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花女半島梔子花的

    【概述】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淺表淋巴結腫大,皮疹、肝脾腫大,甚者心肌損害等為臨床特徵。多發生於學齡期兒童,春秋季多見。本病屬中醫“溫疫”範疇。

    【病因病理】

    外感時邪由口鼻而入,首犯肺胃,故表現為發熱,咳嗆,咽痛,日久熱毒內生,化火入裡,正邪相爭,痰熱互結,氣滯血瘀而出現瘰癧,亦可迫血妄行,灼傷絡脈,血液外滲,而出現皮疹,紫癜,血尿。若氣血不足,執行受阻,則因血瘀而肝脾腫大。

    【診斷要點】

    1.有流行病史及接觸史。

    2.主要症狀為不規則發熱,咽痛,扁桃體上有白色腐點,頸後及胸鎖乳突肌旁淋巴結腫大成串,皮炎,肝脾腫大,鼻衄,血尿及關節痠痛等。

    3.肝臟受累可有黃疽;神經系統可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症狀;心血管系統可出現心肌炎及心包炎症狀;呼吸系統受累,胸部X線片有斑片狀浸潤陰影。嬰幼兒症狀以輕型居多,僅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4.實驗室檢查見血白細胞計數增高,單核細胞增多,其中異常淋巴細胞佔10%~25%以上。嗜異體凝集試驗,滴度1:56以上有診斷意義。

    【辯證分型】

    1.外感風邪症狀:咳嗽流涕,咽紅疼痛,乳蛾腫大,上有白糜,身熱起伏,噁心,腹部不適,舌苔白,脈浮數。

    證候分析:外感時邪疫毒,首先犯肺,肺失宣肅,故咳嗽流涕。邪熱循經上燻,故乳蛾腫大,上有白糜。

    邪正交爭,營衛不和,故身熱起伏。進而邪毒犯胃,故見噁心,腹部不適。苔白,脈浮數,均示病邪尚在表。

    2.陰虛火旺症狀:身熱不解,口渴引飲,食慾不振,低熱盜汗,肝脾腫大,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細。

    證候分析:邪毒內盛,傷及陰分,故身熱不解,口渴引飲。陰虛內熱,則低熱盜汗。熱灼血脈,血瘀不行,故見肝脾腫大。

    3.熱毒熾盛症狀:壯熱不退,口渴煩躁,皮下出血,或見血尿,舌質紅,苔黃,脈數。

    證候分析:熱毒熾盛於內,故壯熱不退,口渴引飲。內擾神明,故煩躁不寧。邪熱迫血妄行,外溢肌膚,內滲下焦,則皮下出血或血尿。舌質紅,苔黃,脈數為熱毒熾盛之象。

    4.溼熱蘊積症狀:面目發黃,噁心嘔吐,納呆食少,大便不實,肝脾腫大,苔白膩,脈儒數。

    證候分析:稟賦不足,脾虛生溼,復感外邪疫毒,兩者相合,溼熱作祟,溼熱蘊結肝膽,肝失條達,膽汁外溢,故兩目發黃。肝木侮脾,故噁心嘔吐,納果食少,大便不實。溼熱耗傷陰血,血瘀不行,則肝脾腫大。苔白膩,脈儒數,為溼熱之象。

    【分型治療】

    1.外感風邪治則:疏風清熱利咽。

    主方:銀翹散加減。

    加減:乳蛾白點,加射干10克、馬勃6克;身熱起伏,加白薇10克、知母10克。

    主方分析:本證屬外感時邪熱毒,病尚在表,銀翹散疏風清熱利咽,以清解邪毒。

    處方舉例:

    銀花10克連翹10克板藍根30克柴胡6克黃芩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茅根3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2.陰虛火旺治則:養陰清熱。

    主方:當歸六黃東加減。

    加減:盜汗,加牡蠣30克(先煎)、五味子6克;

    口渴,加蘆根30克、石斛10克;肝脾腫大,加鱉甲煎丸10克(包煎)。

    主方分析:本證為熱毒傷陰,陰虛火旺之證,究其本,重在清熱,故用黃芩、黃連、黃柏清三焦之熱,配以生地、熟地、玄參以滋養陰分,加以當歸、黃芪養血益氣,共奏養陰清熱之功。

    處方舉例:

    當歸10克黃連3克黃柏10克熟地10克五味子6克生地10克黃芩10克黃芪10克玄參10克甘草6克

    3.熱毒熾盛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方:清營東加減。

    加減:皮下出血,加赤芍10克、丹皮10克;血尿,加大小薊草各10克、茅根3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時邪熱毒深入營分,迫血妄行,故以清營湯清熱涼血止血。方用犀角、生地黃清熱涼血;銀花、連翹清熱解毒;黃連、竹葉情心瀉火;

    丹參清心涼血、活血散瘀;加玄參、麥冬養陰生津。

    處方舉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克玄參10克竹葉6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黃連3克丹參10克麥冬10克甘草6克

    4.溼熱蘊積治則:清熱利溼。

    主方:甘露消毒丹加減。

    加減:肝脾腫大,加鱉甲15克、丹參10克;噁心嘔吐,加姜竹茹6克、姜半夏10克。

    主方分析:本證起因為溼熱蘊積,病勢纏綿,當用甘露消毒丹清熱利溼闢穢。方用黃芩、連翹、射干、貝母清熱解毒化痰;藿香、豆蔻、石菖蒲芳香化溼濁;

    滑石、木通、茵陳清利溼熱;薄荷辛涼透達;射於清利咽喉。

    處方舉例:

    茵陳10克山梔10克黃芬芩克石菖蒲10克澤瀉10克木通10克連翹10克蔻仁6克(後下)藿香10克甘草6克

    【中成藥】

    1.抗病毒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2.牛黃解毒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3.板藍根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口服。

