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凡阿Sir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毫摩爾/升,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診斷糖尿病後要進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發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症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體可呈陽性。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2.2型糖尿病

    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做糖耐量試驗才能確診。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增加體力活動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減少身體脂肪量,增強體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長短應根據病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來定,找到適合病人的運動量和病人感興趣的專案。運動形式可多樣,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極拳、跑步、游泳等。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無論我們所做的藥物治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都只能放慢它發病的機制,而不能-徹底消除糖尿病,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要堅持,不要輕易放棄,因為我身邊的老人很多都患有糖尿病,他們一直在努力著,加油!

  • 2 # 資淺醫生

    現代人都有一個通病,這個通病是什麼呢?覺得自己沒病!不到痛到無法呼吸是不會上醫院也不會覺得自己身體有問題。有的是知道自己身體有問題不及時治療最後導致已經錯過了黃金治療的時間。

    最近,國際糖尿病聯盟公佈了第八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圖。資料顯示,如今全球糖尿病成人確診患者(20-79歲年齡段)從2000年的1.5億,上升到了2017年的4.25億,增加近2倍。而中國的糖尿病患者確診人數達到了1.144億人,也就是說現在國內十個人中有一個人患有糖尿病。這僅僅是確診患者,還有許多的人已經有糖尿病但因為不在意和沒有及時檢查還未確診!!也就是說真正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1.44億。而根據資料推測,在國內至少還有6130萬人是疑似糖尿病但還未確診的情況。

    也就是說,在國內成年人中7個人(按14億人口)中有1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已經不知不覺中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很普遍的存在。

    糖尿病的定義:

    糖尿病(DM,DiabetesMellitus)一詞是描述一種多病因的代謝疾病,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因胰島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通俗的來說就是胰島功能受損了,無法正常分泌了,導致身體的很多功能受損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併發症的原因了。因為糖尿病胰島功能受損會引起其他器官的功能混亂導致問題的發生。

    糖尿病的檢查判斷:

    自己檢測時:一般情況下空腹血糖值大於等於7.0毫摩爾/升,餐後血糖大於或等於11毫摩爾/升。或者在近期出現三多一少(經常口渴多喝水,經常上廁所,飯量增加,體重下降)的情況就要注意,當出現值超標後最好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

    糖尿病的分類

    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常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甚至80-90歲時也可患病。這型別病因是由於自身一道細胞受到破壞,導致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島素,同時非常容易產生尿酮體。需要靠外力(一般是藥物和胰島素配合)來替代和分泌胰島素。這類糖尿病在治療初期胰島功能會明顯改善但仍需要長期外力來配合治療。

    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型別在糖尿病人中佔絕大多數,發病年齡大多在35歲以後。這種發病是十分緩慢,不知不覺不痛不癢中找到你。這類人大多是因為長期過量飲食,攝取高熱量,導致胰島素負荷執行,漸漸失去分泌能力。多數病人在飲食控制或服藥後就可以控制血糖。但有些病人需要胰島素配合。

    3.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即婦女在懷孕的中期或後期才發現的糖尿病。一般是因為胎盤分泌多種對抗胰島素的激素,如胎盤泌乳素等,並且靶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此型別糖尿病易出現在妊娠後期。一般在患者分娩3個月以後,根據其血糖水平再做糖尿病臨床分型,50%-70%的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後表現為2型糖尿病,一部分病人糖耐量恢復正常,僅個別病人轉變為1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

    1、對腎臟的危害:因為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造成腎臟無法正常承受這麼大的負擔,促進糖尿病腎病發生和發展。晚期會發生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對心腦血管的危害:心腦血管伴隨症狀是糖尿病致命性伴隨症狀。主要表現於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就像罐頭食物一樣,罐頭裡面的食物長期泡在糖水裡會漸漸軟化。血糖高也一樣,血管長期泡在糖水裡怎麼不會軟化呢?

    3、對神經的危害: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周圍神經病變和植物神經病變最常見,晚期會造成截肢等。

    5、對眼睛的危害:糖尿病的高血糖會損害視網膜血管,導致視網膜組織缺氧,從而視網膜出現微血管瘤、水腫、滲出、出血、新生血管以及玻璃體增殖性病變等一系列病理改變。輕者的糖尿病患者的視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6、對物質代謝的危害:一般表現為不能及時排出酮體,造成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昏迷.

