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葉居

    這些姓都是王侯將相的大姓,是某段歷史王超統治者的姓。王超更迭,家族一部分被滅,一部分充奴隸,隨主人姓,一部分跑到離權力中心比較遠的地方,隱姓埋名,躲藏起來。所以這些標誌性明顯的姓,就“消失”了!

  • 2 # 劍平四海

    很簡單,先秦時代姓和氏不同。姓別婚姻,氏分貴賤,也就是姓的作用是區別於婚姻的,同姓不婚。氏表示社會地位的,氏的來源有封地,官名,職業,甚至方位等等,比如周朝國姓姬姓,分封的諸侯魯國,晉國,燕國,這些國家的國君雖然還是姓姬,但氏已經分化為魯氏,晉氏,燕氏。

    也就是說由簡單的姬姓演變為多個氏,姓不變,氏可以變,比如魯國國君姬姓魯氏,然後生了兒子,沒當國王,分封了一小塊土地,比如我家祖上就是某代魯國公子,封地在汪,所以我這一隻又從姬姓魯氏分化成了姬姓汪氏,其他上古八姓也是類似如此,比如贏姓分為秦氏,馬氏,趙氏等等。姬姓演變為張氏,周氏,韓氏。羋姓演變為屈氏,昭氏,景氏等等。由於氏是代表社會地位,表示出生貴賤的,所以男子是稱氏不稱姓,比如屈原,其實是羋姓屈氏,不能叫羋原,而是按照氏,叫做屈原。

    先秦時代結束,到了漢代,姓氏合一,原先的姓由於不經常用(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氏就取代了原有姓氏作用,變成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姓。

    綜上所述,不是上古大姓沒有了,而是隱藏在現在的氏中沒人提而已,如果你是趙姓馬姓徐姓,大機率是嬴姓;如果你是周姓,大機率是姬姓(如今常用姓氏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姬姓);如果是屈姓米姓,大機率是羋姓;如果你是呂姓崔姓,大機率是姜姓。

  • 3 # 董元奔古典情懷

    姓是原始社會後期的概念,是一個龐大部落擁有共同始祖的名號,當然,那個遙遠的共同始祖是女子,因此,姓是母系氏族用來區別不同大部落的。

    奴隸社會形成後,男子在社會生活中取代女子起支配作用。早先同一個姓的母系後代以男子為首領分成不同支派,同一男子的後代、再後代、再再後代等生活在同一個村莊,他們便取了自己的氏,用以區別自己的群體與同一個姓的其他群體。總之,一個姓分成了若干個氏。

    隨著父系制度的發展和全社會人口的大幅度增加,氏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以至於人們不再在意自己的姓,於是,到戰國中後期,人們開始稱氏為姓氏,到西漢時,人們對姓和氏更加不在意,以至於把氏說成了姓。我們今天的所謂百家姓其實是春秋時期之前的百家氏。

  • 4 # 急曲子58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尹集鎮姬賀村!看人家村名就知道有姓姬的,還有姓賀的。不要在家裡待著就覺得你是天下的中心。出去轉轉對你有好處!

  • 5 # 糖瓜爸爸聊教育

    你好,提問者,你說的幾個古代大姓都是歷史知名的姓氏。

    難道這個問題推給我的原因是我也姓姬。

    周朝的國姓姬姓,秦國的國姓贏姓,這兩個都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另一說為妊)。

    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不過姬姓號稱是中國姓氏的萬姓之祖,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魯姓、魏姓、楊姓、蔡姓、韓姓、霍姓、管姓、毛姓、曹姓、衛姓、畢姓、蔣姓等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

