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崇禎說“諸臣誤我”?明末的官員墮落到什麼地步?
7
回覆列表
  • 1 # 平陽侯

    “衣冠禽獸”這個梗就是從明朝開始的。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個勞模皇帝。制定了很多制度。其中關於官服的樣式做了詳細的規定。

    具體的我就不說了,反正你知道文官服繡飛禽,武官服繡走獸就行了。

    其實明初乃至於明中期,衣冠禽獸不是罵人的話,反而是稱讚當官的。

    但是到了明末,因為當時官場極其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對內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

    衣冠禽獸才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泛指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的人。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明朝末年,不只文官武將,還有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各個社會階級的人,都出現了大面積的塌方式的腐敗和墮落。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大約與國之將亡,必有衰敗之相有關吧。而造成這樣一場社會性的國殤,其始作俑者,竟然是明朝中期以來盛行一時的陽明心學。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經說過一句話:一生伏首拜陽明。王陽明的心血思想,在明朝中期以來,形成了社會思潮,心學門人遍佈全國,形成了龐大的思想界和政經界的門派勢力,一時間,蔚為大觀,成為了明朝社會及政府的指導思想學說。

    王陽明一生未嘗一敗,他的事功精神是勿庸置疑的,致良知也堪為實用主義的圭臬。然而,在王陽明之後的心學思想,卻逐漸走向了虛無主義,人人崇尚清談,講究頓悟,不尚實務。發展到極致時,竟然有了天地萬物皆備於我這樣的狂妄之語,雖也有人認為這是儒門自信之談,卻於頓悟中尋得開釋,已陷入了僧侶主義的泥潭。

    儒學本是積極入世的學說,發展到明朝晚期,已經形成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觀與世界觀。既然本性無善惡,且都易得,就不必再費盡心力去經營事物。讀書為明心見性,治生營業竟為末端,大家競相"束書而從事於遊談" ,"士佔一經,恥握從衡之算;才高七步,不嫻律度之宗。無論河渠曆象,顯忒其方,尋 思吏治民生,陰受其敝"。

    於是,天下官吏唯求心理,不通實務,"天下無一辦事之官,廊廟無一可恃之臣" 。迂腐、愚昧、空虛,是這個時代士大夫階層的共同品格。

    這個時期,是明朝社會矛盾積聚最多的時期,農民起義、市民運動、奴僕叛主、礦徒暴動、土兵譁變,與此同時,蒙古族韃靼部對內地不斷騷擾,女真族後金發動了長期的大規模的反明戰爭。此時的明王朝,急需懂實務的官長挽救危局,然而,廟堂之上,文官各個空談義理,無一應對良方,反映在朝野內外,形成了持久的、激烈的黨爭。

    由於士大夫階層只關注內心的明心見性,缺少正能量和價值觀引導,空虛的思想軀殼,在明朝晚期形成了嚴重的個人主義思潮氾濫的局面。天下為公的理念成了眾矢之的,明哲保身,蠅營狗苟大行其道。明朝晚期在前線戰場一再出現坑友軍的惡劣事件,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為國抗戰時,江南士紳帶頭抗捐,不顧國家艱危。在生活上縱情聲色,放浪形骸,衰敗腐朽至極,先秦儒學的浩然正氣,早已被鶯歌燕舞的犬儒主義代替。這樣的玩世不恭,及時行樂的思想狀態,對於社會的秩序的打擊是全方位的,明朝社會已經成了冷漠、殘酷的名利場,現在社會上盛行的各種騙術,在明朝都有原版。

    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盛行,對社會的風氣的影響體現在明朝社會空心化,強權政府一旦倒臺,社會上沒有中堅士大伕力量維持道統,而是呼啦啦一片山崩地裂的推倒重來,雖然有眾多的民族英雄奮起抗爭,但是多數人麻木到“水太涼”,真是名重當時,唯欠一死。真正與明朝伴隨始終的,竟然是當初的農軍將領李定國。多數明朝廷臣,轉而效忠新主,更有孫之廨之流,屈膝媚敵還沒完,竟數典忘祖,推動剃髮易服,江南陷入腥風血雨,此人罪過最大!可見仗義每多屠狗輩,古人誠不我欺哉!

