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張守珪是盛唐開元年間之名將,安祿山的義父。

    西域向來是英雄的舞臺,與突厥戰鬥中,湧現出一批盛唐時代的名將,包括郭虔瓘、郭知運、張守珪等。唐玄宗登基後,突厥對西域重鎮輪臺發動進攻。北庭都護郭虔瓘派部將張守珪率軍馳援輪臺,張守珪在半途中與突厥騎兵狹路相逢,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殲滅突厥騎兵一千餘人,並且生擒將領一名。此役也是張守珪成名之戰。

    開元十五年,河西節度使蕭嵩向唐玄宗推薦張守珪擔任瓜州刺史。當時瓜州城已經被吐蕃軍隊所毀壞,張守珪到任之後,立即重建新的城池。城尚未建成,吐蕃大軍再次兵臨城下。此時瓜州的軍隊很少,城內軍民相顧失色,全無鬥志。張守珪竟然在優勢敵人的眼皮底下,上演一出諸葛亮的“空城計”。

    他將酒席擺到了城頭上,面不改色,從容自若地飲酒奏樂,那種神情,絲毫不把對手放在眼中。吐蕃大將悉諾邏乃是一代名將,面對張守珪的鎮定從容,他反而有些遲疑,沒有貿然攻城,而是略微後退。張守珪果斷地命令城內守軍出擊,打了一場小勝仗。悉諾邏認定瓜州守備堅強,遂引軍撤退。這次退敵,雖有些僥倖的因素,但也展現張守珪的才智與從容不迫的膽量。瓜州重建後,唐玄宗將瓜州升級為都督府,並由張守珪出任瓜州都督。

    第二年(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軍捲土重來。吐蕃大將悉末郎兵臨城下,只是

    瓜州城已是今非昔比,非但城池堅固,守軍數量也大大增加。張守珪主動出擊,大戰於在瓜州城下,吐蕃被迫撤軍。

    開元十七年(729年),瓜州都督張守珪會同沙州刺史賈師順,掃蕩吐蕃大同軍。大同軍勢單力孤,被唐軍擊破。此役保障了大唐河西走廊通道的安全,對絲綢之路貿易通道的暢通有著莫大的影響。

    後來,張守珪升任幽州節度使,鎮守幽州期間,他做了一件對未來歷史影響很大的事:重用提拔安祿山。安祿山能夠從默默無聞的邊疆小吏,一躍而成手握重兵的三鎮節度使,其傳奇般的成長曆程中,張守珪對他有決定性的影響。

    安祿山本是負責掌管邊貿的小官,手腳卻不太乾淨,利用職務之便,偷了不少羊。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查知此事後,將安祿山革職查辦,準備將他亂棒打死。如果的棒打死安祿山,就沒有以後安史之亂的事了,然而,在關鍵時刻,安祿山就象當年的李靖一樣,吼出一句豪言:“將軍不想消滅契丹、奚嗎?為何要殺祿山?”

    張守珪很驚奇,覺得此人頗有英雄之氣,遂有惜才之心,下令釋放安祿山。不久後,張守珪分派給安祿山一個任務,讓他去抓契丹、奚部落的俘虜。安祿山確實有本領,經常與帶著幾名騎兵,深入契丹境內,俘獲數十名契丹人回來。張守珪暗暗稱奇,便將他提拔為偏將。

    開始時,張守珪嫌安祿山身材不好,肥嘟嘟的。唐朝對人的相貌是相當重視的,裴行儉以來實行的“詮註法”,即授官、升遷之法制,四個取材標準中,就有一個是要求“體貌豐偉”,安祿山卻是大腹便便,自然入不了張守珪的法眼。然而安祿山卻是相當機警,一方面他努力地節食,另一方面,他善於揣測人情,投人所好。這樣,他居然慢慢博得了上司的好感,最後甚至被張守珪收為義子。

    張守珪長期鎮守邊關,在西域戰突厥,在河西戰吐蕃,在幽州戰契丹,史書盛讚他:“立功邊城,為世虎臣。”

