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逸風三農

    茼蒿又名“皇帝菜”是古時候皇宮的貢菜,它藥食兩用,好吃又能防病治病,如今早已是市場上一個普通的蔬菜種類。它可炒、可蒸,由其是吃火鍋,簡直就是沒它不行,市場需求量很大,種植茼蒿經濟效益明顯。但是種植茼蒿也會受到各種病害的為害,由其是茼蒿病毒病,是茼蒿的主要病害之一。那麼,茼蒿病毒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何識別防治病毒病呢?下面就給大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

    茼蒿病毒病的發病原因

    茼蒿病毒病是由菊花B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遇到持續的高溫乾旱天氣透過昆蟲或不精細的農事操作傳播到茼蒿上。兩種病毒既能單獨感染又能混合感染,一年中的春秋兩季,溫度偏高、少雨蚜蟲大量遷飛的季節發病重。栽培管理不精細、農事操作不當也是病毒傳播的原因之一,好幾年連作、栽培地低窪、缺肥、缺水、氮肥施入太多的茼蒿田發病也會很重。

    茼蒿病毒病的症狀識別

    茼蒿病毒病,全株都能發病,成株期最容易發病,症狀主要表現在葉片上。上部葉片發病後,會有部分褪綠,造成葉片出現輕重不一黃綠相間的花葉症狀,葉色濃淡不均,葉面皺縮,嫩葉和新發的葉片變小,植株整體矮化瘦弱。

    茼蒿病毒病的發病條件

    茼蒿病毒病喜歡高溫乾旱的生存條件,在15~38℃的溫度範圍之內都能發病,發病最重的溫度範圍是20~35℃,相對溼度在80%以下。植株感染病毒後,潛伏十天,最多半個月遇到高溫乾旱的天氣就能發病並流行。

    茼蒿病毒病的傳播途徑

    茼蒿病毒病源主要附著在多年生宿根雜草上越來越,主要透過桃蚜和馬鈴薯蚜遷飛和汁液接觸傳播,還能透過農事操作時給茼蒿造成的傷口處侵入茼蒿株體進行傳播。種子和土壤不能傳播病毒,因此不用處理種子和土壤。

    茼蒿病毒病的防治方法輪作和栽培管理 (1)要進行不同作物或品種之間輪作或套種,可減少病原長年積累,遇到合適條件嚴重發生。及時除掉田間地頭多年生宿根植物和一年生雜草,減少傳染源。(2)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播種期要早播或晚播,成株期避開蚜蟲遷飛的高發期。(3)加強水肥管理,適期澆水,杜絕乾旱,少施氮肥,多施有機肥,葉面噴施鋅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毒的能力。地勢低窪的地塊要防止積水,發生積水要及時排出。(4)發現病株及時拔掉帶出田間銷燬,減少傳播源。選用抗病品種 選種能抗病毒的茼蒿品種種植能防治病毒病和減輕其發生率,並能抵抗其擴散,能抗病毒的品種,恰恰是蚜蟲不喜歡吸食其汁液的品種,傳播病毒的機率就降低了許多。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噴施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者增產靈100毫克/千克,另外用1%過磷酸鈣溶液葉面噴施,能調節生長,增強抵抗力,控制病情發展的作用。

    發病後,可用20%病毒剋星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或抗病毒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3次。

    總之,茼蒿病毒病的防治一定要以防為主,因為病毒病是很難治的,用藥劑也只能控制其病情,要嚴防蚜蟲等能遷飛的昆蟲傳播病毒,掐斷和消滅一切能傳播病毒的途徑,把病毒阻止在外。

  • 2 # 鄉村新雨

    茼蒿為淺根系,鬚根多。莖直立,淺綠色,葉片厚肉多,無葉柄,葉互生為羽狀裂葉,裂片呈倒披針形;茼蒿性喜冷涼,適應性廣,在10~30℃溫度範圍內均能生長。茼蒿根據葉片大小可分為大葉茼蒿、小葉茼蒿和蒿子稈(嫩莖用種,以北方地區栽培最廣泛)等三種類型。

    茼蒿氣味特殊,營養豐富。其生長期短,適應性強,一年四季皆可播種,可根據市場行情確定。一般從播種後40—50天即可採收,收穫期伸縮性較大。宜選擇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

    病毒病是茼蒿的主要病害,在區域性地區發生,南方主要在春、秋露地種植時零星發病,北方保護地以春季發病稍重。一般對產量無明顯影響,僅個別棚室或地塊發生,降低產品品質。此病還可侵害菊科的其它多種植物。茼蒿的病毒病是一種“連環殺”病害,主要在於蚜蟲傳播,蚜蟲猖獗危害面積大的時候該病情就重。

    本病生長期全程都可發生。多表現全株受害,病株明顯矮化,葉片褪綠或葉色濃淡不均,呈輕花葉或重花葉狀;有的病株表現葉片縊縮、畸形;有的表現頂芽或腋芽簇生;內外葉大小比例嚴重失調或葉片退化成線狀或窄條狀;隨病情發展,病株由下向上萎蔫枯死。

    茼蒿病毒病是由菊花B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單獨或共同侵染引起的。血清學上與馬鈴薯Y病毒和菊詠斑病毒有近緣關係。主要由昆蟲傳毒,在蚜蟲發生多的年份或有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季節發病重。

    病毒可借汁液或昆蟲傳毒引起發病,種子和土壤不能傳毒。主要由傳毒媒介馬鈴薯蚜等作非永續性傳毒。高溫乾旱蚜蟲猖獗或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環境條件均有利於發病,蚜蟲重病害亦重。寄主範圍廣。主要在保護地宿根寄主上越冬。茼蒿生長期高溫乾旱、缺水缺肥、蚜蟲為害猖獗,病害發生嚴重。但是在生產實踐中,茼蒿萊由於有蒿味、抗性強,因此一般也不太易發生較嚴重的病蟲害。

