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野萍蹤01

    建文帝是逃亡了,還是被殺了,都是歷史未解之謎。按照《明史》等相關史料記載,建文帝是在朱棣進入南京城之後逃亡了。假如建文帝真的是出逃了,那麼,他會逃到哪裡去呢?

    明史中說建文帝逃到了西南

    《明史·恭閔帝紀》中說,建文四年六月乙丑,燕王朱棣率兵攻打南京城。守衛在金川門的徐達之子徐增壽準備開城投降,建文帝力斬之。同一天,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開啟金川門,迎接朱棣進城。南京城陷落,皇宮中起了火,建文帝不知所蹤。燕王朱棣“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這一處記載,便十分可疑,其疑點就在“中使”身上。中使,就是宮中經常外派的內侍太監。朱棣進入南京城時六月乙丑,算頭算尾,八天後就是壬申日。也就是說,朱棣進入南京城的當天,就“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一天之內發生這麼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各位歷史人物們忙得過來嗎?

    因而,便有史家懷疑,“出帝、後屍於火中”恐怕是早有內應的一次謀殺或者是掩人耳目的陰謀。

    果然,在這篇本紀中就出現了這樣一條奇怪的記載:或雲帝由地道出亡。上面說,建文帝及其皇后已經被燒死了,是不是真的被燒死了呢?張廷玉等人根據當時的傳說,“或雲”建文帝從地道逃走了。所以,“帝后”到底能不能標點為“帝、後”也就成為一段文字公案了。這段公案我下面還將進行解讀,建文帝出逃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明史》根據當時的傳聞,這樣講述建文帝出逃後的情況: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

    按照《明史》的說法,建文帝出逃後,輾轉在西南廣泛地區,現今這些地方所搜尋到的建文帝遺蹟,以及相關傳聞,大概就出自《明史》的這些記載吧。

    《明史·胡濙傳》中說,自建文帝失蹤之後,便一直奉朱棣密令,四處搜尋建文帝。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忽然深夜入宮奏報,朱棣起床召見胡濙。聽罷密奏,朱棣“至是疑始釋”。朱棣釋了什麼疑呢?原來,胡濙尚未密報時,便有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朱棣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

    這一段記載也是十分含糊,都是“傳言”。而朱棣派鄭和幾次下西洋去幹什麼也沒有交代,大概是胡濙探聽到了建文帝的下落,他並沒有出海,朱棣也就釋懷了。

    無論建文帝是逃到了國內,還是“蹈海”下了西洋,按照《明史》的記載,都是往西南方向逃走了。至於建文帝具體逃到了哪些地方,《明史》語焉不詳,這也為後來各地競相尋找建文帝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紀事本末》詳細記錄了建文帝逃亡行蹤

    《明史紀事本末》是明末清初人谷應泰所撰,要比《明史》更早。這部非正史的史料中,有《建文遜國》一篇,以五千餘字的篇幅,詳細記載了建文帝出逃過程和雲遊歷程。以下,我簡要地說說這部書中描述的建文帝到底逃亡到了哪些地方。

    南京城陷落後,建文帝便在大內中縱火,皇后馬氏投火自盡。建文帝為何要縱火,馬皇后又為何要自焚呢?原來,朱元璋臨終時留下了一個紅篋,其中有三張度牒,度牒上面寫著三個僧人的法名:應文,應能,應賢。除了度牒而外,還有剃刀、僧衣僧帽之類的出家人裝備。

    所以,建文帝縱火是要瞞天過海,馬皇后殉難則是因為朱元璋沒有給她準備逃亡的用具,等於是提前“賜死”了。

    按照朱元璋預先的安排,朱允炆裝扮成僧人應文,從鬼門出,乘船到達太平門。在太平門聚集二十餘追隨者之後,建文帝便打算往滇南逃亡,去西平侯沐晟家避難。

    建文帝的提議遭到了隨從史彬的反對,說這樣一大群人行走在路途很容易暴露,不如往來名勝間,東南西北四處為家。於是,建文帝就依次在隨從家躲藏。當年八月,建文帝取道溧陽,來到吳江(蘇州市境內)黃溪。建文帝將史彬家的清遠軒改名為水月觀,便居住在這裡。

