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龔柳輝

    1941年,國際局勢的重大變化就是德國已經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發動了蘇德戰爭。

    此時,德國的態度竟然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絞盡了腦汁,極盡引誘欺騙之能事,催促日本儘早參戰,但入侵物件已經不再是新加坡了,而是蘇聯。

    他對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說:貴國向太平洋進軍固然意義重大,但是考慮到準備不足,不妨先解決蘇聯問題,參加德國的對蘇戰爭。

    蘇聯潰敗之後,貴國就解除了後顧之憂,可以放手南進了!

    在東京,德國大使歐根·奧特,也奉命向日方指出鑑於蘇德事態的迅速發展,日本應迅即對蘇聯採取軍事行動。

    德國鼓動日本進攻蘇聯。

    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召見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鼓動日本進攻蘇聯。

    為策動日本配合德軍,準備在蘇德戰場發起的夏季攻勢,裡賓特洛甫召見了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並對他說:如果日本覺得足夠強大,並擁有足夠數量的反坦克武器,那麼對日本來說,今年就是進攻蘇聯的最合適的機會。

    因為,蘇聯以後再也不會像它現在這樣虛弱了,為了加強自己的論據,裡賓特洛甫悄悄地告訴大島浩,蘇聯人正在遠東修建大量飛機場,無論是蘇聯人還是美華人,總有一天會從那兒,派遣他們的戰略轟炸機大隊前往日本島國呀!

    主要還是這麼三個原因。

    其一、德國對日本的進攻方向,總是說三道四,一會兒讓日本南進,一會兒讓日本北進入侵蘇聯,搞得日本有些戰略疲勞了

    事實上,在蘇德開戰後,德方曾一度建議日本也從東邊進攻蘇聯,但隨著蘇聯在德軍猛攻下看似搖搖欲墜,希特勒不久後又主張日本南進。

    在1941年下半年的幾個月時間裡,德國一會兒讓日本南進,一會兒讓日本北進入侵蘇聯,搞得日本有些戰略疲勞了!

    這年年底,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又告訴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如果日本南進,德國在日美開戰時也會對美開戰。

    所以,德華人並非像很多人想的那樣,在1941年中一直是攛掇日本去打蘇聯。

    但要注意,德華人並不認為日本南進必然導致美國參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計劃,也是瞞著德華人的戰略行動。

    想當年,德、意、日並未規定其相互之間應承擔軍事義務。

    這對三國擴大侵略的慾望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三國都有意把軸心協定變為軍事同盟。

    1938年,德、意、日開始進行關於締結軍事同盟談判的準備活動。後來,德國的外長裡賓特洛甫向日本駐德武官大島浩提出締結兩國軍事協定的問題其後又提出訂立軍事條約的建議。

    說白了,日本確實有對蘇聯宣戰的某種義務,但是日本後來與蘇聯又搞了個互不侵犯的條約,所以德國很不爽,總是想方設法脫日本下水,讓日本進攻蘇聯,或者進攻英國的戰略要地新加坡。

    而德國戰略的不穩定性,正好也讓日本找到一個很好的藉口,那就是強調日本兵力不足,南進戰略需要大量的日軍,日本無法同時打贏對蘇聯的戰爭。

    其二、由於蘇德戰爭吃緊,德國還是做了最後的努力,試圖來說服日本同時進攻蘇聯,斯摩稜斯克戰役打響後,德國就邀請日本大使大島浩來戰場觀戰,但是當大島浩來到第聶伯河時,蘇軍的一陣炮火從天而降,大島浩似乎已經感覺到德軍的精疲力盡了!

    在蘇聯人的頑強抵抗下,德國也感到有些吃力,需要幫手了。

    甚至於,想起曾拒絕插手的日本。

    德軍參謀長哈爾德在7月9日寫道,“我們現在忙著謀求日本人反對俄國”,可是“日本的意圖依然搞不清楚”。

    於是德華人開始執行所謂“新政策”,還專門安排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中將,到斯摩稜斯克戰區觀戰。

    以此,向日本人炫耀德國的赫赫戰功,促成日本早日參加對蘇戰爭的決心。

    但當大島浩來到奧爾沙附近的第聶伯河時,蘇軍的一陣炮火從天而降。日本大使大島浩是軍人出身,表面上倒是安然無恙,此後還拜訪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部,據說當時還依舊神氣活現。

    事實上,大島浩本人,也是非常支援德國的親德派。

    陸軍出身的大島浩,曾經作為駐德武官前往柏林赴任,不久,靠著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的支援晉升為大使。他無視外務省的訓令,積極推進三國同盟的談判。

    蘇德戰爭爆發後,大島居然在給東京的電報中寫道:“此次作戰大概四周即會結束,這並非什麼戰爭,而應視為一項警察措施。”

    1941年11月11日,大島預言“莫斯科早就氣數已盡,這樣,德國可能按計劃在嚴冬到來之前給蘇軍以殲滅性的打擊,使蘇聯陷於無法恢復的狀態。

    其三、日本不願意參戰幫忙,跟日本大使大島浩關係不大,日本有自己全盤的戰略考量,它不會被德華人調動,日本國內的軍方勢力,覺得蘇聯是硬骨頭,西伯利亞全是骨頭,沒有日本急需的石油和戰略物資

    從《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出發,德國曾經促使日本儘快在遠東開展積極的作戰行動。日本應該牽制英國的有生力量,並將美利堅合眾國的注意力轉移到太平洋地區。

