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竹塘風情

    題主的問題很好,現在確實有很多孩子沉迷於手機,而且越來越暴力、叛逆,不僅弄得家長頭痛不已,甚至給學校、老師都帶來了極大困擾。下面就此問題,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孩子心理特徵的原因

    1、好奇心理

    孩子所獲取知識,很大一部來自好奇的心理。孩子對新鮮的事物特別敏感、好奇,內心裡很想探明原因,追究結果。孩子沉迷手機,並不是對手機本身的喜歡,而是對手機裡的內容,即很多的新鮮事物好奇,特別是對帶有刺激的影片、作品非常有吸引力;另網路絡遊戲的設定也很符合青少年的“口味”,一關一關的升級陷阱,誘使孩子一步一步地迷戀其中。

    2、無力自控

    雖然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成長,知識在不斷地增多,但是孩子基本還未涉足社會,很多的東西都是似懂非懂,似明非明,根本還沒有判斷是非曲折的能力。所以孩子每當遇到自由喜歡看的影片或讀物時,判斷不了其間的真偽,區別不了其中的優劣,無形之中受染其病害。特別是喜歡玩的遊戲,根本不知道玩遊戲的危害之處,而在乎的是模仿遊戲之中情節、人物的動作等,並且很想在現實的社會當中去嘗試,探究其結果。但由於社會、家庭的限制,而導致孩子抑鬱於心,因而變得越來越暴力、叛逆。

    二、家長疏於管教的原因

    孩子開始玩手機,家長是應該知道的,而也應該清楚孩子玩手機會有什麼的弊端或後果。作為稍有責任心的家長,是完全可以及時制止,或限制孩子玩手機的行為。

    1、心存僥倖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玩玩手機沒有什麼大不了,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就算有問題,到時候再說,心存僥倖,得過且過,結果害得孩子越玩越成癮,最後無法控制。

    2、溺愛、放縱

    有些家長根本沒去想孩子玩手有怎樣危害或後果,反正孩子想幹什就儘量滿足孩的要求,孩子玩得連吃飯都顧下上了,家長還會把飯菜送到其嘴邊,甚至有時還與孩子共同“享受”。

    三、網路環境的原因

    網路技術的速猛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也提高了工作的時效,這是勿毋庸置疑的。但是也不能否認其間有一小部分的商家,利用網路技術而設定低俗、黃色的影片或讀物來吸人們的眼球,從中謀取不德不義之財;利用青少年的心理及生理特點,為了一己之利,在遊戲中設定色情及暴力的情節來博取青少年的青睞,致使無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四、反思與對策

    1、淨化網路環境

    當然這得靠社會力量,甚至法治措施去維護網路的有序有質的發展;同時也希望從事網路技術的達人,應該有高度的職業操行,從關愛後代健康發展的長遠目光出發,還孩子一片純淨的網路空間。

    2、家長要履職到位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沒有任何理由說“不”,更沒有理由“推卸”。說直白了一點,自己的孩子自己都管教不好,或不去管教,又有何理由去要求他人呢?

    (1)自身垂範

    欲育人,先育己。家長自己也要儘量少玩手機,即使自己需要用到手機時,也要儘量避開孩子,特別是不宜孩子玩的遊戲,觀看的影片、讀物等。

    (1)嚴格要求

    “嚴格要求”這個詞,家長們在很多刊物上不知讀了多少次,但很多家長就是沒有去把握好這“度”,該嚴的時候沒去嚴,或者沒有堅持嚴。我個人堅持認為,原則性問題必須嚴,例如玩手機,對不依不饒的孩子就是不能給他玩,對比較聽話的孩子,有限制、有要求的玩!

    總之,孩子是透過“教”“育”才成長的,而不是“拔育”或“抱育”!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2 # 然規成長

    說起玩手機遊戲對孩子的傷害,每個人應該都能說出來不少,但是為什麼還有孩子會去玩手機遊戲,應該是遊戲能彌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滿足。

    在遊戲只要你能打過別人,你就是勝者,更沒有所謂的家長、老師的管教,而且在遊戲中你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做平時不能做的事情,孩子在遊戲中得到了滿足,所以更希望在現實生活中也同樣的生活。也就是說現實社會和網路世界是不一樣的。

    試著想一下,

    父母氣的打著孩子的屁股,嘴裡說著你怎麼又在打遊戲;

    現在種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孩子只有在虛擬世界中才能找打“公平”。·

    當你在制止孩子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不讓孩子玩手機,你讓孩子玩什麼。

    在現實中,家長沒空去陪孩子,很少帶孩子出去玩,孩子能娛樂的只有遊戲,就像我們平時閒下來沒事幹,不由自主的拿出手機玩一樣。

    所以說,孩子沉迷遊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家長造成的。

  • 3 # 米媽談教育

    先得來看看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是什麼:

    一、遊戲有很強的迴應性,能夠滿足孩子的內心渴望。

    二、可以在遊戲中體驗掌控感。

    三、可以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以彌補現實中的失落

    四、在遊戲中找到歸屬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

    五、能夠在遊戲中釋放現實中的壓抑

    我們該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一、首先應該是家長反思。

    反思自己從一開始孩子接觸遊戲,自己在面對這個現象的時候是何種態度和處理方式,是否在當時就及時關注並給予正確引導?還是任由發展?還是說用了很多辦法都未奏效?

