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源小米

    同一間教室同一個老師授課,為什麼有的孩子可以考出好成績,有的孩子成績慘不忍睹呢?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首先是不努力。曾經教過的學生中有的天賦真的不行,就是靠笨功夫,死學,最後竟然也去了一個不錯的大學,現在也進入社會工作了。她最難可貴的就是死學,堅持不懈。別人背一遍就可以了,她有時需要背二三十遍,但她能堅持住。

    第二是天資不聰明,不是學習的料。作為家長看自己家孩子很少承認自己孩子不聰明的。他們總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是老師沒有多關照孩子,是班裡紀律不好,是孩子交的朋友影響著孩子,是孩子粗心大意等。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老師經常和家長說的一句話了:你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學。

    在教過的學生中,有些孩子真的是很聰明,上課愛聽不聽的,考試成績就是不差,有的孩子兩眼盯著你一節課,考試還是什麼都不會。如果不談學習,那些學習差的孩子都有自己最擅長的才能。有的唱歌好聽,有的舞跳的好,還有的繪畫水平不錯,還有一些男生玩遊戲可以說無師自通。有一個女孩子,她聽一首歌,聽一次就能哼唱,聽第二次就能唱的不錯了,聽第三次就可以記下歌詞了,可是你讓她背一首詩,半天背不下來,你讓她把詩唱下來,她也做不到。

    第三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小學時,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孩子的成績基本上都是九十分以上,可是到了中學,滿分七百五,有的可能考到七百一,有的只能考一百多。有些差生不是腦子不好使,也不是不努力,就是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的孩子到了初三還用小學生的方式來學習。每天學到夜裡一兩點,就是不見成績提高。

    第四怕吃苦,喜歡做表面工夫。現在的一些孩子嬌生慣養,吃不得苦。上學放學都車接車送,作業一多就叫苦連天,能抄的就是抄,能不寫的就不寫。有時還在家長面前推卸責任,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有錯。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非同一般的小溪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沒有好的習慣。在小學階段,相比較於成績,更重要應該是好的習慣的養成。比如閱讀習慣,聽課習慣,獨立思考習慣,課後習慣,做作業時的習慣,面對錯誤時的習慣,等等等等,甚至生活中的好的習慣對孩子的學習都有很大影響。這些好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讓孩子在學習工作在事半功倍。

    所以,家長應該在日常中幫助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

  • 3 # 觀自在zf

    首先,學習成績好壞,與努力有很大關係。

    那麼,怎麼算努力?努力的標準又是什麼?足夠多的時間、比別人用更多的時間,這肯定是題中之義。其次,要高度集中精力,至少是不能磨洋工

    第二,方法很重要,很關鍵。

    以初高中數學為例,開學期間除了上課、做作業,又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努力“週六週日,做了作業,又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表現努力”?

    預習、聽課、複習,這種順序學習,就顯得比努力更重要一點了

  • 4 # 李小汪老西

    一個成年人的收入水平比較低,是因為這個人不努力賺錢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一個成年人的收入水平比較低,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因為他不夠勤奮,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視野狹隘,努力的方向不對,家庭背景不好等。

    在看待成人問題時,很多人都能夠看得比較“通透”,但在看待孩子的學習,或者是教育問題時,很多家長卻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很多家長在看待孩子的問題時,經常會陷入到好壞對立的二元思維當中,把複雜的多因素問題,當做簡單的因果關係問題來處理。

    比如,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成績比較好,本來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但在二元思維模式下,家長可能會這樣說:“你看隔壁家的小王,學習多用功,父母從來就沒給他報過輔導班,也不怎麼督促他學習,還能考這麼好的成績,你什麼時候也能像人家一樣厲害?”。

    再比如,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退步了,本來你是想督促孩子迎頭趕上,讓孩子看到自己學習問題中的不足,但如果帶著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退步,這時孩子聽到的可能是:“怎麼學習成績又退步了,課堂上是不是又沒好好聽講,都跟你說了多少次,課堂上要好好聽講,你就是不聽,現在後悔了吧?”。

    這樣批評孩子,不僅不會產生好的效果,而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故“躺槍”,讓孩子覺得,父母就只關心自己的成績,不關心自己的感受。甚至有些孩子會覺得,父母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面子,什麼愛我、關心我都是為了騙我學習。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些孩子確實是因為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落下了很多重要的知識點。

    但也有些孩子成績不好,可能是適應能力比較差,不太適應現在老師的講課風格,再或者是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是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造成自己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甚至是,越努力,成績越不好。

    要想讓孩子的努力產生應有的效果,要想讓孩子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那麼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學習中的幾個區域。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學習區、舒適區和恐慌區。

