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以來,在陝北,在全國各地,許多有識之士對陝北民歌投注了關切的目光,許多陝北民歌的演唱家,作曲家,創作者對陝北民歌進行了改編與創新,創作出了一大批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時代精神的膾炙人口的陝北民歌。同時,也有許多陝北民歌忠心的愛好者和忠實的捍衛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田野、深入群眾,展開了對陝北民歌的調查、研究、蒐集和整理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我想對近二十年來有關陝北民歌的創作與研究進行概要地論述,以便人們對這一時期陝北民歌創作與研究的發展之路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
一、陝北民歌的創作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給藝術家開闢了廣闊無垠的創作空間。在“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精神指導下,作曲家們為陝北民歌在新時期的發展,創作改編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一時期,陝北民歌的創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老歌新編
作曲家賀藝和歌唱家白秉權分別編曲的兩首女聲獨唱的《走西口》,均引人注目。《走西口》這一民歌,在陝北到處都有,而且各有特色,擇優收入《中國民間歌曲整合·陝西卷》的就多達17首。賀、白二位採取的方法,是集各種版本之精華,融匯為一首篇幅較大的作品,敘事與抒情結合,分段刻畫,高潮之處,濃墨重彩加以渲染,以增加戲劇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近年來,由作曲家王志信編寫的獨唱曲《蘭花花》,採用的方法更為多樣。他在《蘭花花》原曲主題的基礎上,大膽借鑑傳統戲曲音樂的手法予以展開。柔和時優美動人,激憤時催人淚下,把《蘭花花》的故事演繹得真切感人,成為歌唱家經常上演的曲目。
這幾首作品,可以說是民族聲樂獨唱曲中篇幅較大,具有一定難度的藝術歌曲。也是陝北民歌的一種新發展。
2.新歌創作
作曲家何延生作曲、朱文洲作詞的《走三邊》,賀藝、白秉權編曲、飛林編詞的《圪梁樑上的二妹妹》,黨音之編曲的《信天游永世唱不完》,黨音之編詞編曲的《賣幹烙》,劉藝編詞,黨音之編曲的《陝北是個好地方》,賀玉堂編詞編曲的《十二月忙》《耕地曲》《信天游好唱迭韻難》《艱難不過莊稼漢》等作品都以歌詞土色土香、風趣生動、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旋律簡潔明快、新穎動人,保留著鮮明的陝北音調特徵見長。
新出現的幾首愛情歌曲引人注目。如王建曲、劉成章詞的《崖畔上的酸棗紅豔豔》,由民歌手王向榮編詞演唱的《哪達達也不如咱山溝溝好》,黨音之編詞曲的《想你哩》《拉手手,親口口》,黨音之編曲,陽河、音之編詞的《大紅果子剝皮皮》,於志明編詞,黨音之編曲的《妹妹你永遠是哥哥的人》,賀玉堂詞曲的《聽見妹妹親聲聲》都以熱烈、潑辣見長。語言詼諧風趣,有的加入說白,邊說邊唱。曲調明朗、歡快,節奏活潑跳蕩,疏密有致。生動地刻畫了新時代青年的大膽爽朗、真摯潑辣的愛情心態。歌曲中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為傳統情歌中所未見。
除上述一批與原生態的傳統民歌比較接近的佳作外,幾首以歌頌陝北新貌,抒發故土情懷的作品,如王炎作曲、蕭陽作詞的《喊一聲大黃河》,何延生曲、劉成章作詞的《黃土裡冒出一團火》,孫韶、恩鳳曲,朱文洲詞《小米飯香來土窯洞暖》,賀藝作曲的《延河在我心上流》(黎琦詞)、《致富路》(郝政文詞)、《陝北高原我的故鄉》,賀藝、陶龍作曲,郝政文作詞的領唱合唱《龍吟頌》等,都以氣勢壯闊、優美深情而動人心魄。
