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種草,進而甚至催生了一大批種草號,各家玩法不一樣,這篇分析可以給你一些新的啟發。
種草的流行,燒出了一片種草號的草原。
自三年前“種草”一詞走紅社交網路,種草號也從星星之火燎原,成為新媒體內容中影響力不可小覷的一部分。
對普通人來說,種草意味著自己因為一些原因對某事物產生喜愛並想購買的慾望;而對自媒體來說,種草意味著基於使用者信任的分享轉化為變現。
從分享到種草的轉身,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目前各平臺都有一些種草帳號。相較而言,淘寶達人式種草基於淘系強大的電商經驗和使用者習慣,選品先於內容抵達使用者。而公號式種草依託熟人社交的根基,更看重人設的培養,內容的精耕細作,以及使用者信任的積累。
種草號,長什麼樣?
如果從種草的定義出發,種草號的界定其實並不是很清晰。很多軟文字身就有種草色彩,尤其是時尚美妝等類別的賬號,更是天生自帶薦物屬性。
今天普遍意義上的種草號,絕大部分還是集中在時尚美妝、情感樂活等領域的好物推薦。這些種草號多具備這麼幾個特點:
1. 類似閨蜜的賬號人設。比如喵姐,叨姐,買君,翠花,洪胖胖等各種草號用以拉近使用者距離的具體人設。
2. 使用者多為女性,尤其是城市職場年輕女性。比如“鯨魚顏習會”女粉比例高達94%。這一點,從眾多種草號對粉絲的稱呼也能看出:小仙女,美少女,少女,小可愛,燒仙草(燒錢種草的小仙女/男)。
3. 商業模式多為軟文與電商相結合。少部分種草號擁有自有品牌,嘗試小程式電商;也有少數選擇做知識付費,例如推化妝教程、氣質修養課程等。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對種草號的類別做出大致區分。
比如按內容定位來分,有針對職場小白等年輕一代的種草推薦,比如洪胖胖,也有圍繞高階人群的奢侈品分享,比如買手客。
如果按賬號發展狀況來看,又可分為純種草起家和大號孵化。前者例如雅君的好用分享,後者例如黎貝卡、小北、咪蒙、入江之鯨等大號旗下的種草賬號。
由於種草的前提是一種基於信任的推薦,需要更多情感的連線,大號孵化的種草號往往更具優勢。
如何養成一個高粘性的種草號?
如何養成一個種草號?
比較典型的是“每天只種一棵草”——由時尚號孵化,黎貝卡光環加持。
“每天只種一棵草”是黎貝卡旗下種草號,此外還有針對包包的“你的包包真好看”。成立一年的時間,“每天只種一棵草”共種下222棵草,收穫了30萬“燒仙草”。
眾所周知,黎貝卡被稱為買買買教主,粉絲粘性羨煞旁人,大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已衍生為一個女性生活方式社群。
“大號的內容比較偏重我個人的分享,也是比較長的閱讀,所以小號我們想做一個很短很輕鬆的閱讀,只專注在推薦好物上。”
與主號25到35歲獨立都市女性的使用者定位不同,“每天只種一棵草”針對的是18到28歲更年輕化的人群。
矩陣號的建立,不僅是黎貝卡在細分領域的深耕,同時也是對更年輕使用者群以及商務模式的探索。
相較其他很多種草號,“每天只種一棵草”的特點大致有三點:
1. 大號強勢的帶動作用。
基於黎貝卡自身的品牌效應,以及主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的導流,“每天只種一棵草”第一篇文章2小時閱讀破萬。由於賬號開創之前,黎貝卡就已在電商方面有所嘗試,內部有較為成熟的試用機制和社群,這些都為小號打下基礎。
在大號的助力下,小號也確實成績不菲。“每天只種一棵草”運營100天時,一千多塊錢的美白丸銷售轉化了400多單,總銷售額超過40萬,當時閱讀數才4萬多,“按照當時投放的銷售費用來看,這個推廣的ROI(投資回報率)接近10了”。
2. 特色鮮明的矩陣式人設。
種草號需要人設,他們直接推出3個:不湊合小姐——專注家居好物、配飾、香水推薦;吃不胖小仙女西西—專門分享小白化妝資訊、美食等;塗大紅唇的女博士——科學解答各種常見迷思,比如頸紋究竟可不可逆。
據黎貝卡介紹,建立IP矩陣主要是因為之前做過調研,“我們的燒仙草都很年輕,基本90後,與80後不同,90可以同時喜歡很多號,如果不喜歡就取消了,於是我們就想開一個這樣的號,可以基本覆蓋年輕女性感興趣的方方面面”。
3. 小程式加持。
6月4日,小程式“種草好物館”上線,20分鐘就賣出300單,50分鐘1500單全部售罄。這是“黎貝卡Official”之外,黎貝卡旗下的第二個小程式。
