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薄面貧生
-
2 # 步武堂
鄔思道著急幫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最核心的原因,也是最嚴重的問題,是雍正快扛不住了,如果年羹堯再不能在西北全殲叛軍,雍正的皇位就保不住了。
為什麼?我們還是從頭說起。當然,還是以電視劇《雍正王朝》為背景,因為在大清朝歷史上並未記載鄔思道和年羹堯之間有什麼特殊關係,也沒有鄔思道幫助年羹堯找叛軍主力這件事。
雍正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的殘酷鬥爭,終於如願以償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而鄔思道在這中間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但是,雍正知道,他面臨的這個天下,既不安穩,也不太平,用“千瘡百孔”來形容大概並不為過。
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稅收不利,上下不服。這還不算完,西北青海的羅布藏丹增也趁機造反。大清朝的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在究竟派誰去擔任撫遠大將軍赴西北平叛的問題上,以總理王大臣廉親王允禩為首的八爺黨極力想促成十四王爺允禵出任撫遠大將軍,他們的理由是康熙朝十四王爺允禵就被康熙任命為“撫遠大將軍”並封為“大將軍王”赴西北平叛,並且十四王爺允禵不負眾望,在西北打了打勝仗,康熙為此大加讚賞,並且“坊間傳說”康熙甚至有意要把大位傳給十四王爺允禵。
事實已經證明,十四王爺允禵的確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加上又是自家兄弟,雍正應該沒有理由拒絕十四王爺允禵出任這個“撫遠大將軍”。
為了給雍正施加壓力,十四王爺允禵甚至摘到了他和雍正共同的母親,皇太后烏雅氏說情,烏雅氏也認為“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自己的小兒子作為撫遠大將軍到西北平叛,應該是他的大兒子雍正的最佳選擇。
雍正感覺到了壓力,事實上,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他的這些個“兄弟們”,尤其是不敢把他好不容易“押”回京城並變相圈禁的“親弟弟”十四王爺允禵放虎歸山,因為他知道,這個親弟弟對他當上這個皇帝很不服氣,他一直堅定的認為,這個皇位是他的皇阿瑪康熙留給自己的,而他的親哥哥卻勾結了包括隆科多,張廷玉,十三阿哥胤祥和年羹堯從他手上奪走了這個皇位。
雍正能放心把西北的二十萬大軍再交到他這個親弟弟的手裡嗎?
所以,雍正不惜觸怒太后,得罪親弟弟,也不能讓廉親王的如意算盤得逞。在這個背景下,他任命了自己的包衣奴才出身的絕對心腹,也有豐富帶兵打仗經驗的年羹堯出任了撫遠大將軍,並且節制西北五省的軍政事務,其實就相當於把整個西北和朝廷的二十萬大軍交給了年羹堯。
雍正的選擇也是把自己的安危交給了年羹堯,年羹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年羹堯不能在西北取勝,那麼雍正就會面臨從王公貴族到滿朝文武的口誅筆伐,皇位肯定坐不穩,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要知道廉親王允禩,十四王爺允禵,甚至是包括隆科多等重臣在內的滿朝文武都在等著年羹堯出問題來對雍正興師問罪呢!