為了反映西部人民在西部大開發的高潮中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幾首氣勢磅礴的獨唱曲,如黃鐘大呂般在樂壇鳴響。如趙季平作曲、陳彥作詞的《西部揚帆》,印青作曲、屈塬作詞的《西部放歌》,這兩首獨唱一經在全國大賽中亮相,那催人奮進的節奏和剛健有力的陝北音調,立即為全華人民所矚目。
3.影視作品中的陝北民歌
20世紀80年代,《人生》《黃土地》《懸崖百合》等一批影片問世,為這些影片作曲的音樂家們,都以極高的熱情,以陝北民歌為素材,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創造,使陝北民歌的新風采,透過銀幕,廣為傳揚。
作曲家許友夫為《人生》作曲時,對那首著名的《黃河船伕調》進行了加工。他既保持了原作豪邁樂觀的氣質,又避免了樂匯過多的重複,適當縮緊了節奏,調整了句逗落音的佈局,旋律起伏跌宕,更增加了濃重的歷史感。此外《人生》中由歌唱家馮健雪演唱的另一首插曲《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也深受歡迎。
作曲家趙季平為影片《黃土地》所寫的《女兒歌》,取陝北民歌之神韻,做精心細緻地刻畫,深情悽婉、別具一格。加上歌唱家馮健雪純情的演唱,令人難忘。民歌手賀玉堂配唱的酒麴也為影片增加了濃濃的鄉土風情。此處,王向榮為影片《懸崖百合》配唱的船曲《一年四季浪裡鑽》,既有濃郁的陝北民歌風味,又大異於一般的船曲小調,獨具特色,沁人肺腑。
總之,在這批反映黃土高原生活的影視作品中,作曲家不僅請歌唱家演唱,而且與民歌手聯姻,優秀的“西北風”新作和地道的民間演唱相結合,為陝北民歌打造了一片新天地。
4.通俗歌壇颳起“西北風”
新時期以來,隨著國門的開放,港臺流行歌曲迅速傳入。長期生活在“文化革命”禁錮之下,精神生活十分貧乏的群眾(特別是青年)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一時趨之若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種甜膩柔媚的音樂開始感到單調,渴望出現一種剛健清新,具有民族特色的通俗歌曲。這時,一股強勁的“西北風”在通俗歌壇颳起,劉志文、侯德建作詞,解承強作曲的《信天游》,崔健作詞曲的《一無所有》,陳哲作詞、蘇越作曲的《黃土高坡》等一批以中國西北地區(特別是陝北地區)的民間音調創作的歌曲迅速成為通俗歌壇的熱點,影響之大,勢頭之猛,引人注目。
二、陝北民歌的研究
新時期陝北民歌的研究工作大體是從以下幾個步驟逐步完成的。
1.蒐集與整理
近年來,在陝北,一大批有志於陝北民歌搶救與保護工作的志願者和陝北民歌的愛好者在對陝北民歌的蒐集和整理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深入城市街道里閭,深入農村田間地畔對陝北民歌進行了一定範圍的蒐集整理,並先後出版了十數部陝北民歌集。如神木馬政川的《神木府谷山麴酒曲集》《塞上情歌》《真想你,哥哥》,子洲縣張俊誼的《西北風》,橫山縣李發源的《陝北情歌》,榆林市崔月德、王峰存的《陝北民歌故事》,榆林酒廠出版的《榆林酒麴三百首》,三邊金牛的《三邊民歌》,神木縣劉志成的《活格睜睜扔下妹妹你走呀》,清澗楊樹強的《陝北秧歌》,榆林霍向貴的《榆林小曲》《陝北民歌精選》,延安市劉海泉、張延春的《陝北信天游》,延安市張國全主編的陝北風情經典叢書《歌曲卷》等。當然,在各類陝北民歌的選集中,最為全面、最有影響的應當是:1979年出版的《中國民間歌謠整合·陝西卷》,2004年出版的《綏德文庫·民歌卷》(上中下三冊),霍向貴主編、2006年出版的《陝北民歌大全》和馬保信主編、2007年出版的《中國陝北民歌經典》。
2.理論與研究
