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史星海
美國軍隊的訓練機械化程度高,陸軍已經全面實現空中機動化,地面機動也已經全面機械化,如此一來,美軍的訓練更多的是機械化訓練。這樣的訓練發生事故的機率肯定要比單純的步兵訓練要高。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美國軍隊中的嚴格,這種嚴格科學的講是一種類似於懲罰式的嚴格。美軍並沒有從基礎訓練到作戰訓練過渡的一個緩衝期,例如。美軍不注重佇列訓練,不注重集體體能訓練,更多的是個人式的體能訓練。
-
3 # 戎天憾即
這種情況一定是意外事故,與裝備功能關係不大。即使裝備有浮渡功能,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墜入一定深度的水中也會裝損人亡。墜入水中與入水行進是兩個概念!現在,各國絕大多數步戰車和裝甲輸送車都有浮漂(渡)功能,只不過在有否水上推進裝置上區分水陸兩用功能。因此,不是水陸兩用裝備也會浮漂,也能靠履帶作用(慢)行進。
綜上,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步戰車或裝甲輸送墜入水中,一定會造成裝損人亡的。
-
4 # 魂舞大漠
這次出事的步戰車型號是“布萊德利”M2型步戰車,在陸軍基地訓練中,一個不小心,就是3死3傷。不知個別人怎麼與美軍訓練強度聯絡起來,說如何接近實戰雲雲,純粹是信口開河。因為沒有浮渡功能,掉在河裡,可以想像,不出事才怪呢。
要問為何不加強浮渡功能,標準答案是沒有必要。美軍現在打仗,總是一轟一炸了事,地面戰爭少而又少,因此沒有心情為此款來自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款老爺車,再動心思。“冷戰”高峰時期,想過浮渡功能,稱為M3,嫌它過於礙事,加之本身超重,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一切裝備都為了作戰思想的實現,既然自己覺得沒必要,自然也不用多此一舉。“布萊雷利”以後,美國陸軍步戰車,研製了一款又一款,到現在仍以此車為主,與陸軍坦克M1不離不棄,坦克一樣,也是多年未有新的型號問世。
作戰非常迷戀空軍和海軍,陸軍經費則相對不足,裝備也總是老面孔。本來陸軍對它長期以來吐槽不已,本身牛高馬大,看上去生猛,卻容易遭到攻擊,載員不多,只有6人,不過有總比沒有強,勉強使用罷了。
比比我們的04式,無論哪方面效能,也要強得多,包括浮渡。主要因為我們的作戰環境使然。
俄羅斯繼BMP-3之後推出庫爾幹人-25步戰車,也是其作戰思想下的產物。美國手中無銅,沒有心情點亮陸軍裝備,有的是堆砌思想概念,推出所謂資訊化“布萊德利”,看來,將來十年內仍要使用多年。
-
5 # 瘋狗的輕武
這事故發生在喬治亞州斯圖爾特堡,這兒也是美國陸軍第三師的駐訓基地,10月20日凌晨,一輛M2布拉德利步戰車翻到了水裡,然後造成了標題中的死傷。
然後這個問題的問法就很奇怪了,步戰車墜入水中導致傷亡,為啥就要給他浮渡功能?按照這個邏輯,汽車掉水裡也會傷亡,是不是也得給個兩棲能力?
這次掉進去的M2布拉德利他就只是個純粹的步戰車,他可以協同坦克進攻,協助打掉一些較輕的火力點和輕型裝甲車輛,清理步兵的能力也比坦克來的專業。也可以協同步兵,作為一個就可以運兵,也可以給步兵提供重火力支援的載具。它專業就是在地面上跑,壓根沒考慮下水作戰。這種掉水裡死人的低機率事件就說一句笑死我了就行了。
話再說回來,一臺步戰車想要下水,整個車體就得重新按照類似船型設計,也得額外搞一套水下推進裝置,如何增加浮力和助滑板也得考慮,而且整體重量也要算計在內,這不划算,這種需要下水用以登陸作戰、免舟橋部隊就能渡河的事兒讓專業的兩棲裝甲車來幹就行了。
再說兩棲車輛下水也得講究角度,要是事故側翻入水的話...要死的還是死啊
-
6 # JackZ捷
就算有浮渡功能,也只是在車體正常狀態入水的條件下,要是倒栽蔥入水哪家的步戰車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哪怕潛水艇還出過沉沒事故呢,何況步戰車?
