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低調De偽善
-
2 # 歷史百家爭鳴
在東漢的時候,羌亂問題可以說是東漢政府面對最頭疼的事情,因為這場動亂持續了百餘年而不終,也可以說這場動亂拖垮了東漢的國力。那麼,為什麼羌亂不斷?
先從自然環境這方面說起,羌族所定居的地方在河湟地區的高山深谷之中,而東漢時期氣候環境漸趨寒冷,河湟地區乾冷的環境不再適宜遊牧民族生活,這就使得羌族要南遷以獲得生存資料,這是漢羌戰爭久久無法平息的一個原因。而且羌族所在的河潢地區處於高山深谷中,羌族內部交流困難,羌族分成了不少部落,而各部落是相互競爭,互相爭奪資源,而河湟地區資源相對匱乏,滿足不了全部羌族部落,所以不少部落要南遷以生存。
再有就是東漢政府的問題,東漢政府對於羌族採取的是高壓政策。羌族土地本來就少,可東漢政府卻佔用羌族的土地進行耕種,並把羌族趕出自己的土地,把他們趕到荒無人煙的地方。東漢這樣做勢必會激怒羌族,因為羌族土地本來就稀少,現在連賴以生存的土地都沒有了,他們就會群起而攻之,所以說東漢政府對羌族的錯誤措施導致了羌族的起義。但東漢在羌族領地這樣推行屯田也別無他法,因為中原地區的土地兼併情況十分嚴重,東漢政府無法在中原實施屯田,只能選擇邊外的羌地實行屯田,以獲取給軍隊的糧食。
東漢的羌亂,不僅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也有東漢政府政策的影響,東漢政府想犧牲羌族的利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換做誰也不會答應,畢竟土地是命根子。
-
3 # 風光藝境
在東漢歷史上,曾發生了著名的百年‘羌亂’。羌人叛亂自東漢建國初期便偶有發生,但規模不大,平定起來也較為容易,故真正的‘羌亂’起始公元於57年,至169年結束,史稱‘漢羌百年之戰’。百年間,羌人起義前後達50多次,其中大規模的反抗有五次。
說起‘羌亂’,有必要應先簡要介紹一下羌史。羌人為西部大族,是一古老的遊牧部族,青海河湟地區系其發源地之一,主要分居於今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羌族分散為一百五十個大小不等的部落(大者萬人以上,小者數千人)而生存,通常情況下為‘一種一豪’,即一個種群或部落就有一位首領。秦漢時期羌人大體形成先零、燒當、婼、廣漢、武都等幾個較大的部落。群羌文明程度極低,尚處於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階段,生存條件也較差;加之羌人矯健剽悍,好勇鬥狠,各部落之間相互仇殺,爭鬥連年不息。西漢初,群羌臣服於匈奴,漢武帝擊敗匈奴後,順便擊破作亂的先零羌,將其遷徙到青海一帶居住,置護羌校尉統領之。漢宣帝時,羌人復渡湟水為患,被漢軍擊降,漢廷置金城(今青海民和縣東南下川口)屬國以安置降羌,以分散羌人的力量;此後百餘年來漢、羌兩民族相安無事。
東漢羌人為患,不同於其他外患,其為漢患者,在邊內而不在塞外,朝廷無需勞師遠征;加之羌人種群繁多,部落龐雜不報團,而且內爭不息,更主要的是,羌人並未能像匈奴和後世的契丹、女真、蒙古與滿族那樣,橫空出世個天才領袖,統一眾部落,建立政權,對漢民族形成巨大的威脅,乃至入主中原,以故羌人終是一弱族。由於形同散沙的羌人既內部攻殺,又要抵抗漢軍的鎮壓,因而群羌的反抗雖然給漢帝國造成極大的麻煩,但最終沒能形成氣候,前後延續一百一十餘年的‘羌亂’也於169年被徹底平定了。
推究東漢‘羌亂’百年不斷的成因,主要有三:
一、漢廷對羌政策不當。東漢朝廷對不大開化且反抗不斷的羌人主要採取兩種手段:武力鎮壓與強行迫遷。漢廷強迫敗降的羌人內遷,以分散羌人的反抗力量,防其生亂。羌人被迫離開家園遷徙陌生之地,又得不到妥善的安置,生存較為艱難,懷怨憤而思反是必然的。
二、地方官府與豪強的欺壓激化了階級與民族矛盾,引起羌人反抗。地方官員的民族政策水平太低,當地豪強的民族歧視意識又太濃,仗勢欺‘羌’,視尚不大開化的羌人為‘賤民’,大加壓榨與奴役。羌人本就粗豪好鬥,官吏豪右的歧視欺壓必然會激起羌人的反抗情緒,迫使忍無可忍的羌人奮起反抗。如77年,安夷縣(今青海樂都縣西)一小官吏強搶一美貌羌族女子,其夫申述無門,遂殺死那小吏,攜妻逃命;安夷縣令認為那個羌人違法亂紀,立馬率軍追捕,結果激起羌族各部落群起反抗,引發了百年‘羌亂’的第一次大規模反抗。