    ①抓準蚜蟲遷飛的時期,在蟲口密度較低時連續噴灑20%菊馬乳油2000倍液,10%溴馬乳油1500-2000倍液,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2500-3 000倍液、殺滅菊酯8000倍液噴治及早滅蚜防病。發病初期,噴施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2~3次,每隔10天1次,前密後疏。

    ②苗期開始噴施增產菌每畝30-50毫升對水80升,促使植株早生快發;噴施30%鹽酸嗎啉胍9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愛多收6000倍液,7天噴1次。農藥交替使用。

    ③茼蒿花葉症狀出現時,連續噴灑磷酸二氫鉀,或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抗毒劑1號水劑250-300倍液,隔7天1次,促葉片轉綠、舒展,以減輕危害。在初發期可選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5000~10000倍液,或50%抗蚜威(闢蚜霧)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800~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每隔7天防治一次,連續噴2次。

    ④加強管理。乾旱年份注意適時澆水追肥,可因地制宜噴施葉面肥,促進植株早發快長,改善田間生態條件,增強寄主抗耐病能力。 病毒病應以農藥綜合防治為主,採取措施減少毒源和傳播媒介,控制和減輕病害發生,如栽培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及時清潔田園,清除病株殘體,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綜上所述,茼蒿病毒病喜高溫、乾旱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為15~38℃,最適發病溫度為20~35℃,相對溼度在80%以下。茼蒿最適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發病潛育期10日左右,遇持續高溫乾旱天氣,易誘發病害流行。主要發病盛期在春季的5~6月和秋季的10~11月,此時正值有翅蚜遷飛高峰期,發病重;栽培管理粗放、農事操作不注意防止傳毒、多年連作、地勢低窪、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要及時注意防控。

  • 3 # 南粵新農人

    茼蒿病毒病是由黃瓜花葉病毒、菊花B病毒兩種病毒侵染所致,各地區栽培的茼蒿均會受到這兩種病毒的感染,這兩種病毒可單獨感染茼蒿,也可混合感染茼蒿;病毒病對於茼蒿的危害較大,也是茼蒿栽培上需要及時預防的主要病害之一。

    病毒病菌生態環境

    茼蒿病毒喜高溫乾旱的環境。茼蒿栽培,成株期的茼蒿較容易受到病毒病的侵染,病菌潛育期可達10~15天;在15℃~38℃溫度下病毒病菌均有機會滋生;在20℃~35℃溫度,空氣相對溼度低於80%以下,茼蒿發生病毒病的機率較高;茼蒿栽培上,遇持續高溫、乾旱的天氣,最容易引發病毒病害。

    茼蒿病毒病傳播方式

    導致茼蒿感染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是潛伏在田間的茼蒿病株或雜草上越冬(種子和土壤不能傳播病毒),田間傳播主要透過蚜蟲傳播,菊花B病毒主要透過桃蚜和馬鈴薯蚜作非永續性傳播;黃瓜花葉病毒主要透過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也可透過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田間農事操作接觸磨擦也可傳播病毒,病毒從寄主傷口侵入等途徑進行傳播。

    茼蒿病毒病發病規律

    茼蒿栽培,每年的5月~6月份及10月~11月份是病毒病的發病高峰期,如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遇翅蚜遷飛高峰期,這階段也是茼蒿病毒傳播擴散高峰期。年度間早春溫度偏高、少雨、蚜蟲發生量大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夜溫和地溫偏高、少雨、蚜蟲多發的年份發病重;栽培上耕作管理粗放、連作、地勢低窪、田間農事操作不注意防控病毒傳播、缺少有機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均容易發生病毒病。

    識別茼蒿病毒病

    茼蒿栽培,病毒侵染引起的茼蒿系統性病害,該病害對於茼蒿的危害主要表現在植株上部葉片上。區分為:花葉型病症、斑駁矮縮型病症。

    ☆茼蒿花葉型病症,葉片感染病毒病發病初期表現為在葉片上出現黃綠相間、葉色深淺相間的花葉症狀。

    ☆茼蒿斑駁矮縮型病症,病株的葉片出現濃、淡綠色不均的斑駁花葉,或葉內全部褪綠,葉面皺曲,新生葉片偏小。發病比較嚴重的茼蒿植株,其葉片皺縮、心葉節間會較短,植株發生矮縮、黃化現象。

    茼蒿病毒病防治措施

    ☆田間管理。為避免所栽種的茼蒿感染病毒病害,播種時需搶在適播期播種,播種密度適當疏植,提高植株之間的通風采光性;基肥要施足,尤其是有機肥一定要施足量;在栽培過程中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有利於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農事操作上,要注意防止接觸感染,對於接觸過病株的農具,一定要消毒,可避免病毒傳播。

    ☆治蚜防病。茼蒿栽培時,為避免發生病毒病害,需做好蚜蟲的預測預報,在蚜蟲發生初期,及時用藥防控蚜蟲,防止蚜蟲傳播病毒;大棚栽培的可增設防蟲網阻隔蚜蟲,或者于田間懸掛黃板、藍板誘殺蚜蟲。

    農藥防治

    茼蒿栽培過程中,如發現植株感染病毒病時,需及時噴灑農藥防控病害擴散,可使用:寧南黴素、20%鹽酸嗎啉胍,每隔7~10天噴藥1次防控,需連續噴霧防治2~3次,可減少病毒重複感染,還具有預防作用。

    在使用農藥防控病毒病害期間,具體的用藥倍數,請視病害危害程度,根據農藥使用說明合理配比劑量即可。(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梔子花養不好是哪幾個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