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大世界

    劉秀被認為是古代“最有學問,最會用人和最能打仗”的皇帝,而且他也是最有仁德的皇帝之一,雖然他作為開國皇帝也有馬上打天下的過程,然而他打仗絕對不是為了殺戮,恰恰相反,他平定天下其實正是為了減少殺戮,給天下百姓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

    有這種思想的劉秀,我們看他的軍事戰略和戰術,會發現他常常都是在儲存敵我雙方的軍事力量之下進而贏得勝利的,看他打仗簡直就是欣賞一種藝術,也是用最小的戰鬥取得最大的勝利的藝術。

    王莽篡漢之後,綠林、赤眉、銅馬、城頭子路、刁子都等十幾支起義軍相繼起義,其中以綠林軍和赤眉軍勢力最大,赤眉軍於天鳳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王莽派軍數次討伐,但敗多勝少,赤眉軍發展越來越大,劉秀在昆陽擊敗王莽的主力軍之後,更始帝劉玄得以佔據長安,赤眉軍先是降於更始朝,由於更始帝劉玄對樊崇等人比較刻薄,樊崇又逃回綠林軍中,帶領赤眉軍和以劉玄為代表的綠林軍展開大戰,後來擊敗了他們攻入長安,俘虜了更始帝劉玄,並立劉盆子為帝取而代之,年號建世。

    赤眉軍是典型的流民武裝,士兵大都拖家帶口扶老攜幼,凡是有戰鬥力的男子都會參加戰鬥,到一個地方之後搶到東西就吃就用,說它是一種破壞性力量並不過分,要想天下太平,這樣的武裝力量必須收伏。

    赤眉軍打敗更始帝劉玄的綠林軍並佔領長安的時候,劉秀已經脫離更始帝劉玄的綠林軍,並且在河北崛起,勢力已經比赤眉軍更大,而滅掉了綠林軍的赤眉軍,也就和劉秀的勢力產生了矛盾,但劉秀並不想把它們消滅掉,而是想收伏他們,於是派鄧禹率領二萬精兵尾隨赤眉軍入河東郡,伺機入關中。而劉秀則在處理其他事務之餘集中主要力量用來在長安以東構築防線,這實際上也是建立對赤眉軍的包圍圈。

    這樣,在赤眉軍據有長安的一段時間內,劉秀逐步完成從河北地區經洛陽向南到河南、荊州地區以及豫西地區一線的重大戰略部署,加上原來已派鄧禹佔領河東,不但堵住了赤眉軍東歸的道路,而且形成了對長安的大半個包圍圈。

    赤眉軍這邊卻缺乏合理的戰略規劃,也沒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所作所為也不得人心,漸漸的在長安一帶也就呆不下去了,於是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十餘萬人的赤眉軍離開長安向東方轉移,準備攻打劉秀的地盤,結果跟劉秀派去的部將鄧禹和馮異在澠池和崤底等地打了幾仗,先勝後敗,遭馮異伏擊,被俘達數萬人。其餘十多萬人就南下宜陽(河南洛寧),但是劉秀早料到他們會進行這樣的戰略轉移,於是佈置重兵以逸待勞,結果赤眉正陷入劉秀設下的包圍圈中。

    赤眉軍突遇伏兵措手不及,但劉秀並沒有直接進攻他們,而是派人勸他們投降,並給他們開出很好的安置條件,讓他們人人有其田有其居,於是走投無路的十多萬赤眉軍紛紛放下武器向劉秀投降,除了部分編入劉秀手下的軍隊之外,其餘大部分人都回了老家。

    其實,劉秀在河北發展的時候也做過同樣的事情,當時在河北勢力最大的銅馬軍也有幾十萬人,是劉秀最大的敵對勢力,劉秀就是同樣採取的誘敵合圍招降的方式,將幾十萬銅馬軍收降,後來又隻身深入銅馬軍中,用一顆赤誠之心推心置腹地感化了他們,劉秀也被銅馬軍尊為“銅馬帝”。

  • 2 # 梅園布衣

    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開始時都是朝氣蓬勃,開國之君都能採取一些新政,帶來社會一段繁榮時期。但是幾任繼任者下來,往往都走了下坡路,這成了封建社會的魔咒。西漢王朝也是如此,並被王莽篡奪了政權。王莽本想搞些改革,不料他來路不正,新政實施又不得法,反而激起天下大變,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其中的赤眉起義軍就是一支強悍的隊伍,但幾年被劉秀所收服。