    崇禎臨死前,看透了士大夫的荒唐頹敗,蠅營狗苟,說:諸臣誤我,文官各個可殺!清朝初年的思想家,對明朝末年的社會離亂的現象做出了沉痛的反思,總結了八個字,字字帶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可見,思想文化領域對一個國家氣質的養成,是多麼重要的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今社會的種種亂象,未嘗不是對之前的矯枉過正,但是拜金主義、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真的就是我們期望的那樣嗎?

  • 3 # 博識達人

    明朝文官集團在明初已相當龐大,在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加強了皇權,打擊了文官集團,只不過在太祖和成祖時他們能夠牢牢控制文官集團。而之後的皇帝都身居皇宮之中,在沒有繼位之前是沒有機會接近政權的,所以他們只有靠文官中的元老,從而依賴廣大的文官集團。

    在永樂皇帝去世後,後繼皇帝要靠文官集團來治理國家,所以內閣學士地位提高,而首席大學士實際上具備了丞相的職能,而沒有丞相的名義而已。經過了歷代皇帝的文官集團發展的越來越大,其權利也越來越大,如果沒有一個強勢的皇帝,根本無法控制住那些文官勢力。

    而此後,皇帝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衝突不斷爆發,幾乎每個皇帝都和大臣之間有過爭鬥,像嘉靖時期的大禮儀之爭,萬曆時期,在張居正、申時行兩位首輔周旋於皇帝與群臣之中後,因萬曆對張居正去世後的抄家清算,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沒有一個願意負責的實幹性政客,遇事都互相推諉,之後與群臣不斷作對,典型的是立太子之事,還有了二十多年的不上朝,不理政之事,這時的君臣抗衡的結果是明朝走向滅亡的矛盾也在這時期形成。

    明朝崇禎皇帝時期,文官集團形成了各個黨派,有了東林黨、浙黨與宦黨之爭,各個黨派都以自己集團利益為主,從而胡作非為,無論政治問題還是軍事問題都爭論不休,嚴重的削弱了明朝的國力,使國家不斷走向滅亡。

  • 4 # 朝文社

    雖說以工作能力論,明朝亡國之君崇禎帝,堪稱嚴重不靠譜。但他臨終前那句恨言“諸臣誤我”,卻是十分靠譜——明末文官的整體素質,就是這麼坑!

    比如下面幾件崇禎年間發生的事,樁樁見證了明末文官的坑國程度。

    一:當官先借債

    明朝大太監魏忠賢當政時,賣官鬻爵的風氣十分嚴重。待到崇禎帝剷除了魏忠賢,提拔一批“清流”當政,明朝賣官鬻爵的“技術含量”,卻是更上一層樓。

    以《寒夜錄》裡的形容說,魏忠賢當家時,買官還只是用白銀。崇禎上臺後,卻是白銀都沒用,必須用黃金珍珠開路。由於價碼飆升,北京城還衍生高利貸行業“京債”。官員們要跑官,就得先靠借“京債”湊錢,待到如願拿下肥缺後,上任就要連本帶利還錢,利息常是本金數倍。如此鉅款,這幫貪官們自然不會自己買單,必然搜刮當地百姓。於是一通狠刮,颳得舉國民亂四起!

    這嚴重後果,崇禎六年時,崇禎帝在詔書裡都怒罵:“這樣怎的有好官?肯愛百姓?”但直到多年後崇禎帝悲慼戚上吊,京城的“京債”生意依然火爆,鉅額的“京債”財富,全被打進北京的李自成連打帶搜刮,輕鬆裝進農民軍腰包。

