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說精彩歷史

    【五代十國108外號】“不倒翁”宰相、“阿克琉斯”宰相——五代官神馮道||

    網上關於“官場不倒翁”馮道的介紹已經很多了。從今天的觀點來看,馮道一生從政50餘年,歷經4朝10帝12個主子,多次變節,卻能位居高位不倒,無愧於“不倒翁”稱號。“所謂北方出大官,南方出巨賈”,河北書生馮道,把華人的倖存哲學發揮到了極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在五代十國的亂世環境中,對於明哲保身的馮道,我們不該苛責;但也不能讚揚馮道,畢竟他也是有著致命缺點的歷史人物。

    (五代宰相,長樂老馮道▲)

    另外,我本人專門研究五代十國,還想說出三個新觀點。

    1、馮道是一個極端環境下的極端典型。但在極亂的五代十國,這樣明哲保身的變節人物,並不唯一;在中國的歷史上,也不是唯一。因為除了“長樂老”“不倒翁”、其實五代十國還有許多這樣歷經數朝的文臣武將,例如“不倒將”——王景;“急性子不倒翁”——和凝等人,只不過馮道名氣最大。其他時代,也有這樣的官員,五胡十六國也有一個類似馮道的人物——“十六國長樂老”宋繇。

    2、我個人給馮道起了一個外號,叫“阿克琉斯宰相”。建議在今天解讀馮道,要同時注意他身上的優點和缺點:馮道的部分變節事蹟(後唐明宗以後),是純粹的見風使舵,拜倒強權,苟且偷生,是奸臣才有的致命缺點。

    馮道優點:“自覺刻苦、清廉節儉、不好女色、事親濟民、提攜後進、用新技術推廣儒學(雕版版印刷九經——這個尤其值得學習,我們要用新技術傳承中國文化)等等”。他為五代十華人民的福祉、文化傳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稱得上是優點明顯的宰相,必須客觀的讚揚;

    馮道缺點:但也應該明白,後唐後期,馮道身上出現了“無節操的變節”、“拜倒強權”的特點,是非常致命的缺點;在正常的環境中,對於領導人,不能依賴的“變節宰相”輔佐接班人,別“被賣了還幫人數錢”。

    3、明哲保身的馮道,從政的後期是在“在打醬油”,被統治者當成一種“吉祥物”,並沒有實際權力。馮道從政50多年,實際擔任宰相的時間有20多年;值得注意的是,五代十國武人當政,宰相權力是受限制的,甚至是被架空的,也就是說,馮道在後期,更像是“吉祥物”的存在。

    1、馮道的其人其事。

    馮道(882年-954年),自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時期的宰相。他一生持重老練,雅靜淡泊,當時的士大夫無論好與壞都敬仰地稱他為元老,而且喜歡稱讚他的為人。

    正因如此,這位河北書生才能給12位皇帝打過工,是歷史上有名的官場“不倒翁”。五代政變不斷,皇帝像走馬燈一樣,換了一個又一個,馮道雖然跟著變節,但總能被新皇帝善待,甚至考慮選為宰相,三次進入中書(中書——晚唐五代宰相的辦公場所),擔任宰相20多年。

    馮道一些事蹟:

    出身僚佐,勸諫暴虐的幽州節度使:天祐年間,唐朝中央衰微,馮道不經科舉,走了地方僚佐的途徑,被幽州節度使劉守光闢為掾吏(輔助的官吏)。此時的馮道,面對桀燕的暴君劉守光,總是曉以利害;劉守光大怒,把馮道關進監獄,後來有人相救,馮道才撿回一條命。

    投效莊宗,聲名鵲起:舊主人劉守光滅亡,馮道投靠李存勖。馮道顯示出了自己的宰相之才:他自覺刻苦,寫的一手好文章,還能勸諫莊宗慎戰、止殺、恤民;年成不好時,馮道用自己個人的俸祿剩餘,救濟災民;馮道居住的地方非常簡陋,只是茅草棚而已;凡是官吏們送給的他財物,一斗粟一匹布,馮道都不接受;將軍在亂世中搶來的美女,送給馮道,馮道也不接受,並想法送美女回家。契丹這時強盛,都聽說了馮道的大名,想把馮道搶走,恰逢邊防軍人有準備,馮道才得以避免(話說亂世真不太平啊)。

    輔佐明宗,宰相馮道的“最黃金生涯”:莊宗被殺,後唐明宗聽說馮道的名聲,別把馮道從翰林學士,升為端明殿學士(這個官職從此設立),調任兵部侍郎;後來任命為中書侍郎(當時中書省沒有中書令,中樞侍郎最大),同平章事(宰相)。馮道度過了自己最黃金的8年宰相生涯:明宗是五代的明君,馮道給這個不識字的君主講解“居安思危”、“愛護農民”、“仁義治天下”的道理,明宗都欣然接受。後唐明宗時候的政治氛圍,一時清明,粗為小康。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絹本設色▲,描述了中晚唐五代文人吟詩作文的場景)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區域性▲描述了中晚唐五代文人下圍棋的場景)

