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家公子名無忌
-
2 #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要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先弄清楚題主的意思。誰是新時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重點兩個方面,一是新時代,二是開山鼻祖。
新武俠小說三大宗師的鼎立,各自的讀者都希望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這個非常理解,那新時代武俠小說開山鼻祖真正是哪個呢?
很多人喜歡平江不肖生《江湖遊俠傳》,那個不屬於新時代作品,這個先放一邊。
在八十年代,確切的說粱羽生的巜龍虎鬥京華》沒面世,有新時代有影響的武俠小說有嗎?沒!
這是在香港因為兩個門派之爭,並在報紙上宣告決鬥,吸引很多香港人去現看,引起轟動,梁羽生先生捕到寫作契機,寫了《龍虎鬥京華》在當時《晶報》連載,反響強烈,一時洛陽紙貴!
當時在《明報》做老闆的查良鏞,就是後來的金庸,正在為報紙發行量發愁,看到粱羽生這麼成功,也寫起來武俠小說,同時在《明報》連載,《明報》一下子發行量爆發了,很多讀者打電話追問下集情況如何,就這樣金庸先生一發不可收拾,發展到有華人就有金庸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童話的鼎峰盛況!
新武俠小說就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歷史。
這句話得到金庸先生的首肯!
由此可見,新武俠小說開山鼻祖非梁羽生先生莫屬!
-
3 # 社會主義小書童
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共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作為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梁羽生、金庸和古龍不免要被人比較一番,總體來說金庸的影響力是最大的,甚至古龍的影響力也超過樑羽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是武俠小說作品本身,而是近四十年影視作品對武俠小說的推介和廣告作用產生的結果,也就是新媒體重新劃分了武俠江湖的勢力範圍而已。
梁羽生和金庸兩個人是同年同月生(1924年3月),金庸比梁羽生大十幾天。但是,兩人的行事方式不同,因此境遇大不相同,金庸的名聲和認知度遠在梁羽生之上。梁羽生低調,金庸高調,特別是在這個媒體資訊迅捷爆炸的時代,兩人的影響力就有了雲泥之別。封筆之後的金庸,仍成為媒體的焦點,其作品也反覆被搬上電視,而梁羽生則在澳洲隱居起來,潛心研究歷史。
據金庸追溯,梁羽生寫第一部小說《龍虎鬥京華》的時候,還沒有出版就引來同事圍觀。當時金庸也大讚好看,認為很精彩!。在金庸看來,梁羽生的每一部小說都有“俠氣”。他說:“我們曾經是同事,每天在一個辦公室裡談武俠小說,非常投緣。梁羽生認為武俠小說中,寧可無武不可缺俠,只要有俠氣,不懂武功都沒有關係。梁羽生寫東西喜歡講求有歷史根據,嚴格遵循歷史,寫得規矩,正邪分明。不像我,脫離歷史,不規矩。我的歷史根底不如他,但是寫得好看。”
而梁羽生曾這樣評價自己和金庸在武俠上的地位:“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對此,金庸表示:“不能說自己就把武俠小說發揚光大了,但新派武俠小說是梁羽生開創出來的。到現在為止,我都覺得他的中文程度比我好多了。”金庸說。——無論兩位老爺子是客氣也好,謙虛也罷,至少證明了兩點:第一,梁羽生是開新派武俠一代風氣的人;第二,梁羽生的人品極高!
