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生百科

    在這日新月異,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好多東西,需要透過網際網路才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播。網際網路做好了,農業產品才能得到高效、高收益。

  • 2 # 狼裡格郎

    “網際網路+”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也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徑、新方法。“網際網路+農業”是一種生產方式、產業模式與經營手段的創新,透過便利化、實時化、物聯化、智慧化等手段,對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農業產業鏈環節產生了深遠影響,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以“網際網路+農業”為驅動,有助於發展智慧農業、精細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網際網路+”是利用資訊通訊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平臺,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最佳化和整合作用,將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網際網路+農業”就是依託網際網路的資訊科技和通訊平臺,使農業擺脫傳統行業中,訊息閉塞、流通受限制,農民分散經營,服務體系滯後等難點,使現代農業坐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實現中國農業集體經濟規模經營。

    新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是為了支援、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合作社是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為成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資訊等服務。

    鄧小平1990年提出:中國農業的改革和發展會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就是發展集體經濟。

    2012年,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選擇部分省份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 。

    2016年中央財政釋出《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選擇13個省份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支援村集體領辦合作社發展新型實體經濟——“網際網路+合作社+村集體”。

    “網際網路+合作社”新型農業服務體系,是由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大戶和生產者參與經營,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共同開展資訊服務助農“種對、賣好”,技術服務助農“高產、高效”,購銷服務助農“省錢、賺錢”的互助經濟組織,消費分紅,入股創業, 謀求成員共同利益, 服務成員增收致富。

    可以看出,“網際網路+合作社”是發展農村集體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也是未來農業的大趨勢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積聚了豐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基礎。然而,千百年來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從業人員數仍然佔中國農業人數80%以上,並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嚴重阻礙了中國現代農業發展。

    “網際網路+”開創了大眾參與的“眾籌”模式,對於中國農業現代化影響深遠。一方面,“網際網路+”促進專業化分工、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正成為打破小農經濟制約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枷鎖的利器;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透過便利化、實時化、感知化、物聯化、智慧化等手段,為農地確權、農技推廣、農村金融、農村管理等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資訊服務,正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網際網路+農業”是一種革命性的產業模式創新,必將開啟中國小農經濟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網際網路+”助力智慧農業和農村資訊服務大提升。智慧農業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資訊感知、智慧決策、自動控制和精準管理,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農業從業者的服務更有針對性、農業生產經營的管理更加科學化,是今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特徵和基本方向。“網際網路+”整合智慧農業技術體系與農村資訊服務體系,助力智慧農業和農村資訊服務大提升。

    “網際網路+”助力國內外兩個市場與兩種資源大統籌。“網際網路+”基於開放資料、開放介面和開放平臺,構建了一種“生態協同式”的產業創新,對於消除中國農產品市場流通所面臨的國內外雙重壓力,統籌中國農產品國內外兩大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提供了一整套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網際網路+”助力農業農村“六次產業”大融合。“網際網路+”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加速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開發、農業門類範圍拓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打造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六次產業”新業態,提供資訊網路支撐環境。

    “網際網路+”助力農業科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以“網際網路+”為代表新一代資訊科技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收、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的農業科技發展提供新環境,使農業科技日益成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決定力量。基於“網際網路+”的“生態協同式”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將農業科研人才、技術推廣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機結合起來,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網際網路+”助力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大發展。“網際網路+”具有打破資訊不對稱、最佳化資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等優勢,“網際網路+農業”能夠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務輻射到廣大農村地區,能夠提供跨城鄉區域的創新服務,為實現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稀缺資源的城鄉均等化構築新平臺。

    網際網路+農業於電商而言,拓展了發展空間。近來,一張流傳於網上的照片,直觀地展現了各大電商在農村的佈局:某村莊房屋的外牆上,兩幅巨大的牆體廣告“針鋒相對”,一邊是“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另一邊則是“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各大電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在農業領域大展拳腳,看重的無疑是“農產品網上賣”的巨大市場空間。

    網際網路+農業於農戶、消費者而言,增進了互聯互動。種子是否健康、施肥是否適量、採摘是否科學……消費者透過網際網路與農戶溝通,質量靠得住的農產品能夠得到更快、更廣的傳播推廣,使用者安心又放心,農戶省時又省力,實現了互利共贏。

    網際網路+農業於農企而言,是重大發展機遇。網際網路的存在讓農企根據銷售來組織生產,相當於對產業鏈全要素進行重組,這讓“靠天吃飯”的農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產品銷售風險。網際網路的開放、快速、傳播特性,則將倒逼著農企更加註重品牌、特色,挖掘文化內涵,樹立起農業“百年老店”的形象。