    贏姓和姬姓一樣,也是很多姓氏的祖先,比如秦,江,趙,谷,徐等姓。

    嬴姓逐漸變少的主要原因並非秦滅亡,根本原因是古姓氏制度整體走向消亡,是一種歷史大趨勢,上古八大姓都是如此

    今天還有近萬人姓嬴,但這個嬴姓並不一定是直接傳自古嬴姓的,

    羋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祝融八姓之一。

    歷史上羋姓的名人有屈原,白公勝、羋八子、羋戎、楚昭王熊壬、楚武王熊通、楚莊王熊侶、熊渠、申包胥、楚惠王熊章。

    現在比較出名的是圍棋九段羋昱廷。

    當今羋姓仍然存在,全國羋姓也就幾千人,其餘的大多改為米,屈,熊等。

  • 6 # 小教育成就大未來

    姬姓是周朝國姓,而儒家孔學一直以周禮為尊,所以雖然周朝亡國千年,姬姓一直屬於尊貴的姓,這一情況一直到唐朝,唐朝皇帝(李世民或是李治)認為周朝失德亡國,不配如此高貴的姓氏,故要求姬姓改姓,於是很多姬姓的人改姓周,只有邊遠地區,有部份姬姓的人偷偷保留了姬姓。所以今天姓姬的人很少,但姓周的可不少,也就是說姬周同源。

    羋姓是楚國貴族的姓,現在還有,我曾經在上海碰到一個,徐州人,極為罕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項羽和秦國殺神白起都姓羋,古代男為氏,女為姓,男子習慣稱呼是氏加字,姓和名屬於忌諱,但後來很多根本就以氏為姓,如上面講的項姓和白姓,就和羋姓有淵源。

    嬴姓和羋姓情況極為類似,據說還有,但我沒見過。順便說一下,秦始皇姓嬴,趙氏,按當時習慣應該叫趙政。

  • 7 # 怕冷的螞蟻S

    我現在很多姓都是上古姓演化而來(姬、姜、姒、嬴、妘、媯、姚、姞、風、子、己、祁等姓),很多現在的“姓”在古代應該叫做氏,都是後來根據先祖官職、封地等定下來的。舉個例子:陳氏始主為舜帝的後代,舜原居於媯河邊所以姓媯,周武王滅商後找到舜帝的後代媯滿,把女兒嫁給他,並封於陳地建立陳國,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媯姓陳氏,這是陳氏的由來,祭祖的時候都是說“某氏宗親”沒有人說“某姓宗親”。至於現在為什麼姓氏不分這個問題,因為從秦開創的封建統治開始出現了很多有氏無姓的草民開始發家了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到了漢代開國皇帝都是底層草民,整個社會經過一個演變,到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不太講究姓氏了,到了東漢就已經行成了以氏為姓的習慣了。

  • 8 # 香茗史館

    姓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母系氏族時期,這也是上古姓氏大多有“女”字的原因之一,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上古八大姓”,即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另說妊)八大姓。然而,這曾經的上古大姓,除了姜、姚之外,無一例外都變成了小姓,這又是為什麼呢?

    上古“姓”和“氏”區別較大,即可便於婚配也是身份象徵

    與現代“姓氏”合一不同,上古時期的“姓”和“氏”是有所區別的。簡單來說,“姓”主要是用來明確血緣關係的,而“氏”則是用來明確族群的。一個人的兩個兒子生活在不同的族群,數代之後相見,因其“姓”相同便可知道是出自同一血脈,而“氏”不同則只代表了生活的族群不同。

    在上古時期,“姓”可以繼承延續,而“氏”則不一定。以黃帝為例,其姓公孫(後改為姬)而氏軒轅,但他的兒子少昊雖然繼承了姬姓,但氏卻是青陽氏和金天氏。

    “姓”和“氏”最為重要的作用,便是為了方便不同部落氏族之間的通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原因在於,同姓不同氏表示兩人雖然生活在不同部族,卻出自同一血脈,自然不可通婚;而同氏不同姓則表示兩人雖然生活在同一部族,但卻來自於不同血脈,因而可以通婚。

    同時,“姓”和“氏”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那便是明辨出身高低貴賤,在貴族奴隸社會,只有貴族或諸侯王、士大夫才即有姓也有氏,而普通的部落子民或華人則只有姓而無氏,至於奴隸等賤民便無姓無氏只有名了。