在文學發展的程序中,理論與創作永遠是一駕馬車上兩隻並行不悖的輪子,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二者只能同步同向而行,而不是反之。創作是實踐、是基礎,理論是指導、是昇華。理論研究並不是創作的附屬物和回聲蟲,理論研究是對創作的開掘、開拓與提升,開掘其潛在的精神內蘊和藝術文化價值;開拓其創作的方法與思路;提升其文學的品位與藝術品格。
作為一種民間文學的藝術形式,陝北民歌長期處於一種土生土長自生自滅的“自在”狀態之中。它的存在與發展,僅僅是出於人們的一種本能一種需要,正如“女人憂愁哭鼻子,男人憂愁唱曲子”一樣,許多人之所以喜歡陝北民歌,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出於一種發洩的需要。數百年來,陝北民歌正是在這種生命本能的驅使下匍匐而生,匍匐而行,匍匐而歌的。人們對陝北民歌的理論研究概乎為零。一直到1945年,何其芳為當時出版的《陝北民歌選》所作之序——“論民歌”,此或許算是第一篇專門論述陝北民歌的理論文章。之後,雖時有一些有關陝北民歌的理論文章發表,但大都是一些零星之作。
近年來,也有一些理論工作者將其研究的目光投向陝北民歌,並出版了一系列有關陝北民歌的理論專著。這些理論專著主要有:王克文的《陝北民歌藝術初探》,劉育林的《陝北民歌研究論集》,李雄飛的《河州“花兒”與陝北“信天游”文化內涵的比較研究》《文化視野下的山歌認同與差異——以河州“花兒”與陝北“信天游”比較為個案》,呂政軒的《陝北民歌藝術論》,海海的《陝北民俗舞蹈史話》《陝北秧歌實錄》,宋建棟的《陝北民間音樂音調初探》等。
3.陝北民歌在聲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當我們回首注目民族聲樂歌壇,想起以演唱陝北民歌而聞名於世的燦爛群星時,不能不想起在他們身後,長年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聲樂老師們。他們就像一座座默默無聞的人梯,用自己的肩膀,把歌手們送入星空。現已年逾七旬的白秉權,就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一位。
白秉權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是以演唱陝北民歌而知名的歌唱家了。數十年來,她始終如一地向民間藝術學習,矢志不移地介紹和改編了大量陝北民歌。60年代起又開始投入教授陝北民歌的實踐中去。她的教學,最可貴的是把陝北民歌的演唱特色、風格、潤腔技法昇華為理論,將它系統化、理性化、解決了“方法與風格”之間的矛盾。使學習者既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又具有濃郁的風格和韻味,學得好,學得快。為了更好地掌握演唱陝北民歌的理論和方法,80年代以來白秉權先後被邀赴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川師大音樂系、解放軍藝術學院等處任教和舉行學術講座,教授陝北民歌,並在陝西舉辦“民族聲樂進修班”,受到師生們的普遍歡迎。
1996年她的學術專著《民族歌唱方法研究一書》問世。
她親自教授的一批學生,脫穎而出,成績驕人。如前邊介紹的民歌手孫志寬、活躍在全國歌壇上的青年歌唱家張華敏、多次在全國獲獎的章紅豔等,都是她的高足。目前,仍有一批師從於她的學生,也已“小荷才露尖尖角”可望有新的明星出現。新時期以來,各地湧現出不少以演唱陝北民歌見長的歌手、歌唱家,他們身後,都有為他們付出心血汗水的老師們,他們的辛勞都應該銘記在陝北民歌的發展史上。
以上,就是我對新時期以來陝北民歌創作與研究的一個概要性的總結,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已取得的成績,也應該看到這一時期陝北民歌創作與研究的不足。我把這一不足簡單概括為以下兩點:在創作上,文人創作多,而民間創作少;在研究上,文學文化方面的研究多,而音樂方面的研究少。以上兩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民歌的本色。因此,在以後的陝北民歌的創作和研究上應該最大限度地向民間和音樂靠攏,以還原陝北民歌之本質。