    約莫半個月後,建文帝前往襄陽,十月入雲南。永樂元年春正月十三日,至雲南永嘉寺。永樂二年春離開雲南,經重慶回襄陽,再入吳江。此後,雲遊兩浙,其中在杭州就遊玩了二十三日,在天台、雁蕩計遊玩了三十九日。

    建文四年,再入滇,結廬白龍山,題額白龍庵。……

    此後,建文帝不斷往返於東南、西南,又遠足陝西、粵西等地。正統五年(1440年),建文帝入宮,“帝既入宮,宮中人皆呼為老佛,以壽終;葬西山,不封不樹。”

    出逃三十九年,建文帝可以做了三十九年的“行者”,遊遍大江南北,行程恐怕比後來的徐霞客還要豐富。但是,《明史紀事本末》中卻似乎沒有提到建文帝“蹈海”的經歷。而且,也沒有記載朱棣派人四處尋找建文帝,鄭和下西洋與這件事沒有半分錢關係。

    施耐庵傾向於建文帝被弓箭射殺

    施耐庵不是《水滸傳》的作者嗎?他怎麼知道建文帝的行蹤,《水滸傳》能當歷史史料來讀嗎?

    《水滸傳》中隱藏著大明王朝的歷史,講述了朱元璋“孫立”的故事,在書中以大量的篇幅暗寫了靖難之役前後的秘史。這些秘史絕大部分被後來的《明史》及相關史料所證實,施耐庵所言不虛。而史料中一些寫得很模糊的地方,卻能在《水滸傳》中找到答案。以下,我舉幾處《水滸傳》中的情節,來解讀一番建文帝的生死之謎。

    《水滸傳》三打祝家莊的故事,其實寫的是“朱家莊”的秘史,施耐庵以這個故事,交代了建文帝的下落。

    書中的祝家莊在“獨龍岡”下,而祝家店(實則雞鳴寺,時遷偷的是報曉公雞)夥計卻說,祝朝奉居住在獨龍岡上,豈不就是一條“獨龍”嗎?

    祝氏三傑的師父名叫“鐵棒欒廷玉”,以“鐵棒”這個綽號理解,欒廷玉應當用的是鐵棒這件兵器。但是,戰鬥打響後,欒廷玉卻並沒有用鐵棒作戰,而是以一把飛錘和一條長槍與敵人單挑。“鐵棒”不用,便是有隱喻的。其實,鐵棒隱寫的是“天棓”,也就是天棓星。

    天棓星群象徵著帝王的前驅,是挑起帝王之間戰爭的星煞群。因而,欒廷玉的身上有建文帝的暗喻,即“鑾廷玉”。鑾廷玉的兵器很古怪,扈三孃的兵器則是“日月雙刀”,從旁佐證了祝家莊故事隱寫的就是明朝的事。

    這段故事中,最奇怪的兵器則是孫立的那張從來就沒有用過的硬弓。“孫立”,指的是朱元璋立孫子朱允炆為皇帝,與欒廷玉是師兄弟,便是這兩人有著相同的隱喻。而在祝家莊的故事中,孫立又以“病尉遲”的標籤登場,施耐庵以尉遲恭、硬弓,隱藏了大明王朝發生在南京城的秘史。施耐庵暗中交代,朱棣奪取南京城,與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極其相似。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尉遲恭分別以“硬弓”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因而,南京城中的“玄武門之變”,建文帝恐怕難逃厄運。

    因而,朱允炆根本就沒有逃出,而極有可能是被射殺了。

    施耐庵說朱棣尋找建文帝是虛張聲勢

    卻說吳用雙掌連環計,宋江對祝家莊發起最後一戰。這場戰鬥疑點重重,尤其是欒廷玉的去向撲朔迷離。

    首先,排兵佈陣充滿玄機。因為有孫立等人做內應,宋江便決定發起總攻,於是,派出四隊人馬,分別攻打祝家莊前後門。這四隊人馬中,林沖攻打正東方向,花榮攻打正西方向,穆弘等人攻打正南方向。寫到這裡,施耐庵便停下筆來,沒有交代誰是攻打正北方向的將領。

