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是突襲英國的不列顛之戰。 不列顛之戰(二戰期間著名空戰) 不列顛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而這次戰爭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大英國協的紐西蘭、加拿大、澳洲、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歐洲國家,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Eagle Squadrons)與英國並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Corpo Aereo Italiano)與德國空軍一起戰鬥。戰爭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國的失敗告終,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 名 稱 不列顛空戰 地 點 英國本土及英吉利海峽上空 時 間 1940年-1941年 參戰方 英國,德國 結 果 英國勝利 參戰方兵力 英國:共計1963架飛機德國:共計4074架飛機 傷亡情況 英軍飛行員:1956名,飛機995架德軍飛行員:2500名,飛機超2000架 主要指揮官 休·道丁,赫爾曼·戈林 電影作品 不列顛之戰 Battle of Britain 戰爭背景 希特勒打敗法國後,便擬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為保障渡海登陸作戰,德軍企圖首先奪取制空權,以摧毀英國的防禦工事,消滅英國空軍,並鉗制住英國皇家空軍。於是德國空軍元帥戈林集結了德國空空軍主力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戰鬥機和轟炸機各佔一半,而英國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佔有2:1的優勢。 早在1940年5月,英國就已預見到德國空軍會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所以5月19日,英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在法國退出戰爭的情況下的防禦報告,要求切實加強各項防禦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該報告於5月27日獲得戰時內閣的批准。並立即開始了必要準備:首先戰時內閣組建了飛機制造部,由比弗·布魯克任部長,大力加強飛機制造,使飛機月產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戰鬥機為470架;其次在全國範圍裡統一調整部署防空力量,重點加強倫敦地區的防空;再次空軍部成立作戰訓練部隊,建立了多個訓練學校,加緊培訓空勤、地勤人員,這樣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飛行員補充部隊,還動員英聯邦成員國代為培訓空勤人員,以組建新的作戰部隊。 1940年7月,法蘭西戰役結束,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全都被德國征服,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這時,希特勒向英國伸出了橄欖枝,由於納粹德國戰前儲備的原油不充足以及需要籌備之後的對蘇作戰,希特勒認為不應在西線消耗太多力量。況且德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對英國敲打敲打就可以了,只要英國表示不再與德國為敵,並且歸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搶走的原德國殖民地,就可以簽訂和平條約。不料英國新任的首相丘吉爾是個硬骨頭,張伯倫的前車之鑑使得丘吉爾完全不理會希特勒的外交伎倆,在壓制了英國國內的納粹勢力以及外部的勸降勢力之後繼續籌備防範可能的進攻。丘吉爾在就職儀式的演講中明確地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賦予我們的所有力量,在陸地,海洋和天空,向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的黑暗罪惡勢力戰鬥!”希特勒幾次勸誘無效後,不由惱羞成怒,下令制訂入侵英國的計劃。 成敗分析 戰略 英國早就預見到了英國生死存亡的關鍵取決於制空權的爭奪,所以從1940年5月就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採取一切措施來加強防空,在指揮體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而納粹德國始終抱有誘使英國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開了誘降活動,軍事上的準備明顯不足。而且德軍統帥部一直都沒有一個比較成熟完善的進攻方案,“海獅計劃”也是倉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襲開始後,希特勒也一直夢想透過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並未進行認真周密的登陸作戰準備。