多次租借俄羅斯的安124執行軍事武器的戰略運輸任務。
如果從需求來說,像安124這種級別的運輸機對於全球所有國家來說都是有這個需求的,包括美國也是,畢竟美國自家的C5運輸能力相比安124還有差距。但是傳言中中國一直尋求安124到最後沒有訊息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首先烏克蘭之所以賣安124這種級別的運輸機只是因為缺錢,而且烏克蘭早已經失去對安124的製造能力,能賣的都是已經服役多年的老機型,那麼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買成品最多也就買幾架,買技術烏克蘭又不買,所以還是和安225一樣屬於中看不好買的機型,所以還是那句話,先進的技術是買不來、換不來的。其次對於世界上最大的渦槳運輸機安22而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渦槳運輸機,安22最吸引人目光的還是其最大80噸的載重量,單純的從載重量來說其相比中國的運20還高很多,如果能夠買過來對於提升軍隊運輸實力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安22除了最大80噸的載重比較吸引人外,其他效能已經很落後了,比如受限於渦槳動力的限制,安22的最大飛行速度和最大飛行高度都比較低,相比使用渦扇發動機的運輸機而言還是有差距的。同樣烏克蘭的安東諾夫其實也早已經失去對停產幾十年的安22重新制造的實力,所以論市場競爭力的話,其還不如前面的安124更吸引人,但是同樣其可能只對某些搞超大件運輸的貿易運輸公司有吸引力,但是這些私人貿易運輸公司可是能租絕不會買的,畢竟買過來每年的維護保養費用可能就把利潤花光了吧,而且這種超大件運輸生意可不常有。
當然對於烏克蘭的安東諾夫設計局來說,自蘇聯解體後其也不是一直吃老本,其還是研製了幾款軍用運輸機的,比如其最新研製的安188軍用運輸機就有尋求出口的準備,該運輸機是安東諾夫將自家旗下的安70運輸機使用的D27槳扇發動機換成西方國家的渦扇發動機,並且尺寸經過放大,並且大量使用西方零部件的新型換髮放大機型,而且其第一個出口目標就瞄準了這幾年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土豪--印度,而且其原型試飛機型還到印度本土的班加羅爾航空展上公開進行過飛行表演來獲取印度軍隊的青睞。從安188軍用運輸機的效能表現來說,其尺寸超大的貨倉空間和超過50噸的載重量已經屬於戰略運輸級別了,而且安東諾夫設計局還表示如果印度真的購買的話是可以直接向印度出口該運輸機的製造技術的,所以對於出口成品和技術的安188來說,其對於印度的吸引力真的很大。
但是該運輸機出口印度的前景目前來看還不太樂觀,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安188雖然是烏克蘭的安東諾夫設計局研發的,但是受限於烏克蘭的經濟發展低迷,所以在研製該機時,為了獲得足夠的研發資金,烏克蘭聯合土耳其一起研製了該機,但是自去年土耳其的經濟因為被制裁後持續低迷,所以對於這架還處於定型階段的安188運輸機而言,由於研發資金的短缺,其能不能成功走下生產線還是未知數呢,而對於印度而言,烏克蘭之所以主動向其極力推薦該機,很明顯就是想要印度繼續為該機提供研發資金,那等於就是把印度當提款機的意思啊。
第二、由於安188從一開始就屬烏克蘭和土耳其一起聯合研製的,雖然技術屬於烏克蘭所有,但是從比例來說,出錢的土耳其同樣對於該機的成品出口和技術出口有控制權,所以沒有土耳其的允許,烏克蘭想要隨意出口該機的製造技術很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
第三、印度一直是俄製武器裝備的出口物件,而且印度三軍目前大量列裝了俄製武器裝備,包括大量的伊爾76軍用運輸機。所以印度不可能為了烏克蘭一款還是圖紙階段的運輸機背叛俄羅斯的,畢竟相比之下,俄羅斯最新的伊爾476已經成功量產,而且印度還裝備有美製C17運輸機,就算是C17已經全面停產,印度未來想要裝備新型軍用運輸機的話,量產的俄製伊爾476相比烏克蘭的安188更為合適。