    7、抵抗力下降,病毒侵入:主要表現為面板感染,腸胃功能混亂等。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1. 自我的認識

    中國有句古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就不要逃避要勇敢的去面對,去接受這個現實。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糖尿病病因及分型以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識。

    這些包括糖尿病一天熱量的攝取率,食物GI值對糖尿病的影響等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與醫生配合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舉個例子,像乾果這類食物不是不能吃,只是他們對血糖的影響是有長期性的,所以具體怎麼吃要因人而異,最好有個自我的血糖檢測。其次,每個人胰島的恢復和受損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控制和調整的方案也是不同的

    2. 自我監測血糖

    這點也是很重要的,根據每次血糖檢測的情況隨時調整血糖藥物的計量。這裡小編要重點提到一個例子,有一個病人每天只測空腹血糖,因為他晚上都有打長效胰島素所以空腹血糖都控制的很好,結果卻忽略了他每次餐後血糖都會飆高,以為自己血糖控制的很好就拼命的減量,一沒注意導致血糖控制很不好,出現了糖尿病併發症。所以,正常糖尿病檢測至少在四次以上(空腹,午餐後兩小時,晚餐前,睡前)。血糖不穩定時要監測多次(空腹,三餐前後,睡前)。還需要強調的是在醫院強化治療出院的半個月內,一定要勤測血糖。因為在醫院內一般都吃著營養餐也不經常運動,而出院後飲食發生改變同時運動量增加,醫院給的出院醫囑很有可能讓患者造成低血糖。這點特別要注意。

    3. 飲食治療

    簡單來說就是控制總熱量,多吃碳水化合物,補充蛋白質。也可以這麼說,多吃沒腳的動物(魚類),少吃紅肉(肥肉,內臟)多吃粗糧(雜糧)少吃細糧(白米飯)多吃過水菜,少吃過油菜,多吃粗纖維,少吃細緻菜。不是什麼都不能吃,只是要記得適可而止。

    4. 運動治療

    糖尿病的一個壞處就是會不斷的降低免疫力,而且同時降低胰島分泌的敏感性。所以適當的運動,增加自己的體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是很重要的。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運動也不需要太大計量,最好吃完飯後半小時內運動,如散步,快步走,跳舞,打太極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有種情況,就是有的人胰島素分泌的不足時的運動也會導致血糖升高,簡單來說就是你胰島分泌出胰島,而運動又要消耗體力增加葡萄糖的分泌來補充能量就會導致血糖升高。所以,運動要適量,而且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運動。

    5. 藥物治療。

    這個根據醫生的建議和方案進行配合就好,一般而言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為主,2型糖尿病以吃藥為主。溫馨提示二甲雙胍這種強刺激的藥老人家建議不要吃。同時,在藥物治療的時候要經常去醫院複查,根據情況隨時調整藥物和計量。我有個患者就是醫院檢查後幾年內也不復查也不調整計量,結果導致血糖嚴重失控。所以切記要經常去醫院複查,檢查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整藥量。

    那要相信那些治療糖尿病的偏方嗎?

    很多患者在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後就開始各種尋找所謂的偏方,以期來治癒糖尿病。比如說有的人說吃蒲公英,有的人說吃秋葵,有的是去民間尋找中醫之類等等。但據小編所知,目前這些偏方的效果意義並不大。很多偏方在控制血糖上是有一定的效果,但無法根治,大多的偏方只是減少患者對糖分的攝入而已。比如說,傳說中的降糖神藥秋葵水。秋葵水裡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減少糖份在腸胃道里的吸收。一方面讓人攝取足量的纖維質,也可以補足應有的飲水量。但是,秋葵水最主要的作用是減少腸胃道對於糖份的吸收,而不是真正的分泌胰島素。糖尿病人主要缺乏的是胰島素的分泌,所以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在飲用秋葵水之前務必和醫生或者營養師進行討論,要不然有可能會造成血糖失控。現在,糖尿病仍然屬於醫學上的一個難題,只能以控制為主,未來也許能治癒,但現在也只能控制而已。

    寫在最後的話

    糖尿病可怕嗎?可怕,因為一旦發現他會伴隨你的一生。可同時他又不可怕,因為只要控制的好,他就不會那麼輕易的給你帶來煩惱和病難。在小編的身邊不乏很多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卻活的很長壽。在和他們聊天過後總結了以下一些話與大家一起分享“管住嘴,邁開腿,勤檢測,多配合,樂心態,好習慣”換句話說就是保持樂觀的心態,知道自己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多運動讓自己有個好身體有抵抗力,多去醫院檢測配合醫生治療,讓血糖一直保持穩定,那麼那些併發症就不會那麼快的找上你。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是暫時無法根治的。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也許未來的不久他就會得到根治。像我們的屠呦呦先生不是也攻克了人類千百年無法解決的難題嗎?所以,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後不要悲觀更不要輕易的放棄治療,要保持好的心態,積極的配合治療,不要說醫學出現奇蹟,至少糖尿病併發症也會遠離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申請信用卡被秒拒,銀行告訴我人行賬戶異常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