更為嚴重的錯誤是德國在7月16日下達“海獅計劃”指令,7月31日卻又決定進攻蘇聯,戰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敗?從國力角度來說,納粹德國無論資源儲備還是軍工技術均不敵英國,如果不能再戰略資源耗盡之前擊敗英國並獲得補充,必將重蹈一戰覆轍。德國高層也清楚這一點,透過佔領英國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盟軍登陸歐洲的難度,透過佔領蘇聯及其領土內的資源(例如高加索油田)就能獲得與盟軍長期對抗的實力,而這兩個戰略目標對於德國來講都過於艱鉅。 武器 英國皇家空軍噴火戰鬥機(包括 Mk. I 和Mk. II),颶風戰鬥機(Mk. I),無畏戰鬥機,英俊戰士重型戰鬥機。 納粹德國帝國空軍梅塞施米特109(包括E型和早期F型)、110戰鬥機;容克JU-88平伏兩用轟炸機、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亨克爾111水平轟炸機,FW-190百舌鳥(伯勞鳥)(只在末期出現過,但迫使英國研製噴火9型與之抗衡)。 德國空軍裝備的轟炸機絕大部分是俯衝轟炸機和輕、中型轟炸機,載彈量大,航程遠的戰略重轟炸機數量極少,根本無法承擔起戰略轟炸的重任。護航的戰鬥機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還能勉強與英軍戰鬥機對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戰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英軍雖然飛機數量少,但效能優秀,而且與雷達、高炮和攔阻氣球組成了完整的防空體系,又是本土作戰,幾乎沒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數量上的劣勢。尤其是英軍建立了完善的雷達預警系統,可以有效發現來襲敵機的數量和方向等基本情況,避免了戰鬥機不必要的空中巡邏警戒,使戰鬥機起飛就是迎戰,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 軍力 英國空軍雖然在飛機數量上有很大的劣勢,但英軍還有雷達部隊,英國是最早將雷達投入實戰的國家,至1940年7月全國共建成雷達站51座,其中東南沿海地區有38座,約佔總數的75%,形成了嚴密的雷達警戒體系,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中高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飛機,第二層是低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飛機。這樣英軍就能透過雷達測出德軍飛機來襲的大致方位和時間,指揮戰鬥機在遊歷方位和時間迎擊。而雷達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戰鬥機在空中巡邏,由戰鬥機發現來襲敵機,使用雷達後,英軍戰鬥機的每次起飛,都是有目的的迎戰,極大減少了飛機、燃料和人員體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飛機數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達無疑是英軍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王牌。 戰術 德國空軍最大的失誤就是在8月底,重點攻擊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制造廠,使英軍損失慘重,精疲力竭,即將崩潰之時,卻出於報復柏林遭受空襲的思想,轉而空襲倫敦,致使英國空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復戰鬥力,從而與不列顛之戰的勝利失之交臂!英軍在防空作戰中,採取了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全面防禦,突出重點的方針,以戰鬥機為主,結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燈和攔阻氣球,並且成縱深梯次配置。並及時改變戰術,以5至7箇中隊組成大編隊作戰,空戰中多采用尾隨攻擊、分割攻擊、分進合擊等戰法,取得了勝利。 地理 不列顛空戰 英國空軍是本土作戰,飛行員熟悉氣候、地形,士氣又高,特別是即使被擊落,只要飛行員平安落地,還能回到部隊繼續參戰。而德軍飛機只要被擊落,飛行員即便能夠跳傘逃生,還是逃脫不了成為戰俘的命運,就是所謂的人機俱失。 當然,英軍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雖然空軍力量並不強大,但卻未將有限的轟炸機攻擊德軍的前沿機場,這是最大的失策。還有就是在前期空戰中,由於道丁和派克主張小編隊逐次參戰,使英軍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懸殊劣勢下與德機作戰,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即使不列顛之戰中德軍獲勝,登陸英格蘭對於當時的納粹德國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參考之後的諾曼底登陸戰,向一個有所警覺並已經加強防範的海岸發動攻擊,進攻方需要數倍於防守方的兵力,完善的情報與後勤服務,強大的水面艦艇部隊封鎖海峽,以及絕對的戰場制空權,才有可能完成登陸,而當時的德軍根本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如果希特勒執意下令發動登陸行動,其結果將是災難性的,發生在克里特島的夢魘將降臨到每一名登陸士兵的頭上。