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指尖看日本
-
2 # 蛋疼的歷史
德川家康在信長上洛時,全力支援信長,這要從信長和家康的關係說起。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乳名竹千代,是三河國的少主,而信長是尾張國少主。
三河位於尾張和駿河之間,遠江,駿河是今川家的領地,德川家勢小,夾在織田和今川兩大家族之間。
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廣忠傾向於與今川結盟,而德川家康的母親的家族,卻傾向於織田家。
家康2歲時,其父松平廣忠與其妻家族決裂,帶著家康倒向了今川家,家康6歲時,其父又被迫將家康送往駿河今川家做人質。
在送往駿河的途中,不幸被織田家截獲,送往了青州城,即織田家的尾張國境內。
織田家之所以將家康擄走,主要是想借此脅迫廣忠倒向織田家,可惜未能遂人願,松平廣忠依然與今川家結盟,但家康在青州城生活的幾年間,竟然成為了信長的玩伴,兩人友誼一時無兩,並誓言長大後,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平分天下。
1549年,家康的父親突然去世(比較被大家認可的觀點是被家臣所害),織田,松平,今川三家關係鄒然緊張,松平廣忠投向今川家,一直作為今川家的附庸,松平的家臣一定會立家康為下代家主,而家康此時還在織田家手中,這樣,松平家將會不得不倒向織田家,這是今川無法容忍的,於是今川義元攻佔了安詳城,活捉了信長的哥哥織田信廣,並要求用信廣換家康,織田家最終妥協。8歲的家康又成為今川家的人質。
信長20歲時,繼承了其父的基業,成為尾張國的藩主,並在不就之後,完成了驚動鬼神的壯舉,信長僅僅憑藉4000人的兵力,在桶狹間奇襲了今川家的5萬大軍,並大獲全勝,今川義元戰死,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以少勝多的戰役,桶狹間之戰,信長自此揚名。
而此次戰役,正直今川家上洛期間,成年的德川家康擔任今川軍的先鋒大將,成功攻佔了丸根寨,今川大軍在尾張地區連連大勝,但今川義元的死訊頓時讓今川軍分崩離析,今川家上洛失敗,家康也被迫退回三河!
今川家被攻破,義元之子今川義真是出了名的紈絝子弟,此後十年,今川家迅速衰敗。
今川義元死後,雖然今川家依然很強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有駿河,遠江和東部半個三河,另外還有武田,北條几大盟友,而家康此時只有西面的半個三河國,以今川家的餘威,足以震懾德川家康,但德川家康經過慎重的思考,毅然決定與織田家結盟。
個人觀點來看,結盟的原因不外乎利益,今川義元已死,今川義真繼位,以今川義真的性格,不足以成事,而且松平家與今川家的聯盟一直是作為附庸存在,而織田信長的盟約是平等的關係,自然比附庸有吸引力。
自此,這兩個歷史上著名的利益集團自此相互扶持,南征北戰,打下了大片領土,逐年衰敗的今川家被兩家吞併瓜分,退出了歷史舞臺。
除了一層盟友關係,信長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家康的兒子,又增添了一層親戚關係,這是典型的政治聯姻。
基於這兩個原因,家康自然堅定不移的支援信長。
另外,信長由於其父留給他的基業雄厚,家大業大,加上信長在軍事權謀方面的才能確實遠勝家康,信長的戰果自然遠大於家康,而攻佔的領地也遠大於家康,這個本來平等的聯盟關係,也在不知不覺中,演變為了從屬關係,家康以信長馬首是瞻。明面上的平等關係,也逐步成為實質的附庸關係。
信長上洛時,勢力強大,家康勢弱,在瓜分了今川家的領地之後,德川家康已沒有後路,如果他作壁上觀,織田家的大軍立馬就會將德川家吃的渣都不剩,而織田在打敗今川家之後,逐步強大,加上織田個人的軍事謀略才能,家康跟隨信長步伐,於情於理,都是最優的選擇!
