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央先生
-
2 # 史海小白丁
在當時的情況下,“為君父分憂”是作為臣子必須要主動做的事情,鴉片戰爭最大的責任在於皇帝,但是總不能讓道光帝來承擔這個責任,必要要找到一個背鍋之人,那麼被汙衊因虎門銷煙而引發戰爭的林則徐以及因戰敗而私自割讓香港的琦善就成為最好的背鍋俠。
首先來說林則徐。
1838年,鑑於鴉片輸入對中國的危害,在林則徐上書道光要求禁菸後,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入廣州查處禁菸。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上將收繳的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當眾銷燬,史稱“虎門銷煙”。林則徐當時的禁菸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帝還稱之為“大快人心事“,併為時年55歲生日的林則徐親筆書寫“福”、“壽”二字以示嘉獎。然而,英國以虎門銷煙為藉口發動侵華戰爭,並迅速攻佔定海不久後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道光帝驚慌失措,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儘管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菸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然而在琦善等妥協派打擊報復下,認定只要懲治林則徐那麼所有問題都可解決。為了使英國儘快退兵,9月29日,道光帝下旨將林則徐革職,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次年又因為奕山等人的汙衊,道光帝再次將林則徐“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林則徐由此成為鴉片戰爭的第一個“背鍋俠”。
再來說一說琦善。
琦善其人,因鴉片戰爭被罷免純屬咎由自取。在對待鴉片問題上,琦善是主張禁菸的,但是卻是保守式的主張透過完全的閉關鎖國來禁菸。戰爭爆發後,因他的汙衊,林則徐被罷免,他奉旨接替林則徐擔任兩廣總督的職務。本來準備與英國大戰一場的他,當在白河口見英軍“船堅炮利”後便退縮了,下令撤退炮臺守軍,並派廣東人鮑鵬去穿鼻洋(廣州虎門口)向英軍求和,與義律私下約訂了《穿鼻草約》,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元。使得道光龍顏大怒,令鎖拿解京問罪,“革職鎖拿,查抄家產”,發軍臺。但他又是幸運的,數年後就被赦免,任駐藏大臣、熱河都統、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等職,後來死在與太平軍的戰爭中,算是為大清王朝獻出了最後一點血。
-
3 # BMLGGZSGCS秋水長天
這件事說來話長的很,總的說來,是因為鴉片毒害華人太深,林則徐主張禁菸,英華人要開打,清廷打不過別人,就得認慫,然後讓琦善出馬去"安撫”洋人,就這麼簡單的道理。派誰去當欽差都不好使。
林則徐是主張武力禁菸的,根除毒禍。但這麼一搞,英華人一肚子不樂意,就武力威懾,一度讓道光手忙腳亂。而道光帝呢?又是有名的"節儉"皇帝,這要打仗得浪費多少銀子啊?於是就派"安撫使"琦善去廣東與英華人好好"安撫"。那一番討價還價之後,英華人還是不滿意,於是就朝清廷開火了。定海,沙角,大角相繼失守之後,清廷慌了神,到1842年的時候,英華人要攻打南京了。清廷知道打不過,沒辦法,於是接受了英華人的要求,簽訂了《南京條約》。
我簡單的交代一下這裡面的幾個主要人物和代表的雙方立場與結果。
道光19年(1839年)正月25日林則徐到廣州開始著手禁菸,他要求英華人做兩件事:
第一,把已經到中國,還沒有賣出去的鴉片"盡數繳官”。第二,出具文書,簽字畫押,宣告以後不再帶鴉片來華,如果帶來,一經查出,甘願"貨盡沒官,人盡正法”。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當然,這中間採取了很多武力的措施。比如把外華人圍起來(十三行,洋人聚居地)餓他們的肚子,不交出鴉片就不給予方便等等手段。
英國代表義律:
一共交出20280箱,共計二百幾十萬斤的鴉片,被一網打盡。
很多人以為鴉片煙是火燒掉的,實際上不是燒的。林則徐命令挖了很大一個水溝,把鴉片放在水池子裡,放上生石灰,然後把水引進池子裡,這樣子燒掉的(林文忠幹得漂亮,還知道無害化處理)。
道光帝:卿之忠君愛國皎然於域中化外矣!
