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學地理楊老師

    不難發現,太平天國運動前期與後期,太平軍的表現差異是非常大的,前期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吊打清軍,而後期各地起義軍蜂擁而起,卻被清軍完全壓制。太平天國前期發展迅速,一路北上,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拿下了大清王朝的經濟重心,控制了經濟最為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既有太平軍的原因,更有清政府的原因。

    太平軍

    首先,從清政府的角度來說,封建經濟衰敗,對外戰爭失敗,造成老百姓生活困苦,是促使著太平軍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時至今日,一些學術“大師”,文化“大咖”們一談到太平天國就只會毫無底線的謾罵和批判,在這些“大師”們的眼中,太平天國似乎除了“邪教”二字之外,就再沒有任何其他的內容了。這些“大師”們憑藉著千百年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傳統理念,認為只要是最後失敗了,肯定就全是缺點,而清王朝最終鎮壓了運動,所以清王朝比太平天國要好一百倍。

    太平軍

    誠然,太平天國之所以會失敗,確實是因為自身的問題太多,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清朝中期以後,自身的腐敗和墮落是顯而易見的。土地兼併讓大量的流民失去土地,水旱災害的頻發更是讓很多饑民掙扎在死亡線上,鴉片的輸入,對外戰爭的賠款,加劇了下層民眾的困苦。如果對生活有最起碼的奔頭,何至於成千上萬的民眾會加入太平軍選擇反清起義呢?難道一個邪教就能解釋這一切?顯然,清政府自身的問題是不能忽視的。

    太平天國

    其次,清政府自身的腐朽,八旗與綠營早已腐朽不堪,戰鬥力嚴重不足,成就了太平軍早期的輝煌。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清政府自認為為八旗與綠營就可以撲滅太平軍,並沒有打算起用漢臣,培養漢族團練民勇。然而八旗和綠營早已是腐朽不堪,戰鬥力極差。不誇張的說,如果太平軍的主要領導者眼光高一點,早一點突圍北上,直接北上進攻北京,清王朝很可能就滅亡了,即使後來繼續東下南京,恐怕取得的成果會更加輝煌。正是因為太平軍早期在廣西的深山老林裡耽誤了大半年的時間,才給了清軍調兵遣將的時間,也給了清軍提拔漢臣,訓練新軍的機會。在太平軍放棄圍攻長沙,北上武昌之後,曾國藩打造的湘軍開始形成,並且由早期的保衛湖南轉為出省作戰,成為太平軍後期的最大勁敵。

    湘軍

    太平天國雖然在後期,軍隊的戰鬥力不咋地,李秀成的二十萬人也曾經幹不過曾國荃的三萬人,但是在運動早期,戰鬥力還是可以的。而早期的清軍,武器裝備基本上還停留在舊時代,不像洋務運動之後裝備近代武器。

    最後,太平天國運動初期,太平軍內部相對團結,保障了較高的戰鬥力。

    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主要領導層之間雖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基本上還是團結一致的,太平軍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也還是比較得人心的。軍事上的主要領導者楊秀清在主政期間,政治上賞罰分明,軍事上指揮也是水平很高。太平軍基本上是能打就打,打不下就及時撤圍,一路北上攻州奪縣,很快就佔領了長江流域。因為清朝的律法對於造反者懲罰都非常殘酷,所以太平軍行軍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拖家帶口,因為太平軍數量發展也是十分快速的。

    天京事變

    但是在定都天京之後,早期殘留的各種問題日益積攢,產生了嚴重的內訌。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在內訌中先後被殺,石達開率領十多萬精銳撤離了太平天國的主戰場,致使軍事上的全盛階段迅速結束。

  • 2 # 歷史茶坊

    太平軍在前期能夠迅速發展壯大,勝多敗少,得益於所處的時代背景、施政綱領、精兵思維、目標一致等多方面的共同因素。

    時代背景

    歷史上,任何朝代到了末期都會出現各種尖銳的階級矛盾,當這些矛盾達到不可調和時便會出現大規模的動亂,最終勝出者將建立新朝,實行均田免賦,休養生息,然後便是承平日久,天下大亂,迴圈反覆,週而復始。朝代間的興衰交替,不絕於史。清朝至鴉片戰爭爆發前後,立國已近兩百年之久,官吏腐敗,國弱民窮,土地兼併,天災頻繁,可謂民不聊生,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李秀成在自述中說:“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難,種山幫工就食。”

    自康熙年間頒佈“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後,雍正時期又實行“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使得人口急劇增長。道光二十年(1840年),全華人口總數突破4億大關。

    生產力的提高遠遠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於是便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太平軍推行聖庫制度,宣稱“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食,”生計無著的老百姓自然願意拖家帶口,踴躍加入。

    施政綱領

    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訓》中聲稱“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並之念。”明確指出天下間人人平等,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又宣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務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這樣明確的政治口號和前景描繪,吸引了大量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他們紛紛變買家產,舉家而來,加入到太平軍中。

    精兵思維

    楊秀清是歷代農民起義領袖中注重精兵戰略的第一人,尤其擅長練兵治戎之術。楊秀清對教眾進行嚴格挑選,擇其壯且勇者設營編練教導,婦女兒童則另設營伍,不參加戰鬥。

    確保兵精能戰,絕不濫竽充數。並以鐵碗治軍,軍法嚴苛,所練精兵,行軍時“初則寂無人聲,既而少出,又繼而大至”、“進退分合有步伍,且看清一步,方走進一步”。

    金田團營除了嚴格講究作戰紀律外,也極重視武藝的精熟和兵種間的配合。楊秀清根據教徒中原清軍退伍老兵所描述的戰場形勢,創立長短兵器,壕溝土牆相互配合戰鬥的陣法。

    楊秀清帶出來的廣西老兄弟日後在戰場上,以一擋十,素質遠勝清軍綠營,較曾國藩湘軍精銳毫不遜色。

    目標一致

    洪秀全所描繪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地方被稱為“小天堂”。

    太平軍被欽差大臣賽尚阿實行“坐戰”之法困於紫荊山區時,蕭朝貴代言的天兄及時下凡給太平軍將士講道理“有銀錢須要認得破,不可分爾我,更要同心同力,同打江山,認實天堂路來跑,目下苦楚,後來自有高封也。”小天堂的理論便基於此,在天父皇上帝所執掌的“大天堂”之外,拜上帝教宣佈要在人間建立一座“小天堂”。