    【簡便方】

    1.青蒿10克,鱉甲15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銀柴胡10克,胡黃連6克,地骨皮10克,水煎內服,用於陰虛火旺時。

    2.銀花15克,連翹6克,薄荷6克,葛根15克,生石膏30克,板藍根15克,淡竹葉10克,鮮蘆根15克,水煎內服,用於熱毒熾盛,或外感風邪時。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注意觀察小兒體溫、呼吸、心率變化,以確定是否有多系統受累。

    2.臥床休息,保持口腔面板清潔,飲食清淡,多飲水。

    3.病症急重,宜中西醫結合治療。

    http://www.pharmnet.com.cn/tcm/zyxx/zy/erke/crb/1137/

    銀翹白虎湯為主治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療效觀察anny2471發表於2005-12-2516:22:00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在小兒中流行和散發。本病過程雖屬良性,並具有自限性,但其病程不一,症狀複雜多變,以不規則發熱、淋巴結腫大、咽痛、肝脾腫大、皮疹及核單細胞顯著增多為特點。往往因免疫異常而致全身多器官受累,可有多種併發症,故積極治療實屬必要。

    本病以晚秋、初冬發病居多。病人及病毒攜帶者為傳染源,經口傳播,病後可獲得較持久的免疫力。本病屬中醫"溫疫"、"喉痺"、"黃疽"範疇。目前西醫對本病無針對性治療方法。我們近年來選用銀翹白虎湯為主治療本病92例,取得較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92例患兒均為我院住院病例,均符合《臨床疾病診斷標準與國家體檢標準》[1]中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性59例,女性33例;年齡7歲者15例,年齡最小者3/12歲;發病5d內入院者48例,半個月內者32例,半個月以上12例。

    入院時體溫正常12例,發熱80例,其中37.4℃-38.9℃39例,39.1℃、39.9℃30例,40℃以上者11例;伴咽峽炎、扁桃體炎者88例,淺表淋巴結腫大者78例(其中腫大程度超過3em×3cm者25例),咳嗽54例,肝臟腫大39例,脾腫大17例,皮疹16例,肝功能檢查異常23例,心肌酶異常44例;3個以上器官受累37例,心、肺、肝、脾、腎、骨髓等6個以上器官受累3例;在有舌、脈象記錄的84例中,舌質紅82例,舌苔黃或黃膩55例,舌苔白或白膩26例,少苔3例;脈數或滑數75例。

    治療方法

    選用銀翹白虎湯為主施治,藥物組成為金銀花10g,

    療效觀察

    療效標準

    參照華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癒好轉標準》[2]相關部分,臨床痊癒:體溫正常,各項症狀及病理體徵消失,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好轉:體溫正常,部分症狀或病理體徵尚未消失,部分實驗室檢查結果尚未恢復正常。無效:症狀、體徵未改善者。

    治療結果

    經上述治療,臨床痊癒68例,好轉2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6.74%。其中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在3d內者37例,4-7d者34例,8d以上者9例;退熱時間最短1d,最長20d,平均4.7d。咽峽炎、扁桃體炎7d內恢復正常者72例,14d內恢復正常者16例。淋巴結恢復正常者62例,明顯縮小但尚未正常者15例,無明顯變化者1例。咳嗽症狀消失時間在7d以內者37例,14d以內者11例,14d以上者6例。肝臟回縮時間在7d以內者5例,14d以內者15例,14d以上者7例,2例出院時尚未見明顯變化。脾臟回縮時間在7d以內者3例,14d以內者7例,14d以上者6例,1例出院時尚未見明顯變化。肝功能檢查18例恢復正常,5例尚未完全正常。心肌酶檢查28例恢復正常,16例尚未完全正常。92例住院天數最短7d,最長75d,平均24.9d。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單)患者均有發熱,持續1~3周,頸後三角淋巴結腫大最常見,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是本病特徵性表現,咽痛,呈咽峽炎、扁桃體假膜,肝脾腫大,根據病毒侵犯不同器官,可出現相應器官的改變。

    中醫藥治療傳單,根據病因、病機辨證施治往往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傳單屬中醫溫病範疇,本病因多為溫疫時邪,以熱、毒、瘀為主要病理特點。溫疫邪毒入侵,極易化熱化火,邪毒滯留經絡,熱灼津液成痰,邪毒客於血脈肌膚,氣血凝滯形成瘀。痰熱互結,積於少陽經絡,發為痰核(故見淺表淋巴結腫大)。積瘀互結日久漸成腫塊,難於消散導致徵瘕積聚(肝脾腫大)。

    溫病後期因邪熱久羈,爍動真陰,出現虛煩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屬中醫學"溫病"範疇,可依據衛氣營血的傳變規律指導臨床實踐。在本次試驗研究中,我們觀察到本病以發熱(86.96%)、咽紅腫痛(95.65%)、舌質紅(97.62%)、舌苔黃(65.48%)、脈數(89.29%)為主症,或伴淋巴結腫大,或伴咳嗽,或伴肝脾腫大。毒邪自口鼻侵入,內犯肺胃,氣分熱盛是其主要病機。

    咽喉口鼻為肺胃之門戶,肺胃熱毒上攻,氣血壅滯,則見咽喉紅腫疼痛;毒熱內燔,煉液成痰,痰火上攻,結於頸項、鼠溪(腹股內)則見淋巴結腫大;邪熱壅肺,肺失宜降,則見咳嗽;邪熱鬱於肝膽,瘀血阻絡,則見肝脾腫大。故治當以清氣透邪、解毒瀉熱為法,選用銀翹白虎湯。

    方中

    http://blog.bioon.cn/user1/6073/archives/2005/30031.shtm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上架了“月卡”服務,2880點券一個月到底值不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