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錦繡山河一片紅

    濃郁的鄉土氣息,地道的風土人情,原滋原味的農村生活,簡單而又淳樸的人情世故,刻畫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以及他們的細膩內心世界,以及與中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的老百姓生活變化等,我覺得這就是他的創作風格。

  • 2 # 老戴ddf

    人醜,作品更是不忍卒讀,低俗,沒什麼知識含量,只是對新中國的不滿牢騷,而且是解放後唯一敢於露骨描寫的一個文妖,消停下來,是莫言最聰明的選擇!

  • 3 # 山楂樹2094

    莫言的作品從內容來看都是寫農村,著重寫農村的落後、愚昧及陰暗面,屬於批判型的文學。在文學作品的百花園中屬於帶刺的黑玫瑰,自然十分惹眼。

    在《生死疲勞》這部作品中,他以土改被鎮壓的地主西門鬧為主角,為其鳴冤叫屈。他賑過災,救過人,自己撿狗屎,一年四季在地裡勞作,分明是個好人,一個勤勞的人。因此西門鬧到了閻王那裡都一直在喊冤:‘’平分土地的事古往今來都有,為什麼一定要槍斃我呢‘’?

    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冤魂也不存在,這實際是莫言的心裡話,借西門鬧的冤魂說出來罷了。

    像莫言這樣,敢於為土改中被鎮壓的地主說話的作家只他一人,沒有第二個,這是需要勇氣的。那麼莫言說得對不對呢?應該說是對的。士改中槍斃人是‘’區裡批准,縣裡備案,由村裡的民兵執行‘’。這就難免不錯殺人了。

    在寫作手法上,莫言讓西門鬧的冤魂在人與驢中轉換角色。

    西門鬧透過轉世變驢,又回到了自已的大院,又和自己的妻妾孩子生活在一起,驢的意識和人的記憶混雜在一起,剛為了人的記憶而痛苦,又為了驢的生活而歡樂。痛苦與歡樂,統一在驢身上,既對稱又富於哲理。它暗示著與其做一個人,倒不如做一頭驢!這種魔幻現實主義寫法在中國作家中也是獨樹一幟的。

    莫言對情節的描寫十分細緻。如在《蛙》中牛難產的描寫:那母牛不知是以我母親為榜樣還是小牛以我為榜樣,竟然也是先伸出一條腿,便卡住了。那老母牛憋得哞哞地叫,看樣子十分痛苦。我爺爺我父親他們都焦急萬分,搓手、跺腳、轉圈子,無計可施。那母牛見到姑姑,兩條前腿一屈,跪下了。姑姑見母牛下跪,眼淚嘩地流了下來。

    這場面寫得多麼細緻、生動!牛也通人性,知道姑姑是接生員,活菩薩救命來了。這情節又是可信的,母牛生產站立多時實在疲乏了,它不能躺下,怕壓著小牛的腿,只好跪下。

    莫言小說的語言充滿生活氣息,十分精彩。在《蛙》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王腳用手指著褲襠,說:‘’有本事往這兒打,老子寧願被你用槍子兒打掉也不願被那幾個老孃們用刀子割去‘’。

    婦女主任說:‘’王腳,你別胡攪蠻纏了,男扎,就是把那根管兒紮上‘’。

    ‘’該把你那個傢什縫上‘’。王腳罵道。

    寧公安晃晃手裡的槍,下令:‘’上,捆起來!‘’

    人物語言與其身份十分貼切,沒有深厚的生活積澱是很難寫出來的。

    莫言作品的缺陷是前面精彩,後面老套,虎頭蛇尾。由魔幻現實主義向政治童話轉變。

    如《生死疲勞》中講文革時高音喇叭使‘’一群在高空飛翔的大雁像石頭一樣噼裡啪啦掉下來。人們你爭我搶踩死了許多人。一陣風吹折了旗杆,紅旗正好落在牛頭上,於是牛發了狂,橫衝直撞,朱屠戶揮刀砍斷了一隻牛角,而牛用角捅進了朱屠戶的肚皮。‘’畫面很刺激,但不可信,只能算政治性的童話。

    莫言作品還有一點值得探討,就是語言過於粗俗,像‘’雞巴‘’,‘’屌‘’在小說中反覆出現。像‘’您用一根西門鬧的雞巴,把這個簡單的世界戳得多麼複雜!‘’這究竟算反映生活呢,還是侮辱讀者?