    自此,太平天國的目標從“追求靈魂贖罪”轉變為“消滅清妖,建立小天堂”的實際任務,驅使太平軍將士浴血奮戰,以獲得打下江山後的高官厚祿。

  • 3 # 後梁朱溫

    就兩點~一是列強保持中立~甚至與太平天國暗通曲款~ 二是有楊秀清掌控全域性~排程有方~東王之後再也沒有人有足夠的威望壓制太平軍諸將~李秀成陳玉成勾心鬥角~石達開,更是沒有任何軍事建樹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在眾多起義中,唯早期的太平軍打出了名堂,我認為,是因為太平天國有三件事幹得好,值得今人借鑑。

    歷來以迷信起事的人很多,但有幾人鬧出太平軍這麼大名堂?高度規範化

    歷來,草莽英雄,多具叛逆精神,論及兄弟義氣,百死不悔,但若要他俯首聽令,那就百死不從了。

    但是,起兵行軍,是軍事行動,如果沒有規矩,那是成不了事的。

    因此,有清一代,各種會黨、結社起事的很多,卻沒有人可以搞出名堂來。即使是後天推翻清朝的同盟會,主要靠清代南洋起事,北洋配合,除此外,冋盟會組織的起義並不成功。

    太平軍,能在早期快速發展,與他嚴格的規範化是分不開的。

    馮雲山,很早就對太平軍進行了極其細緻的規範化建設。

    他把部隊按《周禮》(不要笑)進行了規範。伍長、卒長、兩司馬,各級編制劃分。同時,對各崗位指戰員的行為規範進行了極其嚴密的規定。

    同時,指揮系統進行了非常細緻的規範。各部用什麼旗幟,各旗語、鼓聲、煙火等都做了精細規範。

    早期太平軍雖出自貧民,但結陣而戰,進退有序,這是組織規範的表現。

    因此,清軍感嘆太平軍用兵“初則一小隊,慢慢來幾小隊,很快就來大隊人馬”,蓋因太平軍建立了複雜細緻的溝通方式,方法雖笨,雖過時,但有效就好!

    除了軍事制度,太平軍也很早就對各種經濟制度、典章制度進行了嚴格規範。

    聖庫制度今人看來不合理,但是,比之毫無財政制度的李自成、張獻忠,還是進步巨大。

    有效的辦法,維持高昂士氣

    宗教的精神加成這些就不說了。

    我們說說太平軍的一個制度,絕對保持士氣。

    早期太平軍,是團營而行的。也就是一個太平軍戰士,他身邊的戰友,多是自己鄉親;身後的營地,有他的家屬。

    所以,他逃跑、叛變的成本可太高了。真正是賣了家人、朋友。

    同時,太平軍還立了一制度。每戰後,“兩司馬”需要對參戰戰士的表現做好評估。何人英勇、何人怯懦,都錄在冊,並做公開。

    這樣,一個戰士的表現,不但鄉親、親人,全部都知道了。無處可躲。

    自己的表現直接關聯鄉里、家屬的眼光,甚至命運,這與瑞士傭兵相似。

    身邊一起奮戰的是自己鄉親朋友,自己的表現會傳至家屬,當年瑞士僱傭兵,敢打敢死,雄視Continental,也是這個緣故。

    善用新生力量

    對於新加入力量,太平軍早期可不是什麼人都要。

    太平軍早期,紀律性非常強。不吸鴉片,不喝酒,不近女色。因此,很多會黨成員早期都離開了他們。

    但是,對於新加入力量,太平軍並非簡單招入使用,都把他們的優勢發展到了極致。

    比如:湘南加入的礦工,在太平軍運用下,成為早期太平軍攻城的戰略力量。湘北水手加入,太平軍更是發展成了“水營”,使得早期太平軍橫行長江,摧枯拉朽。

    礦工善地道、爆破,水手善行舟,誰都知道,但唯太平軍統等使用下,優勢得到最大發揮。

    因此,太平軍早期也常大敗,但力量卻越打越強。

    善總結,軍隊戰鬥力進步快

    《行軍總要》,大家都知道。實際上,太平軍一直在梳理經,編成小冊子,推廣全軍。

    全州久戰,梳理水陸兩棲戰紮營法;蓑衣渡戰敗,梳理水路行軍要則,長沙受挫,梳理了攻城爆破細則。

    這些細則,細到了什麼程度呢?以水路行軍為例。他們談到遇陌生水域時,如何找嚮導,如何識別嚮導靠譜程度,每走一村,要記村名,每遇岔路口,要留下"交警”等等。

    總之,即使從未打過仗的人,一旦有了這個冊子,也知道該怎麼幹了。

    團結、虛心,則屢遭挫折,越打越強。反之,再強也弱。

    嚴明的組織規範、高昂計程車氣、精明的用人、虛心學習,這是太平軍早期摧枯拉朽的關鍵!

    當洪秀全、楊秀清把自己關進金陵大宅,以權力鬥爭的眼光看待用人、規章制度時,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