    漢光武帝劉秀

    在這起義大潮中,山東莒州的樊崇拉起一支農民隊伍,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王莽為了消滅這支隊伍,派軍隊清剿,慘遭挫敗,赤眉軍反而發展到10萬多,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等地。徐宣、謝祿等起義軍也歸入樊崇隊伍中,勢力更強,起初這些人並沒有建立政權的想法,只是殺富濟貧。隊伍越來越大,才重視軍紀整頓,禁止殺害平民百姓。這時王莽改派廉丹、王匡率軍進剿。樊崇為使自己隊伍士兵與官軍相混不清,下令部下都把眉毛塗以紅色作為區別,因此號稱赤眉軍。這一仗把廉丹等20多將尉殺死,王匡逃走。赤眉軍在黃河南北迅速壯大到數10萬人。

    公元23年,劉秀的族兄劉玄被綠林起義軍擁立為更始帝后,率軍先攻入長安。赤眉軍曾打算歸降劉玄,但劉玄的武裝代表地方階級利益,雙方不和,很快就分裂了。赤眉軍分兩路進攻關中,為名正言順地討伐劉玄,赤眉軍把漢室劉氏後裔15歲的牛倌劉盆子擁立為帝,史稱建世帝。徐宣為丞相;樊崇為御史大夫;逄安為左大司馬;謝祿為右大司馬。組織機構建好後,統率30萬大軍進逼關中。劉玄軍與赤眉軍交戰,大敗而歸,死傷慘重。劉玄只好投降赤眉軍,不久被秘密勒死。

    公元25年,劉秀定都洛陽。這時長安極為混亂。劉秀靜觀關中局勢,等待時機。當他看到更始帝劉玄的綠林軍被滅後,便出手收拾赤眉軍。

    在此期間,關中發生大規模的饑荒,到了人相食的程度。赤眉數十萬大軍擁擠在長安,糧草極度匱乏,只得撤出長安西去隴右地區補充糧草,結果被割據隴右的隗囂打敗。天寒地凍,赤眉軍只好東歸長安,打敗了劉秀派駐長安的鄧禹大軍,但赤眉軍也遭到極大的損耗。

    鄧禹西征不利,劉秀馬上派遣馮異前往關中,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馮異到後,與鄧禹聯合起來再戰赤眉軍,結果再次大敗,馮異只率少數人脫身歸營,鄧禹則敗走宜陽。馮異收攏歸散的部下,堅壁清野,在恢復元氣時等待再戰的機會。

    不久,馮異軍與赤眉軍在崤底(今澠池西南)展開激戰,雙方都使出最大的力量拼死決戰。馮異在戰前挑選精壯士兵換上與赤眉軍一樣的裝束,提前埋伏於道路兩側。當雙方拼到力氣衰竭時,這些伏兵殺出,赤眉軍大敗。赤眉軍被迫投降的有8萬多人。赤眉軍遭受重創,加上糧草已盡,不得已再次向東南方轉移,試圖補充糧草和人馬,擺脫困境。

    劉秀在戰前根據關中形勢估計到赤眉軍若戰敗必定向東或南方向運動,於是派遣大將軍侯進等預選駐紮在新安(今澠池東),耿弇駐紮宜陽,在東、南兩個方向堵截赤眉軍東歸或南下的道路。當劉秀得知馮異在崤底大敗赤眉軍,赤眉軍主力10多萬又確實撤往宜陽時,便親率大軍向宜陽一線增援,與耿弇等人會合,共同夾擊赤眉軍。

    綠林、赤眉起義軍進軍路線示意圖

    劉秀親率大軍在宜陽一線將擺開,嚴陣以待。赤眉軍兵士人疲馬乏,飢寒交迫,士氣低落,撤到宜陽,正迎面遇上劉秀佈下的重兵,早已無力再戰,後面馮異的追兵又緊。前進不得,再回關中也絕無可能。10幾萬赤眉軍無奈之下只好投降。把在劉玄處得到的傳國玉璽和七尺寶劍都交給了劉秀,劉秀至此終於得到了當家的印信。赤眉軍被繳械的兵器和甲冑堆放在宜陽的城西,與旁邊的熊耳山一樣高。

