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話:
顯示靈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學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樣的作者。
他寫人物,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和感情,
便是面目和身體也表示著。又因為顯示著靈魂的深,所以一讀那作品,便令人發生
精神的變化。靈魂的深處並不平安,敢於正視的本來就不多,更何況寫出?因此有
些柔軟無力的讀者,便往往將他只看作“殘酷的天才”
陀思妥夫斯基將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們,有時也委實太置之萬難忍受的,沒有活
路的,不堪設想的境地,使他們什麼事都做不出來。用了精神的苦刑,送他們到那
犯罪,痴呆,酗酒,發狂,自殺的路上去。有時候,竟至於似乎並無目的,只為了
手造的犧牲者的苦惱,而使他受苦,在駭人的卑汙的狀態上,表示出人們的心來。
這確鑿是一個“殘酷的天才”,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
然而,在這“在高的意義上的寫實主義者”的實驗室裡,所處理的乃是人的全
靈魂。他又從精神底苦刑,送他們到那反省,矯正,懺悔,蘇生的路上去;甚至於
又是自殺的路。到這樣,他的“殘酷”與否,一時也就難於斷定,但對於愛好溫暖
或微涼的人們,卻還是沒有什麼慈悲的氣息的。
相傳陀思妥夫斯基不喜歡對人述說自己,尤不喜歡述說自己的困苦;但和他一
生相糾結的卻正是困難和貧窮。便是作品,也至於只有一回是並沒有豫支稿費的著
作。但他掩藏著這些事。他知道金錢的重要,而他最不善於使用的又正是金錢;直
到病得寄養在一個醫生的家裡了,還想將一切來診的病人當作佳客。他所愛,所同
情的是這些,——貧病的人們,——所記得的是這些,所描寫的是這些;而他所毫
無顧忌地解剖,詳檢,甚而至於鑑賞的也是這些。不但這些,其實,他早將自己也
加以精神底苦刑了,從年青時候起,一直拷問到死滅。
凡是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同時也一定是偉大的犯人。審問者在堂上舉劾
著他的惡,犯人在階下陳述他自己的善;審問者在靈魂中揭發汙穢,犯人在所揭發
的汙穢中闡明那埋藏的光耀。這樣,就顯示出靈魂的深。
在甚深的靈魂中,無所謂“殘酷”,更無所謂慈悲;但將這靈魂顯示於人的,
是“在高的意義上的寫實主義者”。
陀思妥夫斯基的著作生涯一共有三十五年,雖那最後的十年很偏重於正教
的宣傳了,但其為人,卻不妨說是始終一律。即作品,也沒有大兩樣。從他最初的
《窮人》起,最後的《卡拉瑪卓夫兄弟》止,所說的都是同一的事,即所謂“捉住
了心中所實驗的事實,使讀者追求著自己思想的徑路,從這心的法則中,自然顯示
出倫理的觀念來。”這也可以說:穿掘著靈魂的深處,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
而得到創傷,又即從這得傷和養傷和癒合中,得到苦的滌除,而上了蘇生的路。
《窮人》是作於千八百四十五年,到第二年發表的;是第一部,也是使他即刻
成為大家的作品;格里戈洛維奇和涅克拉梭夫為之狂喜,培林斯基曾
給他公正的褒辭。自然,這也可以說,是顯示著“謙遜之力”的。然而,世
界竟是這麼廣大,而又這麼狹窄;窮人是這麼相愛,而又不得相愛;暮年是這麼孤
寂,而又不安於孤寂。他晚年的手記說:“富是使個人加強的,是器械底和精神底
滿足。因此也將個人從全體分開。”富終於使少女從窮人分離了,可憐的
老人便發了不成聲的絕叫。愛是何等地純潔,而又何其有攪擾咒詛之心呵!
而作者其時只有二十四歲,卻尤是驚人的事。天才的心誠然是博大的。
魯迅原話:
顯示靈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學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樣的作者。
他寫人物,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和感情,
便是面目和身體也表示著。又因為顯示著靈魂的深,所以一讀那作品,便令人發生
精神的變化。靈魂的深處並不平安,敢於正視的本來就不多,更何況寫出?因此有
些柔軟無力的讀者,便往往將他只看作“殘酷的天才”
陀思妥夫斯基將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們,有時也委實太置之萬難忍受的,沒有活
路的,不堪設想的境地,使他們什麼事都做不出來。用了精神的苦刑,送他們到那
犯罪,痴呆,酗酒,發狂,自殺的路上去。有時候,竟至於似乎並無目的,只為了
手造的犧牲者的苦惱,而使他受苦,在駭人的卑汙的狀態上,表示出人們的心來。
這確鑿是一個“殘酷的天才”,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
然而,在這“在高的意義上的寫實主義者”的實驗室裡,所處理的乃是人的全
靈魂。他又從精神底苦刑,送他們到那反省,矯正,懺悔,蘇生的路上去;甚至於
又是自殺的路。到這樣,他的“殘酷”與否,一時也就難於斷定,但對於愛好溫暖
或微涼的人們,卻還是沒有什麼慈悲的氣息的。
相傳陀思妥夫斯基不喜歡對人述說自己,尤不喜歡述說自己的困苦;但和他一
生相糾結的卻正是困難和貧窮。便是作品,也至於只有一回是並沒有豫支稿費的著
作。但他掩藏著這些事。他知道金錢的重要,而他最不善於使用的又正是金錢;直
到病得寄養在一個醫生的家裡了,還想將一切來診的病人當作佳客。他所愛,所同
情的是這些,——貧病的人們,——所記得的是這些,所描寫的是這些;而他所毫
無顧忌地解剖,詳檢,甚而至於鑑賞的也是這些。不但這些,其實,他早將自己也
加以精神底苦刑了,從年青時候起,一直拷問到死滅。
凡是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同時也一定是偉大的犯人。審問者在堂上舉劾
著他的惡,犯人在階下陳述他自己的善;審問者在靈魂中揭發汙穢,犯人在所揭發
的汙穢中闡明那埋藏的光耀。這樣,就顯示出靈魂的深。
在甚深的靈魂中,無所謂“殘酷”,更無所謂慈悲;但將這靈魂顯示於人的,
是“在高的意義上的寫實主義者”。
陀思妥夫斯基的著作生涯一共有三十五年,雖那最後的十年很偏重於正教
的宣傳了,但其為人,卻不妨說是始終一律。即作品,也沒有大兩樣。從他最初的
《窮人》起,最後的《卡拉瑪卓夫兄弟》止,所說的都是同一的事,即所謂“捉住
了心中所實驗的事實,使讀者追求著自己思想的徑路,從這心的法則中,自然顯示
出倫理的觀念來。”這也可以說:穿掘著靈魂的深處,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
而得到創傷,又即從這得傷和養傷和癒合中,得到苦的滌除,而上了蘇生的路。
《窮人》是作於千八百四十五年,到第二年發表的;是第一部,也是使他即刻
成為大家的作品;格里戈洛維奇和涅克拉梭夫為之狂喜,培林斯基曾
給他公正的褒辭。自然,這也可以說,是顯示著“謙遜之力”的。然而,世
界竟是這麼廣大,而又這麼狹窄;窮人是這麼相愛,而又不得相愛;暮年是這麼孤
寂,而又不安於孤寂。他晚年的手記說:“富是使個人加強的,是器械底和精神底
滿足。因此也將個人從全體分開。”富終於使少女從窮人分離了,可憐的
老人便發了不成聲的絕叫。愛是何等地純潔,而又何其有攪擾咒詛之心呵!
而作者其時只有二十四歲,卻尤是驚人的事。天才的心誠然是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