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針對應試型別挑選: 這個年齡段考試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都是不能迴避的,也基本上是大家最感興趣的。舉例上海來說,幼升小如果想進民辦的好學校競爭非常激烈,英語是必考專案。如果老師問孩子:“What color do you like?”,孩子要是回答:“Blue”,基本上就沒分的,必須要完整的回答:“I like blue.”。如果幼升小想要進類似的民辦學校,除了平時每週去培訓機構學習,更必須找到專業機構或者老師針對性地培訓。只要是應試,就一定有具體規律可循,孩子只要能完成專業老師要求佈置的內容,應試不難透過甚至能輕易拿到一個非常理想的成績。
縱覽這個年齡段,大多數父母為孩子尋找培訓機構,首要目的是提升孩子的競爭力,競爭多發生在學校,就是應對應試教育選擇;其次,則是希望孩子將語言學得地道。
一、 針對應試型別挑選: 這個年齡段考試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都是不能迴避的,也基本上是大家最感興趣的。舉例上海來說,幼升小如果想進民辦的好學校競爭非常激烈,英語是必考專案。如果老師問孩子:“What color do you like?”,孩子要是回答:“Blue”,基本上就沒分的,必須要完整的回答:“I like blue.”。如果幼升小想要進類似的民辦學校,除了平時每週去培訓機構學習,更必須找到專業機構或者老師針對性地培訓。只要是應試,就一定有具體規律可循,孩子只要能完成專業老師要求佈置的內容,應試不難透過甚至能輕易拿到一個非常理想的成績。
同理也適用於小升初還有中考,只不過小升初和中考相對的筆試內容多了一些,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甚至基本的運用英文書寫的能力是有要求的,但方法基本都是類似的。很多好學校好成績的學生可能不大需要在中考前找課外機構補習,但是,隨著中高考對聽力和口語要求的提高,是的,很多地區(北京、廣州、瀋陽、江蘇等)已經將口語加入到中高考考試範圍裡,想要在口語這一塊得到理想的分數真不是單獨靠學生自己就可以的。除非學生所在的學校極好,師資力量非常強大,並且學生也處於最上游,否則一定要在課外選擇一所好的輔導機構。我見過很多筆試成績不錯但從來沒有在外面學過輔導機構的小學生,一張口的時候跟從小學英語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一些母音明顯就是從小學英語的孩子發得好,而且語感也是從小學英語的孩子好,口語上的優勢還是極其明顯的。大型輔導機構的師資和對應試的研究水平絕對是高於大多數公辦學校的,畢竟人家是市場中優勝劣汰出來的,生存的壓力和生產質量也是成正比的。
高考屬於另當別論的,因為高考是選拔性考試。除了考察基礎是否紮實,更多考察的也是一個學生是否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浙江英語高考中作文加入“續寫”這一項,就是在考察學生是否真的能夠融會貫通所學知識,而不是一味地死讀書。很多中考側重記憶的孩子,在理解運用上如果跟不上,那麼高考一定會被拉出差距。同時,如果語文很不好,那麼英語成績也頂多就是比語文好一些,不會高到哪裡去。以前學翻譯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你們的母語水平其實就決定了你們外語的高度。
至於為了應試挑選機構或者老師,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其一就是找專業針對應試的機構。在挑選機構的時候主要看這家機構歷年成績好的學生有多少,並且學校是否有相應的手段確保學生完成佈置的教學任務,專業的機構都會有很大的資料庫,也會激勵成績進步的學生,獎勵特別優秀的學生。同時對老師也有升學要求,那麼老師為了能夠留住學生一定會盡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對這樣的機構,品牌越大,越規範化,相對應的質量也是越有保證的。至於是一對一還是大班課,都是沒有關係的。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一點,在大型機構裡,最好的老師一定不會去做一對一的,因為對於機構來說,最好的老師帶大班才會收益最大化。如果不差錢,兩種方式都試一下,看孩子更適應喜歡哪種方式。