不列顛之戰斷送了德國空軍稱霸歐洲的企圖,ONS-5 護航戰役消滅了德國控制大西洋的念頭,隨著德軍進攻步伐的停滯不前,勝利的天平終於開始向盟軍傾斜。 戰爭影響 英方 英倫保衛戰的勝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尤其是使自法國敗降後對歐洲戰爭持“中立”政策的美國政府明確地站在英國一邊,促進了英美聯盟的建立,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不列顛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首次空戰戰爭,證明了戰略性的大規模空襲將直接影響戰爭的程序,顯示出制空權在現代化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並證明了防空的戰略意義。由於不列顛戰役的勝利,英國得以儲存下來,而英國的堅持抗戰,把德軍拖入了致命的長期持久戰,而且成為日後英美反攻歐洲大陸的跳板,使德軍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困境。此戰中,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英聯邦的紐西蘭、加拿大、澳洲、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歐洲國家,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Eagle Squadrons)與英國並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Corpo Aereo Italiano)與德國空軍一起戰鬥。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上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 德方 由於德國空軍無法完成奪取制空權的計劃,登陸英國,迫使英國政府投降或者是與德國合作的意圖也就無法執行。德國空軍損失超過兩千名空勤人員和將近兩千架各類飛機,雖然不至於影響到整體的實力,但是對於資源非常有限的德國來說,這些損失在對蘇聯開戰之前也無法完全恢復。 德國喪失在政治上與英國和談的機會,也無法解決英國在大西洋與地中海戰場可能的威脅,雖然短時間之內英國只能以戰略轟炸的型態對德國本土施加壓力,藉由美國的協助,英國能夠阻止義大利與德國在北非的計劃,也保留反攻歐洲本土最大的基地。 同時,在心理因素上,英國暫時擋下德國進攻的銳氣,也打破德國空軍在開戰初期全勝的戰績,讓英國計程車氣得以在歐洲大陸連番挫敗之後有稍微恢復的機會。
德國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是突襲英國的不列顛之戰。 不列顛之戰(二戰期間著名空戰) 不列顛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而這次戰爭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大英國協的紐西蘭、加拿大、澳洲、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歐洲國家,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Eagle Squadrons)與英國並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Corpo Aereo Italiano)與德國空軍一起戰鬥。戰爭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國的失敗告終,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 名 稱 不列顛空戰 地 點 英國本土及英吉利海峽上空 時 間 1940年-1941年 參戰方 英國,德國 結 果 英國勝利 參戰方兵力 英國:共計1963架飛機德國:共計4074架飛機 傷亡情況 英軍飛行員:1956名,飛機995架德軍飛行員:2500名,飛機超2000架 主要指揮官 休·道丁,赫爾曼·戈林 電影作品 不列顛之戰 Battle of Britain 戰爭背景 希特勒打敗法國後,便擬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為保障渡海登陸作戰,德軍企圖首先奪取制空權,以摧毀英國的防禦工事,消滅英國空軍,並鉗制住英國皇家空軍。於是德國空軍元帥戈林集結了德國空空軍主力3個航空隊和2669架飛機,戰鬥機和轟炸機各佔一半,而英國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德國佔有2:1的優勢。 早在1940年5月,英國就已預見到德國空軍會對英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所以5月19日,英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在法國退出戰爭的情況下的防禦報告,要求切實加強各項防禦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該報告於5月27日獲得戰時內閣的批准。