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言若心語
-
2 # 王小蔥123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傳統上很注重禮尚往來。"仁、儀、禮、智、信",其中"禮"是中國儒家思想最經典、最輝煌的一頁。它的影響深遠,至今還倍受人們的推崇。因此,送禮也就成了最能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客觀上講,送禮受時間、環境、風俗習慣的制約;主觀上講,送禮因物件、因目的而不同。所以,贈送禮品也是一門藝術。
企業送禮首先應該明確送禮的目的。朋友送禮是加深友誼,丈夫給妻子送禮是昇華愛情,父母給孩子送禮是增進親情。而企業送禮的目的卻是更為明確--拓展經營和增加利潤。因此,送禮的目的決定送禮的檔次和時間。
有了目的,自然就需要確定物件。企業送禮往往針對的是一個機構或團體,但需要考慮的是,禮品的接受者是活生生的人,他(她)有自己的性格、地位和品味,這樣所送的禮品也要有不同的個性。
送禮時間非常重要。這裡的時間不僅包括具體的贈送禮品時間,還包括為了保持業務聯絡而需要定期贈送禮品的時間間隔。節日、紀念日、活動以及其他適宜贈送商業禮品的時間一般企業都會注意,但在贈禮時間間隔上就不太講究了。重要的客戶如果僅僅在每年以同一個理由和時間贈送禮品也許不夠,那就需要企業對客戶、禮品和環境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確定正確的贈禮時機。
以上三方面其實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因為企業的商務贈禮活動是一個整體的活動,它既需要配合企業整體商務外交活動,又必須切合包括風俗習慣、商務禮儀、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的相關要求。
企業禮品不同於個人禮品,它首先必須是企業形象的代言人。處於不同行業的企業都有不同的企業形象,有的注重公司創新形象,有的力圖表現雄厚實力,但有一個是共同點,即公司的饋贈禮品如果不是為了促銷產品或服務,它就必須體現公司的文化底蘊。
其次,企業的禮品往往具有普遍人都喜歡而又捨不得自己掏錢買的特點。如果一個企業的禮品是受者可以買到的,就難以體現公司對受者的獨到關注,這一點對公司公關重要的客戶時尤為顯得重要。體現在禮品的選擇上,企業就不能隨便購買禮品日常禮品,而是應該尋找專業的禮品設計公司,結合企業和客戶特點量體裁衣。
企業禮品不同於個人禮品的最大之處在於它的一貫性、整體性和計劃性。對重要的客戶、關係團體以及合作伙伴,企業饋贈的禮品在體現整體性的同時又要求有針對性的個性變化。這時的禮品選擇就超出了單純的禮品概念,需要加深對企業自身服務和文化的理解以及吃透對贈送物件的理解,於是企業的禮品就真正進入文化這一層次,達到了最高境界。
企業禮品經營的關鍵在於人,人是有文化歸屬和自己的個性的。一個企業只有將自己的禮品活動上升到文化的層次,採用商業的運營手法,才能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中多一道殺手鐧。
我個人認為,送禮一種是禮尚往來,是用來聯絡親朋好友關係的一個紐扣,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現,是應該保持的。還有一種是作為晚輩對父母親人的報答,平時有機會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者有恩於我們的人送禮,這是知恩圖報,也是孝心,是感恩的心,也是應該的。第三種是為了利益或者為了生活不得不去討好領導,或者某個關鍵人物,否則事情就辦不成,更甚者失業無法養家餬口,這是人生的不得已,也是作為平凡人生活不易的苦惱,偶爾小為之也可以理解。還有一種惡意的純粹為了大利益,有圖謀的,大額度的行李受惠,千萬是使不得的,不可為。
-
3 # 人生無簡史
奇奇樂見,用文化的視角感受新奇、品味生活!
“有理(禮)走遍天下,無理(禮)寸步難行。”這是一直流傳於普通民眾的一句話。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有來無往非禮也!這種思想早已深植民眾之心,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鄰里鄉親,相互之間帶禮常走動,也已經成為一種習俗。
在各種節慶日裡,人們更是把“送禮”視為一種感情表達的重要方式。即便在平時,人們的交往也都免不了帶上點東西,以示對對方的好感和敬意。如果遇到了困難需要求助他人,那更是要精心準備禮物,而禮物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裡面的道道恐怕都可以寫一本書了。
送禮有講究,既要看你要辦的是什麼事,更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官場送禮,那真是個燒腦大遊戲!不僅要在禮物選擇上煞費苦心,而且還要在送禮方式方法上別出心裁。官場送禮一般還是要有所避諱的,所以咱們就暫且稱之為暗送吧。古往今來不乏深諳此道者,送的禮物那真是琳琅滿目無奇不有,而送禮的手段也堪比間諜了,要說最厲害最講究最刺激的送禮,就在這裡了。
送禮猶如商業行為,只有捨得丟一把米,才能抓到一隻鳥。捨得捨得,只有舍才會有所得!要想獲得什麼,那就應該先做出給與。春種秋收,打水澆田,這才是民間的送禮哲學。如果到了急需的時候才著急起來,那麼往往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在民間,送禮就是在維護一種關係,而這種關係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起到作用的。
過去人們都窮,但是大家還會相互送禮,那個時候人們送禮是為了報團取暖,是為了共同抵禦貧窮和災害,面對各種艱難人們用“送禮”,讓自己不至於孤單離群。我想這就是民眾間的一種契約精神吧,雖然不牢固經不起多大的衝擊,但是默契的約定俗成,還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如今人們生活無憂了,送禮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咱們拋開那種目的性很強的送禮行為不談,就單說說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送禮行為吧。人們靠送禮來維持和建交一個關係,要說誰也不缺那些東西,但是空手往來總會顯得不合時宜,這就是現在人們的送禮,更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它更加表達了人們的感情,這一默契的行為,也將會在彼此的心領神會中繼續進行下去!