新時期以來,在陝北,在全國各地,許多有識之士對陝北民歌投注了關切的目光,許多陝北民歌的演唱家,作曲家,創作者對陝北民歌進行了改編與創新,創作出了一大批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時代精神的膾炙人口的陝北民歌。同時,也有許多陝北民歌忠心的愛好者和忠實的捍衛者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田野、深入群眾,展開了對陝北民歌的調查、研究、蒐集和整理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我想對近二十年來有關陝北民歌的創作與研究進行概要地論述,以便人們對這一時期陝北民歌創作與研究的發展之路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
一、陝北民歌的創作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給藝術家開闢了廣闊無垠的創作空間。在“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精神指導下,作曲家們為陝北民歌在新時期的發展,創作改編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一時期,陝北民歌的創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老歌新編
作曲家賀藝和歌唱家白秉權分別編曲的兩首女聲獨唱的《走西口》,均引人注目。《走西口》這一民歌,在陝北到處都有,而且各有特色,擇優收入《中國民間歌曲整合·陝西卷》的就多達17首。賀、白二位採取的方法,是集各種版本之精華,融匯為一首篇幅較大的作品,敘事與抒情結合,分段刻畫,高潮之處,濃墨重彩加以渲染,以增加戲劇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近年來,由作曲家王志信編寫的獨唱曲《蘭花花》,採用的方法更為多樣。他在《蘭花花》原曲主題的基礎上,大膽借鑑傳統戲曲音樂的手法予以展開。柔和時優美動人,激憤時催人淚下,把《蘭花花》的故事演繹得真切感人,成為歌唱家經常上演的曲目。
這幾首作品,可以說是民族聲樂獨唱曲中篇幅較大,具有一定難度的藝術歌曲。也是陝北民歌的一種新發展。
2.新歌創作
作曲家何延生作曲、朱文洲作詞的《走三邊》,賀藝、白秉權編曲、飛林編詞的《圪梁樑上的二妹妹》,黨音之編曲的《信天游永世唱不完》,黨音之編詞編曲的《賣幹烙》,劉藝編詞,黨音之編曲的《陝北是個好地方》,賀玉堂編詞編曲的《十二月忙》《耕地曲》《信天游好唱迭韻難》《艱難不過莊稼漢》等作品都以歌詞土色土香、風趣生動、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旋律簡潔明快、新穎動人,保留著鮮明的陝北音調特徵見長。
新出現的幾首愛情歌曲引人注目。如王建曲、劉成章詞的《崖畔上的酸棗紅豔豔》,由民歌手王向榮編詞演唱的《哪達達也不如咱山溝溝好》,黨音之編詞曲的《想你哩》《拉手手,親口口》,黨音之編曲,陽河、音之編詞的《大紅果子剝皮皮》,於志明編詞,黨音之編曲的《妹妹你永遠是哥哥的人》,賀玉堂詞曲的《聽見妹妹親聲聲》都以熱烈、潑辣見長。語言詼諧風趣,有的加入說白,邊說邊唱。曲調明朗、歡快,節奏活潑跳蕩,疏密有致。生動地刻畫了新時代青年的大膽爽朗、真摯潑辣的愛情心態。歌曲中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為傳統情歌中所未見。
除上述一批與原生態的傳統民歌比較接近的佳作外,幾首以歌頌陝北新貌,抒發故土情懷的作品,如王炎作曲、蕭陽作詞的《喊一聲大黃河》,何延生曲、劉成章作詞的《黃土裡冒出一團火》,孫韶、恩鳳曲,朱文洲詞《小米飯香來土窯洞暖》,賀藝作曲的《延河在我心上流》(黎琦詞)、《致富路》(郝政文詞)、《陝北高原我的故鄉》,賀藝、陶龍作曲,郝政文作詞的領唱合唱《龍吟頌》等,都以氣勢壯闊、優美深情而動人心魄。