用黎貝卡的話說,“黎貝卡Official”是自有品牌的銷售平臺(不久前第五次上新,2分鐘內銷售額突破400萬),“種草好物館”是小而美的買手店。小程式的加持進一步為種草號的變現提供了便利。
與“每天只種一棵草”類似,“喵姐種草”“鯨魚顏習會”“瑋瑋種草”“今天買了啥”等賬號也都來自大號的內部孵化。只不過前者來自時尚號,後者來自情感等其他垂直類別。
從近兩年的觀察來看,這似乎已成為情感號的一種常見套路:情感故事出發,轉型時尚美妝,孵化種草號變現,透過明星專訪提升品牌調性,聊一點影視八卦。
“當時電影號、母嬰號、美妝種草號等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之所以選美妝種草是考慮到我們現有的粉絲資源可以比較好地幫助到新號的發展,同時拓展完全新領域的商務,加上美妝號的各種可能性比較多。”
“喵姐種草”負責人謝宇介紹說,由於種草號市場競爭激烈,他們從未停止過調研,每一個新入職的員工都會被要求寫同行賬號的內容研究報告。
與黎貝卡為小號導流類似,早期“喵姐種草”透過與其它賬號單推帶來不少使用者,截至目前粉絲數已超過80萬。
“轉化率最高的是做電商期間一篇推某個電動牙刷品牌的推文,那篇推文我們賣了三十多萬。(做種草號)實用性很重要,只要我們一直做的是對粉絲有用的東西,粉絲就對你有需求。”
“喵姐種草”是情感號孵化種草號,曲瑋瑋、入江之鯨等情感新媒體乾脆孵化出種草號矩陣。
除了主打美妝護膚的“鯨魚顏習會”,入江之鯨旗下還有時尚種草號“姐教你挑”,母嬰種草號“大鹿總剁主”。矩陣中其餘幾個號也都是圍繞一二線都市女白領的女性自媒體。
有意思的是,入江之鯨的公司名稱就叫“廣州專注種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滿滿一顆種草的心。
同樣,曲瑋瑋旗下除了“瑋瑋種草”,還有“小日日學姐”“大晴莫妮卡”“瑋瑋私享”等類似的種草賬號。
透過矩陣的方式可以將種草再做細分,以滿足層次更豐富的使用者需求。
與種草號有關的一些問題
幾乎所有種草號在談及選題和選品時,都提到走心和親測的重要性。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無論什麼型別的種草號都會遇到一些類似的問題。比如:
1. 如何選題和選品?
2. 如何在同質化內容中脫穎而出?
3. 如何提升使用者粘性?
4. 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種草中增加新鮮感?
從這些問題聊起,我們也請上文提到的一些種草號來分享了幾點具有參考價值的實操經驗:
喵姐種草:
1. 結合合作方的銷售資料選品。我們在去年12月份有和SEE小電鋪合作了一個月的電商,月銷售額是150萬。選品由合作方共同決定,他們給我們產品的銷售資料,我們根據自己粉絲的畫像結合銷售情況來定最終選品。
鯨魚顏習會:
1. 考慮讀者的口味和接受度。考量選品是否符合讀者的口味,是否可以給讀者帶來價值,以及選品是否容易購買,是否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它的價格等。
2. 如果是推廣文章,要更注重產品的安全性、真實性、有效性等。
4. 種草內容要與讀者的成長週期保持一致。比如運營1年後,讀者從護膚美妝小白變成護膚美妝小達人,可能就不再滿足於一般產品。
5. 只推薦親測過的經過市場驗證的高口碑產品。
6. 跟品牌方爭取到力度較大的價格優惠政策,有利於讀者去剁手高單價的產品。
7. 保持調性的同時,做一些稀缺性內容。比如不同人的實測,比如用條漫的形式呈現等。
瑋瑋種草:
1. 選品覆蓋面要廣。比如美白是90%以上的女生都會有的需求。
2. 選品要有大眾認可度。否則需要一定的教育成本,人對自己不熟悉的東西是帶著恐懼的,會阻礙一部分的購買力。
4. 找選題角度的方法有四個,一是緊跟熱點,二是適應季節、節日,三是幾個時間節點,比如高考後推薦一些新手化妝品、科普整形專案和安利好玩又適合拍照的地點等等。四是正理和引導粉絲說出自己的需求。
6. 除了種草,還可以分享一些心情和生活經驗,不只是冷冰冰的種草。
其實說到底,對種草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信任門檻的問題:使用者憑什麼相信你(跟著你花錢)?想要種草,先成為草。如果這個問題能得到好的解答,其他很多問題,或許都能夠迎刃而解。
你們種草過哪些種草號?他們有哪些可取之處?
