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翡翠哥哥

    首先是信用問題!

    其實我們的歷史課本為了顯示自己古代的牛逼,將宋代出現紙幣一廂情願作為商品經濟發達的緣故,實際上不過是宋代財政無法度日的一種落後體現而已

  • 2 # 儒釋道緣

    紙幣只是代理最終人還是要真金白銀的,由於政府不保證支付推行實物貨幣。紙幣只是商家自發組織而出現,於晉商銀號的形式相似難以形成社會交換。在加上當時稅收不穩難以得到民眾的信用,元代的銀票到後期如同廢紙民眾不相信推行很難。

  • 3 # 大衛思想

    紙幣主要用在四川,當時貨幣奇缺,於是出現了鐵錢,再往後,由於鐵錢缺乏信任度,於是以貨物為基準,發行紙幣,直至在大宋境內鋪開,但紙幣沒有準備金,初期由於在開封的猶太人來做,所以有信用,後期由於冗官、冗兵太多,導致亂髮,再加上當時缺乏防偽技術,例如畢昇後人就用印刷術造偽鈔而被捕,這樣,紙幣就難以為繼了。元朝發紙鈔初期也用猶太人,後期也亂髮。明朝乾脆就亂印。紙鈔取代金屬貨幣是必然,然而,用古德里安的話說“過早的開花,只能結出苦果”。這個才是根本原因。

  • 4 # 四川達州人

    這麼說吧。

    一,交子出現的原因

    交子是最早出現在四川的鐵錢憑證。

    北宋經濟活躍,貨幣需求量極大,而當時的金銀貴金屬存量不多,多作為國家和家族財富儲備,流通很少。小說電視中說明代之前出門在外隨便是銀子多少兩,笑一笑也就是了。白銀成為國家法定貨幣與流通貨幣,是明代張居正一條鞭法之後的事,是因為美洲白銀因為中歐海上貿易發展,被絲綢茶葉瓷器海量吸引進入導致全世界近70%白銀到達中國造成的。

    而中國銅礦經過幾千年採掘已近枯竭,因此北宋大量出現異種錢,如鐵錢、小錢、私錢、舊錢、海外錢都在並行流通。尤其四川因為道路艱難而出現錢荒,交子也就應運而生。

    與唐代出現的飛錢不一樣。飛錢是記名兌付的商業匯票,而交子則因不記名不掛失而成為世界上的第一種紙幣,實質則是商業機構發行的見票兌付的不記名本票。

    1005年左右,北宋益州官方清理私人交子後指定信譽良好的16家富商專門發行交子。

    二、官方發行的交子

    伴隨交子的流通,北宋政府加入進來。1023年宋仁宗在四川設交子務專門發行官方交子,以本錢36萬貫發行了126萬貫官交子,準備金率28%,每三年更換一次。

    由於後期宋夏戰爭,交子被用於軍事及超額髮放,引發貶值,逐步廢棄。

    三、新黨惡行,皇帝的荒唐

    1109年,宋徽宗正式廢黜交子。改為錢引。

    此時,新黨蔡京開始玩空手套白狼。所發行的錢引根本沒有資本準備金,別說28%,就是一文鐵錢都沒有。所以瘋狂之下,即便是有政府信用擔保的一緍錢引(770文銅錢)的市場兌換率也不足100文。

    此後,金元都在防效宋徽宗發行無準備金的交鈔,元代中後期的交鈔幾成廢紙,市場流通恢復到銅錢乃至實物交換。此後票行興起,銀票這種商業即兌本票逐步形成規模,成為交子的另外一個形式。

  • 5 # 毅而三思吳六奇

    宋代紙幣本身,有太多理由無法讓它成為類如今日的鈔票流通了,最顯著的就是沒有成系統的控制,本身也沒有可靠的信用作保障,更重要的是宋代代幣方法有很多,每種都比“會子”更像是最優選擇。

    在《宋史·食貨》中我們能看到這樣一句話:

    “紹興間,於江、浙、湖南博糴,多者給官告,少者給度牒,或以鈔引,類多不售,而吏緣為奸,人情大擾。”