至於古龍,他的作品量實在太大,除去代筆的不說,粗製濫造之作也特別多。但他的作品情節較為精彩,小說中的人物性格也較為鮮明,較之梁羽生小說中的人物更有活力。多了許多個性化元素,少了一些複製和重疊。用現在的話來說,古龍小說裡的人物非常“酷”!古龍雖然獨樹一幟,但是畢竟比梁羽生金庸年輕很多(1938年生人),所以跟開新派武俠先河扯不上關係。
-
4 # 大隱872
個人認為應該是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愷然,代表作《江湖奇俠傳》。不誇張的說他應該是民國武俠小說的奠基人,出梁羽生出道要早,只不過新派武俠小說是不是從他這兒祘起確實值得商榷,見仁見智而已。
-
5 # 梅月竹風
(一)什麼叫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說白了,就是寫一些刀光劍影、飛簷走壁、恩怨情仇的內容的小說。
提起俠客、刺客、武士,可以追溯到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裡面的“遊俠列傳”,雖然不是小說,而是歷史,但是,這些內容,對以後的武俠小說作家的影響是深遠的。
(二)武俠小說的發展史
武俠小說,可以說,到了先秦、漢魏六朝已經有了萌芽。
到了唐代,反映遊俠、刺客、綠林好漢的小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
時間進入到宋元,一些武俠小說雖然也很著名,但是比起唐代來說,要顯得遜色。
到了明代,文言的、白話的武俠小說也是陸陸續續地出世。比如《三言二拍》裡面,就有武俠內容的小說。
到了清代,武俠小說發展到了一個高潮,出現了鼎盛時期。例如《三俠五義》、《七劍十三俠》,非常著名。
到了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出現了武俠小說的又一個高潮。並且分為南北兩大派系。
南派領軍人物是江愷然,北派領軍人物是趙煥亭。除他二人之外,較為著名的人物有顧道明、張恨水、王度廬、鄭正因、宮白羽、朱貞木、還珠樓主等。
值得一談的有江愷然的《江湖奇俠傳》,趙煥亭的《驚人奇俠傳》、王度廬的《臥虎藏龍》、鄭證因的《鷹爪王》、宮白羽的《十二隻金錢鏢》、朱貞木的《七殺碑》、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
(三)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梁羽生
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他寫有武俠小說35部,2000餘萬字,在我們地球村擁有讀者上億。
梁羽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一部《萍蹤俠影錄》吹響了新派武俠小說的號角,引起了港臺的武俠熱。該小說改編成了電視劇,由劉松仁和米雪主演,轟動一時。
緊步梁羽生後塵的有:金庸、古龍、司馬翎、上官鼎、諸葛青雲、臥龍生,推波助瀾,一波一波地掀起武俠小說的熱潮。
-
6 # 鮮明11
金庸雖然不是新時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但卻是一代真正的宗師。透過看閱梁羽生與古龍的作品,總覺得懸乎的成分比較多,而金庸雖然也有一些虛擬成分,但就思想性和倡導正義性而言,應是遠遠高於梁古的!看閱一本書,除了去看那些異趣橫生出神入化的故事情節之外,關鍵還得從中獲取教益和啟發,要從中汲取正向的營養,以提高我們對於美醜善惡的辯識和認知能力!中國那些國典名著,之所以令世世代代的人們所推崇,關鍵還是因為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啟示教育意義!而金庸先生正是注重這方面的修為,才成就了一代武俠小說大師的地位!因此,只有金庸先生才配得上一代武俠小說開山鼻祖的地位!
-
7 # 小李飛刕
1954年,澳門發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決鬥,太極門高手單挑白鶴門宗師,梁羽生與金庸都摻和進去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953年年底,太極門與白鶴門因為一點小事兒,門下弟子發生了矛盾,出現了打鬥現象,雙方打成了平手,相互都不服氣。
