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南德王問道

    公元3世紀的世界,是古典時代文明衰退並走向解體衰敗的時代。之前兩百里出現壯大的羅馬帝國-帕提亞帝國-貴霜帝國-漢帝國,紛紛從自己的巔峰跌落下來。有的直接被推翻滅亡,有的則被外敵重創後永不翻身。還有的雖然度過危機卻留下了永久的後遺症。

    我們先從結局最好的羅馬帝國來看。在1-2世紀,帝國雖然也經常遭到內憂外患的困擾,但始終能笑到最後。羅馬和平與羅馬式繁榮本身,沒有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逐步擴大的皇帝權力,則在一點點壓縮羅馬城裡的元老院話語權。最終,這些事情的惡果就在3世紀集中爆發出來。

    隨著羅馬周邊蠻族勢力的壯大,第一支真正崛起的哥特人開始從佔據的烏克蘭地區南下。他們不僅在戰爭中打死了一位羅馬皇帝,還直接殺入帝國的東部邊境劫掠。這是羅馬和平與羅馬繁榮第一次被強勢擊破。而羅馬內部則因為皇權擴大,陷入了內戰。被嚴重削弱的地方基層政府,又無力保護自己。這就給新一代軍閥們提供了崛起空間。

    帝國西部開始出現了軍事移民後裔與當地羅馬化高盧居民組建的高盧帝國。帝國東部也出現了由邊境附屬小城帕爾米拉發展出來的帕爾米拉帝國。前者擊敗了攻勢越來越強烈的日耳曼人,後者則先後擊敗了入侵的波斯人與南下的哥特人。正因為如此,高盧帝國一度走出高盧本地,嘗試控制了不列顛、西班牙、萊茵河沿線的地盤。帕爾米拉人也控制了敘利亞、半個小亞細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羅馬中央對此也是暫時沒有辦法。

    儘管後來有奧勒良消滅兩者,將帝國重歸一統,但羅馬的盛世還是永遠結束了。造成三世紀危機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因為後來者的進一步強制集權而愈演愈烈。地方軍閥的出現機率和數量,將會進一步急速增漲。羅馬帝國的毀滅也就只是時間問題。

    在羅馬以東,已經衰敗不堪的帕提亞帝國終於被源自波斯本土的薩珊家族推翻。後者建立的薩珊帝國,將以更加激進的姿態,長期存在於羅馬的東部國境線外。由於當時的海上貿易逐漸發達,傳統的陸地貿易份額下降。讓長期依靠各種商業稅收的帕提亞人,損失很大。這雖然給了薩珊人以機會,但也註定了早期的薩珊帝國不會擁有太強的國力。於是,薩珊人便養成了定期攻擊羅馬,劫掠並收取羅馬貢金的習慣。

    所以,表面上薩珊人似乎是復興了波斯帝國。但在實質上,他們並不比過去的帕提亞人做的更好。只是因為羅馬本身的衰敗,給了他們以巨大的機會。非常諷刺的是,早期的薩珊軍隊雖然可以擊敗遠道而來的羅馬軍團,卻被屬於地方派的帕爾米拉人屢屢挫敗。後者甚至以自己的有限實力,遠征到兩河流域的薩珊都城泰西封。薩珊早期國力與軍力的不足,暴露無遺。但他們在對亞美尼亞和貴霜帝國的戰爭中,還是體現了伊朗核心地區的軍事優勢。

    當時的貴霜帝國,在實際上已經趨於衰退。原因也很有可能與貿易線路的改變有關。過去的貴霜帝國,將自己的政治中心設定在傳統伊朗與印度文化交匯口的旁遮普地區。大量從興都庫什山以北趕來的商隊,會從這裡走印度河流域去進入阿拉伯海。但由於羅馬主導的遠海貿易比重擴大,越來越多的商隊可以從印度西部的港口進貨。貴霜中央的財政收入因此縮水。

    由於貴霜中央王權的衰退,逐漸失去了對興都庫什山以北和印度河中下游地區的控制。當地的地方長官或傳統勢力,都開始對帝國核心表現的離心離德。而更北方的河中地區,則索性在實際上處於重新獨立狀態。當新崛起的薩珊人開始東征,貴霜軍隊便表現的戰力不足。直接將大分部領地丟給了波斯人。殘餘的貴霜中央勢力,就此成為了一個蝸居在旁遮普地區的小國。而北方阿富汗地區的眾多山頭勢力,成為了波斯人的附屬國。

