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章聖228
-
2 # 李志勇LZY
市場經濟,精典營銷,傳播理論,多如牛毛。
用真手段;也假騙人;各有其道;深信不移。
務正求實,優質產品,精精銷售,國多名牌。
虛假做法;多種傳銷;更多高召,仍層出新。
-
3 # 波波創業服務
經典的營銷理論非常之多,比如4p、4c理論等,這些營銷理論幾乎都還在用,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結合了時代的元素。
以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為例,產品(product)如何設計,如何為客戶提供價值是一直被思考的事,甚至作為一個專門的工作在做。
價格(price)也是產品走向市場的必備因素。在過去,產品一定有一個可以賺錢的價格,而現在就不一定,免費的產品太多太多。
促銷(promotion),以優惠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以前可能更多的是可以盈利的促銷價,而現在卻有很多不賺錢的產品,目的在於流量。
所以,營銷理論現在或未來是否適用,取決於這類營銷理論講的是原理還是實際的案例。案例會因時代變遷而過時,而原理則不會變。
-
4 # 劉薄士
首先,從營銷傳播方法論的進化週期來看,我認為是發端於20世紀初,進入到當前的網際網路營銷傳播時代,一共是經歷了六輪進化。
第一階段:20世紀初期至20世紀50年代——生產導向期(或者叫推銷導向期)代表人物:霍普金斯
核心理論:廣告是紙上推銷術
理論背景:20世紀初期,產品處於供不應求,生產得越多,賺得越多;到了20世紀50年代,產品供需已基本平衡,不少商品已經要開始推銷了。
理論價值:把推銷從面對面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讓銷售與傳播發生關係。
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產品導向時期代表人物:羅瑟-瑞夫斯
核心理論:USP
三個要點:
1、每一則廣告必須向消費者說一個主張——產品服務中所含的具體利益;
2、所強調的主張必須是競爭對手做不到或無法提供的,必須說出其獨特之處,在品牌和說辭方面是獨一無二的。
3、所強調的主張必須是強而有力的,必須聚焦在一個點上,集中打動、感動和吸引消費者來購買你的產品。
典型案例: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樂百氏純淨水,27層淨化;怕上火,喝王老吉。
理論背景:產品區域性出現供大於求,市場處於競爭初期,同類同質商品較少,競爭主要透過產品本身的性質特點及功能差別來進行區隔,同時受生產力發展和消費水平的限制,消費者更注重實效,此時的傳播更加註重理性訴求。
理論價值:產品競爭點從擁有基本功能發展到擁有獨特功能,消費者的需求開始突破基本面,開始向更高的特性滿足過渡;同時,基於消費者接觸的資訊開始增多,產品資訊需要以更清晰與差異化的面貌出現。
第三個階段:1960至1970年代——形象導向時代代表人物:大衛-奧格威
核心理論:品牌形象論
四個內涵:
1、塑造品牌是廣告傳播的主要目標。廣告就是要力圖使品牌具有並且維持一個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
2、任何一個廣告都是對品牌的長期投資(後來我們也稱之為“品牌堆土理論”),從長遠來看,廣告必須盡力維護一個好的品牌形象,而不惜犧牲追求短期效益的訴求重點。
3、隨著同類產品的差異性減小、品牌之間的同質性增大,消費者選擇品牌所運用的理性就越少,因此,描繪品牌的形象要比強調產品的具體功能特徵要重要得多。
4、產品功能利益點越來越小,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看重的是實質與心理利益之和,而形象化的品牌就是帶來品牌的心理利益。
典型案例:凱迪拉克汽車——出人頭地的代價;哈撒威襯衫——帶眼罩的男人。
理論背景:60年代以後,西方消費主體產業進入高度成熟階段,產品出現高度過剩,在功能與品質上出現了明顯的高質化,消費需求點從產品的客觀功能逐步轉向產品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理論價值:推動營銷傳播從客觀過渡到主觀,革了“請消費者注意”及說服引導消費者的傳播方式的命,而是注重塑造消費者對產品的整體感覺,推動了品牌形象論、品牌資產理論的豐富與發展。
第四個階段:1970至1980年代——定位時代代表人物:特勞特/里斯
核心理論:定位理論
理論內涵:從消費者出發,由外向內塑造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差異,從而在消費者心智當中佔據一個有利位置。
經典案例:怕上火,喝王老吉;長龍航空,經濟支線航空。
理論背景:市場競爭激烈化、同質化日益嚴重,資訊洪流爆炸,產品供給遠大於需求,消費者開始規避資訊。要改變產品的命運,必須要找到人們認智格子裡還有沒有空白區,從而就要進一步瞭解與劃分消費者心智中的競爭與分佈格局。
理論價值:把產品價值的整體化、內向化趨勢以更加形象、科學與容易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