基於此,白鶴門大當家陳剋夫向太極門老大吳公儀下戰書:約定在澳門決鬥。
針對這件事,各大媒體及大街小巷鬧得沸沸揚揚,大有華山論劍的氣勢。
為了觀看兩位掌門人決戰,開店的老闆停業了,上班的向老闆請假,上學的則冒著被老師批評的風險逃學,紛紛湧向澳門觀戰。
那時候,金庸和梁羽生都在《新晚報》擔任編輯,也是骨幹型寫手。
決戰如期打起來了,不過,觀眾卻非常失望,兩個武林高手隨便比劃了四無招,太極門吳公儀就把白鶴門陳剋夫打得血流滿面。
散場時,觀眾都意猶未盡。
針對這種現象,《新晚報》主編羅浮靈機一動,看到了新的商機:“人們對觀看武打的興趣出奇地濃厚。”
於是,羅主編找梁羽生(原名陳文統)溝通,說服他開創武俠小說板塊。
1954年二月,梁羽生的武俠處女作《龍虎鬥京華》與讀者見面了,拉開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序幕。
由此可見,梁羽生才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但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與新時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1954年年底,梁羽生武林盟主找羅浮主編哭訴,武俠讀者的需求很旺盛,他一個人搞不定,得新增寫手。
於是,羅浮主編試著找金庸溝通,請他也寫點兒武俠方面的小故事,就算暫時輔助梁羽生吧。
可是,金庸只是專業的社評寫手,從來沒有想過寫武俠小說這種事兒。
金庸雖然勉為其難地答應了羅主編,卻無從下筆,七天過去了,依然沒有擠出六個字。
週末那天,羅浮主編徹底急了,梁羽生提前告知他,因為出現特殊情況,第二天(週一)無法正常出稿。
除了羅主編本人,那天只有門衛劉大爺在上班,羅主編就安排劉大爺去金庸家催稿,讓他先湊合著寫1000字左右出來,應付一下第二天出刊。
看到門衛老大爺離去的背影,金庸突然想起老家的一個親戚,同時也想起他講過的一個民間故事:乾隆皇帝是陳閣老的兒子。他靈機一動,就以這個故事為引子,提筆開始了《書劍恩仇錄》。
金庸傳奇的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拉開了帷幕。
1957年,《射鵰英雄傳》與讀者就沒了,金庸一炮走紅,取代了梁羽生的武林盟主地位。
但是,金庸只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而不是開山鼻祖。
武俠小說在香港走紅之後,臺灣作家司馬翎、臥龍生等人也看到了商機,紛紛轉行創作武俠作品。
古龍就兼職替他們代筆。
1960年,古龍大師另立山頭,《蒼穹神劍》與讀者見面了。
1965年,《絕代雙驕》再次與讀者見面了,古龍的影響力無限接近金庸了。
1971年,《多情劍客無情劍》連載完畢,古龍與金庸正式平起平坐。
1972年,《陸小鳳傳奇》在明報(金庸是最大股東)連載,古龍正式取代金庸成為武林盟主。
古龍的寫作風格,變成了近50年仙俠小說的標杆。
從那以後,新時代武俠小說拉開了帷幕,古龍才是開山鼻祖。
寫在最後:
新時代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可以說是梁羽生,也可以說是古龍,但肯定不是金庸。
回覆列表
一金二古三羽生,四黃五溫六臥龍——新派武俠小說的六大宗師
第一名:金庸。代表作: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
金庸排名第一,不論從那個方面說,都毫無爭議。在武俠小說創作領悟,只有金庸是真正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他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金庸小說確實是越寫越好,儘管處女作《書劍恩仇錄》起點就不低,他不斷儘可能嘗試的新的藝術形式創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金庸小說確實長篇比中短篇好些,而長篇之中又是篇幅越長的越好,他的小說越寫越長,而且越寫越好。
