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素的穿山甲
-
2 # 一往文學
宋代騷人酷愛梅竹,白石詠梅之什頗多。《暗香》、《疏影》尤為有名。
張炎在《詞源》中所說:"詩之賦梅,唯和靖(林逋)一聯(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已,世非無詩,無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1.白石先鋒詞人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姜夔當時便名重天下,但多次應試都未能考中進士,一生漂泊江湖,鬱鬱而終。
他被論為"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姜夔是與辛棄疾並峙的詞壇領袖,在文學史上有傑出的地位。浙西派詞人把他奉為宋詞中的第一作家,比為詞中老杜。
姜夔小辛棄疾十四歲,辛棄疾對他也很欣賞:"深服其長短句"。頗負盛名的《揚州慢》是對揚州城在被金主完顏亮南侵洗劫之後的無限悲愴:"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何其悲,何其痛。
而後,姜夔拜訪父親故人蕭德藻,蕭德藻在當時是和陸游、楊萬里、范成大齊名的詩人,對姜夔的《揚州慢》頗為賞識。楊萬里對姜夔的詞稱賞不置,曾作詩勉勵:"尤蕭範陸四詩翁,此後誰當第一功?新拜南湖為上將,更推白石作先鋒。"意思是尤袤、蕭德藻、范成大、陸游四位老一輩詩人之後,年輕人之中誰能擔起重任呢?就要數張鎡(卜居南湖)和姜夔你們兩位啦。"
2.小紅低唱經楊萬里推薦,姜夔去到蘇州拜訪退居石湖的范成大,范成大對其一見如故,稱其翰墨人品有如魏晉風流,兩人結為忘年之交。
紹熙二年冬,姜夔到范成大家踏雪尋梅,一住就是個把月。臨別之日,對姜夔音樂才能極為推崇的范成大請他度新曲以詠此梅,留作記念。於是取材於"梅妻鶴子"之稱的林逋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自制出《暗香》《疏影》兩首新詞牌。范成大拿著詞譜反覆哼唱把玩,又叫來最擅歌舞的家伎小紅配以樂器來了一段正式演出,音節和諧婉轉美妙之極。
3.笛中梅花詩中詠梅的林逋,詞中賦梅的姜夔,何以得到張炎的最高評價?膾炙人口的《卜算子 詠梅》何以居於前者之下?
箇中深意不難品味。
林逋詩題中的"山園",就是林逋在西湖孤山上自己種的梅園。他隱居在這個冷清寂寞而美不勝收的地方,二十年足跡不進城市,終身沒有出來做官。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梅妻鶴子"便由此而來。
<山園小梅>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而彼時的姜夔——時年37,在范成大居處,人生早已過而立之年,卻隻身一人,四處遊歷。詞中清香幽冷的梅,寄託著作者無盡的情思。
《暗香》一詞,以梅花為線索,透過回憶對比,抒寫作者今昔之變和盛衰之感。從月下梅邊吹笛引起對往事的回憶。那時,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贈,賦詩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滿!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何遜而今漸老",筆鋒陡轉,境界一變,作者年華已逝,詩情銳減,面對紅梅,卻沒有當年的辭采和文筆。正如作者所說:"才因老盡,秀句君休覓"(《驀山溪》)。而今,他像何遜已漸漸衰老,往日春風般約麗的辭采和文筆,全都已經忘記。但是令他驚異,竹林外稀疏的梅花,竟將清冷的幽香散入他的臥席。
花木雖無知,卻多情依舊,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詞人的室內,浸透著周圍的一切,儘管你"忘卻春風詞筆",卻仍免不了撩起深長的情思,引起詞人的詩興。
詞的下闋,寫折梅寄遠,無法傳達,紅花無言,深念玉人。江南水鄉,正是一片靜寂,想折一枝梅花,寄給那久別的玉人,可嘆路途遙遙,夜晚一場積雪又遮斷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灑下傷心的淚滴,面對著紅梅默默無語,昔日折梅的玉人浮上我的記憶。總記得曾經攜手遊賞之地,千株梅樹壓滿了綻放的紅梅,西湖上泛著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花又一片片飄離,被風吹得凋落無餘,何時才能重見梅花的幽麗?
