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尉遲青羲

    該區是長江三角洲平原的一個組成部分。境內地勢低平,水網綢密,湖蕩星羅棋佈,素有“水鄉澤國”之稱。

    太湖平原為一典型的湖蕩水網平原,地勢平坦,西北、東北部略高,中部稍低。西北部高爽平原海拔5~8米,中部水網平原3~5米,東南部湖蕩平原與低窪平原海拔在2~3米,以太湖湖盆為中心構成碟形窪地,周圍有很多湖蕩與河窪地分佈。在太湖平原上還有許多島狀丘陵分佈,高度在100~300米左右。

    太湖平原上的湖泊,除太湖外,還有位於太湖上游的洮滆湖群。位於太湖下游的有吳江湖群、澱泖湖群、陽澄湖群等,共200多個。其中千畝以上的大湖有150多個,比較著名的大湖,除太湖外,還有洮湖、滆湖、東氿、西氿、陽澄湖、昆承湖、澄湖等。湖泊面積計佔太湖平原總面積的13.4%。河網湖蕩最多的吳江縣,千畝以上的湖蕩有50多個,千畝以下的小型湖蕩有3000多個,大小河港計5000多條,水面積佔全縣土地面積38%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水鄉澤國”。

    太湖平原地貌發育,大約可追溯到7000年前,當冰後期海侵,海水上升到現代海平面位置,使太湖平原成為一個濱海的低窪平原時,接受長江及周圍山地的泥沙衝淤,形成河流沖積與湖沼沉積地貌。至6000年前,長江南岸沙咀開始出露水面,由鎮江圌山伸展至江陰、太倉一帶,將分散孤立的島山聯絡起來,形成向太湖低窪地傾斜的高爽平原地貌。分佈在東部“上海灘”上的幾條平行排列的海濱砂堤,起到阻擋海水入侵的作用,使太湖水域淡化,適宜於遠古時期人類的活動。而太湖水域南部的低窪平原,透過東南部的嘉興—平湖低地,可能與海相溝通。高潮時海水入侵,曾經是太湖東南部的三江入海通道。後來淤塞,遂於海隔離,淡化成為湖沼低窪地。

    太湖平原是在晚更新世長江三角洲沖積的黃粘土古地面上構成的。這層沖積黃粘土,在平原西部奔牛一帶出露地面,至江陰、無錫埋深1米左右,崑山太倉埋深3米,至上海埋深25米左右,是一個向海傾斜的古三角洲地面。在這個古三角洲上,有許多河道窪地分佈,是現代湖沼窪地產生的基礎。太湖東部的一些湖蕩(崑山、吳縣、吳江、青埔境內),如澄湖,湖底高程在海拔零米左右,底質均為黃粘土硬底。表明這些湖蕩,均是在黃粘土堆積以後,在全新世中期,由於海面上升,平原相對下降而積水形成的。湖蕩面積的擴大,還和風浪蝕岸作用有關。太湖水域環境在第四紀時期曾有很大的變化。從深鑽孔獲知,太湖沉降盆地中,有海陸相地層分佈,可分出三個海侵地層,最大一次海侵發生在距今16500~13000年前。在海侵時期,古太湖曾經是一個海灣瀉湖,曾是東海大陸架的一部分。

    太湖地區全新世的歷史,和人類活動相聯絡。據考古發現,全新世時,太湖低窪地區發育的沼澤相泥炭層,埋於地下約2.5米深處。泥炭層下發現埋藏的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層,C14,測年距今7000年左右。在泥炭層上,則有良渚文化層、松澤文化層,全新世沉積物的最上層為春秋時代吳越文化層,它距今3000~4000年左右。

    位於陽澄湖南岸的吳縣草鞋山遺址,各期文化層出露完整。在遺址中發現有人類居住遺蹟灰坑(窖穴),還有炭化稻穀、紡織品殘片、大量陶片,動物遺骨則有梅花鹿、四不象,野豬、牙麝、水牛等,推斷當時草鞋山周圍存在大片原始森林,分佈河流、湖泊、沼澤。

    透過對人類活動和古環境研究,證明在7000年前,海平面大幅度回升以後,海水曾經侵進太湖腹地,更向西進入洮滆湖區山前窪地,因而現代太湖應是從全新世中期的小型窪地古瀉湖群經水域擴張演變成的。

    至秦漢時期,太湖水域的變化仍是很大的,早期太湖地區,沖積平原廣闊,湖泊古瀉湖水域面積小,後來由於古氣候(降雨量)變化,地殼不斷下沉,太湖水域逐漸擴大,太湖東部窪地已積水成湖,澤野遍地,加上風吹浪打,湖岸後退,才形成今日湖蕩星羅棋佈的澤國景象。而位於太湖北部和西部的一些湖泊窪地,如芙蓉湖,則被河流泥沙充填,終於淤成平陸,闢為良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馬真的是人傻錢多的土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