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沐鑫

    水上部分用反剷開挖,水下部分主要用挖泥船清挖到設計高程。防滲牆爆破後挖走。RCC圍堰利用施工時預留在堰體裡的洞室,透過定向爆破傾倒在壩前,再加挖泥船水下清理,至不影響發電取水位置

  • 2 # 崑崙還東國

    這個問題首先看一下長江三峽工程的圍堰是怎麼回事。一期工程從1993年到1998年,主要為了建設導流明渠,所以一期工程在右岸築起一道土石圍堰,把長江與基坑隔開,方便開挖300米寬的導流明渠,並建設一道混凝土縱向圍堰用於導流明渠的防滲水牆,並方便後續工程建設。一期圍堰在1997年7月拆除,一期工程完工之後,長江水就開始從導流明渠經過。

    二期工程1998-2004年,在導流明渠分流長江水之後,開始在大壩的上游築起平行於大壩的二期攔水圍堰,把長江水完全引向導流明渠,並在下游築起土石防滲水圍堰,這樣二期圍堰就於縱向混凝土圍堰行成一個左岸大壩施工基坑。二期工程完成之後,二期圍堰爆破拆除,左岸大壩充當擋水任務。

    三期工程2004-2009年,在二期工程完工之後,工程施工又從左岸轉到右岸,進行二次截流,形成三期上下游圍堰,與一期的混凝土縱向圍堰形成三期工程的施工基坑,以方便三峽右岸大壩建設。隨著右岸大壩的完工,三期圍堰和縱向混凝土圍堰也被爆破拆除。

    可見三峽大壩的圍堰都是爆破拆除的,因為靠近三峽大壩,起著重要建設作用的縱向圍堰也是最難爆破的,因此爆破時基坑內設定了16組氣泡帷幕形成一道空氣牆,並設定圍堰上下游的水位差,保證爆破的碎片往庫區方向推進等防止爆破損傷大壩的情況。

  • 3 # 地理那些事

    三峽大壩完工後,外邊圍堰時如何清除的?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長江是如何被截流的或者三峽大壩是如何修建的。

    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是中國一項了不起的工程奇蹟,它被建設在葛洲壩上游約38公里處的宜昌市三鬥坪鎮,處在長江的西陵峽江段。三峽大壩的修建概括來講是分階段進行的,即“圍一段、建一段、拆一段”的“三步走”,先後透過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才逐步實現的,因此題主所說的三峽大壩外邊圍堰也並非只有一處。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在該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是需要截斷長江干流,而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長河,由於流域面積廣且主要流經中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徑流量巨大,約為9800億立方米左右,因此要想截斷這樣一條“巨龍”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由於長江流量巨大、水流湍急且水深較深,倘若直接向河道傾倒砂石截流,勢必會因為水流的衝擊和水的側壓難以實現,因此需要分階段進行。並且所謂的大江截流,也不是直接將長江河道完全阻塞使得江水不能正常向下游流動和停止一切船舶通行,否則就是斷流、斷航了。

    三峽大壩所在的江段河谷開闊江面寬約1200米且有一箇中堡島,距離右岸(水流前進方向的右邊)約300米、距左岸(水流前進方向的左側)約900米。為了使三峽大壩的建設順利進行,需要在中堡島的右側開挖一條長3410米、寬350米的導流明渠,以便大江截流之後江水和來往船隻可以從這裡“繞行”施工的江段。

    三峽工程的一期工程(1993年-1997年)的土石圍堰主要是將中堡島及右岸的河水圍起來,並將圍堰中的水抽乾形成一個可以正常作業的基坑修建混凝土導流通航明渠,同時在中堡島的左岸修建臨時船閘和永久船閘,待導流明渠和臨時船閘等工程完工後以爆破的方式將一期土石圍堰炸掉,工程隨即進入大江截流階段,也就是將中堡島到左岸寬約900米的河段截斷。

