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弘

    沒戰略縱深,

    沒戰略資源,

    孤懸於海上,

    以原子彈的,破壞力,

    不投降,滅國,亡種。

  • 2 # 大陸大陸

    日本的海軍、空軍都被美國消滅,日本的戰爭資源-能源已經耗盡。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炸燬了日本的戰爭通訊中心-廣島,炸燬了日本最後的軍工基地-長崎。在中國的180萬日軍已完全被從海上切斷,成為甕中之鱉!美國有30萬架戰機、150艘航母,對日本進行“藍毯行動”的空中打擊!日本不投降?還能怎麼的?

  • 3 # 博古又通今

    和德國願意投降美軍相似吧,美國扔完原子彈,蘇聯隨即對日宣戰,如果日本不向美軍投降,蘇聯將會佔領日本,作為本就同西方一丘之貉的日本,相對比下,更願意被美華人統治。畢竟美國有扶植戰敗國的前科。

    雖說原子彈的威懾力巨大,直接能摧毀心理防線,但是第二顆原子彈在已經做了準備後,死亡人數比第一顆少了很多,並且兩顆原子彈的傷亡人數並不比常規轟炸多很多。假設美國不僅兩顆,擁有更多,美國也不可能再繼續這樣慘絕人寰的以殺傷平民為主的屠殺了。他自己國內就得反對。

    兩顆原子彈後,向最輕懲罰的美國投降,日本即可保留天皇,也能自己修養實力,部分戰犯還能免於懲罰。落到蘇聯人手中可就沒這待遇了。這樣日本就順水推舟,成了西方手中的一枚棋子。

  • 4 # 一葉楓流

    美日太平洋戰爭有一個很重要的意識,就是復仇。

    按照復仇的做法,應該是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要把痛苦加倍的給與日本。美國基本上做到了,日本城市幾乎都變成了瓦礫。為了顯示原子彈的威力,只能從破壞比較少的中小城市中尋找目標。

    美國投擲原子彈的原因,一方面是迫使日本投降。這表明美國已經不再以復仇為目的了。原因就是第二點,日軍逐島抵抗太強烈,給美軍造成巨大傷亡。讓美軍繼續和日軍作戰傷亡太大,很不划算。

    開戰之初的愛國熱情,經過三年半的消磨,早已殆盡。杜魯門面臨的是如何儘快結束戰爭。花多大的代價是最主要的問題。所以使用原子彈的目的就是結束戰爭。

    對於日本來說,外圍島嶼都已經被攻佔,海上運輸線早已經被切斷。東南亞戰場也是節節敗退,國內已經沒有能力為其提供物資,繼續支援在東南亞的作戰。這些兵力也無法調回國內增強防禦。

    日本面臨的尷尬局面是——東南亞有資源,沒有加工能力。國內有加工能力(雖然被大大削弱),卻沒有資源。

    精銳之師關東軍早已成為空殼子,中國佔領軍自己生存都是問題。軍部的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還極力堅持本土決戰,不過是痴心妄想。

    美軍用硫磺島、沖繩的作戰預測本土作戰是有很大誤差的。因為國內基本沒有什麼精銳部隊。所謂神風自殺攻擊的人,很多未必就是真心想玉碎。都是情勢所迫。這就是東方的奇怪社會意識,都繫於一點。一旦崩塌,就會兵敗如山倒。

    原子彈就摧毀了這個繫結點。死硬派不是不知道會失敗,只是想避免自己成為失敗者。就是用全體人民的血去洗滌自己的形象。

    當時日本在海外主要是四個戰場——東南亞、菲律賓、中國內地和中國東北。任何一個戰場失敗都不會影響到日本本土。因為早已經被切斷與本土的聯絡,變得不重要了。

    宣傳蘇聯是日本投降的原因,不過是給自己臉上貼金。

    至於什麼蒙巴頓說原子彈不是日本投降的原因,不過是為大英帝國找回面子。

    美國海軍否認原子彈的作用,目的也是一樣,強調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樣的說辭,站在不同的立場就會有不同的目的。強調中國是主戰場的也是如此。