所以,西北的這一仗,雍正真的輸不起。
年羹堯得到雍正如此信任的情況下,其實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責任重大,但是,年羹堯的思維方式和別人不一樣,雍正對他的信任,期望在他看來都是一種體現自身價值的資本。他是需要回報的。
他在西北大營並沒有把所有的精力和重點都放在“平叛”這一件事上。的注意力最少一半以上用在了“樹立權威”和“培植勢力”以及“撈取錢財”方面。
在他看來,雍正對他的重用是他的“資本和特權”,他要把這個“資本”的利益最大化,同時要把這個“特權”用到極致。
所以,年羹堯不惜用幾萬官兵的生命為代價“殺雞給猴看”樹立自己“說一不二”的權威,甚至拿自己的親兵開刀,震懾雍正派去的是個大內侍衛和九阿哥允禟。
在樹威的同時,他又透過“臭名昭著”的“年選”培植網羅自己的“黨羽”,他儼然把西北五省當做了自己的獨立王國。
對於這一切,其實包括雍正的對立面廉親王為首的八爺黨在內的幾乎是滿朝文武都是十分不滿,怨聲載道。雍正也不是聽不見,但是此時的雍正已經別無選擇,他只好硬著頭皮走下去,他賭年羹堯的平叛可以成功 只要一戰成功,百病全消。
所以,在滿朝文武和王公貴族的一片斥責聲中,雍正選擇了對年羹堯的堅決的支援——我就是你的後臺,我給你撐腰,只要拿下叛軍就行。
另一方面,年羹堯以穩紮穩打合圍叛軍為理由,大肆索要糧草軍餉,年羹堯的“獅子大張口”和看起來遙遙無期的“合圍”戰略,讓本來朝廷財政收入就是“捉襟見肘”的雍正,不得不加大各地對糧餉的徵收力度,以滿足年羹堯的需求,但是這種超過地方和朝廷財政能力的強徵暴斂,讓地方和朝廷都是苦不堪言。
很多的官員不禁起了疑問:年羹堯真的要花幾千萬兩白銀才能打贏這一仗嗎?這些糧餉真的都是必須的嗎?
年羹堯的回答是:必須的,如果不按照我要求的數量滿足我的糧餉,那就請皇上“另請高明”。
這實際上就已經開始“趁人之危”明目張膽的勒索了。雍正依然忍了。咬牙滿足年羹堯的所有要求,他知道這個時候如果年羹堯一旦撂挑子不幹了,那他的皇位也就難保了。
雍正可以忍,但是廉親王允禩卻忍不了了:糧餉越來越難以滿足年羹堯越來越大的胃口,一旦無法滿足,以雍正的脾氣,早晚要怪罪到他這個“總理王大臣”頭上,所以胤禩不惜請辭總理王大臣也不在承擔組織徵集糧餉的差事,他知道國庫真的馬上就要空了。
雍正無奈,只好成立了一個以自己牽頭的“軍機處”的專門籌集糧草和處理西北軍務的臨時機構(這個機構最終竟然成了清朝的“常設機構”)。雍正親自出馬,用盡各種辦法來保證年羹堯的糧草軍餉的需求。他不得不又開啟了“抄家模式”。
鄔思道此時正在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府上當幕賓,這位雍正曾經的師爺從一些跡象上看出了雍正的危險:如果西北的戰局打成持久戰或拉鋸戰的話,雍正很快就會被拖垮。
鄔思道在田文鏡那裡看到的是對雍正忠心耿耿的田文鏡也快拿不出足額的糧草了。河南是自古以來的糧食主產地,河南的糧餉出問題的話,那其他省份可想而知,而年羹堯的態度依然強硬,他把田文鏡派去押運糧草的河南糧道給殺了!理由就是晚到了幾天並且數額不足。
這個事情背後巨大的危機,鄔思道看的很清楚,這位雍正的師爺覺得雍正遇到了大麻煩,所以,他決定出手幫助雍正度過這個難關。
他藉著田文鏡對他光拿幕酬不幹活還不斷的催要所欠幕酬不滿的檔口,提出自己願意幫田文鏡押運糧草到西北大營。
田文鏡當然喜出望外:河南糧道被殺,他籌集的糧草又不夠,整個衙門沒有人願意押運糧草到年羹堯的西北大營找死。鄔思道自告奮勇算是幫了田文鏡的一個大忙。
他並不知道這個在他的府上拿著八千兩一年的幕酬的幕賓是個什麼來頭,只是知道鄔思道是李衛推薦給他的,當初在山西查諾敏的時候幫過他 他腦子一熱就答應了一年八千兩的幕酬。現在有些後悔。
鄔思道敢去西北大營,田文鏡覺得至少這個幕賓關鍵時候還是可以用的上的。
鄔思道去年羹堯的西北大營目的相當明確,他要敲打年羹堯,讓年羹堯不要玩得過火,一旦雍正撐不住了,首先完蛋的就是你年羹堯。他不相信年羹堯的二十萬大軍形成的鐵桶陣,連叛軍主力都找不到,他的判斷是,年羹堯的心太黑,沒撈夠的時候不會輕易結束西北戰事。
鄔思道到了西北大營,見到年羹堯之後,非常明確的告訴年羹堯:別得瑟了,雍正快撐不住了!你花了朝廷一千多萬兩白銀,每天二十萬兩的消耗,會讓整個朝廷垮掉的,到那個時候,你自己也要完蛋!