    “多者給官告,少者給度牒、鈔引”顯然就已說出當時更具有權威性的代幣物是什麼了。

    【官告】不那麼嚴格地去說,就是官方委任狀,看過電影《讓子彈飛》的大概都還有些印象。注意,宋代官方是真有“賣官鬻爵”的。

    【度牒】大致等同於西方中世紀時期的贖罪券,小說《水滸》中魯智深、武松等人無不以此改頭換面。

    【鈔引】涉及當時的茶引、鹽引。或許這有些期貨的雛形?金融我不怎麼接觸,所以不好肯定。

    《宋代·食貨》裡面曾很好介紹了“會子”這種產物在宋代的發展。比如說,宋真宗時,鎮守蜀地的張詠因為當地多用鐵錢,不利於貿易發展,於是找了十六家富戶,官商勾結辦了個“交子”。而後神宗時期,近一步完善了這種制度,立偽造罪,加蓋官印、筆跡辨識等等。

    但有些地方是真窮,錢都發不出來。交子這種紙鈔的發行並未受到非常嚴格的控制,因此出現了“時交子給多而錢不足,致價太賤”的情況。對此的思考是“商人買賣販售貨物,是為了牟利於官家,如果官方交子用多了,最終會損害鈔引物價(孫迥)”因此才罷用部分地方的交子法。這證明了交子的信用度不足,不足以抗衡有實際商品為其背書的代幣物。

    於是鈔引便用一句話解決。崇寧三年(1104年)有記載說:“錢引本以代鹽鈔,而諸路行之不通,欲權罷印製。在官者,如舊法更印解鹽鈔;民間者,許貿易,漸赴買鈔所如鈔法分數計給。”……用錢引代替鹽引的結果,就是各地民間信不過,流通不起來。

    然而度牒不同,雖然它也是虛擬的,但可以消費。以度牒時價為例,慶元元年(1195年)時,官方通報當年發度牒七千道, 每道為錢一千貫。而到了嘉定五年(1212年),湖廣度牒時價一千五百貫。不到二十年,度牒價格就漲了五百貫,簡直比炒房還划算。【注】宋代有民諺時語說“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就是說五百貫便能買個通判之職。

    因而可以看出,無論度牒還是鈔引,對比交子、會子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涉及實際消費,是真正意義上的硬通貨。犯罪之後出家是個很現實的選擇,也更像是真正的丹書鐵劵、續命大法。因此相較於交子、會子的虛無縹緲,它們才更有實際價值。

  • 6 # 騰飛說史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當然,未來有可能向電子貨幣發展,現在網路消費所使用的網上錢包,也可以看作是電子貨幣的一種形式,從以物易物、金屬貨幣到紙幣再到電子貨幣的發展,主要是為了商品交易的方便,那麼,早在北宋時期,中國的四川地區就開始發行紙幣了,為什麼直到晚清時期,紙幣還沒有取代白銀和銅錢呢?歸根結底還是紙幣不方便,白銀更方便,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中國的貨幣史。

    華人早在唐朝的時候,就發明了飛錢,飛錢是唐憲宗時期產生的一種匯票,中國古代在明清以前,市場上流通的金屬貨幣主要是銅錢,製造銅錢需要銅礦,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多了以後,銅礦就供應不足,再加上銅錢攜帶起來不方便,於是就出現了飛錢這種匯票,商人在長安把銅錢交給官府,官府出具票券,商人攜帶票券到另外一個地方就可以取現金了,而沒有必要攜帶大量的銅錢進行長途旅行。