第四、熟悉印度本國武器研發實力的朋友都知道,印度本國的航空製造能力非常差,甚至連正常的戰機維護都是維修一架摔一架的節奏。所以就算是安188的製造技術能夠完整的出口到印度,印度本國航空企業能否製造出來都是問題,所以明白本國航空製造實力的印度政府,也明白了製造還不如買的硬道理。最後印度政府對於烏克蘭的運輸機早已有了厭煩甚至討厭的歷史,因為早在2015年印度和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雙方簽署了一項運輸機升級維護合同,由安東諾夫設計局對印度空軍裝備的104架安32運輸機進行升級改進,但是首批40架安32飛抵烏克蘭後,最後只有35架返回印度,等於是有5架安32直接在烏克蘭境內失蹤了,而且烏克蘭對於運輸機失蹤一直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所以烏克蘭的軍用運輸機想要成功出口印度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不好也難以保證保證其成功出口。
-
5 # 折射的稜鏡
大飛機的技術要求很寬泛,它需要材料技術、材料試驗技術及裝置、空氣動力風洞檢驗技術及裝置、發動機零部件生產檢驗、總裝技術及裝置……等等相關配套技術。基本上是對本國製造業的大考,沒有大飛機制造環境給圖紙也難以成行。烏克蘭提供的究竟是哪些不得而知,製造週期後是否具備一定的先進性也未知。可以參考,但投入巨資與風險不相匹配沒人敢輕易購買。
-
6 # 河東三叔
安-225重型運輸機是大家對烏克蘭的印象之一,這款誕生於蘇聯時代的空中巨無霸,以其64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最大載重量200噸的身材當仁不讓成為世界之最。橫向對比最直觀的是伊爾-76/運-20運輸機,基本等同於這兩款機型的3倍,它是為運送“暴風雪”號太空梭而生,1988年首飛之後目前僅存一架(還有一架半成品)。
安-225誕生僅三年蘇聯即告解體烏克蘭繼承了這一神器,不過隨著大廈倒塌烏克蘭經濟一落千丈,以販賣出口蘇聯時代各類技術維持生計。安-225也有了份新工作,就是作為商業租賃用途為各國運送大件物質,跟快遞一樣拉起就跑環球旅行都沒問題,至於收費高不高不知道反正夠生活誰讓這東西全球僅有一架。
大家都知道航空工業發展神速,雖然安-225到目前為止還是全球第一大運輸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總有落伍的一天。烏克蘭近些年賣坦克、賣發動機、賣氣墊船等,基本把蘇聯時代積累下來的可用財富敗的差不多了,這目光自然就轉到安-225身上。不過對於這款重型運輸機有需求的國家並不多,而且維護和要求很高有點叫好不叫座的感覺。
很久以來一直傳聞中國將從烏克蘭引進安-225及其生產製造技術,當然還得包含發動機技術等,不過類似的傳聞太多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問題在於600噸級的安-225對跑道的需求是4000米長,基本上就排除全球絕大多數機場,每次起落之後還要對跑道進行檢查以防損傷。隨著中國運-20批次生產的情況下,再引進這種使用效費比不高的重型運輸機有點不靠譜。
退而求其次安東諾夫還有一款全球第二大運輸機安-124,1986年正式啟用,起飛全重392噸、最大載重量150噸、超過15000公里航程。比安-225縮水了一小半的安-124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而且和美國C5“銀河”效能類似,在國際市場還是的相當需求。
回到題目接盤俠設定為印度感覺有點不告譜,目前印度擁有11架C5“銀河”、17架伊爾-76運輸機(購買24架維護水平太臭剩17架),對於自主研發完全是個陌生的概念。如果烏克蘭向印度出口類似大型運輸機技術,先不管是否真的可行,就是純粹的仿製及日常維護印度斯坦航空也沒有能力搞定。所以這個設想基本沒能實現可能性,烏克蘭還是想著怎麼分散出口技術賺點錢會實在一點。
回覆列表
印度眼高手低,再說烏克蘭的技術不是頂尖的,印度可能看不上烏克蘭的技術呢。他們的逆向工程能力也不行,不具備我兔看一眼就懷孕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