並立即開始了必要準備:首先戰時內閣組建了飛機制造部,由比弗·布魯克任部長,大力加強飛機制造,使飛機月產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戰鬥機為470架;其次在全國範圍裡統一調整部署防空力量,重點加強倫敦地區的防空;再次空軍部成立作戰訓練部隊,建立了多個訓練學校,加緊培訓空勤、地勤人員,這樣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飛行員補充部隊,還動員英聯邦成員國代為培訓空勤人員,以組建新的作戰部隊。 1940年7月,法蘭西戰役結束,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全都被德國征服,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這時,希特勒向英國伸出了橄欖枝,由於納粹德國戰前儲備的原油不充足以及需要籌備之後的對蘇作戰,希特勒認為不應在西線消耗太多力量。況且德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對英國敲打敲打就可以了,只要英國表示不再與德國為敵,並且歸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搶走的原德國殖民地,就可以簽訂和平條約。不料英國新任的首相丘吉爾是個硬骨頭,張伯倫的前車之鑑使得丘吉爾完全不理會希特勒的外交伎倆,在壓制了英國國內的納粹勢力以及外部的勸降勢力之後繼續籌備防範可能的進攻。丘吉爾在就職儀式的演講中明確地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賦予我們的所有力量,在陸地,海洋和天空,向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的黑暗罪惡勢力戰鬥!”希特勒幾次勸誘無效後,不由惱羞成怒,下令制訂入侵英國的計劃。 成敗分析 戰略 英國早就預見到了英國生死存亡的關鍵取決於制空權的爭奪,所以從1940年5月就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採取一切措施來加強防空,在指揮體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而納粹德國始終抱有誘使英國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開了誘降活動,軍事上的準備明顯不足。而且德軍統帥部一直都沒有一個比較成熟完善的進攻方案,“海獅計劃”也是倉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襲開始後,希特勒也一直夢想透過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並未進行認真周密的登陸作戰準備。更為嚴重的錯誤是德國在7月16日下達“海獅計劃”指令,7月31日卻又決定進攻蘇聯,戰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敗?從國力角度來說,納粹德國無論資源儲備還是軍工技術均不敵英國,如果不能再戰略資源耗盡之前擊敗英國並獲得補充,必將重蹈一戰覆轍。德國高層也清楚這一點,透過佔領英國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盟軍登陸歐洲的難度,透過佔領蘇聯及其領土內的資源(例如高加索油田)就能獲得與盟軍長期對抗的實力,而這兩個戰略目標對於德國來講都過於艱鉅。 武器 英國皇家空軍噴火戰鬥機(包括 Mk. I 和Mk. II),颶風戰鬥機(Mk. I),無畏戰鬥機,英俊戰士重型戰鬥機。 納粹德國帝國空軍梅塞施米特109(包括E型和早期F型)、110戰鬥機;容克JU-88平伏兩用轟炸機、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亨克爾111水平轟炸機,FW-190百舌鳥(伯勞鳥)(只在末期出現過,但迫使英國研製噴火9型與之抗衡)。 德國空軍裝備的轟炸機絕大部分是俯衝轟炸機和輕、中型轟炸機,載彈量大,航程遠的戰略重轟炸機數量極少,根本無法承擔起戰略轟炸的重任。護航的戰鬥機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還能勉強與英軍戰鬥機對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戰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英軍雖然飛機數量少,但效能優秀,而且與雷達、高炮和攔阻氣球組成了完整的防空體系,又是本土作戰,幾乎沒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數量上的劣勢。尤其是英軍建立了完善的雷達預警系統,可以有效發現來襲敵機的數量和方向等基本情況,避免了戰鬥機不必要的空中巡邏警戒,使戰鬥機起飛就是迎戰,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 軍力 英國空軍雖然在飛機數量上有很大的劣勢,但英軍還有雷達部隊,英國是最早將雷達投入實戰的國家,至1940年7月全國共建成雷達站51座,其中東南沿海地區有38座,約佔總數的75%,形成了嚴密的雷達警戒體系,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中高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飛機,第二層是低空防空雷達系統,能有效發現飛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飛機。這樣英軍就能透過雷達測出德軍飛機來襲的大致方位和時間,指揮戰鬥機在遊歷方位和時間迎擊。