第五個階段:1990至2011年——整合傳播時代代表人物:唐-舒爾茲
核心理論:整合營銷傳播
理論內涵:
美國4A的定義:一種作為營銷傳播計劃的概念。確認一份完整透徹的傳播計劃有附加價值,這份計劃應評估各種不同的傳播技能在策略思考所扮演的角色——例如一般廣告、直效迴應、銷售促進、公共關係,並且將之結合,透過天衣無縫的整合以提供清晰、一致信資訊,併發揮最大的傳播效果(這個好像說得比較囉嗦)。
奧美的定義:融合各種傳播技能與方式,為客戶解決市場的問題或創造宣傳的機會。
我的三個一:一個形象,一套組合,就像不同的樂器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和諧的樂章。
理論背景:產品與資訊日益過剩,各種中心化的傳播媒日益崛起,以中國為例,報媒從全國性的、地市性的早午晚報等;電視從央視到省級衛視再到地市頻道,廣播也是如此,另外還有戶外、各類交通樞紐,另外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1995年中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媒體的垂直化、群落化與中心化,導致營銷傳播必須要找準對的平臺、找準對的人,來進行內容的傳播。
理論價值:強調理營銷即傳播的理念,推動營銷擺脫粗放、單一的狀態,進入高效、系統和整體。
第六個階段——2012至今——網際網路精益營銷時代代表人物: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巨頭
核心理論:網際網路精益營銷
理論內涵:依託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機器演算法,將高度個性化、差異化、具有自傳播能量的人格化產品/品牌資訊,在合適的時間精準分發給目標人群,從而觸發口碑線上線下的互動交融的傳播效果。
內涵要點:
1、塑造自帶話題、自我賦能的獨特賣點,內容為王;
2、在研發生產營銷過程中輸出達人,催生新內容,催化新流量;
3、促動意見領袖消費者的主動代言,形成鮮明人格體;
5、找準核心營銷平臺,以此為基礎形成人格擴張,催生跨平臺與多平臺傳播;
6、精益(精準+高效)的消費者連線,推動亞文化向為主流文化蝶變,不斷推動小而美向強而大迭代;
7、差異化、細分化內容的持續跟進,推動傳播從廠商主動到人群自發傳播,成就“人無我”有的IP現象;
8、強化獨佔性,催生新品類,夯實消費心智。
9、由低維到高維,不斷推動企業由產品、品牌、模式、資本進化。
理論背景:自1995年中國進入移動網際網路元年,至2011年進入智慧手機元年,消費者主權時代和自媒體時代真正來臨,資訊呈現指數級爆炸,物質的極大豐裕、體驗的個性多元,導致工業化的大生產大物流大營銷開始衰落,小而美的高度細分化產品/品牌不斷崛起,營銷傳播的精細化、精準化、精益化時代來臨。
理論價值:內容才是王道,在這個地球上,總有需要你品牌的人,只不過你要找準他的喜好與需求,透過機器演算法與內容分法技術,打通了線下與線下的邊界,推動了USP、品牌形象、定位理論、整合營銷傳播各顯神通。
所以,題主所說的幾個階段有沒有用?我認為是方可大用,問題在於你怎麼用,不同的一點在於,霍普金斯的“紙上推銷術”可能要變成“跨媒介營銷術”了。 -
5 # 養豬夢
不論是學習營銷專業的同學,還是初入職場接觸營銷的小白,想必都會接觸到各種營銷理論,例如4P、4C、4R ......,這麼多理論光看名字就都混了,又怎麼記得住呢?
今天蜂悅君結合自己背理論知識的多年經驗,為大家總結了一下每個理論的精髓!
接下來請欣賞營銷理論三連擊!
4P理論:產品、價格、渠道、促銷
4C理論:消費者、成本、便利、溝通
4R理論:關聯、關係、反應、回報
4S理論:服務、滿意、誠意、速度
4V理論:差異、功能、附加價值、共鳴
4I理論:趣味、利益、互動、個性
如果大家看完蜂悅君的精闢總結還是記不住,那......
那就請看接下來的內容!
PS:看不清可以滑動放大哦~
大家看到現實中這些理論的案例,就應該知道,這些營銷理論伴隨著營銷事件的始終,不同的要素有不同的側重點,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回覆列表
市場是“法無定法”的。營銷理論和《孫子兵法》一樣,都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只在於怎樣使用罷了。
個人認為,最高的營銷絕學是在“如何鑑別市場”對比當下國內的“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最高理論,是不一致的。
前者的優勢是在“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市場”和一本萬利,缺點是市場培育艱難,培育時間較長。後者的優勢是“萬事從熟人下手”和快速有效,缺點是容易泯滅銷售人員良正的內心和對銷售就是哄騙的深度曲解。
關於,被譽為“銷售聖典”的《羊皮卷》,本是本好書,可被國內長期以來參與了《厚黑學》的指導行為,就變成了“厚顏無恥、還像狗皮膏藥一樣的貼上戰術”。所以,才被國家認定為“禁書”。
那種,以人為本、厚積薄發的新型市場做派,已經被埋沒了快20年,但個人相信遲早會端正回來。“兔子只吃窩邊草”的行為終被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