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山紅豆心
-
2 # 玄真子桑
趙姨娘與馬道婆合謀戕害寶玉、鳳姐,致二人九死一生,終因癩頭和尚將那通靈玉持誦一番,才得身安病退。但這事只有具有全知視角的讀者才知道,作為故事中人的賈母、賈政、王夫人等卻不知此事。既然如此,他們當然談不上追究馬道婆及趙姨娘的罪責。
我覺得應該探討的是:賈府的主子們比如賈母、賈政、王夫人為什麼不懷疑事件背後有人作祟?
明清時期,佛道兩教日趨世俗化,並與民間信仰相融合,深刻影響民眾生活,比如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就成了《紅樓夢》的線索性人物,寶釵的金鎖藥方來自和尚、黛玉小時生病也蒙和尚指點迷津(未遵佛囑而已)、清虛觀賈母為寶玉拒婚也拿和尚做當箭牌(和尚說了寶玉不能早婚)。賈府的主子們也頗信佛、道兩教和民間迷信,相信因果、陰司地獄、天命等,所以寶鳳二人逢五鬼、遭暗算事件後,他們雖反應有異,但總不離佛、道、迷信的影響。
第二十五回,寶玉、鳳姐已是不省人事,賈赦還各處尋僧覓道(從結局來看,賈赦的方向是對的,但沒找對人),賈政因阻賈赦道:
兒女之數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強者。他二人之病出於不意,百般醫治不效,想天意該如此,也只好由他們去罷。賈政認為兒女之生死由至高無上的天決定,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他這樣相信天命自然就不會懷疑人力的作用,比如趙姨娘、馬道婆之流有害人的法力。
而賈母呢,當趙姨娘勸她放了寶玉時,“讓他(寶玉)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捨不得他,這口氣不斷,他在那世也受罪不安生。”賈母對趙姨娘的責罵細究起來,倒像是看出了趙姨娘在作祟,她罵道:“你怎麼知道他在那世裡受罪不安生?怎麼見得不中用?”兩句責問好像正是針對趙姨娘的陰謀,但是賈母終究未深挖此事,這也因為賈母對佛、道兩教的信奉,尤其是馬道婆對她的“引導”。馬道婆勾結趙姨娘前,先去給賈母請了安,並就寶玉臉龐被熱油灼燙一事,給賈母上了一課:
祖宗老菩薩,那裡知道那經典佛法上說的利害。大凡那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發長下來,暗裡便有許多促狹鬼跟著他,得空便擰他一下,或掐他一下,或吃飯時打下他的飯碗,或走著推他一跤。所以往往的那些大家子孫,多有長不大的。“長不大”,這話對不信佛法的人自然沒用,但對賈母顯然起了威嚇作用,她趕著問:“這有個什麼佛法解釋沒有呢?”還因此供奉了一日五斤的大海燈,可見賈母是信的。馬道婆這席話後沒幾天,寶玉鳳姐便被魘魔著了,賈母大概以為寶鳳二人被促狹鬼跟著呢,哪裡想到馬道婆既得了錢,還要害她的孫子、孫媳?
王夫人更不用說是常年吃齋唸佛,頭腦裡都是因果報應、天道輪迴,她也特別信命。第八十回,迎春跟她訴苦,她就說:“我的兒,這也是你的命。”所以寶玉鳳姐的劫難,在她看來不過是命有此劫,因而不會想到這是人設的魔法。
賈府主子們比較不信因果報應的大概算鳳姐,她接受老尼姑淨虛的委託,決定拆散一對青年男女時,她像是自己壯膽似地宣言:“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當著宗教人士,拒絕相信陰司報應——不知淨虛怎麼想,這樣行事風格,除了鳳姐,真的沒誰了。想來,曹雪芹是最善諷刺的:尼姑不念因果拆人婚姻,鳳姐面對佛家否定因果報應。
-
3 # 葉之秋
《紅樓夢》趙姨娘說動馬道婆用巫術陷害寶玉和王熙鳳差點喪命,為什麼事後沒人追究?