英華人吃了這麼大的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於是派懿律(不是那個義律哦)率領海陸軍隊來了。當然,洋人的軍艦軍隊一來,後果我就不說了……
以節儉出名的道光皇帝最害怕打仗花銀子了,於是乎,馬上變臉,他罵林則徐:
不但終無實際,反生出許多波瀾,思之曷勝憤懣,看汝以何詞對朕也?於是乎趕緊派出了主和派的琦善與英華人交涉,咱來看看這位直隸總督的言論:
他覺得洋人的船:"無風無潮,順水逆水,皆能飛渡"。他們的炮位之下,"設有石磨盤(估計是搖臂飛輪),中具機軸,只需轉動磨盤,炮即隨其所向"。在回想中國的裝置,他覺得可笑極了,山海關的炮,尚是"前明之物,勉強蒸洗備用”。他只能想辦法安撫牛氣沖天的洋人了。
英國外相致中國宰相的書,讓琦善對他的安撫政策還是有希望的。那份書的前半段是批評林則徐的話,說他如何殘暴武斷,後半段提出英國的要求。
英華人的條件很苛刻,琦善不敢輕易做主,道光帝火冒三丈,大罵琦善無用。然後把琦善給查辦,抄沒家產。道光強硬起來,英華人也強硬起來,於是,鴉片戰爭開打了……結果就是清廷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總之,國家軟弱無能又守著大片領土時,很容易招賊,被人欺負!打又打不過(硬不起來),服軟,拿錢續命又非長久之計,關鍵還容易暴發國內矛盾。國家弱了,百姓活得窩囊,容易產生怨恨情緒而爆發內戰。總之,自強不息才是硬道理!
-
4 # 小義老師扯歷史
主要原因是資訊不對稱,主戰派林則徐沒有搞定洋人,致使洋人打到京畿要地,受到處分,而主和派耆善一味退讓,甚至不惜割讓國土來換取停戰,打了道光皇帝的臉傷了大清國的國威,也被處理了。
本質上是清朝對國際形勢完全不瞭解,完全按照自己的臆想和傳統蠻夷觀念來處理鴉片戰爭,最終在狂妄自大中戰敗!
-
5 # 史海撲通
鴉片戰爭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無論是主戰還是主和最後都會喪失清政府的顏面,讓清政府異常憋屈,所以林則徐和琦善都難逃背鍋的命運。只是慘痛的失敗並沒有讓華人認識到自己的落後,這一點是極其可悲的。
十九世紀的中國,不光是清政府包括普通的華人,都在以東方大國自居,盲目的自大使華人看不到日漸強盛的西方國家。瞧不起別人,自然也不會與別國建立邦交。對外貿易也一直持不平等的態度,對此外華人雖然不滿,但一直沒倒出空來應對。但是英華人早就已經瞄準了無窮無盡的東方財富,只是外國沒啥東西是華人需要的,直到英華人佔領印度,發現了鴉片。
可惡的鴉片英華人發現鴉片是個好東西,在印度可以大面積種植,成本低,離中國也近方便運輸,人一旦吸食就會上癮,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銷量。用心也是歹毒。
道光年間,鴉片數量逐年攀升,從道光元年到道光十五年,鴉片由五千箱上漲到了三萬箱,而且屢禁不止,讓道光皇帝很頭疼。道光十八年,黃爵滋上了一封奏摺,大力主張嚴禁,以一年時間為限,如果仍不能忌食,予以重罰。林則徐完全贊同,並建議各種實施辦法。有的人認為販賣鴉片的人也很可惡,也應給予懲處。於是道光皇帝決定吸食和販賣同時嚴加禁止,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菸。