金庸小說是地道的武俠小說,通俗文學,金庸自己也曾說他寫小說是自娛而且娛人。但金庸小說又確確實實玩出了高水平,玩出新花樣,玩出高境界,玩出巨大藝術成就。國內著名學者馮其庸教授曾說,金庸小說的情節結構,非常具有創造性,我敢說,在古往今來的小說結構上,金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第二名:古龍。代表作: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
今人一提起武俠,必金古並稱,金庸之後,必是古龍。金庸寫的是大俠,古龍寫的是浪子。金庸的江湖,即使再遠,都有一座廟堂;古龍的廟堂,即使再高,都是一片江湖。古龍的情節算得上扣人心絃跌宕起伏,但和金庸那種大氣磅礴,又潤物細無聲的情節相比,還是差了一點。
古龍先生寫小說,基本不去改,寫起來比較隨意,有些故事前後矛盾,看得我很糾結,有些人鋪墊完之後完全不出現,有一些故事上的硬傷。古龍寫的都是浪子,基本符合他的個人性格經歷等等。
古龍先生筆下沒有郭靖,蕭峰這樣的大俠,多是楚留香陸小鳳這樣的江湖浪子。古龍先生受西方偵探小說影響較多,所以讀起來比較過癮,情節趨向於推理懸疑,主角出場基本就是25級滿級加6格神裝。古龍的江湖,快意恩仇,是一個更純粹的江湖。
古龍的成就在於將武俠小說寫出了不同於金庸的另一種風格。而且古龍小說水平實在良莠不齊,很多渣作擺明了是急著用錢去買酒喝。如果古龍能和金庸一樣控制作品質量,並且能長壽一些爭取像金庸一樣對作品進行一輪修訂,也許他跟金庸的差距能減小一些。
第三名: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女帝奇英傳,白髮魔女傳。
梁羽生的作品,像是涓涓溪流,沒有那麼激情澎湃,感覺看起來不刺激,比起其金庸古龍兩位的作品來說,平淡好多。但是故事本身確是結構嚴謹完整,亦可算是佳作。文字上也屬於學院派之作,平和通順,讀之流暢。人物刻畫方面,和其小說一樣,刻畫得挺完整,但是略顯平淡,讓人印象沒有那麼深刻。
武俠小說這一文體來說,梁羽生是繼承者和開宗者,所以地位高。單純從文學角度,他的文字自成一派,典雅大氣,風格也算突出,當然,梁的短板是對人性的揣摩、命運的把握缺乏創新和深度。不過,前面已經說到,梁羽生繼承者和開宗者,這已足夠排第三。
第四名:黃易。代表作:大唐雙龍傳,尋秦記,封神記,雲夢城之謎,邊荒傳說。
從風格上說,黃易的確開創了一個流派,從內容上講,幾部好的作品都包含了作者自身對於天人道法的思考,不失為好作品。黃易的作品精華與糟粕並存,從數量上看,的確糟粕更多一些,類似神馬超級戰士、大劍師之類的,但也不掩大唐雙龍傳、尋秦記破換等精華之所在。
黃易先生的小說,優缺點很明顯,但他承上啟下,開一代風氣之先河,現在起點縱橫掌閱的小說,基本是在吃黃大師的剩飯,大唐,尋秦,覆雨翻雲,大劍師,星際這些,仍然從骨子裡碾壓著所謂五青五白五黃,至於樹下野狐,鳳歌,滄月甚至今何在江南這些遊走在紙質出版物的通俗作家,也依然看不出超越黃易的可能性。從這點看,黃易可以排在金古梁之後,名列第四。
第五名:溫瑞安。代表作:四大名捕,神州奇俠。
溫瑞安講故事的本領甚好。雖然故事回頭一看,合理度和可重複度遠不及金庸,還不如古龍,比梁羽生還少了份書生逸氣(非意氣),但看的時候能忽略掉。對語言細部的把握,很多變很熱鬧。給人的感覺是,溫瑞安有種文學青年寫武俠,自恃才高,所以也不特別帖服,竄高伏低玩起來的感覺,要出彩處是真出彩。以畫做喻,他的文章色彩渲染力極強,有時畫面感和古龍的巔峰期能平起平坐。
溫瑞安的語言是最現代的,他根本不在意翻譯腔之類,飛短流長,流淌順勢,所以顯得像古龍,但比古龍“浪”。所以自由揮灑起來是真揮灑,但整體看,會顯得凸凸凹凹、坑坑窪窪。連帶他的情節鋪設、故事節奏,亦是如此,發揮實在不甚穩定。
第六名:臥龍生。代表作:仙鶴神針,金劍鵰翎,飛花逐月,天劍絕刀,飛燕驚龍。
臥龍生的作品很多都是陰盛陽衰,女子一般功夫超群,而男主角功夫一般但相貌堂堂,談吐風雅,風度迷人,但一般顯得有些懦弱。不過,女俠卻偏偏喜歡他們,所以臥龍生筆下的男主人公往往是眾星捧月,最終也往往如金庸筆下的韋小寶一樣抱的多個美人歸,享盡齊人之福。 臥龍文筆清新,如流水;他的在作品讀的是情節,看的是熱鬧,就是當真在作為成人童話來讀,是消磨時間,打發寂寞的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