而雷達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戰鬥機在空中巡邏,由戰鬥機發現來襲敵機,使用雷達後,英軍戰鬥機的每次起飛,都是有目的的迎戰,極大減少了飛機、燃料和人員體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飛機數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達無疑是英軍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王牌。 戰術 德國空軍最大的失誤就是在8月底,重點攻擊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制造廠,使英軍損失慘重,精疲力竭,即將崩潰之時,卻出於報復柏林遭受空襲的思想,轉而空襲倫敦,致使英國空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迅速恢復戰鬥力,從而與不列顛之戰的勝利失之交臂!英軍在防空作戰中,採取了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全面防禦,突出重點的方針,以戰鬥機為主,結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燈和攔阻氣球,並且成縱深梯次配置。並及時改變戰術,以5至7箇中隊組成大編隊作戰,空戰中多采用尾隨攻擊、分割攻擊、分進合擊等戰法,取得了勝利。 地理 不列顛空戰 英國空軍是本土作戰,飛行員熟悉氣候、地形,士氣又高,特別是即使被擊落,只要飛行員平安落地,還能回到部隊繼續參戰。而德軍飛機只要被擊落,飛行員即便能夠跳傘逃生,還是逃脫不了成為戰俘的命運,就是所謂的人機俱失。 當然,英軍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雖然空軍力量並不強大,但卻未將有限的轟炸機攻擊德軍的前沿機場,這是最大的失策。還有就是在前期空戰中,由於道丁和派克主張小編隊逐次參戰,使英軍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懸殊劣勢下與德機作戰,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即使不列顛之戰中德軍獲勝,登陸英格蘭對於當時的納粹德國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參考之後的諾曼底登陸戰,向一個有所警覺並已經加強防範的海岸發動攻擊,進攻方需要數倍於防守方的兵力,完善的情報與後勤服務,強大的水面艦艇部隊封鎖海峽,以及絕對的戰場制空權,才有可能完成登陸,而當時的德軍根本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如果希特勒執意下令發動登陸行動,其結果將是災難性的,發生在克里特島的夢魘將降臨到每一名登陸士兵的頭上。不列顛之戰斷送了德國空軍稱霸歐洲的企圖,ONS-5 護航戰役消滅了德國控制大西洋的念頭,隨著德軍進攻步伐的停滯不前,勝利的天平終於開始向盟軍傾斜。 戰爭影響 英方 英倫保衛戰的勝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尤其是使自法國敗降後對歐洲戰爭持“中立”政策的美國政府明確地站在英國一邊,促進了英美聯盟的建立,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不列顛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首次空戰戰爭,證明了戰略性的大規模空襲將直接影響戰爭的程序,顯示出制空權在現代化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並證明了防空的戰略意義。由於不列顛戰役的勝利,英國得以儲存下來,而英國的堅持抗戰,把德軍拖入了致命的長期持久戰,而且成為日後英美反攻歐洲大陸的跳板,使德軍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困境。此戰中,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英聯邦的紐西蘭、加拿大、澳洲、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歐洲國家,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Eagle Squadrons)與英國並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Corpo Aereo Italiano)與德國空軍一起戰鬥。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上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 德方 由於德國空軍無法完成奪取制空權的計劃,登陸英國,迫使英國政府投降或者是與德國合作的意圖也就無法執行。德國空軍損失超過兩千名空勤人員和將近兩千架各類飛機,雖然不至於影響到整體的實力,但是對於資源非常有限的德國來說,這些損失在對蘇聯開戰之前也無法完全恢復。 德國喪失在政治上與英國和談的機會,也無法解決英國在大西洋與地中海戰場可能的威脅,雖然短時間之內英國只能以戰略轟炸的型態對德國本土施加壓力,藉由美國的協助,英國能夠阻止義大利與德國在北非的計劃,也保留反攻歐洲本土最大的基地。 同時,在心理因素上,英國暫時擋下德國進攻的銳氣,也打破德國空軍在開戰初期全勝的戰績,讓英國計程車氣得以在歐洲大陸連番挫敗之後有稍微恢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