    長江“大江截流”的截流合攏時間是1997年11月8日,這也是一期工程完工的標誌。而為了實現“大江截流”所形成的土石圍堰即為二期土石圍堰。三峽工程第二階段(1998年-2003年)的主要標誌分別是實現了水庫的初期蓄水、第一批機組發電和永久船閘的通航。第二階段完工後,需要對導流明渠進行截流,為三期工程作準備。

    在對導流明渠實施截流前,需要將左岸已建好的22個導流底孔閘門開啟,使滔滔江水從導流底孔透過,而此階段的來往船舶走臨時船閘通行。既然要開啟左岸大壩中洩洪壩段的導流底孔,就需要將二期土石圍堰爆破拆除,以便透過三期土石圍堰對導流明渠實施截流,這也是三峽工程中長江的第二次截流,時間是2004年11月6日,並且導流明渠的截流成功是三峽工程第二階段完工的標誌和第三階段的開始。

    三峽工程的第三階段(2004年-2009年)主要標誌是實現了全部機組發電和樞紐工程全部完工。導流明渠透過三期土石圍堰截流後,需要在右岸修建大壩和電站,並且要將左右大壩連為一體,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大壩。待右岸的相關工程完工後,需要對三期土石圍堰進行爆破拆除,以實現整個大壩的綜合效益。

    從三峽大壩三個階段所形成的不同的土石圍堰的拆除來看,都是透過爆破拆除的,並且為了嚴格保證大壩的安全,每一次土石圍堰的爆破拆除工作都是透過精心設計和安排的,甚至使用了氣泡帷幕充當空氣隔牆,確保爆破時形成的震波和水擊波不能直接作用於大壩。

  • 4 # 地理縱橫

    宏偉壯觀的三峽大壩,能夠在世界第三,年徑流量9600多億立方米的長江主幹道上“攔腰斬斷”,修建了一條混凝土重力大壩,堪稱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蹟,工程分三期興建,耗時12年主體工程才完工。在修建三峽大壩過程,無論是修建導流明渠周邊船閘,還是水電站大壩,都得要修建外邊圍堰,圍堰是一項什麼工程?我們看下圖:

    圍堰是指在三峽大壩建設中,修建的臨時性圍護結構。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進入建築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圍堰內排水,開挖基坑,修築大壩內各種設施,如安裝好水電站中機組,船閘等。

    由於長江的季節性變化很大,還要參考歷史時期的水文資料,流量有多大,來設計出圍堰的高度,也充分利用冬季長江枯水期的水位,進行科學設計,圍堰高度高於施工期內可能出現的最高水位,才能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上圖,修建大壩時,沿岸邊用土石方圍成類似球場形狀的空間,同時築起防滲水圍堰,防止漏水,再排水施工。修建過程基本上分階段進行的,即“圍一段、建一段、拆一段”,基本上每一段工程都使用圍堰,其中三期圍堰最長,最高,耗時還長。

    圍堰是三峽三期工程重要的臨時擋水建築物,圍堰重力壩全長580米,堰頂高程140米,頂寬8米。圍堰由葛洲壩集團公司2002年12月開建,2003年4月澆築到頂,圍堰建築的時候就整整花費了近半年的時間,保證在三峽大壩建造期間有很好的防洪能力,所以圍堰的建築也是十分堅固的,由於施工完成後,圍堰的140米海拔高度妨礙了三峽右岸電廠110米高的進水口,大壩蓄水的水下情況不能太複雜,圍堰將來會導致水下淤積,反而不容易控制實際水位,必須拆除。

    要想把圍堰拆除還真的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上水上部分用反剷開挖,水下部分主要用挖泥船清挖到設計高程。防滲牆比較堅硬,需要爆破拆除,爆破時為了減少對大壩的衝擊力,把一種特製的鋼管插入40米水下,然後用空壓機給壓,加大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形成一道帷幕,承受住爆炸所產生的巨大沖擊波。衝擊波穿破一層層氣泡,力道也會逐漸消減,當傳遞到大壩時,衝擊波已經沒有力量造成大壩受傷。