    二:科舉不靠譜

    古代中國的科舉,向來被看做“淨土”,但到崇禎年間,每年的科考,竟都“汙”到沒尺度。

    《復社紀略》裡就寫得十分形象:明朝的青年學子怎樣金榜題名?關鍵是跟對老師。比如著名清流團體“復社”,其領袖張溥就號稱“獎進門弟子就不遣餘力”。每次科考時都各種打招呼,只要是“復社”門下的“干將”,成績再爛都能輕鬆高中,幾乎“及榜發十不失一”。如此百分百升學率,自然引得各路青年來投,“逐臭慕羶之徒”更是扎堆。科考國家名器,成了明末“精英”們爭權的玩具。

    同樣由文官把持的武科考試,場面卻是更坑:崇禎年間戰事慘烈,武將也是稀缺。但崇禎七年的武選會試上,各級考官依然放手吃拿卡要,把各種水貨考生選入考場,本以為可以糊弄走過場,熟料現場突颳大風,這群勇士們竟就連箭都射不出去。甚至有些考生,乾脆讓僕人直接把箭插靶子上糊弄。如此穿幫景象,叫主考官都無地自容,只好捂著臉放低考試標準:能射中一箭就算合格。

    明末那些征戰沙場的軍官,好些都是這樣“考”出來的,戰場上稀里嘩啦的熊樣,看看考試成績就可以想。

    三:言官秀下限

    崇禎五年,已把陝西攪得天翻地覆的農民軍,被三邊總督洪承疇追著屁股打進山西。包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干將,全在這支農民軍裡。如此軍情火燒眉毛的時刻,兩個言官卻跳出來辣眼睛。先是山西巡按御史羅世錦開炮,大罵陝西官員翫忽職守,把農民軍轟到了山西境內。接著朝中的山西籍給事中裴君錫又發雷語:先請陝西官員把農民軍轟回山西,再來討論前線剿撫政策。

    十萬火急的前線戰事,就被這兩個張嘴亂罵的言官,攪成了山西陝西兩地官員的罵戰。前線各級官員更是互相踢皮球。結果逃入山西的農民軍,迅速把當地折騰得大亂。如此嚴重後果,正是兩位言官的“神助攻”。

    在崇禎年間裡,號稱剛正敢言的明朝言官們,破壞力就是這麼強大。

    四:妓女上門服務

    明朝開國一條鐵律,就是禁止官員招妓,甚至明宣宗時,還為此重辦一批官員。但發展到明末時,這事卻是“下有對策”。不讓去妓院?那就把妓女請家裡。官員家裡飲宴請妓女作陪,早成了高官界的通行風氣。以明末軍事家茅元儀的哀嘆說,官員們說起國家大事,基本是滿嘴糊弄,討論起妓女來,卻是一個賽一個來精神。還喜歡給心儀的妓女起愛稱,聊天時一張嘴就流口水。

    大明官員的精神頭全在這兒,國事又怎能不糟?

    五:家家夫婿是東林

    明末最豪華的色情場所,當屬秦淮河畔,燈紅酒綠的秦淮花船舊院裡,也常見明末風流人物出入。要論其中最惹眼的,當屬東林復社的才子們。這些在晚明政壇頗有聲望的才俊們,各個在秦淮名妓間有相好,逛青樓比串門還輕車熟路。以至於多年後清朝詩人秦際虞的詩句裡都有生動描述:福慧幾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東林!

    這些“東林夫婿”為何熱衷風月場?一個直接目標,就是刷聲望,特別是青年才子們,只要青樓裡寫一首好詩,得名妓們幾聲好評,聲望立刻就爆紅,比給朝廷做多少貢獻都有用。另外也為“工作”,明末黨爭頻繁,“東林夫婿”們為了掩人耳目,也常在青樓裡串聯密謀,多少把明末折騰得雞飛狗跳的黨爭大事,都是先在這青樓裡折騰出來的。

    也正是憑這類折騰,好些秦淮河畔嶄露頭角的“東林夫婿”們,很快名滿天下。但晚明山河變色,這群人也是迅速鳥獸散。比如錢謙益侯朝宗等其中風雲人物,更是做出變節叛變的醜事——青樓裡刷出的“才俊”形象,到底不靠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筆記本有兩個硬碟,有一個突然啟動不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