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厚匠
-
2 # 優兒源
這個問題曾經也讓我很苦惱,閨女玩一會,然後客廳就下不去腳了。沙發,茶几,地上到處是玩具,你問孩子,你到底玩那個啊,孩子說我都玩,你別動,不然我一會找不到了。有一天我徹底怒了。我把孩子的所有玩具都收起來,放到側室裡。孩子再想玩的時候,我會提前告誡她,一次只能拿一個玩具,如果一個玩夠了,放回去拿另一個。開始還是挺牴觸的,但是為了培養這個習慣,如果拿另一個玩具,不收拾第二個,我就直接扔垃圾桶了,是真扔!!!幾次以後孩子差不多習慣了。還有玩完玩具就走了,我會叫回來問她還要嗎?如果她說以後不玩了,我直接扔,如果說下次還玩,我就讓她收拾起來,第二遍說完,如果還是沒行動,一樣扔垃圾桶。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的時候,我也會告訴她,玩後把玩具收拾起來,哪裡拿的放回哪裡,這樣下次想玩也好找,同時她們書上記得也有個邋遢的故事,多給講幾次,問問她這樣做是正確還是錯誤的,最後問你會怎麼做呢?孩子都有想引起大人注意的想法,孩子收拾了玩具,記得表揚孩子哦,具體的表揚,就說看你把玩具收拾的這麼整齊,家裡看著是不是很乾淨了,你這樣做很正確,值得表揚。繼續加油!
-
3 # VERY跨界色集思
作為一個兒童成長環境創造者,首先非常同意言傳身教,但另一個思路我覺得更適合孩子。
首先我們在引導教育孩子的時候多數只能言傳,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說多了就變成說教、講道理;我們去做示範,去陪他玩叫身教,但時間長了成人都耐心不足了;傳統方式覺得不好玩,說直接了就是“沒意思”,進而變成了管教,變成反覆講道理。
我覺得營造環境樂趣再加上“陪玩”,利用環境能達到的效果會更好!但這個環境不是做了個漂亮的兒童房,也不是給了他儲物的櫃子。這樣的做法固然可以解決東西的存放,但對於孩子引導型的樂趣太少,教育點也非常有限。
思路上拿一個例項來說明,我們家是男寶,相信大家家裡都有很多男孩喜歡的車,做法是製作牆板、層板,可以用簡單的幾何體或繪畫的方式變成城市形態,這時候孩子玩車,就變的有主題感和故事感,玩起來更有意思,而恰恰他在玩的過程中,牆板就是最好的裝飾和收納的工具,孩子在分類和玩的過程中在家長的引導下,整體牆板也會變的更有意思和好看,變相的告訴孩子,看我們組合的多漂亮,孩子品嚐到美,也就會越來越喜歡在其中歸納和整理,自然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然而透過這樣的遊戲我們能帶給孩子更多的東西,比如和孩子在板上塗鴉(美術),在微型的社會化場景中我們傳遞社會知識(110、119、安全等)。
一直在從事利用環境搭建平臺來解決家裡孩子成長、教育和收納的研究,拋磚引玉。
很多東西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做,為他們搭建更多有意義的環境空間。
-
4 # 陳默186032491
謝邀請。小孩子玩玩具,一般玩後都不收拾,讓大人給收拾分類。遇這情況可以跟孩子這樣說:寶寶,這地上的玩具你不要了嗎?如果真不要我就把它送給你的小朋友某某哦。寶寶還是若無其事的話,就假裝叫小朋友來拿走,並煞有介事要幫別的小朋友收拾。這時寶寶肯定急了,跟你搶玩具並自己收拾好,藏好。這是小孩的天性,自己不要的東西聽到要送人他一般都不願意,這辦法很好用,試試看。
-
5 # 紅星美凱龍北五環商場
可以在家裝設計時,給孩子單獨建立一個只屬於孩子的區域。手把手教他打理自己區域的事情。慢慢養成好的習慣。
-
6 # 跟丟丟學整理
常看到一些大人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孩,孩子一哭一鬧就答應了他們的無止境的要求,比如說買各種玩具各種學車步,
還有很多大人覺得怎麼買都不嫌夠,若不是家中土地面積有限,真的是陷入買買買停不下來的瘋狂。
買東西可是一門學問,可以這樣說,當你學會了怎麼買,知道為什麼買,你就學會了在好好生活,而不單單是生存。
話說,小孩子真 的需要那麼多玩具嗎?
還是大人以為小孩子需要那麼多玩具?
擁有越多的玩具就真的越快樂嗎?
大多數情況連小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大人就匆忙下了決定。
很多時候你只是在養大它們的慾望,你只是教會他們喜新厭舊,
因為玩具太容易得到了,原來只要耍耍小性子就可以,
很多大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小孩子都這樣,長大就懂事了” 。
這樣的話鬼都不會信,
你以為長大是什麼?
是萬能藥嗎?
孩子的品行和好習慣就要從小教,玩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剛好相反,要控制數量,同時注重質量,教會孩子懂得愛惜。
物以稀為貴,少才會珍惜,得來不易才會珍惜,因為這是人性,因為人性就是這個鬼樣子,無關乎年齡。
每當經過店鋪看到新鮮的玩具,孩子會想要是很正常的,但正常的就是合理的嗎?