    不久前,裡賓特洛甫還積極勸說,最近重新出任日本駐柏林大使的鐵桿親軸心分子大島浩進攻新加坡,當然,雙方認識到這個行動可能把美國拉進戰爭,這是德國一直竭力避免的結果。

    但是,這種自相矛盾只是表面上的。他們認為美國在太平洋參戰,只會妨礙而不是促進它在歐洲的軍事行動。

    不過他們仍然預料,如果能對英國在遠東的關鍵領地新加坡實施閃電戰,將會極大的牽制英華人的力量。

    哈爾德上將曾經自信滿滿就得出結論說,可以斷言,東線戰役在開始以後的兩週就已經獲勝了。

    這個傲慢的假設很快就被現實擊破。

    就是在這樣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下,希特勒開始幻想一旦他在東線騰出雙手,將開始與美國的戰爭。

    在7月中旬,他向日本駐柏林大使大島浩說出了德日通力合作,首先消滅蘇聯的威脅,然後對付美國的設想。

    希特勒告訴大島浩,我們不可能避免和美國攤牌,雖然他目前沒有做任何事,但不代表他就接受了美國佔領冰島這一既成事實。

    希特勒不怕美國。他認為歐洲的軍工業比美國的規模大得多。

    希特勒在5月份已經在籌劃佔領亞速爾群島,把它作為轟炸美國本土的遠端轟炸機的起飛基地。

    他盛讚了德國國防軍,並告訴大島浩,摧毀蘇聯是德日兩國最重要的共同利益所在。

    蘇聯一直都是兩國敵人的盟友。

    他聲稱,德國在東方受到蘇聯的威脅,而在兩方則受到美國的威脅,而對於日本來說正相反。

    所以他認為德日兩國,應當合力摧毀蘇聯和美國,他向大島浩表示,目前日本出手對雙方極為有利。

    他樂觀地宣稱在蘇聯的戰爭已經打贏了!很快蘇聯的抵抗將會土崩瓦解,德國可望在9月結束東線戰事。

    在經濟危機席捲世界、全球籠罩在失敗的情緒中,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容易被一些人糊塗地寄予希望,這也是後來人觀察世界形勢時特別需要警惕的一點。

    二十世紀30年代“希特勒熱”是一股席捲歐洲乃至世界的浪潮。

    事實上,二戰時期日本駐納粹德國大使大島浩,就是希特勒的崇拜者,由於他對納粹黨意識形態的盲目信仰,希特勒稱他為“具有鋼鐵意志的真正的納粹黨人”。

    在任駐德大使期間,大島浩因與日本外務省發生矛盾,曾被迫回國述職,但在希特勒的堅決要求下,他又回到了柏林,可見二人關係如何之鐵。

    即使是到了1945年,大島浩依然深信希特勒會取得“二戰”最後勝利,大島浩的“樂觀”和狂熱使一些德國高階將領都感到望塵莫及,他們背地裡稱他為“東方的歇斯底里症患者”。

    說白了,大島浩本人還是非常樂意幫忙的,主要還是日本國內的軍方勢力,覺得蘇聯是硬骨頭,西伯利亞全是骨頭,沒有肉吃!

    對希特勒而言,大島浩是德國在日本內部扶植親德勢力的最大借力點。

    日本陸軍在昭和時代的飛揚跋扈,更進一步增強了希特勒手中這張王牌的威力。當時日本的駐德大使東鄉茂德是穩健派外交官,主張日本應慎重處理與英美的關係。

    但武官大島浩卻是一個狂熱的親德分子。裡賓特洛甫繞開東鄉茂德,直接與大島浩密議德口結盟事宜,並透過親德群體不斷向日本國內宣傳“唯有德國模式才能救日本”的思想。

    已被納粹洗腦的大島浩,聯合國內的一幫志同道合者,發自內心地配合這場運動。

    事實上,大島浩生於名古屋,其父大島健一軍人出身,年輕時曾留學德國,對德軍的訓練教育感受很深。大島健一教育兒子完全是德國式教育。

    他命令大島浩每天必須記住十個德語單詞,晚飯前進行背誦。

    大島浩本人成為希特勒的鐵桿支持者,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大島浩和東條英機關係也很好,如果不是因用功過度,而患胸膜炎休學一年的話,他和東條英機就是同班同學。

    後來,大島浩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他的要塞炮兵課程成績名列榜首,因此被分配到東京灣要塞炮兵隊服役。

    他出任駐德大使館副武官。大島浩踏上德國的土地之後,受到了像返回祖國般的熱情款待。因為他的父親大島健一擔任了日本陸軍大臣。

    因為日軍實在是不想進攻蘇聯,即使大島浩鼓吹德國也沒有用了!

    最後,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奉本國政府之命,向德國外交部宣稱,日本不可能參加對蘇戰爭。

    德國由於它在東線軍隊的處境急劇惡化,堅決要求日本趕快進攻蘇聯。

    但是,東京考慮到遠東力量的對比和西方盟國已在太平洋發起進攻,不敢開闢對蘇的戰場。

    大島浩最終還是把日本兵力分散之慮,作為拒絕立即參加對蘇作戰的理由,同時他強調日本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忽視蘇聯問題。

    對於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關於“日本拒絕參戰是增加德國負擔”的指責,大島浩回答說:日本長期以來就有意對俄出兵,但目前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同時打贏美國和蘇聯的程度。

    基於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即使日本大使到蘇德戰場觀戰,日本最後還是不願意參戰幫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步行器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