為了反映西部人民在西部大開發的高潮中昂揚奮進的精神面貌,幾首氣勢磅礴的獨唱曲,如黃鐘大呂般在樂壇鳴響。如趙季平作曲、陳彥作詞的《西部揚帆》,印青作曲、屈塬作詞的《西部放歌》,這兩首獨唱一經在全國大賽中亮相,那催人奮進的節奏和剛健有力的陝北音調,立即為全華人民所矚目。
3.影視作品中的陝北民歌
20世紀80年代,《人生》《黃土地》《懸崖百合》等一批影片問世,為這些影片作曲的音樂家們,都以極高的熱情,以陝北民歌為素材,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創造,使陝北民歌的新風采,透過銀幕,廣為傳揚。
作曲家許友夫為《人生》作曲時,對那首著名的《黃河船伕調》進行了加工。他既保持了原作豪邁樂觀的氣質,又避免了樂匯過多的重複,適當縮緊了節奏,調整了句逗落音的佈局,旋律起伏跌宕,更增加了濃重的歷史感。此外《人生》中由歌唱家馮健雪演唱的另一首插曲《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也深受歡迎。
作曲家趙季平為影片《黃土地》所寫的《女兒歌》,取陝北民歌之神韻,做精心細緻地刻畫,深情悽婉、別具一格。加上歌唱家馮健雪純情的演唱,令人難忘。民歌手賀玉堂配唱的酒麴也為影片增加了濃濃的鄉土風情。此處,王向榮為影片《懸崖百合》配唱的船曲《一年四季浪裡鑽》,既有濃郁的陝北民歌風味,又大異於一般的船曲小調,獨具特色,沁人肺腑。
總之,在這批反映黃土高原生活的影視作品中,作曲家不僅請歌唱家演唱,而且與民歌手聯姻,優秀的“西北風”新作和地道的民間演唱相結合,為陝北民歌打造了一片新天地。
4.通俗歌壇颳起“西北風”
新時期以來,隨著國門的開放,港臺流行歌曲迅速傳入。長期生活在“文化革命”禁錮之下,精神生活十分貧乏的群眾(特別是青年)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一時趨之若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種甜膩柔媚的音樂開始感到單調,渴望出現一種剛健清新,具有民族特色的通俗歌曲。這時,一股強勁的“西北風”在通俗歌壇颳起,劉志文、侯德建作詞,解承強作曲的《信天游》,崔健作詞曲的《一無所有》,陳哲作詞、蘇越作曲的《黃土高坡》等一批以中國西北地區(特別是陝北地區)的民間音調創作的歌曲迅速成為通俗歌壇的熱點,影響之大,勢頭之猛,引人注目。
二、陝北民歌的研究
新時期陝北民歌的研究工作大體是從以下幾個步驟逐步完成的。
1.蒐集與整理
近年來,在陝北,一大批有志於陝北民歌搶救與保護工作的志願者和陝北民歌的愛好者在對陝北民歌的蒐集和整理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深入城市街道里閭,深入農村田間地畔對陝北民歌進行了一定範圍的蒐集整理,並先後出版了十數部陝北民歌集。如神木馬政川的《神木府谷山麴酒曲集》《塞上情歌》《真想你,哥哥》,子洲縣張俊誼的《西北風》,橫山縣李發源的《陝北情歌》,榆林市崔月德、王峰存的《陝北民歌故事》,榆林酒廠出版的《榆林酒麴三百首》,三邊金牛的《三邊民歌》,神木縣劉志成的《活格睜睜扔下妹妹你走呀》,清澗楊樹強的《陝北秧歌》,榆林霍向貴的《榆林小曲》《陝北民歌精選》,延安市劉海泉、張延春的《陝北信天游》,延安市張國全主編的陝北風情經典叢書《歌曲卷》等。當然,在各類陝北民歌的選集中,最為全面、最有影響的應當是:1979年出版的《中國民間歌謠整合·陝西卷》,2004年出版的《綏德文庫·民歌卷》(上中下三冊),霍向貴主編、2006年出版的《陝北民歌大全》和馬保信主編、2007年出版的《中國陝北民歌經典》。
2.理論與研究
在文學發展的程序中,理論與創作永遠是一駕馬車上兩隻並行不悖的輪子,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二者只能同步同向而行,而不是反之。創作是實踐、是基礎,理論是指導、是昇華。理論研究並不是創作的附屬物和回聲蟲,理論研究是對創作的開掘、開拓與提升,開掘其潛在的精神內蘊和藝術文化價值;開拓其創作的方法與思路;提升其文學的品位與藝術品格。
