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哥超短操盤

    二戰時的軸心國主要是德意日,老金認為,雖然軸心國戰敗,但也出現不少有謀略有戰鬥力的將領,老金簡單的給他們排排座:

    老金認為最有戰略眼光的是德國的曼施坦因,曼施坦因在做參謀的時候,就指定了穿過阿登森林的大膽進攻法國的計劃,即曼施坦因計劃,是法國迅速潰敗投降的首因;

    曼施坦因不但能制定出奇制勝的作戰計劃,親自指揮作戰也毫不遜色

    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後,曼施坦因從參謀調任隸屬北方集團軍群的第56裝甲軍軍長,四天時間長驅直入200公里,打的蘇軍措手不及,他認為坦克軍就應該不停往前衝,敵人就沒有時間重新組織防線,談到閃電戰,人們常常想到古德里安,殊不知,曼施坦因更是閃電戰專家,外號閃電伯爵;

    1942年,德國為了解決蘇軍轟炸羅馬尼亞油田問題,發動進攻克裡米亞的戰役,曼施坦因任指揮官的第11集團軍表現突出,不僅佔領克里米亞半島,而且在蘇聯佔海空優勢的情況下,擊敗四倍於己的蘇軍;蘇軍越過刻赤海峽對德軍發動襲擊,曼施坦因立即停止進攻黑海艦隊司令部塞瓦斯托波爾,對蘇軍進行反攻,最終俘虜17萬蘇軍;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的勝利讓曼施坦因升任元帥;

    蘇軍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後,取得戰略主動權,即使德軍處於被動,曼施坦因依舊實行了著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包圍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迫其投降後,蘇軍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迅速向意圖救援第六集團軍的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運動,曼施坦因拒絕了希特勒死守哈爾科夫的命令(有才能的將領往往在關鍵時刻做出自己的判斷),放棄哈爾科夫,等西南方面軍佔領哈爾科夫之後,回軍擊潰冒進的蘇軍第六集團軍,然後以坦克為先導,高速推進,猛打猛衝,最終奪回哈爾科夫,而且還造成蘇軍損失十萬的重大損失;

    哈爾科夫反擊戰是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穩定了德軍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而可能崩潰的南部戰線。

    聽聽其他德軍將領怎麼評價曼施坦因的,就知道曼施坦因在德軍中的地位;

    古德里安評價曼施坦因“我們最優秀的戰役思想家”,空軍元帥馮裡奇特霍芬評價他是我們最優秀的戰術家和戰場指揮官,隆美爾元帥和曼斯坦因曾經的上司克魯格元帥直白的稱願意做曼斯坦因的下屬;

    所以,曼施坦因無愧於軸心國第一將領的稱號;

    排名第二的老金認為是日本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同樣具有優秀的戰略眼光,透過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大部分,讓日本得以快速佔領東南亞,菲律賓,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軍對峙,如果不是後來被美軍截殺,太平洋戰爭的結果如何也未可知;

    再下來老金認為是隆美爾和古德里安,這兩位和曼施坦因被並稱德軍三大名將,

    隆美爾主要功績是在北非的快速推進,如果不是被英國轟炸機截斷從義大利的後勤運輸線,應該能佔領埃及全部,進而打通透過阿拉伯半島,伊朗到印度與日本(日本從緬甸向印度攻擊)會師;

    古德里安的主要功績是閃電戰快速進軍巴黎,迫使法國投降,當然,作戰計劃是曼施坦因制定了;

    老金順便提一下,雖然是德國三大名將,古德里安僅僅是上將軍銜,德國二十多個元帥,卻沒他的份,原因很簡單,他不是納粹黨黨員。

    以上名將雖然揚名青史,不過都由於所服務的國家發動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激起各華人民的反抗意志,奮起反抗,都最終不免走向失敗的命運;

  • 2 # 風雨兼程170983658

     第十名山下奉文;-1946年2月23日),別名“馬來之虎”、“步兵炮”,出生於日本高知縣,日本陸軍上將,二戰戰犯。山下奉文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曾任駐外武官、步兵團長等職。1943年,山下奉文晉升為上將;1944年9月,任第14方面軍司令,率部在菲律賓呂宋島負隅頑抗,直到日本敗降。戰爭期間,山下奉文與參謀長鈴木宗作中將、參謀主任杉田大佐等人一起在新加坡策劃對新加坡華人的“肅清行動”,他們判定出敵對分子後,當即處置(死刑),製造著名的“新加坡大屠殺”。1946年2月23日,馬尼拉軍事法庭鑑於山下奉文在二戰期間多次對平民進行屠殺,判處他死刑,並在以絞刑處死。

    第九名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

    是二戰時期海軍將領,曾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和哈佛大學。他是二戰期間是日本海軍中為一反對加入軸心國和對外侵略戰爭的高階軍官,但是在右翼和高層的壓力下還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和偷襲珍珠港。