    打仗就像做買賣,不是誰投入的資本多,掙得錢就多。你做買賣虧的錢是你本事不濟。

  • 5 # 萬里白光

    原子彈不是日軍投降的真正原因,蘇軍大舉進攻東三省,日本才舉旗投降。

    日本大本營計算過,美國根本無力攻陷日本本島,日本希望寄託與蘇聯,當時與蘇聯簽有條約,在德軍大舉進攻蘇聯時期日本沒有按約定從遠東地區發起打擊,所以日本認為守住本島沒問題,東三省作為資源供給基地,可以跟美軍長期對抗,現在看來很可笑,但是當時的日軍就是那麼瘋狂。蘇軍大舉進攻東三省以後日軍這才意識到,單靠島國之力無法對抗美蘇夾擊,其實日本跟蘇聯多次接觸,要求向蘇聯投降,蘇聯出於慣例,要求日軍向美軍投降,畢竟太平洋戰爭美軍損失慘重,應該獲得這項榮譽。

  • 6 # 宗慧9

    日本這個民族自來認為自己是日照大神的子孫。整個民族信奉的日本天皇。不管內閣政府首相如何改變,信奉天皇不變。全民族男女老少都己陷入戰爭的狂熱之中。誓把戰爭進行到底。少年,女人都加入戰鬥的行列。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天皇被迫發表了終戰召書,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日本國民,軍隊就此投降。當然蘇軍在東北消滅關東軍也起了消滅日本軍隊有生力量的作用。但天皇召書代表了日本的國家意志,所以這才是決定性的。

  • 7 # 戰略論

    原子彈確實是促使日本投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並不是最終因素,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是蘇聯對日本的宣戰。

    早在原子彈投擲兩個月前日本當局便開始考慮放棄抵抗了,只不過當時日本當局並不希望無條件的投降,而是想透過蘇聯來謀求和談,想實現停戰從而維護其國體的安全。為此日本專門向蘇聯派遣了近衛特使,然而蘇聯對於這個提議反響一般,一直在拖延答覆。直到第一顆原子彈投擲後的第二天日本才收到了蘇聯的正式答覆:宣戰!最後的也是唯一的日本想避免投降的和談途徑也不存在了,擺在日本面前的只有兩條路:頑抗到底或者無條件投降。

    在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電報中這樣寫到:“日本政府遵從天皇旨意,已於數星期前請當時居中立地位的蘇聯政府出面斡旋,以便同諸敵對國恢復和平,而此促進和平之努力,不幸歸於失敗。”可見日本放棄抵抗的思想早在原子彈投擲前就已經出現了,而在蘇聯對日宣戰後徹底決定,因為體面的停戰已經不可能,只能無條件投降。

    原子彈確實給予了日本當局很大的震撼,他們不知道盟軍有多少原子彈,但是可以確信的是隻要蘇聯仍舊保持中立,那麼日本透過蘇聯尋求和平的幻想就不會停止,那麼日本就不會投降,他們會一直抵抗直到同蘇聯的談判出現轉機。日本人就是這樣,你不把他逼到絕路他是不會投降的。

  • 8 # visitorusa

    日本人的設想是,美軍登陸日本,日本和美國雙方都會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的代價。但是,原子彈爆炸打破了日本人的戰爭迷思。原子彈爆炸的結果就是日本傷亡巨大,而美國傷亡很小。這種完全不對等的戰爭傷亡,確實是日本不得不投降的決定性因素。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促使日本投降的根本不是美國的原子彈,而是美國答應日本的條件才是讓日本最終投降的根本原因。

    進入到1945年之後,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其實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這個是誰都能看得出來的,日本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在中國的戰場也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中國也開始反面的反攻。日本人怎麼會意識不到敗局已定呢?所以日本人在美國投下原子彈之前提出的億人玉碎計劃的目的不是說真的要和美國一直打下去,而是要給自己談判爭取更多的籌碼。