是指“分享推薦某一商品的優秀品質,以激發他人購買慾望”的行為,或自己根據外界資訊,對某事物產生體驗或擁有的慾望的過程。
因為有了種草,進而甚至催生了一大批種草號,各家玩法不一樣,這篇分析可以給你一些新的啟發。
種草的流行,燒出了一片種草號的草原。
自三年前“種草”一詞走紅社交網路,種草號也從星星之火燎原,成為新媒體內容中影響力不可小覷的一部分。
對普通人來說,種草意味著自己因為一些原因對某事物產生喜愛並想購買的慾望;而對自媒體來說,種草意味著基於使用者信任的分享轉化為變現。
從分享到種草的轉身,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目前各平臺都有一些種草帳號。相較而言,淘寶達人式種草基於淘系強大的電商經驗和使用者習慣,選品先於內容抵達使用者。而公號式種草依託熟人社交的根基,更看重人設的培養,內容的精耕細作,以及使用者信任的積累。
種草號,長什麼樣?
如果從種草的定義出發,種草號的界定其實並不是很清晰。很多軟文字身就有種草色彩,尤其是時尚美妝等類別的賬號,更是天生自帶薦物屬性。
今天普遍意義上的種草號,絕大部分還是集中在時尚美妝、情感樂活等領域的好物推薦。這些種草號多具備這麼幾個特點:
1. 類似閨蜜的賬號人設。比如喵姐,叨姐,買君,翠花,洪胖胖等各種草號用以拉近使用者距離的具體人設。
2. 使用者多為女性,尤其是城市職場年輕女性。比如“鯨魚顏習會”女粉比例高達94%。這一點,從眾多種草號對粉絲的稱呼也能看出:小仙女,美少女,少女,小可愛,燒仙草(燒錢種草的小仙女/男)。
3. 商業模式多為軟文與電商相結合。少部分種草號擁有自有品牌,嘗試小程式電商;也有少數選擇做知識付費,例如推化妝教程、氣質修養課程等。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對種草號的類別做出大致區分。
比如按內容定位來分,有針對職場小白等年輕一代的種草推薦,比如洪胖胖,也有圍繞高階人群的奢侈品分享,比如買手客。
如果按賬號發展狀況來看,又可分為純種草起家和大號孵化。前者例如雅君的好用分享,後者例如黎貝卡、小北、咪蒙、入江之鯨等大號旗下的種草賬號。
由於種草的前提是一種基於信任的推薦,需要更多情感的連線,大號孵化的種草號往往更具優勢。
如何養成一個高粘性的種草號?
如何養成一個種草號?
比較典型的是“每天只種一棵草”——由時尚號孵化,黎貝卡光環加持。
“每天只種一棵草”是黎貝卡旗下種草號,此外還有針對包包的“你的包包真好看”。成立一年的時間,“每天只種一棵草”共種下222棵草,收穫了30萬“燒仙草”。
眾所周知,黎貝卡被稱為買買買教主,粉絲粘性羨煞旁人,大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已衍生為一個女性生活方式社群。
“大號的內容比較偏重我個人的分享,也是比較長的閱讀,所以小號我們想做一個很短很輕鬆的閱讀,只專注在推薦好物上。”
與主號25到35歲獨立都市女性的使用者定位不同,“每天只種一棵草”針對的是18到28歲更年輕化的人群。
矩陣號的建立,不僅是黎貝卡在細分領域的深耕,同時也是對更年輕使用者群以及商務模式的探索。
相較其他很多種草號,“每天只種一棵草”的特點大致有三點:
1. 大號強勢的帶動作用。
基於黎貝卡自身的品牌效應,以及主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的導流,“每天只種一棵草”第一篇文章2小時閱讀破萬。由於賬號開創之前,黎貝卡就已在電商方面有所嘗試,內部有較為成熟的試用機制和社群,這些都為小號打下基礎。
在大號的助力下,小號也確實成績不菲。“每天只種一棵草”運營100天時,一千多塊錢的美白丸銷售轉化了400多單,總銷售額超過40萬,當時閱讀數才4萬多,“按照當時投放的銷售費用來看,這個推廣的ROI(投資回報率)接近10了”。
2. 特色鮮明的矩陣式人設。
種草號需要人設,他們直接推出3個:不湊合小姐——專注家居好物、配飾、香水推薦;吃不胖小仙女西西—專門分享小白化妝資訊、美食等;塗大紅唇的女博士——科學解答各種常見迷思,比如頸紋究竟可不可逆。
據黎貝卡介紹,建立IP矩陣主要是因為之前做過調研,“我們的燒仙草都很年輕,基本90後,與80後不同,90可以同時喜歡很多號,如果不喜歡就取消了,於是我們就想開一個這樣的號,可以基本覆蓋年輕女性感興趣的方方面面”。
3. 小程式加持。
6月4日,小程式“種草好物館”上線,20分鐘就賣出300單,50分鐘1500單全部售罄。這是“黎貝卡Official”之外,黎貝卡旗下的第二個小程式。
