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大史
-
2 # 無花果239870
當時的情況是北京已經城破皇帝已經死了,三海關就是個孤島,外面是滿人裡面是土匪,兩面都是敵人,再加上闖王有抓了他爹,搶了他家,還把最喜歡的小妾搶走了,關外的多爾袞又送來勸降書,自己兩線作戰不知道能撐多長時間,再說和滿人合作可以打出為崇禎復仇的旗號收買人心,自己對大明也確認失望,闖王又太沒有肚量和遠見是個成不了大事的人,再說前面洪承疇都降了,而且自己手上有兵,多爾袞只是和自己合作,這個是最好的一條路,沒有第二條,所謂堅持下去和南京聯絡估計自己也感覺撐不到那一天。還不如先乾死闖王保全壯大自己實力再圖後來。
-
3 # 史海勾沉
明末吳三桂“衝關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清,提到他人們就罵他大漢奸,但吳三桂可能真的有點冤枉。
我們先看當時的形勢,吳三桂是明朝山海關總兵,有十萬大軍,且是有名的“關寧鐵騎”,主要防禦的就是清軍。但此時,李自成已經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吳三桂之父吳襄在北京受劉宗敏拷打。吳三桂夾在李自成和清之間。
吳三桂面臨三個選擇:
一、投降李自成,但仔細想想這與中國自古忠孝道德相悖,如果投降了李自成就是不忠不孝!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李自成剛逼死崇禎帝,你就投降李自成,怎麼能叫忠?其次,父親在北京接受拷打,你卻投降了拷打父親之人,這叫孝?最後,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這又是奪妻之恨。國仇家恨加起來,你要是吳三桂你會投降李自成?
二、投降清朝,明朝和清朝不僅是“國仇”還有民族差異。但從忠孝角度分析,投降清朝雖是不忠,但從孝道上還是能說的過去,最起碼清朝沒有拷打他的父親,沒有劫掠陳圓圓。但他父親是這麼認為嗎?會認為投降清朝是為了保護他父親。所以投降大清,至少是晚節不保。
三、不降清,不降李,這可不可以?在當時清兵南下已是必然,而李自成攻下北京北上也是必然,吳三桂肯定是清朝和李自成雙方要極力爭取的,十萬大軍有一錘定音之效,投降清,李自成敗,投降李自成,則清軍無法南下。如果李自成不投降呢?腹背受敵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如果誰都不投降,放棄山海關引兵向南,會不會是一條出路?或者佔山為王,召集散兵遊將,讓李自成和清碰硬,最後吳三桂坐收漁利。或者去南京,崇禎已經死了,南京方面肯定會擁立新帝,他可以輔助新帝,再做圖謀。
這也許在當時看來是最好的出路,他不會想不到。但並沒有去做,因為長期駐紮山海關,關內十萬大軍的家屬就是不小的數字,如果引兵南下,且不說李自成的阻擋,光是人吃馬嚼,吳三桂就沒法解決。再一個就是如果真去南京,南京有固有的班子,會接受吳三桂嗎?且吳三桂放棄山海關,往大里說就是臨陣脫逃,當殺。黨爭殺伐,這在後面的南明時期是不斷上演。
當然,吳三桂也可以戰至一兵一卒,最後拔劍自刎,這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這樣他就能忠孝兩全了,吳三桂選擇生(不忠不孝)和死(忠孝兩全)。但吳三桂選擇了生,揹負了不忠不孝的罵名。