主戰還是主和?林則徐到廣州之後,雷厲風行,要求外國將現有庫存全部上繳,並寫下保證書,承諾以後不再來中國販賣鴉片。外華人不交,林則徐就把外華人居住的十三行圍起來,包括英國商業監督義律在內,越有三百五十人,斷絕糧食供給。沒辦法義律只好收集所有鴉片,總共兩萬零二百八十箱,悉數上交。於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二十三日才全部銷燬。道光皇帝聽說之後很高興,稱讚林則徐“卿之忠君愛國皎然於域中化外矣。”
然而林則徐毫不罷休,堅持要外華人寫保證書,並且評估之後覺得一旦與英華人起衝突,也沒什麼可怕的,有勝的把握。義律把情況報告給英國政府後,英國海軍直接開到廣州,封鎖海口,並沒有在廣州與林則徐開戰,而是北上佔領了毫無軍備防守的定海(今舟山),並且非常迅速繼續北上抵達天津大沽口。道光皇帝一看都打到家門口了,立馬認慫了。派琦善談判議和。
琦善是主和的,他曾派人去視察過英華人的軍艦和大炮,對比之下,國內的裝備簡直不夠看的,他認為打不過英華人,所以極力主和。琦善的算盤打得響,認為英華人一定是不滿林則徐的強硬態度,只要將林則徐撤職查辦,再恢復之前的貿易制度,事情就解決了。所以他連哄帶騙的說服了英軍退回廣州,商量和談。這下道光皇帝又覺得琦善立了大功,幾句話就把英華人勸退了,於是將林則徐革職,由琦善代替。
哪知英華人不僅要求賠款,還要打破以往貿易的各種不平等限制,割讓香港,加開通商口岸。琦善知道清政府一定不會同意,藉機拖延。英華人很強硬,和談無果,又要開戰。於是琦善與英華人商定賠款六百萬元,割香港,給予英國平等待遇。果然道光皇帝不同意,大罵琦善,並將琦善革職抄家。英華人的態度是不答應就開戰,於是再次開戰,直到英軍快要攻下南京,清政府才被迫接受英國要求,簽訂《南京條約》。
無論是主戰還是主和,都是因為清政府長期不平等的對待通商貿易,換來槍炮下的不平等條約。主戰派沒有看清楚敵我雙方實力差距的懸殊,強硬反抗的結果只能被動挨打。即便結局如此慘烈仍意識不到自己的落後,反而認為是英華人害怕林則徐,不敢與林則徐打,琦善是奸臣誤國。主和派的人雖然把中外懸殊看清楚了,但是面對英國的不平等要求,也無力改變。
-
6 # 趕超未來
林主戰派初,客觀迎合道光帝自為天朝上國心態,妄想趁此威儀外夷,雖為國為民以圖自強。佔上風,然不識時務!準備不足至一敗塗地,既然敗了總得有人來承擔,替朝廷當替罪羊,任宰任罰。主和派,主觀自卑無能,一昧妥協,豈料,洋人軟硬兼施,得寸進尺,主和派無奈只好私立和約,得過且過了事,割地賠款主權盡失,天朝顏面蕩然無存!其罪當誅,為息天怒民怨,朝迋便拿其開刀問罪,以挽天顏。一句話,成敗天子無罪,罪在臣民。身不由己,進退兩難!伴君如伴虎!
-
7 # 天語狼心
國弱,林則徐太剛,善太怯懦。如果我是林則徐則會用採取以物換物的方式用英國需要的東西換鴉片銷燬,並上書請求購買西方武器,但是怕難以得到支援。那時候提改革無用,最終難逃一劫。這是歷史的悲哀啊。
回覆列表
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主和與主戰都顧全不了皇家顏面,所以最終都是錯。
1、鴉片戰爭初期,林則徐主戰,但實際情況是,科技水平差距太大,武器裝備相差太多,打著打著,朝廷就害怕了,最後認輸了事,林則徐背鍋,被收拾了。
2、再說主和。打不過我認輸行吧,那英華人說
我萬里迢迢來了,本來賣點鴉片給你,咱們做點生意不挺好嘛,你非要跟我耍橫,現在打輸了,你得多賠我點。這下朝廷的面子又掛不住了,說你個傻子,自己不掏錢不心疼,賠的也太多了,想我泱泱大國,怎麼能讓蠻夷這麼欺負,又將琦善痛扁回家。
只能說當時國家閉關鎖國,不清楚國際形勢,才造成這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