-
7 # 紅色手電筒
步兵戰車的浮渡功能,在設計的時候各個國家的要求不同,蘇聯/俄國是那種必須有的,而美國等西方國家是要求可有可無。M-2步兵戰車是美軍現役的裝備,已經服役了快40年了,美國正在準備研製下一代的替代產品,這個就看銀子的到位情況了。俄華人的步兵戰車在行動的時候,步兵都是坐在車外的,坐在車裡邊太難受了,所以都在外邊坐著。
美軍的M-2步兵戰車屬於典型的西方步兵戰車,西方步兵戰車的特點是重量相對比較大,防護能力要比蘇俄系統的步戰車好,而外形比較高大,乘坐舒適,人機工程比較好,蘇俄的步戰車是重量輕,外形低矮,乘坐比較難受,人機工程比較差。沒找到M-2加圍賬或者浮囊的照片,拿這個照片說明一下,西方國家的步戰車在浮渡的時候,一般都要加這種增加排水體積的浮囊來增加浮力。蘇俄系統的步戰車是可以稍作準備就可以浮渡過河,不過也只是過河,從這個上邊可以看到,水已經是快沒過整個車體了,有點浪車就要進水了。
對於浮渡這張功能,蘇俄是要求必須要有,這個和蘇聯的作戰思想和實踐有關,蘇軍在二戰中一般的套路是向前進,走個幾百公里,然後停下來,停下來的地方一般是一條河,但是停下來的時候要求在河的對岸建立橋頭堡,這種情況下,就要求能夠在行進間越過這條河,坦克什麼的是從河底下爬過去,需要伴隨的步兵戰車就是要開過去了,所以蘇俄的步戰車都要求有浮渡能力。
而西方國家是對於強渡江河是極其重視,需要經過充分準備和精心的籌劃,這個看看盟軍突破萊茵河的作戰行動就可以看出來,準備的程度都快趕上諾曼底登陸了。而步兵戰車增加浮渡能力,對於步戰車來說就要增加很多的裝置還有體積,本身西方步兵戰車就重,要使本身就很重的步戰車在水裡能夠自己浮起來,肯定就要增加排水體積,西方國家一般都是用帆布做一個圍帳增加排水體積,但是這種使用圍帳或者浮囊的做法還是超麻煩,理論上說是幾分鐘就可以準備好,但是實際上半個小時是少的。過河還是架一個橋比較好,而且美國工兵的數量多,可以隨時保障。中國步戰車後邊的噴水口。
對於美軍來說,美軍的工兵數量比較多,美國的每個旅都有一個3連制的工兵營,工兵的數量和炮兵一樣多,這就是美軍工兵的支援十分及時,所以要過河的時候,就是工兵架一座橋的比較方便,而且怎麼著過河都是要架橋的。所以,美軍對於浮渡這種功能並不在意,有沒有無所謂,而且就算是有浮渡功能的步戰車對於車輛的入水角度,風浪的大小,登陸的河灘角度都有一大堆的限制,用起來並不方便。使用浮渡功能的時候,有兩種前進方式,一種是用履帶划水,還有是增加噴水機構,使用履帶划水倒是不用增加什麼東西,但是速度極慢,和人走路差不多,也就是8-10公里/小時的速度,用噴水機構推進,速度快一點,能有20公里/小時,但是增加一套機構就增加了一大堆的麻煩事,而且又是噴水的,對於車輛的密封排水又提出了要求,增加了設計製造的成本。
對於美軍來說車輛不經準備的浮渡功能有點是一個雞肋,所以美軍也就不在乎這種功能了。其實,就算是具備了不經準備就可以浮渡的蘇俄系統步戰車,如果出現大的風浪也會出現翻沉事故的。
回覆列表
兔哥回答;美軍的訓練事故一直都很高,這和美軍的訓練強度有關係,這並不是說美軍的訓練有多嚴格,而是美軍的機械化程度高,陸軍已經全面實現空中機動化,地面機動也已經全面機械化,如此一來,美軍的訓練更多的是機械化訓練。這樣的訓練發生事故的機率肯定要比單純的步兵訓練要高,這是客觀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美國軍隊中的嚴格,這種嚴格科學的講是一種類似於懲罰式的嚴格。美軍並沒有從基礎訓練到作戰訓練過渡的一個緩衝期,例如。美軍不注重佇列訓練,不注重集體體能訓練,更多的是個人式的體能訓練。