馬道婆為了錢財,和趙姨娘用巫術魘寶玉和鳳姐,鳳姐和寶玉差點就完了,後事都準備妥當了,後來來了和尚道人,用寶玉的通靈寶玉救了兩個。雖然事沒辦成,但是趙姨娘欠下的馬道婆的五百兩銀子,馬道婆還是沒有放棄的打算,時常來催。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後來,馬道婆與他人共同作案,被抓獲,被官府處置,只是在賈府裡的趙姨娘,卻並沒有被出,根本沒有追究,為什麼呢?
賈母王夫人等不知道是趙姨娘和馬道婆乾的嗎?
她們知道的。馬道婆的事情鬧得很大,不但驚動了官府,就連內宅的賈母也知道了。她問起王熙鳳當年的情形,說起馬道婆來,恨得牙癢癢,感覺自己讓寶玉認他做乾媽是虧了。王夫人也說到她是個混帳東西,邪魔外道的,鳳姐一聽,想起了馬道婆總去趙姨娘處的事情,這麼一對景,就都明白了。
那為什麼不追究呢?
其實王夫人和賈母的對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王夫人道:“這老貨已經問了罪,決不好叫他來對證。沒有對證,趙姨娘那裡肯認帳。事情又大,鬧出來,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敗露的。”
賈母道:“你這話說的也是,這樣事,沒有對證,也難作準。只是佛爺菩薩看的真,他們姐兒兩個,如今又比誰不濟了呢。罷了,過去的事,鳳哥兒也不必提了。今日你和你太太都在我這邊吃了晚飯再過去罷。”
王夫人認為,沒有對證的事情不好定論。馬道婆已經被問了罪,已經抓了起來,憑賈府的能力,還沒有辦法把馬道婆弄出來和趙姨娘對證。何況這種事,又不是是有臉面的好事,相信同時問住的別家的隱情,也不會主張鬧大。趙姨娘的事情鬧出來,於賈府於賈政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且不說嫡庶之爭壞規矩,就是單單巫術就會要人命,巫術歷來是禁忌,誰碰誰死,王夫人可不會為了抓一個趙姨娘搭進丈夫和家族的前途。
賈母的話裡,則透出另一層,除了家族利益的原因之外,更還有一層佛性在內,她包括王夫人等在內,都信佛,認為因果報應是的確存在的,所以趙姨娘這般害人,自有老天爺收她的時候,她們就不必動手,等著她自行敗露吞苦果——高鶚續的趙姨娘的結局,就是用了這麼一個說法。
趙姨娘的事情,不好追究,也不能追究,只能是這樣的順其自然。
-
4 # 棲鴻看紅樓
先糾正題目中一個小問題。趙姨娘說動馬道婆,這說法其實不太準確。不如說是馬道婆設套、趙姨娘被說動。因為在此之前,趙姨娘連這種法子都不知道,全憑馬道婆的設計。
回到正題:沒人追究,是因為根本沒有知道。
魔魘之事,有這樣幾個環節:策劃、寫欠契、把紙人紙鬼塞到二人床上、事後毀滅證據。
二人商量之時,在旁並沒有其他人。
寫欠契,是叫心腹的婆子。
把紙人放在王熙鳳與寶玉床上,“趙姨娘和周姨娘兩個人進來瞧寶玉”,想必偷偷把紙人塞下了。而王熙鳳是管家中樞,連小廝興兒、旺兒都能在她屋外回話,其他婆子、媳婦、丫環、甚至趙姨娘本人,找個由頭進入她的房間,也不是什麼難事。
好吧,知道這件事的,最多隻有三個人:馬道婆、趙姨娘、心腹婆子。她們的害人的策劃者、執行者,你猜她們會不會去宣揚?
發瘋之後,“到夜間,那些婆娘媳婦丫頭都不敢上前,因此把他二人都抬到王夫人上房內”,怡紅院和鳳姐的住處近乎不設防。到他們的房中毀滅罪證,也是非常容易的事。
這樣一來,沒有人證,又毀滅了物證。人們知道都不知道,又如何追究?