    以上是我對莫言作品的粗淺看法,請網友批評指正。

  • 4 # 周寰仝老兵

    我喜歡莫言。對於文學,我是門外漢。莫言作品。快讀之後,再沒深讀。《豐乳肥臀》的情節,放在解放前,後。都合情理。女人生孩子,卻是重男輕女。《紅高粱家族》道出了“祖輩”並非純正的貧下中農,卻在歷史上寫了難以忘懷的昨天。作家的膽識過人,《蛙》和《酒國》展示第一國策帶給世人的反思。

  • 5 # 弗洛伊德的菸斗

    評價莫言的風格,是個一言難盡的話題。

    莫言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稍欠火候,但是,其短篇小說絕對是世界級的。

    他的作品被賦予“魔幻現實主義”風格 ,個人覺得,這個“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帽子扣到莫言頭上,搭配是搭配,但是沒有完全合轍。

    竊以為,與莫言大師的腦袋的尺寸完全合榫的一頂帽子是“變形現實主義”。——當然,這頂帽子是鄙人給莫言大師的私人訂製品。

    為什麼說用“變形”一詞替換“魔幻”一詞更能準確定義莫言的風格?

    有的讀者也許會說這兩個詞意思差不多嘛!你這廝是在這故弄玄虛,玩弄文字遊戲吧?

    非也!

    容我將理由稟報諸君:

    因為魔幻主義的文學作品可以靠作家無中生有、純想象能力來構建一個文學世界。作品有權利敘述一件這是世界上不存在的事情。

    神話小說可以歸入魔幻文學內。

    而“變形現實主義”作品卻不能靠作家無中生有、純想象力來創造。

    “變形現實主義”所描寫的事物一定是世界上客觀存在的,或者是客觀存在過的。“變形現實主義”作家透過自己的手,將一件件不便直接描寫出來的事情,像捏橡皮泥一樣,捏造成各色各樣的造型,但這些捏出來無論是狗還是貓,打碎還原了,本質還是一塊橡皮泥。

    有的讀者也許會問,這個莫言大師不是吃飽撐得嗎?

    好好的一件事直接描寫出來不好嗎?這樣一搞,我們讀者都不知道您老人家到底在寫一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莫言要是聽到讀者這樣的責問,肯定苦笑一聲道,我只能用作家王小波說過的話回答您:

    中國是小說發生的地方,卻不是寫小說的的地方。

  • 6 # 草軒客

    文學風格說的是語言,語言風格!莫言的文學屬於批判現實主義,從他小說的意旨來看,不光是從形象上,就連精神上,他從開始便杜絕了臉譜化,這很難得,而且非常難得——這甚至在意識形態為主要衡量及其判斷依據的政治正確邏輯的歷史與當下——都難能可貴!

    ——文藝就該這樣,說到現代文學,怎麼也繞不開魯迅,魯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站在潮頭,超然其上,凌駕於一切之上!

    不迴避當下的種種問題,其實用不著對政治臉譜化——就這一點,莫言做了文藝戰士,向他致敬!這就是文學的風骨!

    談他的寫作風格吧,語言上莫言管用白描!白描最經典的文章來自朱自清的《背影》,那篇經典散文中,朱自清沒有斟字酌句,有意遣詞造句,他率性而為,只是自然地流露真情!

    莫言的白描沒有那種光彩照人,難以忘懷的感覺,反而他的小說主旨及其推動小說主題的情節更吸引人,當然更吸引人的是他告訴我們的那些歷史真相,不像我們的歷史課本中的那樣,他那種勇於坦白及其揭露人性中最易於模糊的本性:比如小說中那個土匪被判了刑,在行刑的同時,母親告訴“我”的那樣——他睡了很多女人,他雖然是土匪,但他是男人,這就是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母親對“我”恨鐵不成鋼!