    至此,這支反抗王莽,縱橫山東十餘年的農民起義軍終於在各種勢力的博弈中被絞殺。劉秀在利用赤眉軍消滅了綠林軍後,乘赤眉軍疲憊之際又消滅了赤眉軍。劉秀是這場殘酷搏殺中最大的受益者。

  • 3 # 對話歷史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字文叔,南陽人,東漢開國皇帝。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綠林、赤眉等多支農民軍起義,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乘勢起兵,加入綠林軍,並在昆陽城外大破王莽42萬征討大軍,扭轉了整個革命形勢。後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

    由於綠林軍害死劉秀大哥劉縯,劉秀一直忍辱負重,等到新朝覆滅後,河北各州郡都在觀望,未曾歸附綠林軍建立的更始政權,而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於是劉秀被派到河北鎮慰各州郡。

    劉秀到了河北後,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並擊破王郎,降服銅馬等農民軍,勢力日益壯大。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河北鄗城即皇帝位,建立東漢,改元建武。

    更始政權滅亡新朝後,活動於山東的赤眉軍向更始投降,但是更始冷落赤眉軍首領,導致雙方開戰。公元25年,赤眉軍30萬眾兵分兩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別率領,進攻關中,並擁立漢宗室劉盆子為帝。而在長安的更始政權由於政治混亂,內部分裂,導致與赤眉大軍交戰均大敗而歸,死傷甚重,三輔震動,不久,更始向赤眉請降,後為赤眉縊殺,更始政權滅亡。劉秀聞綠林、赤眉兩支起義軍發生了火併,也派鄧禹西入關中,以觀時變。

    青犢、赤眉賊人函谷關,攻更始。光武乃遣鄧禹率六裨將引兵而西,以更始、赤眉之亂。

    此間,關中產生饑荒,赤眉數十萬大軍擠在長安,嚴重缺乏糧食,人心渙散,只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結果被割據隴右的隗囂擊敗,赤眉軍又只得東歸再次折回長安,並擊敗了進駐那裡的鄧禹軍,迫使鄧禹退出長安。劉秀聞鄧禹失利,派馮異進入關中,並在崤底重創赤眉軍。

    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大破之,餘眾南向宜陽,帝自將徵之。

    劉秀鑑於關中大飢,料定赤眉軍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遂派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在東、南兩個方向堵住赤眉軍去路。不久,劉秀得知赤眉軍主力十多萬眾南下走宜陽,親自引大軍馳援宜陽一線,與耿弇等人會合,共同阻擊赤眉南下。

    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大破之,餘眾南向宜陽,帝自將徵之。

    劉秀親率六軍,於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赤眉大軍兵士疲敝,糧草缺乏,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根本無力再戰,而後面又有馮異的大軍堵住退路,於是被迫投降,並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的七尺寶劍,至此縱橫山東十餘年的赤眉軍被劉秀降服。

    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大破之,餘眾南向宜陽,帝自將徵之。己亥,幸宜陽。甲辰,親勒六軍,大陳戎馬,大司馬吳漢精卒當前,中軍次之,驍騎、武衛分陳左右。赤眉望見震怖,遣使乞降。

    赤眉軍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主要有:

    1、將領目光短淺,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規劃,如同流寇一般,對當時的局勢不瞭解,當時劉秀已經在河北實力壯大,赤眉軍卻捨近求遠,攻擊關中的更始政權而不去攻打河北的劉秀,致使劉秀坐收漁翁之利,而且斷了自己的歸路;

    2、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前期活動於山東一帶,有自己的根據地和民眾基礎,所以多次打敗王莽的軍隊,但是綠林軍佔領長安後,赤眉軍卻放棄了自己的根據地,貿然西進來到關中,雖然消滅了更始政權,但也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赤眉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沒有攻城略地擴大自己的地盤,而軍餉全靠搶,沒有穩定的來源,既沒有和當地的氏族打好關係,也沒有建立良好的稅收制度,後勤難以保障。

    3、對手強大。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之一,昆陽之戰就可以看出其軍事造詣。劉秀在河北消滅王朗,降服銅馬等多支農民軍,實力已經很強大,並且聲望較高,深得民心。

    參考文獻:《後漢書》《東觀漢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降雨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