年羹堯聽明白了,但是他還是要找一個臺階下的:不是我不想打,是找不到叛軍主力啊!
鄔思道看了年羹堯的作戰地圖,就知道年羹堯基本上在胡說八道。但是他也要給年羹堯一個臺階,所以用“燈下黑”的把戲,既戳穿了年羹堯的謊言,又給了年羹堯一個臺階。
叛軍主力找到了,話也說開了,年羹堯知道要是再拖下去,鄔思道肯定不會放過他,到了鄔思道去見雍正的那一天,他年羹堯的把戲也就真的演不下去了。
年羹堯就坡下驢,三下五除二就把叛軍的主力給滅了。
年羹堯的勝仗,讓雍正坐穩了皇位,但年羹堯和雍正之間的裂隙已經產生,最終,年羹堯還是把自己給“玩死了”。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對於鄔思道為什麼要幫年羹堯找叛軍主力?這還得先從雍正登基以後,鄔思道提出半隱事件說起。鄔思道是雍正順利即位的最重要的功臣,但他知道雍正的秘密太多了,也對雍正太瞭解了,所以在雍正即位當天就提出半隱,什麼是半隱?就是我不完全隱退,我在你雍正的心腹大臣處幫忙,而不在皇城裡繼續給雍正出謀劃策,所以鄔思道選擇在雍正心腹田文鏡出做幕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一方面,相當於是我在你雍正的眼皮底下,有你的心腹大臣監視,我不會有洩露你秘密和謀反的心思。如果是逃到其他地方,雍正肯定是不放心的,肯定會殺掉他,所以我也不跑遠。
另一方面,畢竟鄔思道與雍正共事已久,多少還有些情分,而且他的理想就是能濟世安民,而九子奪嫡裡的皇子們,只有雍正有這個才能,所以才選擇輔佐他。但在雍正繼位之初,也是經歷了各種坎坷和困難,尤其是西北叛亂和國庫空虛的問題,所以鄔思道還是想扶著雍正走一程。
下面再來分析下,鄔思道為什麼要幫年羹堯。
首先,先來看看為什麼雍正會重用年羹堯?因為他同樣心狠手辣,為了目的同樣可以不擇手段,這從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嚴酷治理四川就能看出來,但同時對年羹堯這人也是不放心,防著的,因為在任命年羹堯為西北平叛大將軍的時候,也派了很多眼線過去,比較典型的就是伊興阿,他是雍正派到年羹堯軍中十大衛士裡,唯一一個沒有被年羹堯制服的,而且他還有直接密奏雍正的權利。
其次,年羹堯率23萬大軍進入西北,正時國庫資金最緊張的時候,年羹堯的西北大軍一個月的消費就有700萬兩,國庫的庫存也就夠他們支撐一個月的。而年羹堯明知道這點,卻對叛軍是圍而不攻,並且以找不到叛軍主力為藉口只圍不繳,擁兵自重。每天這麼大的消耗對於雍正是很大的威脅,一方面叛軍不能不繳,另一方面國庫又空虛,面臨著國家破產和八爺黨的逼宮。
再次,鄔思道在田文鏡處已經看到了雍正的困難,因為原計劃田文鏡要籌糧兩萬擔,但費了很大勁,才籌了5千擔,所以親自擔任糧官去西北年羹堯處。到了西北,說服了年羹堯,這裡面有個問題是,年羹堯真的不知道叛軍主力在哪嗎?其實是知道的,只不過這大將軍的頭銜和耀武揚威的快感讓他不想那麼快的剿滅叛軍,鄔思道在地圖上指出叛軍的位置,只不過是給年羹堯一個藉口下臺階而已。
最後,鄔思道去年羹堯出幫忙找出叛軍主力,有可能是雍正暗中的授意。但最大的可能就是鄔思道為了穩固雍正的皇位,有意而為之,因為一旦雍正倒臺,國庫又空虛,新的上位者勢必會加大民間百姓的稅負,怎麼能實現他濟世安民的願望,並且雍正即使面對國庫空虛,也沒有對百姓增加稅負,還是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