-
4 # 九卿1234
送禮,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多少錢的人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不過一件事情好壞摻半,我就暫時分析中國的送禮文化。
01送禮起源
《禮記·曲禮上》記載:“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原是宗教祭祀上的一種儀式,《說文解字》中記載所謂“禮,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此時的“禮”的行為的準則,並沒有宗法等級的意義。但是當階級社會出現之後,作為宗教祭祀儀式的“禮”出現了社會身份的區分。
02華人送禮的特點
1.頻率高
華人的節日可真是五花八門,而且全球化之後,只要是有意義的切身有關的節日都會準備一份禮物。更別說男女朋友之間的一些特殊的紀念日等等,送禮的頻率非常高。
2.價值大
華人送禮十分講究禮物的價值,認為太便宜的禮物會顯得不重視對方,甚至造成誤會,傷感情,破壞雙方關係。所以一般選擇的禮物都比較貴重。而且不同於西方人,華人獨有的是直接拿鈔票作為重大日子的禮物,即我們常說的“份子錢”。我想,這是最令人頭疼的一件事情了,錢不花在自己身上總是肉痛,尤其我們還沒有實現“車釐子自由”,這就讓我們陷入了兩難境地。
3.限制多
首先,注意禮物的數量,雙數為佳,“4”這樣的不吉利的數字是不可以的。
其次,要注意禮物的顏色。黑的和白的看上去像辦葬禮,用紅色更為喜氣,中意紅色等色彩鮮豔熱烈的喜慶顏色。
最後,要注意禮物的含義。不要送鐘錶一類諧音含義與死亡等不吉利的事情有關的東西,否則對方會以為你在掃興。
4.拐彎多
華人的性格比較含蓄,甚至是拐彎抹角。當送禮人大方地送出自己的禮物時,收禮人總是表現地推脫再三,最後在雙方的“爭執”與推搡中,完成禮物的送達。華人的委婉還表現在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拆開禮物,而是在送走客人之後才一探究竟。
老一輩的人尤其喜歡這個樣子,我看她們非要推辭對方給的錢,差點不是送禮是來打架的了。或許是看多了。總覺得這樣並非是得體的表現,大大方方接受該你得到的東西,之後也能有借有還,關係也很好。
5.目的有
華人送禮一般都是應付交際或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事前行為,即社交禮居多。同時,現代的華人已經把送出的禮物當作自己身份的象徵,“拿不出手”的禮物被認為會影響到自己的面子,而越是這種心理,越會使得收禮的人產生一種心理負擔,從而下次還禮時考慮送出更貴重的禮物。
這個特點已經影響到了我的日常生活。有時候我請別人幫我解決一個事情,有些朋友就說,你怎麼不請人家吃頓飯呀,送點水果也行啊,就當是個心意,萬一下次還有事兒也好拜託人家。這就相當於一個人情投入。不是你發自內心渴望的,而是被迫進行的。
03根本原因
華人的集體主義價值維度強調人的個性以社會網路為基礎,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華人透過送禮的方式顯示出送禮者對受禮者的尊重程度,並以此來建立和維繫人際關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但有的時候,這種送禮已經束縛著我們,這是一種利益的交織,而非真誠的交往。
回覆列表
送禮大概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的祭祀活動,經過數千年的傳承發展,儼然成為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送禮是社會上每一個人為人處世、融入社會所必不缺少的社交形式,送禮的動機主要有以交際為目的、以鞏固和維繫人際關係為目的、以酬謝為目的和以賄賂為目的。送禮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其特定的規律,它反映出來的是送禮者的文化修養、交際水平和藝術氣質以及對受禮人的瞭解程度和關係遠近,在一定意義上講,送禮是一門特殊的交際藝術。在今天,更是有“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的說法。當下,“送禮風”的盛行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和腐蝕著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對送禮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要有正確的認識。
關鍵詞:送禮;動機;文化
一.送禮的起源
送禮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人們相互饋贈禮品,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際內容。
我們可以從“禮”字的最初內涵去探究送禮的起源。禮,即“禮”,“豊”是它的初字。甲骨文的“豊”字,其下是“壴”,乃是“鼓”之象形,其上為“豐豐”,是“兩串玉”的象形白描。兩形會意,表示擊鼓送玉,與他人或其他民族誠信結交之義。在上古先民看來,樂莫重於鼓,物莫貴於玉,把二者共同奉獻,乃是最貴重的禮品;敲鼓奏樂,捧玉奉獻,無疑是最高、最衷心的禮儀。“豊”的本義指民族之間為結交而致獻禮品,也表示將物品奉獻給祖先神靈之事。後來,事神之豊加“示”寫作“禮”,簡化時規範為“禮”。[1]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王國維根據卜辭“禮”的象形,也認為禮字像是用兩塊玉盛在器皿中去作供奉,表示對先祖玉上天的敬意。[2]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送禮是與其他一系列禮儀活動一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禮”加“示”事神,禮應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時,人們除了用規範的動作、虔誠的態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還將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對神敬意的物品奉獻於神靈。也許也正是從那時起,在禮品的含義中,就開始有了物質的成分和表現了,即禮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