    而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隨著禮樂崩壞,宗法制度逐漸瓦解,世卿世祿制和奴隸制逐漸被廢除,原本的姓氏制度也開始遭到破壞,普通百姓也開始擁有了姓,且“姓”和“氏”的界限逐漸模糊,並最終自漢朝以後完成姓氏統一。這導致姓氏迎來大爆發,同時上古姓氏也自此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以氏代姓現象極為普遍,上古大姓開始沒落

    春秋戰國以來,在姓氏迎來大爆發的同時,之所以上古姓氏也開始逐漸沒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以氏代姓”現象極為普遍。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男子稱氏”制度的影響。《通志·氏族略》有載,“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也就是說在夏商周以前,男子是普遍稱氏而不稱姓的。而隨著奴隸制和世卿世祿制逐漸被打破,才能逐漸取代出身,血脈影響力無疑開始逐漸減淡。由於自古孩子隨父姓,而父親又是稱氏不稱姓的,因此姓氏的逐漸統一,以氏代姓便開始變得不可逆轉,這些上古姓氏自然也就難以保留了。

    2、國家觀念取代血脈關係。在周朝建立之後,周天子大封諸侯,其中姬姓諸侯便多達53個,統一的姬姓雖然代表了這些諸侯國同源,但各諸侯國同時則開始以封地為氏。進入春秋戰國以後,在禮樂崩壞的同時,由於諸侯國之間攻伐不斷,血脈界限逐漸變得模糊,而諸侯國的界限則開始加強,這導致“姓”的作用逐漸變淡,而“氏”的作用開始加強。例如趙國,雖為嬴姓,但卻以趙氏為主。於是,當秦漢以後姓氏逐漸統一,很多人便直接以國名做了姓,這等於變相的以氏代姓,這應當是秦、齊、楚、趙、魏、韓、燕、周、宋等大姓形成的一大原因。

    3、普通百姓姓氏來源龐雜。夏商周時期,姓氏本來是貴族的特有標誌,然而隨著奴隸制的逐漸瓦解,大量奴隸開始恢復自由人的身份,再加上宗法制遭到破壞後,普通百姓也開始取姓氏,而奴隸和大量的普通百姓,是根本無法追溯自己的血脈出處的,自然也就沒有能力再以上古大姓為姓氏。於是乎,百姓們便紛紛以國名、地名、官職、山川、河流等等為姓,這是造成春秋戰國以來姓氏大爆發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樣也是造成上古大姓逐漸消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4、百姓流離失所難尋其根。由於春秋戰國以來戰亂頻發,百姓流離失所,導致大量百姓已經根本無法準確找到自己的姓氏起源,再加上又恰逢姓氏逐漸統一,百姓大量取姓這個歷史時期,於是遷居他地的很多百姓,便紛紛另取他姓。這是造成春秋戰國以來,姓氏大爆發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5、古代貴族為了避禍改姓。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發,尤其是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吞併滅國事件此起彼伏,而一旦國家覆亡,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貴族們,下場將會無比悽慘,家道中落倒還罷了,淪為階下囚、奴隸也是常有的事,於是國家覆亡之後,很多貴族都會選擇避禍改姓,這也是上古大姓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個人認為,正是由於以上四點原因,導致春秋戰國以來姓氏大爆發的同時,這些上古大姓逐漸消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這些上古大姓衍生出諸多姓氏的一個重要原因。至於現代的李、王、劉、張等大姓的形成,則主要源於後世王朝皇室和門閥大族姓氏的影響。

    此外,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也是與此有關,畢竟以黃帝姬姓衍生出來的姓氏便多達400餘個,而以炎帝姜姓衍生出來的姓氏也多達上百個,就衍生的姓氏佔比而言,上古八大姓之中姬姓和姜姓的佔比是最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來越恨老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