    德國在日本之前就已經戰敗投降了,日本也是看到了德國無條件投降的結果,被瓜分,大量的領土被佔領,而且希特勒自殺,德國才是真正的無條件投降。日本人也是意識到根本不想走德國的老路,和德國一樣無條件投降,那麼就必須要有很多的籌碼來談判。

    柏林之戰蘇聯加上盟軍的傷亡超過了上百萬,如果美軍強行登陸日本的話,傷亡會比柏林戰役更大,這個是美國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美國每一次的戰爭只要人數死的太多了國內都會反抗的,所以美華人是不想強行登陸的。日本人和美國打了幾年也是知道美國的心思。美國研製原子彈的初衷也是在此。

    所以美國才會私底下和日本談判,答應了日本諸多的條件,戰後日本沒有被瓜分,而且日本的天皇也沒有受到任何的制裁,大量的日本高階軍官也沒有受到處罰,日本在二戰的時候,殺害了數千萬人,讓數十個國家,數億人卷人戰爭。但是戰後僅僅只是七個日本的軍官被絞死,這個合理嗎?

    這些條件都是美國答應日本的,所以日本才會投降。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戰敗投降其實對於日本來說影響是非常小的,幾乎是沒有的,唯一的影響就是限制了日本發展軍事國防。其他的基本上沒有的,再看看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就知道和日本的差距了。

    所以說有沒有原子彈,日本投降都是肯定的,關鍵是美國會不會答應日本的這些條件,如果美國答應了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也是會投降的,如果美國不答應的話,日本可能就真的會實行億人玉碎計劃,於美國戰到底的。

  • 10 # 尚武菌

    這句話是不對的,我們先結合當時的背景。

    1945年3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已燃至日本本土。7月美、英、中三國在波茨坦會議期間發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但日本軍國主義當局仍然負隅頑抗,叫囂要在“本土決戰”,拒不投降。正當蘇、中兩國還在為下一階段的對日作戰進行部署時,8月6日,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廣島市中心頃刻成為焦熱的火海,大量有毒氣體瀰漫全城,數萬生靈頃刻間灰飛煙滅。9日,同樣的悲劇因另一顆原子彈“胖子”在長崎島的爆炸而重演。這兩顆由美軍投放的原子彈大大影響了戰爭程序。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二戰”中這兩顆原子彈的作用呢?

    首先,原子彈的爆炸,促使日本法西斯當局放棄頑抗到底的立場。

    “二戰”末期,不甘失敗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制定了瘋狂的“一億總五碎”計劃,準備本土作戰。他們希望憑藉日本國民狂熱的民族主義和就身精神,以及國內完善的防禦系統,將戰爭堅持到底,讓攻日美軍付出沉重代價。原子彈爆炸引起的恐怖災難,徹底擊潰了日本人的鬥志和幻想。8月8日,日本天皇要求內閣及軍方接受同盟國一切條件,立即停戰;一週之後,日本正式投降。

    其次,原子彈的爆炸,加速了蘇軍入華抗日的軍事行動。

    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後,蘇聯方面估計到日本有立即投降的可能,出於其戰略利益考慮,緊急宣佈進入對日作戰的狀態。蘇軍大舉進入東北,有力支援了中國軍民的抗戰,加速了在華日軍的覆滅和投降。1945年9月,華人民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民在14年的持久抗戰中,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並有效牽制了日本陸軍主力;

    太平洋戰場上,英美盟軍的反攻,摧毀了日本龐大的海軍艦隊和空中力量,切斷了日本與南方的海上聯絡,戰線已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國內,由於戰爭消耗巨大,戰時經濟遭到徹底破壞,各種矛盾日趨尖銳,軍國主義政權岌岌可危。此時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對加速日本政府投降、提早結束戰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原子彈的爆炸令廣島和長崎十幾萬市民喪生,但和平的早日到來卻可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從特定的歷史角度來說,美國對日的原子彈襲擊是有其合理性和積極作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馬為什麼把便便撒的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