吳三桂面對的是當時最精明的人(多爾袞),最愚蠢的人(李自成)和最無奈的人(崇禎),他的選擇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與其說是投降清朝是必然的,不如說是一種無奈吧,從後面來看,明朝油盡燈枯,李自成難成大事,投清也許是相對好的選擇。
-
4 # 不當王爺好多年
當一個王朝即將崩盤之際,它的臣子大概主要有三個結局和選擇:殉國,隱居和投降。吳三桂選擇投降,是有原因的。
青年時,出身軍功世家的吳三桂,前途是無量的,發展勢頭也是絕好的。年僅28歲的他便已經官至總兵,相當於一個軍區司令員了。假使大明有評選帝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比賽,那麼吳三桂肯定會名列榜首。
但是,這時他面臨了明末清初的江山板蕩之時。一心想有所作為又迷戀富貴官位的他,索性大幹一場。在崇禎皇帝自縊前夕,他因拒絕增援北京而坐視明廷覆滅。當大順軍隊殺到山海關,他又轉投清軍並直接影響了歷史程序。晚年在雲南,他再次掀起聲勢浩大的三藩之亂,險些使滿洲貴族失去半壁江山。
所以,吳三桂降清是必然的,如果李自成的大順得了天下,他就會徹底降順了,跟陳圓圓,沒多大關係的。。
-
5 # 靈犀慧眼
因為客觀上他沒有別的出路,主觀上他沒有民族氣節,不忠不孝,就是個反覆無常、投機取巧的小人。所以說吳三桂投降清朝是一個必然性的結果。
當時的情況是:明朝氣數已盡,基本已經完蛋,毫無希望,吳三桂也無力迴天。李自成那辱父奪妾、抄家奪財、威脅逼迫,自己也生存不下去。清軍對他又不斷勸降利誘。況且,李自成是爛泥扶不上牆,不足成事,清軍強悍迅捷,對中原虎視眈眈多年,南下入關已是早晚之事。再加上李自成和清軍誰也容不得吳三桂長期保持中立,獨善其身,他必須兩選其一。否則被南北夾擊,腹背受敵,他也只有死路一條。
他忠於明朝嗎?他有十萬大兵,朝庭調他去阻殺李自成,他不去,他只為自己的私利考慮,他待價而沽,坐視明朝滅亡。且不說他去了是否能阻擋住李自成的起義軍進北京,挽回明朝滅亡的命運,但明朝滅亡,他有一定的責任,他並不忠於明朝庭。
他孝嗎?他重感情嗎?他為什麼沒有在李自成進京之前,把父親和陳圓圓接到山海關保護起來?說他早就與李自成有勾結,根本不用擔心李自成會傷害他的利益,不能說一點可能沒有。要麼他是不孝薄情,壓根兒沒把父親和陳圓圓當回事,要麼就是早與李自成勾結了,有君子協定。二者必具其一。你能說他忠孝,重感情嗎?
用什麼衝冠一怒為紅顏作為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是狹隘的,片面的。說他一點民族感情都沒有,也有點怨枉他,他不是首先選擇投降了李自成嗎?清朝入主中原之後,也重用了不少漢人,為啥就不重用他呢?他投降清朝以後為什麼又造反呢?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心愛的小妾陳圓圓,他衝寇一怒為紅顏,因奪妻之恨,才喪失了民族氣節,投降清朝,引清兵入關的。這是比較愚昧的認識,是受紅顏禍水流毒的影響,是嫁禍女性,為吳三桂勾結外邦,賣主賣國找的藉口,是美化吳三桂的。
吳三桂投降清朝,是被當時的形勢逼迫的一個必然的結果,也與他下流的人品有關。
-
6 # 小人物F
吳梅村的一首《圓圓曲》,不僅讓後世記住了美女陳圓圓,同時讓一個錚錚鐵骨的男兒——吳三桂,釘死在了歷史的無恥碑上!
關於吳三桂的投降,大家眾說紛紜,意見不一,有人說他是不得已;有人說是他為了女人,有人還說他是為了錢財;小人物認為:他投降清朝,是一個最睿智的選擇!