用黎貝卡的話說,“黎貝卡Official”是自有品牌的銷售平臺(不久前第五次上新,2分鐘內銷售額突破400萬),“種草好物館”是小而美的買手店。小程式的加持進一步為種草號的變現提供了便利。
與“每天只種一棵草”類似,“喵姐種草”“鯨魚顏習會”“瑋瑋種草”“今天買了啥”等賬號也都來自大號的內部孵化。只不過前者來自時尚號,後者來自情感等其他垂直類別。
從近兩年的觀察來看,這似乎已成為情感號的一種常見套路:情感故事出發,轉型時尚美妝,孵化種草號變現,透過明星專訪提升品牌調性,聊一點影視八卦。
“當時電影號、母嬰號、美妝種草號等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之所以選美妝種草是考慮到我們現有的粉絲資源可以比較好地幫助到新號的發展,同時拓展完全新領域的商務,加上美妝號的各種可能性比較多。”
“喵姐種草”負責人謝宇介紹說,由於種草號市場競爭激烈,他們從未停止過調研,每一個新入職的員工都會被要求寫同行賬號的內容研究報告。
與黎貝卡為小號導流類似,早期“喵姐種草”透過與其它賬號單推帶來不少使用者,截至目前粉絲數已超過80萬。
“轉化率最高的是做電商期間一篇推某個電動牙刷品牌的推文,那篇推文我們賣了三十多萬。(做種草號)實用性很重要,只要我們一直做的是對粉絲有用的東西,粉絲就對你有需求。”
“喵姐種草”是情感號孵化種草號,曲瑋瑋、入江之鯨等情感新媒體乾脆孵化出種草號矩陣。
除了主打美妝護膚的“鯨魚顏習會”,入江之鯨旗下還有時尚種草號“姐教你挑”,母嬰種草號“大鹿總剁主”。矩陣中其餘幾個號也都是圍繞一二線都市女白領的女性自媒體。
有意思的是,入江之鯨的公司名稱就叫“廣州專注種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滿滿一顆種草的心。
同樣,曲瑋瑋旗下除了“瑋瑋種草”,還有“小日日學姐”“大晴莫妮卡”“瑋瑋私享”等類似的種草賬號。
透過矩陣的方式可以將種草再做細分,以滿足層次更豐富的使用者需求。
與種草號有關的一些問題
幾乎所有種草號在談及選題和選品時,都提到走心和親測的重要性。不過在實際操作中,無論什麼型別的種草號都會遇到一些類似的問題。比如:
1. 如何選題和選品?
2. 如何在同質化內容中脫穎而出?
3. 如何提升使用者粘性?
4. 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種草中增加新鮮感?
從這些問題聊起,我們也請上文提到的一些種草號來分享了幾點具有參考價值的實操經驗:
喵姐種草:
1. 結合合作方的銷售資料選品。我們在去年12月份有和SEE小電鋪合作了一個月的電商,月銷售額是150萬。選品由合作方共同決定,他們給我們產品的銷售資料,我們根據自己粉絲的畫像結合銷售情況來定最終選品。
鯨魚顏習會:
1. 考慮讀者的口味和接受度。考量選品是否符合讀者的口味,是否可以給讀者帶來價值,以及選品是否容易購買,是否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它的價格等。
2. 如果是推廣文章,要更注重產品的安全性、真實性、有效性等。
4. 種草內容要與讀者的成長週期保持一致。比如運營1年後,讀者從護膚美妝小白變成護膚美妝小達人,可能就不再滿足於一般產品。
5. 只推薦親測過的經過市場驗證的高口碑產品。
6. 跟品牌方爭取到力度較大的價格優惠政策,有利於讀者去剁手高單價的產品。
7. 保持調性的同時,做一些稀缺性內容。比如不同人的實測,比如用條漫的形式呈現等。
瑋瑋種草:
1. 選品覆蓋面要廣。比如美白是90%以上的女生都會有的需求。
2. 選品要有大眾認可度。否則需要一定的教育成本,人對自己不熟悉的東西是帶著恐懼的,會阻礙一部分的購買力。
4. 找選題角度的方法有四個,一是緊跟熱點,二是適應季節、節日,三是幾個時間節點,比如高考後推薦一些新手化妝品、科普整形專案和安利好玩又適合拍照的地點等等。四是正理和引導粉絲說出自己的需求。
6. 除了種草,還可以分享一些心情和生活經驗,不只是冷冰冰的種草。
其實說到底,對種草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信任門檻的問題:使用者憑什麼相信你(跟著你花錢)?想要種草,先成為草。如果這個問題能得到好的解答,其他很多問題,或許都能夠迎刃而解。
你們種草過哪些種草號?他們有哪些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