    當然,這種帶有蝴蝶效應性質的大規模混亂,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東亞大陸。陸上貿易的部分衰退,在東漢的混亂局面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例如當曹操開始逐步控制整個北方,他對南方的優勢就降低到人口和糧賦收入。過去一度非常明顯的技術和武力優勢,在當時的南北之間被大大拉平了。這也就讓分別從西南和東南兩地,嘗試建立穩定對外聯絡的南方兩國,有了繼續堅持的資本。

    整個三世紀,儘管一度有西晉的短暫統一,但東亞的傳統帝國勢力還是遭到了巨大的打擊。陸上貿易份額的下降,也讓內亞東部地區的蠻族勢力,出現了一定的經濟困難。利用西晉時期的編戶齊民制度崩潰,他們強勢的滲入了東亞北部地區。開啟了被後人稱為五胡亂華的時代。這種階段,也讓東亞的古典帝國制度衰亡。

    當然,類似的事情在當時的世界各地都在發生。古典時代的制度,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國際格局變化與地區經濟發展需求。中世紀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制度,將從這100年裡還是醞釀起來。儘管古典文明的餘輝,還將再堅持300年左右的時間。但大勢已定,就很難從根本上發生逆轉了。

  • 2 # 老頑童374236889

    公元三世紀,中國發生了曹袁官渡之戰,袁紹大敗。

    世界上,羅馬帝國爆發了空前危機,伽裡埃努斯力挽狂瀾,扭轉危局,使羅馬帝國強勢登頂地中海最強國家。同時還有印度的混亂等大事發生,恕不一一。

  • 3 # 火器工坊

    3世紀的世界是古典王朝走向沒落的開始,雖然此時的世界帝國還沒有滅亡,但是已經表現出了不可避免的衰敗跡象。

    走向分裂的東方帝國

    早在2世紀的末期,曾經不可一世的漢帝國就已經走向了分裂的局面。國內的諸侯爭相割據,肆意的踐踏漢帝國的威嚴。

    在2世紀的開始,華北地區的兩大軍閥曹操和袁紹便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隨後曹操的勝利基本奠基了北方一統的格局。而赤壁之戰的失敗,又決定了天下在短時間內難以重歸一統。

    隨後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黜了漢獻帝,建立了大魏朝。第二年,漢中王劉備自詡為繼承了大漢的衣缽,在成都稱帝,國號漢。229年,早已是吳王的孫權跟魏朝徹底斷交,稱帝建吳。

    三國時代大概維持了45年,隨後蜀漢被魏朝滅亡,兩年後魏朝被晉朝取代。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揮師南下,耗時四個月剿滅了在東南割據的吳帝國,國家重歸一統。但是剛剛統一的帝國並沒有表現出新生的活力,而是在僅僅幾年之後,便開始出現了皇室奢靡、士大夫鬥富的悲哀局面,這直接造成了西晉貧富差距拉大,同時將少數民族內遷卻不給予平等的民族政策,也為4世紀中華帝國的幾近崩潰埋下了伏筆。

    對於東方帝國來說,3世紀是一個權力發生變化的時代。原來至高無上的皇權被削弱(包括代表皇權的宦官和外戚),大家世族開始崛起,併成為了可以制衡皇權並且威脅皇權的重要政治力量。官員的選拔也由原來直接經皇帝控制的察舉制變成了由世家大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度。門閥政治的興起使得帝國由皇帝帝國轉變成了頗有封建社會特色的新帝國,不過也是因為門閥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導致了這一時期中國一直處於分裂狀態而無法統一,因為每一個門閥優先考慮的還是家族利益而非帝國利益。

    日漸衰落的中亞帝國

    雖然東方帝國已經衰落,但是中亞的貴霜帝國3世紀初期仍然處於一個非常強大的水平,至少在3世紀的前半葉,貴霜帝國仍然在走上坡路。

    公元213年,貴霜帝國皇帝波調即位,貴霜勢力在中亞有所擴充套件,重新控制花剌子模,並同亞美尼亞庫斯諾依斯結盟共抗薩珊王朝。

    即使233年貴霜帝國被薩珊波斯擊敗後失去了花剌子模,帝國仍然控制著阿富汗東部南部和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