作為一種民間文學的藝術形式,陝北民歌長期處於一種土生土長自生自滅的“自在”狀態之中。它的存在與發展,僅僅是出於人們的一種本能一種需要,正如“女人憂愁哭鼻子,男人憂愁唱曲子”一樣,許多人之所以喜歡陝北民歌,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出於一種發洩的需要。數百年來,陝北民歌正是在這種生命本能的驅使下匍匐而生,匍匐而行,匍匐而歌的。人們對陝北民歌的理論研究概乎為零。一直到1945年,何其芳為當時出版的《陝北民歌選》所作之序——“論民歌”,此或許算是第一篇專門論述陝北民歌的理論文章。之後,雖時有一些有關陝北民歌的理論文章發表,但大都是一些零星之作。
近年來,也有一些理論工作者將其研究的目光投向陝北民歌,並出版了一系列有關陝北民歌的理論專著。這些理論專著主要有:王克文的《陝北民歌藝術初探》,劉育林的《陝北民歌研究論集》,李雄飛的《河州“花兒”與陝北“信天游”文化內涵的比較研究》《文化視野下的山歌認同與差異——以河州“花兒”與陝北“信天游”比較為個案》,呂政軒的《陝北民歌藝術論》,海海的《陝北民俗舞蹈史話》《陝北秧歌實錄》,宋建棟的《陝北民間音樂音調初探》等。
3.陝北民歌在聲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當我們回首注目民族聲樂歌壇,想起以演唱陝北民歌而聞名於世的燦爛群星時,不能不想起在他們身後,長年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聲樂老師們。他們就像一座座默默無聞的人梯,用自己的肩膀,把歌手們送入星空。現已年逾七旬的白秉權,就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一位。
白秉權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是以演唱陝北民歌而知名的歌唱家了。數十年來,她始終如一地向民間藝術學習,矢志不移地介紹和改編了大量陝北民歌。60年代起又開始投入教授陝北民歌的實踐中去。她的教學,最可貴的是把陝北民歌的演唱特色、風格、潤腔技法昇華為理論,將它系統化、理性化、解決了“方法與風格”之間的矛盾。使學習者既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又具有濃郁的風格和韻味,學得好,學得快。為了更好地掌握演唱陝北民歌的理論和方法,80年代以來白秉權先後被邀赴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川師大音樂系、解放軍藝術學院等處任教和舉行學術講座,教授陝北民歌,並在陝西舉辦“民族聲樂進修班”,受到師生們的普遍歡迎。
1996年她的學術專著《民族歌唱方法研究一書》問世。
她親自教授的一批學生,脫穎而出,成績驕人。如前邊介紹的民歌手孫志寬、活躍在全國歌壇上的青年歌唱家張華敏、多次在全國獲獎的章紅豔等,都是她的高足。目前,仍有一批師從於她的學生,也已“小荷才露尖尖角”可望有新的明星出現。新時期以來,各地湧現出不少以演唱陝北民歌見長的歌手、歌唱家,他們身後,都有為他們付出心血汗水的老師們,他們的辛勞都應該銘記在陝北民歌的發展史上。
以上,就是我對新時期以來陝北民歌創作與研究的一個概要性的總結,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已取得的成績,也應該看到這一時期陝北民歌創作與研究的不足。我把這一不足簡單概括為以下兩點:在創作上,文人創作多,而民間創作少;在研究上,文學文化方面的研究多,而音樂方面的研究少。以上兩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民歌的本色。因此,在以後的陝北民歌的創作和研究上應該最大限度地向民間和音樂靠攏,以還原陝北民歌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