    當然,網際網路+農業改變的,遠不止這些。只有讓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其他各方都積極參與進來,產業鏈上下左右聯動,才能實現資訊和資源的無縫對接,形成共融共通的生動局面。

  • 3 # 有點意思的事兒

    農民透過在農村發展種養業,維持日常生活還是可以的,而要是以此走上致富道路,比較困難。比如糧食的種植,收購價格低,賺不了錢,而種桑養蠶,辛苦一些,一年下來也有2~3萬元的收入。再比如養殖業,目前養殖土雞較為普遍,收入也不可觀。所以,不論是種植,還是養殖,選擇傳統的專案很難發展起來,收入無法與外出打工相比。

    所以,特色發展道路成為了必然趨勢,也是在農村發展創業的一條新出路。

    說到這個"特色",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獨具特色的某一個種植專案或者養殖專案,比如王錦蛇養殖、金蟬養殖、蠍子養殖,或者重樓種植、嘉寶果種植、方形西瓜種植等等。然而,除了種植或者養殖的專案有些與眾不同之外,還可以從種植或者養殖的模式上進行創新。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即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說白了就是往農業裡面加入網際網路,採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服務農業。

    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服務於農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將豐收的農產品透過網路平臺推出去,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問題。確實,網際網路目前已經成為農業銷售的一個重要的渠道,特別是水果,不僅給果農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也給消費者在價格上獲得了一定的優惠,而這實現雙贏的局面是省掉中間商的結果。

    除此之外,網際網路在農業上的應用還可以繼續擴充套件,比如用於服務種植環節上。在以前曾經參觀過一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服務各大種植基地的企業,它們在種植基地上設定了各種監控系統和智慧的裝置設施,然後透過網際網路傳遞資訊。這樣,種植戶不需要到地裡面也可以全面瞭解種植的情況,包括土壤的溼度、空氣溫度、生長情況、肥力狀況等等。如果種植基地出現缺水的問題,也不需要直接到地裡,可在辦公室直接遙控,進行智慧化操作,開啟噴灌設施,即可完成澆水,而且澆多少水量都是科學設定的,不出現浪費水資源的情況。總之,是一個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來服務於農業的典型例子。

  • 4 # 新農志

    說實話,農民想要致富搞特色種植是對的,但所謂的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聽聽也就算了。有些地區、有些產品根本不適合做網際網路。下面我舉個例子說明下:

    (看看這價格,雖然是紫土豆,但看看價格,這就是網際網路加現代農業弄出的產品售價)

    以馬鈴薯為例,就是俗稱的土豆,它的吃法是多種多樣的,土豆絲、土豆塊、土豆片,馬鈴薯幾乎可以蒸炸烹煮,它的價格還算穩定,最貴的時候幾塊錢一斤、最便宜的時候幾毛錢一斤。因為對生長環境不是很挑剔,中國對其種植的區域分佈也比較廣泛。

    很多人說透過網際網路把土豆銷售出去,我都想笑,雖然有人會買,但根本不可能實現大規模。我們做個假設,如果把土豆在東北種植,地處新疆、廣州的你會選擇買東北的土豆麼?買一次、兩次嚐鮮可以,但對日常生活來說,你會透過網際網路買那麼老遠的土豆?產地幾毛錢一斤,加上運費,買到的土豆立馬翻十倍,甚至是幾十倍的價格,這就是所謂的網際網路+現代農業?

    (我們當地的土豆才幾毛錢一斤,在網上卻需要1.98元一斤)

    其實很多農產品,尤其是初級形態、原生農產品,根本不適合網路銷售,很多產品尤其侷限性,一旦透過網際網路輻射到其他區域,那就會導致成本的無限疊加,價格會高於產品本身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的價格。

    經常網購的都知道,一些商品發往西藏、新疆是不包郵的,不包郵的原因就是因為郵費太貴,像發書籍、狗糧、水果、糧食這類物品,一旦超過2.5KG,費用就是成倍的增長,試問這種情況下怎麼玩轉網際網路?

    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了,特色種植也在各地展開,但銷路一直都是個問題,產地需求趨於飽和,非剛需產品運往外地需求又沒有那麼大。雖說網際網路銷售打破了地域限制,但只是針對某些產品而言,大多數產品根本不適合網際網路銷售。

    也希望一些農戶能清醒的認識到這點,別被那些神棍忽悠了。雖然現代農業不僅僅是這一種,但很多現代農業都是概念、理念階段,全國的示範點才多少?別輕易相信別人搞什麼網際網路加,過去的幾年裡,透過網際網路創業的人,100個裡有99個都破產倒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朗逸發動機聲音大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