    (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正式的紙幣則是北宋時期四川地區發行的交子,交子是宋朝政府在四川地區發行的官方貨幣,為什麼交子會出現在四川呢?四川地區在五代十國時期,先後由前蜀和後蜀政權統治,宋太祖發兵滅亡後蜀政權之後,下令回收四川的黃金、白銀和銅,將這些貴重金屬回收至宋廷,並禁止銅錢流入四川,不久以後,四川出現了錢荒,只好鑄造鐵錢代用,但是鐵的價值要遠遠低於銅、金、銀,一枚銀幣能兌換大量的鐵錢,這些鐵錢放在一起,太重了,攜帶不便,於是就出現了交子,商人把鐵錢運至錢莊存起來,然後錢莊開具等額的票據,商人們拿到票據之後,就能以票據兌換票據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後來,北宋官府對交子鋪進行整頓,逐步掌握了交子的發行權,宋朝官府掌握了交子的發行權以後,有些皇帝覺得這是一個好東西,因為有時候增發交子,可以解決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問題,當財政收入不足的時候,發行大額的交子,仍然可以從民間購買到大量的物資,但是,紙幣一旦濫發,流入民間,必然引起通貨膨脹,早在宋哲宗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濫發交子的現象,引起交子貶值,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表現的尤為明顯,中國古代的官府增發紙幣,沒有考慮將一定量的金屬貨幣作為儲備,也不是因為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紙幣而增發,完全是出於平衡財政收支的角度來增發貨幣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紙幣貶值的現象,紙幣一旦出現大幅貶值,就不利於商品交易。

    (宋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元朝也發行紙幣,但是,到了元朝末年,紙幣也大幅度的貶值,明朝在洪武年間,也發行過一段時間的紙幣,明朝發行紙幣,同樣沒有儲備金意識,而且只發不收,致使民間出現大量的舊鈔,舊鈔使用時間長了,嚴重破損,就不能使用了,它所代表的金屬貨幣的價值也會蕩然無存,所以,老百姓喜歡新鈔,不用舊鈔,洪武年間,明朝政府允許老百姓用舊鈔換新鈔,但是,要繳納工本費,明朝政府發現紙幣,沒有儲備金意識,只發不收,更嚴重的後果是引發通貨膨脹,大明寶鈔在永樂、宣德年間已經嚴重貶值,永樂五年(1407年),三十貫大明寶鈔可以買一石米,而到了宣德初年,需要五十貫大明寶鈔,明英宗時期,購買一石大米則需要一百貫大明寶鈔了。

    正好在15、16世紀的時候,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大陸,他們在美洲開採了大量的白銀,中國當時生產的瓷器、茶葉、絲綢在歐洲和美洲大受歡迎,而歐洲人又沒有相應的商品和華人進行交換,只能用白銀來支付,於是,美洲就有大量的白銀流入到中國,當時的中國在海外貿易領域,完全處於入超的地位,白銀只會流入中國,而中國的白銀則不會流到歐美市場上,中國本來缺少銀礦,沒有足夠的銀礦支援白銀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美洲白銀流入到中國以後,中國確立了以白銀為主要流通貨幣的貨幣體系,白銀是金屬貨幣,具有一定的實際價值,不是虛擬的數字,白銀多了以後,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現象,但相對而言,幅度很小,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以後,華人發現白銀比紙幣更方便,白銀不會出現通貨膨脹,而紙幣有時候因為濫發,會出現大幅度的升值或貶值的現象,當然,白銀取代紙幣以後,紙幣並未完全消失,白銀的價值比銅錢、鐵錢大,攜帶起來,相對方便,但是,涉及到大額的交易,還需要寶鈔,寶鈔成為了一種類似於匯票的票券,在民間,小額的交易則用銅錢,銅錢相當於用作零錢,於是,整個明清時期,中國就出現了以白銀為主,銅錢、寶鈔為輔的貨幣體系。

    (大清寶鈔)

    當然,如果中國古代的皇帝想用紙幣取代白銀,確立紙幣為主要的貨幣形式,也是完全可以的,可是,當時並沒有這樣的意識,沒有儲備金作為支撐、只發不收的紙幣發行形式,註定會出現紙幣嚴重貶值的現象,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增發紙幣對於平衡財政收支也是有益的,比如,明朝崇禎年間,財政收入嚴重不足,這個時候,崇禎皇帝如果下令官府多增發一些紙幣,那麼,就會暫時緩解財政收入不足的問題,幫助明廷渡過危機,而沒有必要進行三餉加派,三餉加派是直接向老百姓加派賦稅,讓老百姓多交銅錢和白銀,老百姓當然不滿意了,三餉加派也是明末農民起義爆發的一個誘因。

    紙幣其實比白銀方便,但是,中國古代的官府沒有很好的控制紙幣的發行量,也無法做到控制發行量,更不懂得透過增發或者減少貨幣發行量,來促進經濟的發展,於是,紙幣就被廢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末霸業項羽英魂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