    不過在下任皇帝婆蘇提婆死後,貴霜帝國開始走向衰落。到3世紀中後期,貴霜帝國出現了和漢帝國一樣的局面——分裂。其原因一方面是貴霜帝國無力抵抗薩珊波斯風捲殘雲般的攻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貴霜帝國的統治階級大月氏人只是少數民族,和北印度印度人相比,人數少的可憐,所以最後免不了被同化、瓦解、架空的命運。

    帝國交替的西亞

    在3世紀初期,曾經在西亞不可一世的帕提亞帝國已經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滅亡的原因很多,基本可以歸結為羅馬人的入侵,內部貴族的分裂,薩珊波斯的崛起。

    3世紀的開始,帕提亞皇帝沃洛吉斯六世的弟弟阿爾達班四世發動叛亂,並佔據了帝國大部分的領土。隨後帕提亞與羅馬之間爆發了尼西比斯之戰,導致國力進一步衰落。

    接著波西斯的統治者阿爾達希爾一世不接受帕提亞帝國的統治,並征服周邊地區。他在224年4月28日於伊斯法罕附近遭遇阿爾達班四世,阿爾達希爾一世擊敗了阿爾達班四世,並建立了薩珊王朝。

    隨後西亞再次進入波斯王朝,而新興的波斯也取代了帕提亞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東部的新敵人。

    自230年開始,波斯曾多次發動入侵羅馬的戰爭,雙方圍繞著亞美尼亞的歸屬權戰戰和和這個局面貫穿了3世紀剩下的時間。不過在3世紀末期,波斯帝國終於慘敗在羅馬人的兵峰之下,可以說雖然波斯取代了帕提亞,可是在對外戰爭中的表現,卻遠遠不如帕提亞帝國。

    危機隱匿的西方帝國

    可以說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羅馬帝國在3世紀的表現是最好的了。

    不過這個美好也只是一個表象,它僅僅表現在帝國沒有完全分裂,可是在帝國的內部,確實暗流湧動的。

    經過了2世紀皇帝對權力的高度集中,羅馬元老院在3世紀已經大不如前。不過至高無上的皇權卻吸引來了各路軍閥的窺伺。羅馬皇帝卡拉卡拉開始,皇帝被近衛軍殺死便成了家常便飯。

    238年之後,羅馬皇帝的接任就成了一場走馬觀花式的遊戲,可以說在很大一部分時間,真正掌控了羅帝國大權的都是近衛軍的將領,而羅馬元老院也在近衛軍的淫威之下低下了頭。

    由於政權更替太過頻繁,導致帝國內部政治混亂,加上原本就不公平的奴隸制度,催生了各地的叛亂。259年,萊茵河地區的將領波斯杜穆斯自立為帝,建立高盧帝國,其統治地區包括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大部分地區。隨後267年,東部的帕爾米拉獨立,將部分東方行省分裂出去。再加上奧勒良的羅馬帝國,這個時期被稱為羅馬的三國時代。當然,和中國的三國相比,羅馬帝國的三國時代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僅僅是四年的時間,奧勒良便重新統一帝國,故稱“世界光復者”。

    隨後在普羅布斯時代,羅馬擊敗了日耳曼的三路大軍,並且將汪達爾人驅逐出了巴爾幹半島。

    284年,近衛軍將領戴克裡先造反,併成功的成為了帝國元首,隨後廢除了元老院任命元首的制度,建立了真正的皇帝制度。為了維繫民族紛雜、疆域龐大的帝國的統治,戴克裡先開創了四帝共治時代,可以說這種假分裂的方法有效的維持了帝國的穩定,也保證了帝國的和平統一。不過經過了一個世紀的折騰,羅馬也是不可逆轉的衰敗了。軍閥制度和奴隸制度的弊端暴露的一覽無遺,而帝國在4世紀的敗亡也是必然的趨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知道汽車上用的機油有0W60的型號嗎,這樣高的標號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