佇列訓練是加強紀律性的重要手段,包括個人內務,軍容風紀,集合站隊都是把一名青年變成一名擁有強烈軍人意識的軍人的重要過程,紀律是勝利的保證,也是訓練中杜絕個人英雄主義的重要保證。美軍缺乏這樣的訓練,美軍士兵第一天入伍並不會感覺到兵營的溫暖,而是長官冰冷的面孔和嚴格的訓令。沒有緩衝期,直接就落入嚴格的程式,美軍士兵面對長官的問話,只回答三個字,是,不是。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才能出人才,其實美軍的個人戰術技能和他們的軀體嚴重不符,和他們天生就強壯的體魄比,美軍的單兵戰術技能很糟糕。美軍訓練中小事故很多,從裝甲車上掉下來,磕著碰那的他們都不叫事故。美軍的訓練完全是按照程式化的內容進行,他們是不允許對長官的訓練方法提出建議的,也不會大家坐下後一塊商量商量哥幾個怎麼做好,訓練中士兵聽到最多的就是大聲訓斥,可以說是有點兵匪氣息。
美國的這種依靠強硬的態度督促訓練也使訓練不能兼顧素質差計程車兵,因此難免會出現事故。美軍的所謂事故都是會死人的,美軍中自殺的比例也是比較高的,原因多數都是訓練表現差受到長官訓斥和嘲笑。2018年美軍有15人死於訓練事故,而最近美軍一次就死亡三人,受傷三人,據美國軍方一份宣告稱,近期在斯圖爾特堡的一次訓練中,一輛“布萊德利”步兵戰車墜入水中,事故造成3名士兵當場死亡,另有3名士兵受傷。美軍方並沒有說明具體的事故原因,也沒有說明是不小心掉入河中還是進行浮渡訓練時落入河中的。據美國《盛頓郵報》8月份的報道稱,美軍死於訓練事故中計程車兵人數是戰鬥中死亡人數的4倍,考慮到美軍的軍事行動也不少,說明美軍訓練事故是很高的。
布萊德利為重型步兵戰車,是美國於70年代研製的一款步兵戰鬥車,是美國機械化陸軍建設的重點武器裝備,比美國的M1A1坦克還要高,價格也高。布萊德利是二戰名將,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款步戰車重量在22~35噸左右,有眾多的改型,M2是基本型號,M3-是升級型號,也是偵察型。布萊德利步兵戰車是可以浮渡的,早期M2型需要把炮塔上的浮渡圍帳開啟,M3的浮渡充氣浮囊在車體兩側,一邊3個外掛氣囊,從車內能夠透過充氣開啟,最大水上速度7公里以上/小時,不過由於兩側安裝裝甲外掛鋼板,布萊德利基本不採用浮渡,通常都是用舟船帶他過河。布萊德利戰鬥車的重量最少也達到了25噸以上,自身基本就沒有了漂浮能力,基本上落水就沉底,而靠外掛氣囊直有要渡河時才掛上,平時並不掛上,而是裝在鋁合金箱子裡。而且就是掛上雖然理論上4分鐘能充滿氣,但如果突然落水頂多兩分鐘就灌滿水了,用不了一分鐘人就完了。
美軍的這款步兵戰鬥車曾經飽受詬病,高度太高,重量超重,還有一個就是載員少,只有6個人,還好,如果能載12個人就好了,這次的損失就不是6個了,不過美軍也有喜歡它的。其實做為一款步兵戰車不具備浮渡能力則是一個大問題,現在的步兵戰鬥車普遍具備浮渡能力的是東方大國,而是是具備自身浮渡能力,不需要外加浮渡裝置。這和美軍的作戰思想有關,美國把布萊德利戰鬥車定位配合坦克作戰,或是獨立作戰,其實它的獨立作戰能力並不強,基本火力只有25毫米大毒蛇機關炮一門。⬇️布萊德利基本是這樣過河的。
這次事故雖然是突發性的事故,但隱患來源於美軍的訓練不嚴謹性,不科學性,美軍看似服從意識強,但演習作戰中的散漫氣息是傳統作風,這也是美軍訓練,演習中事故頻發的根源。近些年美軍陸海空三軍的事故並不少,光是軍艦就撞了幾艘了。所以,美軍此類事故還會延續下去,加油,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