-
5 # 花禪酒仙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沒有追究才是最合理,也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是沒人追究,而是沒人敢追究。
馬道婆在紅樓夢中的形象雖然很壞,但是這個形象體現出的意思為:更壞的是人心;
在馬道婆被抓之後,經過審問,還問出許多官員或者大戶人家姑娘太太們的隱情出來;
馬道婆能夠讓這麼多姑娘太太們信任,必然是有點真材實料的人,那她使用的巫術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不管這些巫術的具體出處在哪裡,可以肯定的是馬道婆還有師傅、師兄弟或者徒弟之類的人,這些人也會巫術,甚至道行更高。
賈府如果要追究這件事情,勢必要曝光這些和馬道婆有關係的人,這樣一來無形之中就得罪了這些會巫術的人。
憑一個馬道婆就可以差點害死寶玉和王熙鳳,要是多來幾個會巫術的人,賈府日後就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了。
而且賈府在明,和馬道婆有關係的人在暗,即使賈府有天大的能耐,也不能把這些會巫術的人怎麼樣。
正所謂“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要是這些會巫術的人長期在暗處窺視,鬧得賈府整日人心惶惶,賈府離落魄也就不遠了。
這樣最終結果就是,賈府沒能追究到任何人,得不到任何結果,還惹得“一身騷”,甚至整個賈府上上下下都會被連累。
另外賈府是名門望族,非常愛惜“羽毛”,出了這樣的事情,對賈府的名聲非常不好,在事情還沒有傳播開的時候,將它掩蓋下去,是關乎整個賈府利益的大事。
如果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好,要是誰敢繼續追究,就是損害整個賈府的利益,沒有人能夠承擔這樣的責任。
回覆列表
一、馬道婆施巫術不為人知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馬道婆向趙姨娘索取銀兩後大施蠱術魘魔法意圖害死王熙鳳和賈寶玉兩人。
"寶玉大叫一聲,‘我要死!’將身一縱,離地跳有三四尺高……"
王熙鳳"手持一把明晃晃鋼刀砍進園來,見雞殺雞,見狗殺狗,見人就要殺人。"
"上上下下里裡外外眾媳婦丫頭等,都來園內看視。"
賈府正鬧得地覆天翻之時"通靈王玉矇蔽遇雙真","……那和尚擎在掌上,長嘆一聲,道‘青埂峰下,別來十三載矣!……’"
馬道婆整個施蠱過程是不為人知的,趙姨娘也只是幫忙下手,實際操作是在馬道婆庵中暗中進行的。
寶玉與鳳姐兒兩人急病來得突然,好得快,整個過程撲朔迷離。賈母賈政王夫人等人均知此事蹊蹺,但實也無頭緒可尋。即使能查出真兇,都將給家族帶來更大麻煩,名聲受損,因此未報官府進一步深查。
雖然賈府出此奇事鬧得親戚間沸沸揚揚,王家、史家等都派人前來探視,但事後賈府上下都若無其事,偃旗息鼓,無疑是明智之舉。
二、賈府查案無疑投鼠忌器
馬道婆經常出入賈府,意味著其他豪門貴族家她也是常客,熟知閨閣中的隱私,既深知賈府內部內幕矛盾,也可知其掌握著其他豪門家的許多秘密。如果馬道婆事發送官,將扯出蘿蔔帶出泥,牽扯出許多豪門家的隱私,賈府將進一步成為眾矢之的。這種後果是賈府不敢想象的。
馬道婆如果事發,賈府趙姨娘嫡庶之爭一事將暴露,豪門與宗教僧尼勾搭,施巫蠱邪祟,朝廷必將治罪,賈府形象嚴重受損,元妃顏面掃地。
賈府邪祟案發,會引起朝野震驚,賈政難辭其咎,賈府政敵如忠順王府等必定拿此做文章,賈政賈赦等前途岌岌可危。
馬道婆是寶玉的寄名乾孃。如果事敗,賈府上至賈母,下至賈政夫婦,都將顏面無存。
因此,即使賈府有心查出真兇,也會投鼠忌器,不如設法將事態平息,"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
曹雪芹透過這宗"魘魔法"案,向世人展示賈府這個"詩書簪纓之家"中血淋淋的嫡庶之爭,揭露了作為統治者幫兇的宗教僧侶利用邪祟蠱惑人心禍亂百姓的種種罪惡,同時透過此案反映了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鬥爭。"一石激起千層浪",俗話說"侯門深似海",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