西湖孤山的紅梅,傲雪迎霜,幽香襲人,又似通人情,寄香冷入瑤席。
公元1193年(紹熙四年),姜夔大約三十九歲,他在杭州結識了世家公子張鑑。張鑑是南宋大將張俊的諸孫,家境豪富,在杭州、無錫都有田宅。他對姜夔的才華也很欣賞,因為姜夔屢試不售,曾經想出資為姜夔買官,但姜夔卻不想用這種讓人羞愧的方式進入仕途,婉言謝絕。
姜夔的詞具有清剛幽冷之境,和梅花合而為一,詞的創作雖與林逋《山園小梅》有關,但其境界卻遠遠超林逋的詩作,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也不相類。林詩"曲盡梅之體態"(見司馬光《溫公詩話》),陸詞借梅比喻詩人的品德,姜夔這首詞卻織進了個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寫法上卻"不即不離",看上去,似詠梅而實際並非詠梅,非詠梅而又句句與梅密切相關,堪稱佳作。
過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一個讀書人,坐在輕舟,吹著洞簫,如泣如訴;一個明豔照人的美女,正低低地唱著歌,那動人的吳儂軟語,迴旋在輕煙中。兩岸的梅花,襲來陣陣暗香……這組畫面,是姜夔為自己寫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百度君會準確無誤地告訴你第一個答案: 白石道人姜夔的詞作《暗香》。
《暗香》 宋·姜夔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似乎沒有哪一種花有此殊榮,被歷代文人墨客吟詠不絕,在卷帙浩繁的詠梅之作中,姜夔的《暗香》、《疏影》以其高超的技巧、精緻的韻律“獨樹一幟”,被南宋詞人張炎譽之為詞中詠梅詞作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顯而易見,這兩首自度曲的詠梅之作的詞牌化自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其實自從這兩句詠梅之詩聯橫空出世,暗香和疏影就此成了梅花的代名詞,從這個意義上說,林逋的這兩句詩才是當仁不讓的空前絕後的詠梅詩詞的標準。借用“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之論,姜夔這兩首詠梅詞作應屬“二流企業做品牌”之類,但“且徵新聲”這種開創性的“微創新”使其在“品牌”之作中旗開得勝並一舉獨佔鰲頭,被譽為詠梅詞絕唱亦不為過。下面單說這首《暗香》,有以下兩個鮮明的特點值得稱道:
透過“時空隧道”來回穿梭,站在過去和現在兩個視角去狀摹梅花這一作為“背景”的物象,以“夢想照進現實”式的“蒙太奇”手法的運用營造了情景交融的不同畫面感,在短短的篇幅中呈現出莫大的格局和空間。上闕由“舊時”到“而今”,下闕由“正寂寂”到“長憶”,這種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來回自如的切換,不經意間,熱鬧與孤寂、悲傷與歡樂的強烈對比的四個畫面片段躍然紙上,梅花似乎在其中只是作為一種背景而存在。這種空間和時間上的精心佈局,賦予了詞作一種畫面空靈但情感飽滿的絕妙的錯落有致的感覺,並由此整體上提升了整首詞作意蘊,隱隱中有一種“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的韻味,與佛家所言的“凡所有相皆為虛妄”的妙境差可比擬,這是這首詞作最值得稱道的地方。這樣手法在短短的詞章中反覆運用的確難度不小,但此詞在這方面一點也不顯得生搬硬套,實乃難能可貴,一舉使這首詞作整體藝術格調“更上一層樓”,讓眾多同類作品難以望其項背,僅此一點,“絕唱”之譽也並非言過其實,更何況此作乃自創新曲,所以從整體上看這首詞“華而又實”,從抒發個人情感的角度來看,儘管只是“小情小調”的“小我”之作,但以其精妙婉約的風格還是令人耳目一新。
透過各種意向和各種色調的鋪陳,行文過渡行雲流水般順暢自然,於平凡中見奇崛,以梅花為主線,暗釦作者對自身身世浮沉的感慨感悟和感觸,其“若即若離”、“不即不離”但又“相依相存”的寫法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透過梅花的“香冷”襯托出個人情感上的“悽清”,達到了一種“奇妙的和諧”。這首詞中所寫道的“月色”、“玉人”、“竹外疏花”、“夜雪初積”等各種意向在寫梅的詩詞中屢見不鮮,比如元末明初詩人高啟的“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這一句似乎更有韻致。但這首詞中的借用典故來轉折的這句“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堪稱“神龍擺尾”之妙著,順勢而為過渡到“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起承轉合一氣呵成不動聲色,此時的“瑤席”這種歡快氛圍被“竹外疏花”那種“香冷”不合時宜地所侵襲,故詞人用“但怪得”這句嗔怪的口氣,這樣的一著“明貶實褒”的筆法的運用很好地把詞人的心緒表達的淋漓盡致。而下闕中“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以及“西湖寒碧”這幾句,無論是翠綠(酒杯)、紅色(梅花)、寒碧(湖水)哪種顏色“唱主角”,色調的冷暖與否只是一種表象,到最後總是透過“易泣”、“無言”等冷冷的筆觸將之“點化”為悽清冷峻的情緒“挑大樑”。所謂“境由心造”,這首詞之所以呈現出這樣一種“奇妙的和諧”,與詞人此刻的心緒是相通且密不可分的,寫梅記事看起來著筆頗多,但“盡得風流”處還是字裡行間依稀可見的詞人自身的心境和心情表達,這才是這首詞的“重中之重”的“焦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