    第八名費多爾·馮·博克;(1880年12月3日-1945年5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陸軍元帥。博克曾在一戰中因表現優異而獲得了功績勳章,並在戰後成為魏瑪防衛軍限額的四千名軍官一員。在約二十年的戰間期間,博克的軍事地位逐漸高升,1937年時他成為了德軍中資歷僅次於威爾納·馮·弗裡奇與格特·馮·倫德斯特的第三號人物[2]。二戰爆發後,博克先於1939年入侵波蘭的行動中指揮北方集團軍群;1940年,博克再於西線攻勢中指揮B集團軍群;1941年,博克再度擔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入侵蘇聯的作戰——“巴巴羅薩行動”的主力。第七名龍德施泰特;

    (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1892年,龍德施泰特在格羅斯利希菲爾德高階軍校畢業,被派到駐卡塞爾步兵團任職;1900年升任步兵團中尉副官;1907年從軍事學院畢業,任步兵團上尉連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龍德施泰特初任預備第22師參謀,繼任喀爾巴阡山某軍首席少校參謀官;大戰結束時,任西線第15軍參謀長。戰後,龍德施泰特歷任騎兵第3師參謀長、第2集團軍參謀長、騎兵第2師師長、步兵3師師長、第3軍區司令等職務,曾獲得橡葉帶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32年10月晉升為步兵上將,任第1集團軍群司令;1940年7月19日晉升為元帥。

    第六名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德國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統帥。

    1891年生於東普魯士歌廷根的一箇中產階級的家庭,1938年莫德爾晉升少將,1939年升任駐德累斯頓第四軍參謀長,參加了波蘭戰役,該軍在拉多姆附近參加了對強大的波蘭軍隊的圍殲戰。1945年4月21日於森林向頭部開槍自殺。

    德軍不乏進攻將領,但也不缺少防禦將軍,其中瓦爾特·莫德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戰爭後期,哪裡出現危機莫德爾就出現在哪裡,深受希特勒的重用,多次力挽狂瀾延緩了納粹滅亡的時間,被稱為希特勒的“救火隊員”。因防禦能力出色,被稱為‘防禦天才’。

    第五名赫爾曼·霍特 赫爾曼·霍特;(1885-1971),納粹德國陸軍一級上將。 他是一位陸軍軍醫的兒子,生於1885年4月12日,曾參加過一戰。1935年就任第18步兵師師長,1938年11月1日晉升步兵上將,並被任命為第15裝甲軍軍長,次年參加入侵波蘭的戰役在法國戰役中霍特表現突出,率部一直前出到諾曼底和布列塔尼,並於1940年7月19日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任第3裝甲叢集司令,與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叢集在中央戰區共同完成了兩次戰果顯赫的鉗形攻勢。1941年10月8日任第17集團軍司令,1942年6月1日任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在南方前線參與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及次年的庫爾斯克會戰,1943年11月被解職。以後一直到戰爭結束再無作為。戰後,被紐倫堡法庭判處15年監禁,6年後獲釋,此後一直在家鄉從事軍事歷史寫作,卒於1971年。

    第四名卡爾·馮·鄧尼茨(德語: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是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潛艇艦隊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納粹德國聯邦大總統和三軍總司令之職。 1910年,鄧尼茨應徵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Kaiserliche Marine)。1916年3月22日鄧尼茨晉升為中尉。1918年2月,擔任潛艇UC-25的艇長,擊沉5艘運輸船,獲得騎士十字勳章(Ritterkreuz);同年7月,又擔任UB-68潛艇的艇長,在10月4日時襲擊英國的地中海商船團時,被俘。1919年7月被釋放。1920年返回德國,再次加入德國海軍。1933年9月1日,鄧尼茨晉升中校。1939年1月28日,鄧尼茨晉升為海軍准將和潛艇指揮官。1943年1月,晉升德國海軍元帥軍銜。1945年,被希特勒任命為總統。 二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1956年釋放。出獄後,繼續宣傳納粹精神及復仇主義。1980年12月24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是德國二戰時期的27名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第三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5日),德國“陸軍大將”、軍事家、理論家、戰術家,是“閃擊戰”的創始人,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大將。 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屢屢擊敗敵軍,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 古德里安是陸軍戰術“閃擊戰”的創始人,被歷史學家稱作“閃電之父”

    第二名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出生於符騰堡邦海登海姆市)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 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勳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2年6月隆美爾上將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間,隆美爾被捲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於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隆美爾既曾經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又是納粹政權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稱為“二戰縱火犯”。

    第一名曼施坦因元帥;

    德國陸軍元帥,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制定並指揮了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他個人提出閃擊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完成了史上最詭異的奇襲。蘇德戰爭爆發,率第56裝甲軍擔任北方集團軍群先鋒,隨後調任第11集團軍司令,轉戰克里米亞半島,攻陷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兩戰俘虜蘇軍43萬餘人,旋即晉升元帥軍銜,任頓河集團軍群司令,不久升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幾乎憑藉個人之力在東線與蘇軍作戰,戰功卓著,延緩了德國的滅亡,後因與希特勒戰略不一致被解職。曼施坦因元帥擅於指揮裝甲部隊大兵團作戰,性格堅韌,目光遠大,精於奇襲和強攻,是西方軍事專家公認的德國軍隊中最優秀的元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德要想組建歐洲軍,他們會如何應對親美的歐盟國家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