  • 2 # 耕山種水

    開元十五年(727年),吐蕃進掠河西地區,攻陷瓜州。為了扭轉戰局,抵禦吐蕃入侵,玄宗調張守珪為瓜州刺史,兼墨離軍使。

    張守珪接到任命後帶少數親兵往瓜州上任,時值吐蕃軍隊撤離不久,瓜州城劫掠之餘殘破不堪,而吐蕃又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形勢非常嚴峻。時不我待,張守珪馬上組織留存的軍民修築州城,但剛把修城用的板堞立好,吐蕃軍隊突然馳臨城下。城中軍民見狀,相顧失色,倉猝臨敵,均無鬥志。但張守珪卻非常冷靜,他先佈置軍民固守,之後命人在城上擺酒席,歌舞作樂,會集將士飲宴。這時吐蕃已把瓜州城團團圍住,見城上唐軍飲酒作樂,全不把他們放在眼裡,一時摸不著頭腦,遲疑觀望半晌,不敢貿然攻城而退。張守珪在城上見吐蕃退去,立刻命軍士追擊,此時吐蕃兵並無鬥志,大敗逃奔。戰後,張守珪因功加封銀青光祿大夫、宣威將軍、左領衛率。朝廷為了加強對吐蕃的防禦,又特置瓜州都督府,以張守珪為都督。

    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將悉末朗領兵進攻唐瓜州,被張守珪所敗。戰後張守珪被封為右羽林將軍、兼鄯州都督、持節隴右經略節度使。

    開元十七年(729年),為了打擊吐蕃,瓜州都督張守珪與沙州刺史賈師順各率所部兵馬向吐番大同軍發起突然襲擊。由於行動突然,吐蕃軍毫無防範,唐軍大獲全勝。

    開元十八年(730年),吐蕃遣使致書求和。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遂下令進調張守珪移鎮幽州,遷任幽州節度使。當時活動於幽州東北部的契丹、奚勢力強大,尤其契丹牙官可突幹有勇有謀,經常侵唐邊境,以前幽州長史趙含章、薛楚玉等人,對可突乾的進攻都無能為力。張守珪到任後,整頓軍政,激勵將士,伺機主動出擊契丹,頻頻取得勝利。詔封張守珪兼御史中丞,營州都督,河北節度副大使及河北採訪處置使。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契丹首領屈剌與可突幹對張守珪非常害怕,他們感到在戰場上取勝無望,於是改變策略遣使詐降,以求一逞。但他們的計謀被張守珪識破,張守珪將計就計派部將王悔去屈剌營帳商量受降事宜。屈剌並無降意,想殺死王悔。王悔早有警惕,時值契丹另一首領李過折與可突幹爭權成隙,王悔利用矛盾,勸誘李過折斬屈剌和可突幹。之後,王悔率李過折及契丹餘部歸降唐朝。張守珪受降後,率軍北出至紫蒙川檢閱軍隊,宴賞將士,並將屈剌、可突乾的斬首送往東都,懸掛在天津橋的南門。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守珪奉命親往東都獻捷,被以“藉田”吉禮會見結束後,還下令准許臣民會聚飲酒為樂,並讓張守珪回宗廟飲酒慶功祝捷。玄宗親自賦詩推崇偏愛他,被封為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並賜予金銀綵綢等獎賞。他的兩個兒子因此授予官職,並在幽州為張守珪立碑記功。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部將趙堪等人假借張守珪之名,令平盧軍使烏知義截擊契丹、奚餘眾於潢水之北,先勝後敗。部將假傳詔命導致了這次敗績,本以慘痛教訓引以為鑑,重整軍威,以利再戰。但張守珪好大喜功,隱瞞敗績而謊報軍情,事實洩漏後玄宗派遣內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實情。張守珪用重金厚禮賂賄皇上派來的使者,還上書疏奏跟以前一樣的實情辯解。後來牛仙童因為受贓一事被人發覺,張守珪以舊功減罪,被貶為括州刺史。

    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六日(740年6月4日),在括州官舍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贈涼州都督。