三、漢軍將領及駐軍對羌人的侵害及不當驅使,引發‘羌亂’。漢廷對邊郡羌民設官置尉進行管理,管理者對治下羌民強硬多於安撫,冷酷而少關愛。而戍邊屯田的駐軍往往侵奪羌民的耕田和牧場,嚴重侵害了羌民利益。羌民稍有不服,漢軍便出兵鎮壓與掠奪,民不聊生的羌民只好奮起反抗以求生存。負責安撫管理羌民的大員亦極為殘忍,如87年,護羌校尉(總責羌務的最高長官)張盱本已接受了迷吾種羌人的投降,可他卻採取卑劣下作手段對待降羌。他大擺宴席款待降羌,卻暗中在酒裡下毒,屠殺了八百餘羌民,這種下三濫的手段能不激起羌人的反抗嗎?再有107年,騎都尉王弘奉旨率部前往西域(此指今新疆庫車縣、哈密市一帶)解救被反叛的西域各屬國圍困的西域都護段禧與屯田官兵。王弘自感兵力不強,難以西征完成使命,遂又強行徵集數千勇健西羌(指安置於今青海民和縣、甘肅臨洮縣、甘谷縣一帶的羌人)組成騎兵,隨軍西征。羌兵擔心遠屯不歸,行至酒泉時便漸漸有人開了小差。各郡官員見羌兵紛紛叛逃,趕忙調兵攔截,甚至還搗毀了羌人的廬舍,弄得羌人無家可歸,只好四處結夥奔逃,由此引發了羌人第二次大規模反抗,羌人首領滇零稱帝(在位五年病故),組織羌眾對漢廷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這次歷時十二年的反抗對東漢朝廷的衝擊最大,中央政府集兵五十餘萬,耗掉軍費二百四十億,好歹算是平定了這次反抗。
偉人有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由於漢廷‘朝規失綏御之和’,地方官府、豪強的歧視欺壓、奴役迫害,駐軍的奪田侵利及將領的卑鄙與強徵,迫使羌人由起初的消極對抗發展為對漢民族的整體仇視,進而引發積極的武裝反抗,導致了延續百年的‘羌亂’。漢廷舉全國之力,加力鎮壓。由於羌人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組織較為分散,力量對比懸殊,內部分裂,更由於羌民族的人口太少,又經過官軍的血腥斬殺,損失慘重,有些部落幾乎滅絕,再也無力也乏人進行抗擊,最終於169年旗倒兵散,百年‘羌亂’以官軍的勝利告終。
百年‘羌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東漢朝廷也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政治上朝廷尊嚴盡失,軍事上損兵折將,財政上前後耗資高達數百億,國庫空竭,西部各郡縣破敗不堪,邊民及內地死者不可勝數,東漢王朝無可奈何地走上了下坡路,再難復振了。
-
4 # 煮酒君
公元57年,東漢帝國的首都洛陽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中興漢室的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去世,他的兒子太子劉莊即位,史稱漢明帝。劉秀留給兒子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河山,建武之治,與民生息,漢帝國的國力如旭日東昇。
但,誰也沒有料到,日後毀滅帝國的種子,卻已經在距離洛陽西北數千公里外的西北發芽了。
這一年的秋天,帝國西北邊陲的隴西郡,正在享受建武之治和平、安寧和富足生活的當地老百姓和官吏們,忽然間聽到了來自西北的震徹大地的馬蹄聲。
事情要從漢光武帝統一全國的戰爭說起。
王莽時期,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當時控制帝國西北地區的那個人,名叫隗囂。隗囂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少有俠氣,在隴西一代極有名望,以隗囂為代表隴右隗氏,在當地的根基很深,尤其,他們深受生活在漢帝國西北邊陲的羌族人的擁護。