吳三桂投降之前,面臨內憂外困的格局1641年松錦之戰後,明朝在遼東的將士損失殆盡,邊防的三大將領祖大壽、洪承疇投降,曹變蛟被殺,只剩下吳三桂一支軍隊在山海關一線英勇抵抗清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吳三桂克服困難,重新組織,起一支近萬人的邊防經理,承擔起邊防守山海關抵抗清軍的重任,為了開啟山海關這道屏障,清朝曾多次派人招降吳三桂。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的起義軍逼近北京,崇禎帝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讓他防衛國都,吳三桂率師入山海關,到達豐潤的時候,北京城已經被攻破,崇禎自殺殉國,他立即撤兵回山海關,觀望局勢的變化。
李自成和大清朝都對吳三桂感興趣,李自成於是便派居庸關總兵唐通招降吳三桂,並且給吳三桂送去了四個月軍糧和白銀四萬兩,並許諾只要吳三桂投降大順,一定會對它裂土封喉,這對於缺陷一年多的山海關守軍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吳三桂有些心動。
就在這時吳三桂突然接到一封密信,說李自成在京城向前前明官員追贓,吳三桂的家產已被查抄,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遭到嚴刑拷打,已經奄奄一息,更為可恨的是,吳三桂的寵妻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吳三桂聞訊大怒,斬掉李自成派來的使者,並揚言此仇與其不共戴天。
吳三桂劇烈的變化引起李自成的一陣警覺,決定消滅吳三桂,4月13日李自成率兵10萬,號稱20萬東出京師,浩浩蕩蕩的開往山上山海關,此時吳三桂面臨兩面夾擊的形勢!外有清軍鐵騎,內有農民起義軍,兩股力量自己都無法抵抗!
在這個內憂外困的格局下,什麼樣都選擇才是吳三桂的最有策略呢?無疑是投降,但是在投降這個大前提下,投給誰,才能利益最大化?
一是投降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如果選擇李自成,那麼自己將面臨的形勢是,李自成是一個不講信用的人,或者說他的部隊不受他的控制,一群烏合之眾,前面派人來當說客,招降吳三桂,在後面卻是查抄家底,縱容部下搶別人妻兒,打傷別人老子,那麼他給自己開的條件裂土封侯能不能實現呢?這需要打一個大大問好!
二是投給清軍!自己面臨的形勢是,當漢奸,這個歷史上必然留名的,這是洗不白的!自己根清軍打了這麼年仗,自己是瞭解對手的,尤其是多爾袞,更瞭解吳三桂,因此,清軍一旦答應的條件必然會兌現,因為對手更瞭解對手,不像李自成那樣的農民軍那麼無賴!
透過以上兩個對比,無疑!吳三桂的選擇投降清軍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因此,吳三桂投降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但是倒向誰卻是吳三桂的自己的選擇,他選擇了利益回報最豐厚的一方!
回覆列表
在歷史上對於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一直都有很多見解,不少人認為吳三桂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但在我看來,吳三桂投降清朝主要還是為了保全個人利益。
當時李自成正在北京大肆向官員追繳贓款,吳家也不例外,李自成絲毫沒有顧及吳三桂的感受,甚至還派遣大軍兵臨山海關,這無疑將吳三桂推向了清軍的行列。
吳三桂此時已經腹背受敵在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吳三桂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此時的明朝殘餘勢力還在南方流竄,而清軍在關外虎視眈眈,李自成又視自己為心腹大患。
無論是清軍,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都不是吳三桂一人能抵擋的。畢竟此時的明朝已經失去了對北方的控制,沒有人會給他提供物資補給,山海關已經是孤立無援,隨時會陷入到腹背受敵的境地。
而此時的清軍不斷向吳三桂釋放善意,還讓祖大壽等降將寫信招降吳三桂,多次承諾給予吳三桂高官厚祿,甚至還說要平分天下,這些舉動與李自成的威逼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必然會投降清朝。
陳圓圓只是吳三桂的一個爆發點李自成在京城追繳官員的贓款,從一開始就沒有善待吳家,吳三桂的父親被嚴刑拷打,家中財產全部被奪,自己的愛妾陳圓圓也被他人搶走,可以說李自成的這些舉動讓吳三桂十分憤怒。
歷史上說吳三桂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但陳圓圓不過是吳三桂投降清朝的一個爆發點,在此之前,李自成已經將吳三桂逼上了絕路。
李自成一再挑釁吳三桂,直到將吳三桂推向清軍的陣營,這隻能說李自成太過愚蠢。如果李自成能夠善待吳家,吳三桂也不會先投降李自成,後投降清朝。
畢竟吳三桂也是個要臉面的人,但凡是李自成給他留有餘地,他也不會如此反覆。
這一切只能說清朝的運氣很不錯,在這些因果下,吳三桂投降清朝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