    其次是欒廷玉突圍方向成謎。梁山佈陣完畢,便展開攻勢。祝家莊內早就看到了梁山兵馬陣勢,欒廷玉便不顧祝氏三傑等人,為自己先設計了退路,說:我引了一隊人馬出後門,殺這正西北上的人馬

    梁山攻打的是東南西北四正方向,西北方向根本就沒有兵馬,欒廷玉殺誰去呢?

    第三,祝家莊起火的時間有玄機。書中分明寫道,欒廷玉以及祝氏三傑殺出莊子後,“解珍、解寶便去馬草堆裡放起把火,黑焰沖天而起”。也就是說,祝家莊內起火時,欒廷玉早已不在莊內了。

    第四,欒廷玉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戰鬥結束後,祝氏三傑,以及所有參加祝家莊之戰的敵我雙方人人都有下落,唯獨不見欒廷玉的蹤跡。書中以宋江說“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這句話,稀裡糊塗地交代了“鐵棒欒廷玉”的結局。宋江好像十分惋惜欒廷玉,但為何不去尋找欒廷玉的屍首,予以厚葬呢?

    把上面這四點疑問全部解讀清楚,就會發現施耐庵竟然就是在寫實。

    正北方向沒有交代誰是帶兵將領,原因是以玄武之位隱喻燕王之兵,是朱棣帶兵攻打南京城來了。《水滸傳》中,以“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點”,以及玄女廟中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棗,三卷天書,以及天書的尺寸,也暗藏了這個時間節點。這個時間節點,隱藏著“三月初三”玄武大帝的生日。燕王起兵,就是以玄武大帝之名“奉天靖難”,朱棣後來以玄武大帝轉世自詡。

    欒廷玉從正西北方向殺出,這個方向則是隱喻的南京正西北的大門,也就是上文講到的金川門。朱允炆在這裡殺了徐增壽,然後,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開啟城門迎接朱棣進城。

    我在前面講到,建文四年六月乙丑這天發生了許多大事,歷史人物們是忙不過來的。朱允炆殺徐增壽、金川門被開啟是同一天的事情,恐怕還是接連發生的。因而,朱棣進城時,朱允炆恐怕還在這裡,“亂軍”中一箭射殺朱允炆,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猶如後來的晁蓋在曾頭市被射了一箭那樣,竟然找不出兇手是誰。

    晁蓋綽號托塔天王,就是北方多聞天王,這個佛教的護法天王,神位就是在城池的正西北門樓。

    朱允炆死於弓箭,此後,宮中失火,正如欒廷玉殺出之後,祝家莊才火起。祝家莊的火是內應所縱,而“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也高度疑似內應所為。朱棣奪位後,封曾經與他大戰差點破了燕軍的李景隆為第一功臣,是為“李應”。

    宋江所說的“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是一句大實話,而欒廷玉被殺不見屍首,歷史真實中,建文帝也是如此。

    在施耐庵筆下,《明史》中說的朱棣四處尋找建文帝下落,甚至派鄭和下西洋搜尋,恐怕都是虛張聲勢,以洗脫自己“弒君”的罪名。

    《水滸傳》中說,宋江帶兵出征祝家莊之前,特地以孟康替換馬麟,監造大船。總攻時,又分別以水軍頭領李俊、張橫、張順、阮小二為副將。書中根本就沒有寫祝家莊有大江大河,不需要水戰,造戰船、上水軍,完全是虛張聲勢,多此一舉。

    施耐庵究竟是誰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絕對不可能是那個虛構的王道生所虛構的死於洪武三年的施子安,更不可能是後來繼續虛構的施彥端。施耐庵肯定隱藏在《水滸傳》中,極有可能就是這段絕密歷史的親歷者。因而,《水滸傳》中隱藏的歷史值得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的增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