羌,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有學者甚至認為,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很可能來自於古羌族。
到了漢朝,羌族的活動範圍囊括了今天甘肅、青海、以及四川等許多地方,他們既是威脅漢帝國西北邊境的危險因素,也成為隗囂割據一方的最好盟友。
而所謂內附,就是允許他們遷入關內,定居在漢帝國西北的四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境內。
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既安撫了羌人,也給了他們比較穩定平靜的生活,吃飽了,這些人自然會安生。但事與願違,羌族內附的結果是,這些內附的羌族人與當地的漢朝人時常發生衝突。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多數都殘酷苛暴,導致羌族反抗此起彼伏。
小規模的衝突不斷,但沒有引起漢朝官方的重視,一開始只是如星星般的野火,很快就成了燎原之勢。公元57年,內附羌人中實力強勁的一個部落—燒當羌反叛漢朝,進攻隴西郡,開啟了羌族與漢帝國百年戰爭的序幕。
漢明帝火Superb遣軍隊前去西北與羌族作戰,但是,由於對地理環境不熟悉,水土不服,以及陷入羌族游擊戰爭的汪洋大海等原因,援軍全軍覆沒。
這種狀況,後來,成為了漢羌百年戰爭的主流。羌族圍攻西北重鎮,漢朝要不斷的從內陸派兵、運送物資去支援西北,但因為各種原因(地理不熟、客場作戰、人困馬乏、敵眾我寡)等原因,敗多勝少。
燒當羌之亂,從57年一直持續到101年。燒當羌安生下去了,羌族的另一個大部落丁零羌又起來反抗漢朝統治。丁零羌的叛亂持續了11年,耗費了漢朝大量的人力物力。
到了120年,漢帝國終於決定,傾全國的重力,一鼓作氣,徹底解決羌族問題。漢朝派出了名將馬賢和趙衝,率領漢帝國精銳部隊和大量的物資前往西北,和各個鬧事的羌族部落進行了長達22年的拉鋸戰。
拉鋸戰的結果是,羌族非但沒有被撲死,反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馬賢和趙衝也先後戰死。於是,漢帝國的皇帝和大臣們終於認定了一件事,他們陷入了羌族人的陷阱裡,不斷這樣用內地的力量長途跋涉去和羌人對抗是不行的,真正好的辦法是用當地人和當地武裝對付羌人。
漢朝開始在河西四郡選拔優秀的將領和士兵,給予了當地的一些將領和太守很大的自主權,讓他們帶兵去和羌人打仗。在後來的很多年中,河西四郡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將領,如段熲、皇甫規、張奐等等,他們也的確帶著河西四郡的勇士們把羌人修理的嗷嗷叫,但很快,這種類似養蠱一樣的政策的副作用就顯現了出來。
河西四郡開始出現了武裝士族集團,有一些有野心的,心懷叵測的地方豪強,藉著自己招兵買馬,有極高自主權,並且在和羌人作戰的過程中勢力壯大的機會,逐漸開始在西北割據,其中的一些人,甚至和羌族人合夥,禍亂漢朝的西北邊境。
比如說,在東漢晚期,羌人曾經掀起過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抗,這次他們已經不滿足於騷擾河西四郡,搶點東西,而是要和漢帝國分庭抗禮,自己建國了。而這次羌亂的幾位首領:韓遂、邊章、宋楊、馬騰等人,都是漢人,都是河西的武裝豪族。
而另一方面,同樣是出身河西武裝士族集團的大軍閥董卓,則聚集了數十萬軍馬,趁著漢帝國內亂,深處國境,佔領洛陽,成為了漢帝國真正意義的主宰。
在董卓和他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的禍亂下,漢帝國元氣大傷,很快就失去了對全國的有效控制,後漢三國時代天下大亂的局面就此形成。
回覆列表
羌氐在涼州與漢人雜居,時而叛亂時而有歸降,東漢一時安撫又一時征剿,總在反覆。雖有名將屢破叛軍但羌氐實在難纏,這裡面也有與漢人民族矛盾,國家強盛羌氐就無事,國家衰弱羌氐就發動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