-
3 # 歷史的拐點
德川家康作為日本戰國的勝利者,“吃餅的人”,德川幕府首任將軍,其他的不說但是戰略眼光是敏銳的。之所以德川家康會不顧自家領地內的一楑以及遠江今川家的窺伺,全是為了家業的騰飛。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德川家康要是沒有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也許一輩子都只是三河的“土包子”。也就沒有三百年德川幕府的存在。具體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主觀原因1、織德屬於同盟。
織田家與德川家自從永祿三年(1560年)結成清洲同盟。德川家之所以一直支援織田家甚至對於自己的領地都不管不顧我認為有兩種可能,第一德川家康為人厚道,這在整個日本戰國時期都是出名的。但是,再厚道的人也不會助鄰忘家。第二種可能是因為德川家康比織田信長更需要這份同盟。德川家康的老家在三河,當時的德川家還是松平家。先不論外部環境,三河境內反對家康的人也不在少數。就是他後期最重要的謀士本多正信此時也是反對派。位於遠江的今川家,更是視德川家康為叛徒叛徒。此時的今川家雖然不勝今川義元時代,依舊有能力收拾德川家康。而控制尾張美濃兩地的織田家就是德川家最好的依仗,威懾今川家不敢輕舉妄動。
2、獲取更高的政治地位。
德川家康也許私底下是遵照織田信長的請託參與“上洛”行動。但是明面上他是響應室町幕府繼任繼承人足利義昭的號召進行“上洛”活動。透過本次行動,德川家獲得了足夠的政治資本,正式成為了三河守護(日本這個國家非常矛盾,戰國時期“下克上”不斷,但是同時又非常講究大義名分)並且獲得“德川”的家名成為了源氏正統,徹底穩定了領地。可以說收益遠大於支出。
二、客觀原因1、今川家主昏庸,自身難保。今川義元死後,今川的好日子就到頭了。而且今川家的新當家今川氏真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根本無心政治只想著吃喝玩樂,家政日益敗壞。再加上其邊上有個野心勃勃、勢力強勁的武田信玄。所以當時德川家康真正提防的是今川家背後的武田家。德川家康即使參與“上洛”也不用擔心後路被掏。
2、德川家實力弱小,想要發展必須依靠織田家的強盛。
織田信長就真的無心德川家康的“三河”嗎?當然不是,兩方面原因。第一,保留三河德川家可以作為織田家與今川家、武田家和北條家的緩衝。第二,織田信長一心想要“天下布武”。所以往西發展更符合他的戰略佈局。但是如果西擴受阻,織田信長就不敢保證會不會打“三河”的意思。所以,德川家助織田家也有禍水“西”引的意思。也確實直到織田信長去世,無論織田家如何如日中天,德川家依舊保持著盟友的身份,沒有降格為附庸。
正是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促使德川家為了家族的利益,一直不遺餘力的支援織田家的行動。也正是這種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讓德川家康能夠擊敗那麼多強勁的對手,成為最終的勝利者,成為“天下人”
-
4 # 考拉修行
非常簡單,幫助信長就是幫自己,不幫助信長的就是信長的敵人,就是自尋死路。織田信長是幾乎結束了戰國的人,無論能力實力均是那個時代的最強者,而且德川的老窩三河就在信長的老窩岡崎後面,信長不搞定德川連覺都睡不好,哪裡敢上洛,信長是疑心極重又非常殘暴,德川一生小心伺候,但還是被信長抓住機會,下令德川的長子(信長的女婿)切腹,所以德川在自己實力不如信長的時候打小算盤,就是自尋滅亡。這是德川這種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不會做的,簡單介紹德川家康童年和信長是好朋友,8歲以後在今川義元家做人質,因禍得福,授業與戰國時代數一數二的軍事 政治家雪宅禪師,可以說今川家的霸業就是因為有雪齋禪師才成為金川家,後來雪齋一死,今川義元跑去上洛,把頭給丟了,題外話,所以家康的政治頭腦,戰略眼光,手段都是首屈一指;家康的領地三河和信長的岡崎首尾相連,這種地形決定了,如果對方不是自己的朋友,必然是死敵,否則自己在外打,後背叫人連窩端,怎麼可能,所以信長出徵,謹慎的家康必然同行,就怕引起信長的懷疑,而且雖然是盟軍出征,但是家康始終保佑政治上獨立的身份,自己也向皇宮捐錢(天皇窮的要餓死,大名給錢,天皇給爵),名義上自己是受皇家號召,和信長一起上洛拯救皇族的,並不是受信長征召的大名,這一點也是德川始終歷經信長、秀吉而沒有被吞併的一個關鍵。所以幫信長就是幫自己,不是信長的朋友就是信長的敵人,而這個敵人又住在信長眼皮子底下,下場可想而知。
回覆列表
德川家康之所以在織田信長上洛期間支援信長,主要有兩個原因。
1、德川家與織田家是同盟德川家康與織田信長締結了同盟以後,二者很快就對領地進行了“國分”,也就是劃清邊界,從此,織田信長解決了東邊的威脅,德川家康也解決了領國西部的威脅。當時織田信長的主要擴張目標是美濃國、伊勢國,德川家康的擴張目標則是今川家的領地,因為各自的利益並不衝突,因而這個同盟異常持久。
當然,二者既然是同盟,派遣援軍支援織田信長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並且德川家康也不算完全不顧自己的領地,比如織田信長上洛時,德川軍雖然出陣,但是德川家康本人並沒有出馬,仍然留在領地。
2、響應足利義昭永祿八年(1565年),室町幕府的第十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義繼和松永久通殺害,而後三好家擁戴了足利義榮為第十四代幕府將軍。
足利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昭為了對抗三好家,向天下大名都發去了請求協力上洛的請求,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德川家康。不過,雖然當時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都對足利義昭的請求表示接受,但是因為織田家正在與美濃國的一色義棟(齋藤龍興)作戰,因而沒有什麼大動作。
永祿十年(1567年),織田信長平定了美濃國,次年九月,織田信長召集了美濃、尾張、北伊勢的軍勢上洛,德川家康也派出了松平信一率領德川軍支援,這除了是支援織田信長以外,也有協力足利義昭的意義在裡面。
元龜元年(1570年)八月,三好三人眾與足利義昭、織田信長再起戰端。九月十四日,足利義昭給德川家康發去了請求參陣的將軍御內書。此時的織田信長其實沒有德川家康參陣的必要,但是足利義昭卻堅持讓德川家康出陣,其原因就是為了宣示自己的將軍威勢。
值得一提的是,足利義昭並不認可德川家康的改姓與任官,他並沒有稱呼德川家康為“德川三河守家康”,而是叫他“松平藏人佐家康”。這是因為德川家康改姓與任官是透過近衛前久的周旋,近衛前久卻幫助過三好家讓足利義榮接替將軍,因而足利義昭與近衛前久關係並不好,也不承認德川家康的改姓。
綜上所述,德川家康支援上洛以及上洛之後的織田信長,並不全是因為同盟關係,而是有一定的對幕府將軍奉公的含義在裡面。所以,德川家康其實也想與足利義昭搞好關係,為自己謀求一定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