    二、培養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與其擔心孩子,害怕孩子沉溺遊戲,不如真正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談一談,透過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對遊戲真正的內心需求是什麼,再進行正確的引導。

    很多家長習慣了暴力征服,總是用一種命令式的口氣喝止孩子,甚至打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好處於叛逆階段,越是被大人這樣束縛,越是想掙脫牢籠。所以家長一定要耐心地、溫和地、多次地和孩子溝通交流,如果有辦法成為孩子的朋友,那很多事情都會好辦很多。

    怎麼跟孩子聊?可以說你玩遊戲我並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制定一個規則,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做一個開放性的問答,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和行為。

    比如,玩遊戲的先決條件是什麼?是又快又好的完成了作業,能夠保持成績不掉隊,甚至還能有上升,那麼遊戲就可以適當適時的讓孩子玩。甚至家長也可以一同參與進來,這樣還能拉近親子關係。當我們參與其中就更能體會孩子的心境,也更能理解更能應對如何控制玩遊戲的時間。

    三、幫助孩子認識遊戲背後的東西

    家長參與到了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中,對遊戲有了深入的認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遊戲背後的一些東西。比如,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好玩?為什麼會讓我們欲罷不能?遊戲的設計者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四、幫助孩子從遊戲中收穫有用的東西

    用遊戲化的思考來促進學業的提升。比如說,當一個希望孩子他在學業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你怎樣透過一種遊戲化的設定能讓他感覺到更多的成就感,比如積分?把學習的每個階段設定成積分形式,當積分達到多少就可以給予對應的獎勵?把遊戲中有趣的東西借鑑到學習中,把學習變成很有趣的一件事,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透過平等的交流和共情,孩子完全有可能和你無話不談,成為朋友。

  • 4 # 快樂庭院

    問題問的很直接,那麼我也就很直接地告訴我的回答就是:13歲孩子沉迷手機,變的越來越暴力、叛逆,是家長之過!

    之所以這麼肯定地回答,是因為我想我們應該選擇一種正面面對的態度,真心地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表現出一種受害者的怨婦怨夫樣子,那種感覺非常地不好,也無意於解決任何問題,可能會博得一些人的同情,而於我,遇到這種怨婦怨夫就沒有了說話的興趣,只想轉移話題或者走開了。

    1,社會不背鍋

    很多人把孩子沉迷手機的責任甩鍋給社會,說是社會太亂,教育太亂等。我直接告訴你,說這些沒用,社會不會為你背鍋。

    社會的確給每一個人創造了一個大環境,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受到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同是在這個大環境中,有孩子用手機給自己帶來了無限的方便,比如上名校網課、比如學音樂、比如學畫畫、學舞蹈,查資料等等。

    當然也有的孩子同樣給自己無限方便的機會:就如題主所說沉迷手機遊戲、網聊、消磨時間、網貸、打賞美女帥哥主播等。

    同樣是工具,使用的方向為什麼就這麼不同呢?這是社會環境的原因嗎?

    顯然不是,這是使用者的意識和觀念的指示不同而已。

    2,學校不背鍋

    很多家長會責怪老師對手機的管理不合理,不應該讓孩子帶手機進學校,說這些沒用!

    有的家長責備老師讓孩子帶手機了;有的家長責備老師不讓孩子帶手機:孩子有點事怎麼和家長聯絡?

    每個理由說起來都頭頭是道,聽起來也似乎滿有理,可是想一想:是誰給孩子買的手機?

    不是老師,是家長。

    孩子在學校上課、學習,一般學校也都有明確規定,可由他自己支配使用手機的時間有多少?

    在家呢?

    3,家長自己的孩子,自己從根裡糾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

    但是一般人都喜歡站在自己對的立場上挑他人的毛病,並且習慣於用放大鏡照著看,唯獨不低頭看看自己。

    很多家長只知道照顧孩子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忘記了孩子還更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比如做個好人、比如尊重長者、比如給自己一個正向的目標、比如努力學習,比如真誠、自律等,所有這些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精神生活,都被一些家長物質、金錢、表面的聽話要求給掩埋了。

    前幾天那個因為老師一句“寶貝“鬧誤會,把老師直接打進了醫院的家長,不就是在用實際行動教育自己的孩子使用暴力發洩自己的情緒嗎?那些因為別的孩子都有手機,就堅決給孩子買智慧手機的家長不就是在堅決地給孩子創造一個沉迷手機的便利條件嗎?

    實際上在你對孩子打發雷霆、說狠話或者上演單打或者混合雙打的時候,就是在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使用暴力,在你因為不同意孩子的意見而大為光火的時候就是在暗示孩子叛逆。

    上述的說法很可能被很多家長否認,其實否認也改變不了的事實,有一句老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非常值得琢磨,琢磨透了,就很同意我上述的觀點了。

    結束語:

    經常有家長這樣問:孩子不好好學習,老玩手機怎麼辦?現在脾氣還不好,可逆反了,我真不知道怎麼辦了?

    原本我很同情這樣的家長,慢慢地不知道我的心變硬了,還是因為聽到的太多了,對這樣的抱怨都懶得給予更多的迴應了,原本問題孩子的沉迷手機、叛逆、暴力只是表現,而問題的根源一般是家長在天長日久的時間裡給孩子種下的,現在有了表現,家長只看到表象,而忽略根源,只是硬性地要求孩子改變,卻不願意自己做出反思改變。

    俗話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是啊,面對孩子成長中問題頻出的家庭,對於“裝睡”的家長,又能怎麼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貓雙十一超級紅包活動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