    此外,爆破時採用定向爆破方式,拋物遠離大壩方向,傾倒在壩前,儘可能在水下進行的,這樣既避免了噪音,又有效的減少對大壩的衝擊,爆破物再用挖泥船水下清理,清理到不影響發電取水位置。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圍堰拆除的時間不能選擇在豐水季節,否則爆破可能就成為爆發洪水的催化劑了。圍堰的拆除一定要有詳細的計劃,而且到了預定拆除的時間,還要對實地進行勘測,在天時地利人都完美的情況下,做好預防措施,保證安全第一。

  • 5 # 珞珈山的貓

    三峽大壩作為一個跨越一個多世紀的超級工程,承載了幾代偉人和水利工作者的心血和期望。三峽大壩的修建也創造了多達20多項的世界紀錄。同時將中國的水利工程建設能力和設計水平提高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三峽大壩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我們所說的三峽大壩指的只不過是整個水利樞紐工程的攔水建築物。三峽大壩壩體型式為混凝土重力壩!而三峽大壩攔截的則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長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全長6300多公里,流域面積達到180萬平方公里。常年平均年徑流量達到了9600億立方米,由於長江東西方向流經中國的三個階梯。整個長江上、中游落差極大,由此長江蘊含的水能十分巨大。是全世界範圍蘊含水能最大的河流!

    在中國第一大江上修建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談何容易?無論是從前期的選址比選、可行性研究論證亦或者是後面的設計方案和實施方案的擬定,都要謹慎再謹慎。要綜合考慮自然環境、地質構造、社會影響、經濟效益和工程可行性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到水利工程修建的過程中,對於上下游和整個流域的影響以及沿線各城市、各省份的利益關係,還有不可迴避的移民問題。

    今天我們不談三峽大壩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諸多問題。也不吹捧三峽大壩逐漸完成後為全國輸送了多少電力,解決了多大的能源問題,亦或者是起到了怎樣的防洪作用。我們就談一下三峽大壩施工圍堰的設定和拆除!

    水利工程與普通的土木工程不同,水利工程因其工程性質不得不與水打交道。而水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到水利工程的修建澆築和鋼筋混凝土的凝固硬化等等。那麼如何在波濤滾滾的長江水中建立一座攔河大壩溝通兩岸山體。這需要利用施工圍堰為工程施工提供一個作業平臺。同時保證施工期間可以正常導流,防止長江在施工期間無法正常行洪!

    由於三峽大壩工程巨大,因此在修建的過程中採取的是分段施工的方式。因此圍堰也是採用了分段設定圍堰。修建好一段就拆除一段圍堰,同時將建好的導流建築物投入到導流和防洪中去!

    三峽大壩的壩體總共分為三期進行。第一期為修建右岸的導流明渠。三峽大壩的壩址處江水中心有一箇中堡島。一期工程就在中堡島和右岸之間修建一條導流明渠。而修建導流明渠之前就是要先修建這一段的施工圍堰。

    第一期的施工圍堰採用的是土石方圍堰!將從附近地區運來的土石方運至長江邊依次向前推進,土石方自然塌落成梯形斷面。圍堰頂高程的確定主要是根據長江施工期最高水位再加上一個風浪爬高和安全超高!

    1997年11月8日,隨著長江左岸到中堡島的圍堰實現“大江合攏”!意味著第一期工程徹底完成,而第二期工程的施工圍堰也已經建立起來!為了能夠使修建完成的明渠導流正常的發揮施工期間的導流任務。因此對第一期的施工圍堰進行了爆破拆除。後面的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的施工圍堰也都是採用定點爆破進行的拆除。

    為了保證在對施工圍堰爆破的過程中產生的爆破能量和廢棄物不影響到大壩壩體的安全。爆破產生的衝擊波和湧起的水浪不直接作用在大壩壩體上。爆破專家和有關工作人員對每一個爆破的爆點進行了精確的計算。甚至用到了氣泡帷幕來阻斷爆破產生的能量波的傳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5P目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