小孩子是非常單純的,想要就會說,得不到就會哭是很正常的現象,他們不知道理性思考,或者連思考都很少,這個時候的他們是沒有什麼三觀的,對世界的認知幾乎全靠父母平時的言傳身教。
所以這正是給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時候,如果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多到帶來困擾,那麼即使小孩哭著賴著,如無絕對的必要, 慎買之。
這不是你買得起還是買不起的問題,而是如果一旦他哭鬧你就買,這樣的得到太輕易了,這隻會助長他的脾氣,養大他的慾望。
睿智的大人會先判斷小孩的要求是否合理,當小孩子要求不合理時,做父母的要勇敢說“不”,當然表達拒絕儘量說得委婉些,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如果小孩還是聽不進去,就讓他哭鬧一會,哭鬧也很正常,等他情緒安靜下來就沒事了,說明已經聽進去你的話。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原則,那你就活在他人的原則之下。
下面,來認識下玩具整理小守則:
守則一:相同的玩具只能買一個。
教會他們做選擇,讓他們明白快樂不是什麼都擁有,而是你最想要的那一個剛好在身邊。
守則二:如果買了一個新的,就要淘汰一箇舊的,一定控制量。
具體多少量合適,和小孩一起商量做個約定,所謂物以稀為貴,數量能少則少吧。淘汰的玩具可以送人/捐贈/賣掉都可以。
守則三:採用統一收納容器,同種類玩具放一起。
這樣顯得非常整潔明瞭,一切為了易取易拿,玩具收納容器某寶很豐富,看自己喜歡。
守則四:規定每晚睡覺前把玩具歸位。
規定每晚睡覺前某個時候,陪小孩把玩具放回原處,直到小孩自己學會每晚睡前完成玩具收納,灌輸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的理念,從小培養整理意識,這是一件好事。
守則五:提供一塊寶地作為小孩玩玩具的固定地盤。
這樣有效避免玩具侵蝕家裡每個角落,即使偶爾把玩具帶到廚房或其他房間玩也沒關係,要求放回原位即可。
守則六:小孩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
玩具只是代替人的某種臨時陪伴工具,絕不是小孩成長的主旋律,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難忘最珍貴的成長記憶。
多花點時間陪陪他們看山看水看花草,把買玩具的錢更多的花在生命體驗上,玩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相比玩具,相信小孩更願意和活生生的父母交流玩耍。
其實,只要和小孩好好溝通,讓小孩能理解並做到以上守則(多一點耐心,很容易做到),就會避免很多因玩具產生的麻煩,
更關鍵的是教會了小孩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擁有一種少但更好的人生態度,因為人生重在質量,不在數量。
我一直覺得,一個孩子擁有的玩具越多,越證明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少,讓孩子感受的愛就越缺乏。
玩具不是越多越好,能真正讓人心動的只有那麼一兩個,而最最讓小孩一輩子怦然心動的記憶,一定是有父母陪伴的時光。
回覆列表
現在父母親都很重視小孩的養育問題,經常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繪本,畫筆,讀物。如果這些東西沒有及時收納起來,那麼就經常出現亂糟糟的生活場景。這樣不但影響了家的整潔,還會給小孩形成不利的誘導,形成愛亂丟東西的壞習慣。
在裝修上如果能把收納櫃設計好,有助於培養小孩子自覺收納的好習慣。
1、準備好足夠多的收納空間
孩子的雜物很多,因此我們在設計兒童房的時候一定要設計好足夠的收納空間,否則家裡一定會亂成一團。有了足夠的收納空間,我們要做的是慢慢引導孩子自己整理歸類收納雜物,這樣會在無形培養小孩子的動手能力。
榻榻米床
一般小孩子床可以考慮做成榻榻米形式,榻榻米側邊設計成抽屜,床板設計可以掀開的,裡面可以存放過季的大件衣物。
衣櫃
小孩子的衣櫃也是需要好好設計的,除了正常的衣物收納功能外,我們還可以在衣櫃上設計不帶櫃門的層板。這些層板可以用來給小孩子存放玩具,書籍等小物件,給孩子創造一個天真快樂的環境。
2、劃分領域 專屬私密收納空間
小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會需要一個獨立空間,幫助她建立獨立自我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我們可以從先給提供個專屬的私密收納空間開始。
高架床(上床下桌)
這樣的高架床,集睡眠,衣櫃,書桌三大功能一體,很好的利用了空間,給小戶型的房間設計一個全新的思路。三大功能一體的組合形成了小孩子的獨立世界,在這裡他要自己管理東西,自己收納和整理,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小孩子的責任心。
半高床
半高床設計,可以很好的擴充套件收納,在床下則可以打造成孩子的專屬私密空間。在這裡,孩子可以存放書籍,玩具,手工作品等,也可以自由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寫下自己的小秘密藏起來,不用擔心受到批評了
3、不只是櫃子,還是放飛想像力翅膀的童話王國
什麼?你家居然還是傳統的四四方方的櫃子。
培養小孩子收納雜物的能力,關鍵的一點在於讓收納變成一個有趣的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寓教於樂”。因此我們可以讓櫃子在設計上更有趣一點,而童話世界與櫃子的結合是個不錯的想法。
童話王國
想像在童話王國裡,指揮千軍萬馬按部就班的場面,有哪個孩子不為此欣喜若狂?而“千軍萬馬”是指需要收納的雜物的時候,又有哪個小孩子會抗拒呢?他們也會還會充分發揮想象力,給收納過程增添更多的童話色彩,給你帶來不一定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