  • 3 # 南海裕郎的螺螄殼球場

    張守珪,字元寶,陝州河北人。舊唐書說

    他長得高大威儀,性情豪爽,還善於騎射,

    聽起來更像突厥那邊的牛人。

    牛人出道就是與眾不同,張守珪初為郭虔

    瓘的別將,求援返途遇上來犯輪臺的突厥

    人,二話不說就把對方收拾了,因功特進

    遊擊將軍,並轉去幽州做了果毅都尉。當

    時的幽州刺史盧齊卿很看好他,認為這小子

    不出十年便會坐上他現在的位置,老起臉

    替自己兒子央他日後照應。

    另一位看好張守珪的人很重要:李隆基。

    當時的瓜州不大太平,吐蕃人剛瀟灑走

    一回,連一方主將王君毚也陣亡了。玄宗

    瓣著手指頭算了算,能用的邊帥已不多,

    便讓他出任瓜州刺史、兼即墨軍使,想看

    他有沒有點材具。

    張守珪的瓜州生涯很出彩,一來就擺了

    出“空城計”,擊退了去而復返的吐蕃軍。

    隨後幾年,每年他都換著方子治得吐蕃

    軍很沒脾氣,弄得最後上門言和。

    又過得三年,玄宗看西邊已老實了不少,

    一紙詔令遷張守珪去幽州,封了一大堆銜

    頭官職,用他對付常來打秋風的契丹和奚。

    應該說開掛的人生去到那裡都是那麼順利,

    張守珪讓契丹首領屈刺和可突幹在戰場上

    很服氣。兩人便讓人前來詐降,正好張守

    珪也正在苦思如何一勞永逸,便將計就計

    派部下王悔到敵營誘反契丹的另一位酋首

    李過折,李過折還真如命中貴人一般斬了

    二人首級前來投誠,助張守珪臻至軍事生

    涯巔峰。

    收到捷報的唐玄宗頗為自己的用人自得,

    不但為其賦詩推崇,還封了他輔國大將軍,

    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並賜予金銀彩

    綢等。他的兩個兒子也分別獲授了官職,

    日後成為一方將領實在順理成章。

    張守珪情知得皇帝器重,甚至為自己在幽

    州刻碑記功,部下出力良多,是以當得知

    稗將趙堪、白真陀羅假借己名,矯令平盧

    軍使烏知義截擊反叛的奚人卻落得先勝後

    敗,他選擇了包庇並謊報大捷,事洩又重

    金賄賂前來核查的宦官牛仙童,試圖瞞天

    過海。怎奈後來牛仙童因坐贓事敗,牽出

    守珪。玄宗很無奈,令其舊功抵罪,貶做

    括州刺史。

    縱覽張守珪一生,智勇雙全,軍政兩得,

    完全配得上“立功邊城,為世虎臣”的讚譽。

    同時他為了激勵部下,團結人心也有忠義

    難分的人性一面。而他最大的詬病無疑就

    是識人不明,認奸滑過人的安祿山為養子,

    為幽州、為大唐盛世埋下禍根。

    開元二十八年,張守珪在括州官舍去世,

    享年五十七歲,追贈為涼州都督,葬洛陽

    北邙山。

  • 4 # 歷史微點

    張守珪是唐朝開元時期著名將領,戰功卓著。主要貢獻在於鎮守邊境,抗擊來犯之敵。

    張守珪在青年時期就參軍抗敵。因為英勇善戰,履立戰功。逐漸被提升為鎮守一方的主要將領。

    早期,張守珪主要是與不斷侵犯唐朝的吐蕃民族進行交戰,並在多次的戰鬥中給以吐蕃沉重的打擊,最後吐蕃不得不致書求和。

    後來,張守珪又鎮守幽州,這之前契丹勢力強大,多次進犯作亂,張守珪到任後,整頓軍政,加強防守,頻頻對吐蕃取得勝利,最後用計誅殺契丹首領,受到了唐玄宗的極大賞識。

    開元二十六年,張守珪部下率兵平叛遭到失敗,但他隱瞞事實,謊報取得勝利,最後事情激敗露,被降職,開元二十八年病逝。

    張守珪一生有功有過,他有勇有謀,治軍有方,在保境安民,抵禦外敵及唐朝的安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另一個方面,欺上瞞下,謊報軍情,使自己晚節不保,給自己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安祿山、史思明成長為鎮守一方將領,以至造成後來的‘安史之亂’,給了唐王朝以至命的打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比較胖想減肥,在快步走和慢跑時,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