    輾轉多朝,宰相馮道的“最昏暗時刻”:明宗死後,馮道經歷了後唐閔帝——後唐廢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遼耶律德光——後漢太祖——後漢隱帝7個主子。

    具體如下:明宗死後,馮道又為得位不正的愍帝當宰相。廢帝叛亂,馮道堂而皇之的變節,又率領文武百官迎接廢帝入京,後唐愍帝三天後才死,馮道又為廢帝宰相,不過沒多久就被貶出京城;後晉建立,馮道再次變節,又被任為宰相,隨即又被貶出京城;契丹滅後晉,馮道依然變節,又為契丹做事,後來耶律德光回北方時,馮道也跟著走到常山。漢高祖即帝位,馮道又歸於後漢;只是這個時候,馮道被任命為榮譽性質的太師和中書令,已經沒了實權。

    這期間馮道為了求存,也為了保護黎民免遭殺戮,馮道做了許多賣主求榮的事,說了許多寡廉鮮恥的話。譬如耶律德光的馬屁,說契丹國主堪比“佛祖”,能救萬民於水火。契丹國主德光指責馮道為晉做事沒有什麼功績,馮道無言以對。

    晚年入周,不識明主:後漢被樞密使郭威取代,馮道此時已然麻木,並沒有明確的擁戴周太祖。可是周太祖、周世宗對馮道禮遇有佳。有一條記載需要注意,說高平之戰前夕,太師馮道曾勸諫“以唐太宗為榜樣”的周世宗,不要御駕親征,理由是陛下“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周世宗聽後大怒,仍然出戰,取得大勝。

    馮道晚年的自敘: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馮道寫下了著名的《長樂老自敘》,在文中,已經沒有實權的他,陳述自己歷經四姓王朝及契丹所得到的品級、職務、官位、爵位,認為這是自己的光榮。他最後這樣評價自己的一生:

    “不能為英明的君王達到一統天下,安定八方,確實有愧於所擔任過的官職,沒有什麼以報答天地君王的恩惠。有時讀一卷書,有時飲一杯酒,吃美味,辨佳音,享美色到老安樂於當世吧!年老而能自感快樂,還有什麼快樂比得上!”

    正所謂——“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顯德元年(954)四月十七,馮道去世,享年七十三歲。冊贈為尚書令,追封為瀛王,諡號叫文懿。對於一介文人,追封為王,可見其當時地位之高。

    2、綜上所述,“濤說亂世史”近似給出馮道的外號:“豐富百態、另類奇葩”的五代亂世人物,盡在濤說亂世史——【五代十國108外號】。

    【五代十國108外號:

    馮道:自封外號:長樂老;追加外號:“不倒翁”宰相,“阿克琉斯”宰相,五代官神。

    主要擔任過的職務: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

    榮譽性職位:太師、中書令。

    死後追封:冊贈為尚書令,追封為瀛王,諡號叫文懿。

    主要事蹟:歷經4朝10帝12個主子,長期任宰相。

  • 2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1、真正計程車大夫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載,五代十國後唐明宗李嗣源(公元926年~公元933年在位)曾對侍臣說:

    “馮道性純儉,頃在德勝寨居一茅庵,與從人同器食,臥則芻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憂退歸鄉里,自耕樵採,與農夫雜處,略不以素貴介懷,真士大夫也。”

    2、品評進退人才有度

    (1)《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十四,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授馮道門下侍郎平章事制》雲:

    “經邦致理翊戴功臣特進守司空上柱國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三百戶馮道,禮天蒼璧鎮國元龜,夏璜為稀世之珍,軒鏡是辟邪之寶,方諸才業,良平有可差其肩,較彼忠貞,姚宋不得並其轡,可謂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

    (2)《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之。”

    3、性格安然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少純厚,好學善屬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惟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4、有孝親之行

    《談苑》“道聞父喪,即徒步見星以行,家人從後持衣囊追及之。”

    5、有慈善之心、不收納錢財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遇歲儉,所得俸餘悉賑於鄉里,道之所居惟蓬茨而已,凡牧宰饋遺,鬥粟匹帛無所受焉。”

    “道在常山,見有中國士女為契丹所俘者,出橐裝以贖之,皆寄於高尼精舍,後相次訪其家以歸之。”

    6、文采風流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其後百僚上明宗徽號凡三章,道自為之,其文渾然,非流俗之體,舉朝服焉。道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漓之態。”

    7、修經以益後進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時以諸經舛繆,與同列李愚委學官田敏等,取西京鄭覃所刊石經,雕為印版,流佈天下,後進賴之。”

    8、為政閒澹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為政閒澹,獄市無撓。”

    9、救護衣冠之族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契丹入汴,道自襄、鄧召入,契丹主從容問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也。”

    10、德高望重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晉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

    “道以德重,人所取則”

    11、廉潔節儉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於諸侯,平生甚廉儉。”

    12、氣量寬宏,深得大臣之禮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之履行,鬱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禮。”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滅火器有哪些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