    老舍曾經說過,作家要鑄煉語言!語言對於作家是很重要的,因為語言就是托起作家思想的直接裁體!就算是白描,也要寫的恰到好處!

  • 7 # 鴻鵠迎罡

    1955年(屬羊)出生在山東高密農村的莫言,無疑是當代漢語寫作的頂尖作家。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寫作以來,莫言僅是在中長篇小說的創作,就有10多部,從《紅高粱》、《白狗鞦韆架》、《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生死疲勞》、《豐乳肥臀》、《酒國》、《蛙》等,他的每一部小說我基本都讀過。

    讀完之後,對他的才華、寫作技巧、語言組織能力,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等方面,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從某個層面來講,莫言的天賦極高,是為寫作而生的人。為什麼要寫作?寫什麼?怎麼去寫?面對這樣的問題,莫言在心裡一直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並能把這種清晰嫻熟的轉化為文字。

    關於寫什麼的問題,莫言實際上跟所有作家一樣,都遵循“生活是藝術之母”的原則,把個人熟悉的生活當做最可靠的寫作資源,所以,從故鄉的風土人情出發,透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的社會程序和人文歷史,是莫言能完美駕馭,並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

    對長篇小說的理解,莫言曾這樣說:長度、密度和難度,是長篇小說的標誌,也是這個偉大文體的尊嚴。

    長度是指篇幅要龐大。當然,這種龐大不是字數的拼湊和事件的累加,而是一種大氣象、大格局的營造,作家要以胸懷若谷的大境界,憂國憂民的大情懷,來安排故事情節,在褒揚真善美的同時,不忘記對假惡醜的批判。

    密度是指文字結構要緊湊,情節要豐富而集中,書中人物要龐雜,三教九流的人都要有,並且每個人物性格要飽滿,只有如此,才能講好故事。

    透過論述莫言對小說的認識,我們再看他的寫作風格,也就會清晰起來。他的寫作風格主要有以下特點。

    其一,中長篇都是取材於農村,具有鮮明的“鄉土文學”的特徵。

    其二,語言風格在俏皮幽默中不乏活潑,喜歡運用象徵、誇張、反諷、隱喻的修辭手法。像長篇《酒國》和《蛙》裡邊,這些修辭手法被用得相當突出。

    其三,寫作中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語言具有天馬行空的魅力。但都是遵循生活原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其四,非常重視寫作手法的運用。莫言的小說融合貫通了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的結構,心理小說,書信體小說,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等多種寫作手法,對小說語言探索的貢獻很大。

    其五,具有鮮明的批判精神。在這一點上,莫言堅信“作家是時代的良心”這句話,跟魯迅非常相像。

  • 8 # 文化風向

    莫言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其出生在高密鄉平安村,與其他作家相比,他對農村的生活體會更深刻,這也形成了他獨特的寫作風格。

    一,寫作更貼近現實

    作品《蛙》描述的是計劃生育在農村艱難的推進過程,只有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莫言,才會對這段歷程記憶猶新。

    二,善於將民間故事與當代社會的有機融合。

    相比於城市,農村是一個充滿傳說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故事,這也為莫言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紅高粱》、《透明的紅蘿蔔》、《翱翔》等在文壇引起極大轟動。

    三,文字樸實無華,但卻蘊含人生哲理。

    縱觀莫言的作品,沒有餘秋雨的瀟灑愜意,沒有李敖的霸道批評,但他卻用充滿鄉土情懷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人生哲理。

    四,作品富有想象力,細思回味無窮。

    《酒國》這部長篇諷刺小說,從不同的角度,借用酒這種飲品,來抨擊官場的腐敗,借丁溝時刻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後卻因喝酒死於茅廁裡,這樣極端諷刺的對比方式,來讓作品昇華,引人深思。

    總結:作為一箇中國寫實主義作家,莫言善於用樸實的語言,將民間故事與現實有機融合,從不同的角度,像我們傳遞一種不同的價值觀,其文章充滿鄉土情懷,想象力豐富,雖樸實無華,卻讓人回味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以色列和中東國家的關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