    在舒適區,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熟悉的事情,或者是熟悉的內容。

    恐慌區,顧名思義,在這個區域,你會感覺到“壓力山大”,對於這個區域的內容你會充滿焦慮,很多時候你會感到不堪重負。

    學習區裡面的事物,大部分都是我們之前很少接觸的,或者涉及到的領域。但這個區域的事物,和你目前的能力剛好相匹配,只要你稍微努力一下,你就會有一種“獲得感”,你的能力和認知水平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只有處在學習區,你才能夠獲得進步,你的每一份付出才能夠產生相應的回報。

    有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努力,每天起的起來的比所有的學生都早,睡的比所有的學生都晚,但是學習成績卻非常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錯把複雜的問題當成簡單的問題看待,只是簡單的相信“勤能補拙”,而不關注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努力方向。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到兩個誤區當中。誤區一:簡單的機械重複。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人確實非常努力,但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無用功,每天在自己會的知識點會的題目上,花了大量的時間,但從來不去嘗試挑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嘗試做一下自己不會的題目。(有些是嘗試一下,感覺太難了,就直接放棄掉了)

    如果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重複做容易的題,考試成績永遠不可能提上去的。

    當然,這裡的簡單題目要打個引號,並不是說這道題目非常簡單,而是相對於學生的成績水平來說,這類題目屬於簡單題目。

    舉個例子,現在的高考數學越來越強調基礎知識,強調基本概念,基本性質,而有一些高考數學成績中等的學生,經常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套例題、套公式,大量刷題,因為這些“工作”他們最熟悉。

    他們明知自己的成績提高,已經遇到了“瓶頸”,但是卻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向,不願意認真的理解下概念,不願意自己動手推導下公式。

    誤區二:好高騖遠

    還有一類學生每天也非常努力,但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好高騖遠,追求虛假的成就感,給自己制定一些不太可能完成的學習目標。

    這類學生就像希臘神話裡面的西西弗斯,每天早上都推著巨大的石頭到陡峭的山頂上,然後到晚上的時候,石頭又從山頂滾落到山谷,第二天再次重複。(當然這個神話的原意不是這樣的)

    如果你一直在做一些自己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你每天就陷入到“失敗—失敗—失敗”的怪圈當中,並且有些時候,你可能還會自我安慰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真的難能可貴”。

    如果你一直這樣重複上去,即便是你花了很長的時間,即便是你每天都很努力,學習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要想讓自己的努力產生應有的效果,那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從遠景到目標再到道路。

    一個人當然要有追求,要有夢想,如果沒有追求沒有夢想,那麼和鹹魚真的沒有區別。

    但夢想只能是遠景。要想把遠景變為現實,那就需要把夢想進一步的細分。

    比如,你想讓孩子在考試中獲得第1名,那你就要看一下,你們班級中第1名的考試成績,處在什麼水平,每一個科目都考了多少分?然後給自己每一個科目都制定一個目標。

    目標制定好了之後,就相當於有了戰略方向,有了戰略方向,接下來最關鍵的是戰術,要在目標的基礎上,尋找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方法。

    比如,經過分析之後,你覺得要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課本上的關鍵概念。

    那麼,接下來要看,哪些概念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哪些是自己非常陌生的?哪些是自己知道,但是理解不透徹的。

    正如上面說的,一定要再學習區學習,那麼接下來,你就要優先學習那些自己已經知道,但是理解不透徹的,並且把原來不熟悉的部分過一遍。

    如果有必要,可以把你想要學習的內容再次進行分解,把每一個公式、概念涉及的考點,分解成每一個小塊。

    比如,高中數學中,重要知識點可能有多種考察方式,那就先把考察方式總結一下,然後對每一種考察方式,進行“學習—練習—檢測”。

    第二,要養成記錄的習慣。

    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上量的積累,和質的改善的過程。

    要想在學習中取得好的成績,除了努力之外,還需要有正確的方法,好的學習態度。

    而記錄有助於你發覺自身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

    記錄當然包括,課前預習筆記,課堂筆記,課後錯題整理等。

    就以課前預習筆記為例,很多學生是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的,如果你開始嘗試,做課前預習筆記,那麼就會督促你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同時,課前預習筆記是對你思維軌跡的有效記錄,它能夠幫助你發掘,你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的缺陷。

    另外,養成記錄的習慣,有助於你及時的修正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三,測試和考試是最有效的反饋方式。

    有些學生經常喜歡聽課,喜歡看書,但就不喜歡做題,更不喜歡考試。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努力,產生應有的效果,那麼就需要儘可能的讓自己處在“學習區”,而要尋找自己的學習區,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做題,或者是測驗。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當前美伊局勢,很多人說內賈德還是總統就好了?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