其二就是直接找有成功經驗的好老師,單獨教也好,幾個學生湊個小班也好,跟住一個老師一直學下來也是能夠快速提升成績的。因為有的老師本身有著一份穩定的公辦學校或者私立機構收入,出來單獨做也是為了多賺點錢。這些老師好的的確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為了能夠有好的口碑,對學生的關注也會很高。但是,這樣的老師並不好找,因為人家主要就是看口碑,都是小圈子裡朋友相互介紹的。去年暑假因為某種原因我不得不做一對一的高考輔導,學生是那種卡在110分左右的學生,經過一兩次課我就指出這孩子學習英語的習慣有問題,並且用了七八次課把語法系統整理了一遍。於是過了半年這個勤奮的孩子跟我說,他成績此後一直是班級第一,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我這樣的老師一年能去做一對一的時候也就一兩次,基本上都是推不掉的人情才做,並且收費也不低。那麼對於要求嚴格的公辦學校老師,輕易也是不敢在外面隨便帶學生,一旦被發現舉報工作不保,這筆賬人家也算得清。
不管怎樣,在挑選機構和老師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是否有成功經驗;而且,孩子在短期內對英語的學習習慣是否有改變,例如每天不管怎樣都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英語或者突然開竅,掌握了一門語言的正確學習方法。碰到一個好的老師,尤其在選拔性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真的能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的。
二、將英語學得地道。很多機構將這種好定義為“英語思維”的好,在這裡我並不想去支援或辯駁這個定義,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想將英語用得地道,甚至說出來寫起來跟母語一般,真是越小學習越好,並且要不斷提供可運用英語的環境。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爸爸去哪兒》裡劉燁家的孩子,法文和中文都說得極溜,就是因為在孩子剛對世界有認知的時候,輸入的語言就是法文和中文,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就會覺得一個東西有兩種叫法,一句話有兩種說法沒什麼大不了的。自然而然,當他們輸出的時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什麼說什麼,有的孩子會有一段時間是中英文夾雜,其實是沒有關係的,讓他們去說好了,因為隨著兩種語言越學越好,他們自然地就會要麼說英文要麼說中文。當然,除非兩種語言都不怎麼好,那以後肯定會夾雜著亂說,而且凡是這種兩種語言夾雜著亂講的人,思維很多時候也是蠻亂的,歸根結底,跟語言其實沒什麼關係的,是思維的問題。(順便插一句,該死的劉燁,好好的普通話不教,非得故意教諾一說一口大碴子味兒的東北話。明明超模範兒的諾一,只要一張嘴就是鄉土風,也是挺無奈的啊。這也警告各位家長,孩子可塑性強,別以為自己會幾句英語就亂教。)
還有,大家仔細觀察《爸爸去哪兒》裡的諾一和多多就會發現,人家很少兩種語言混著說。多多都可以用英語寫劇本的,但是人家平常生活中都極少用英語的,除非是需要英語跟人交流的時候。其實不說外語,就說咱們本土家鄉話好了。我是北方人,來到南方後發現太多的同學都會至少兩種語言啊。那些普通話說得很好的同學,有的會杭州話,溫州話,客家話……一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就開啟了另一種語言模式。反而是他們驚奇地在我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問我:“你給家裡打電話為啥還說普通話啊?”我…….我倒是想不說普通話,也有個家鄉話,但是我除了普通話不會別的啊!
大部分家長看到這裡可能很難過,要是沒有家長一方是外華人,也沒有那麼多錢送孩子去國際幼兒園和小學怎麼辦?我必須承認,家長中如果有一方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外華人真是方便很多,而且有錢能把孩子送進一年二十萬左右的幼兒園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周圍就很多人這樣做,甚至為了孩子讀個好的幼兒園不惜去上海定居。但是,大多數家長只是普通人,年薪也許二十萬都不到,那麼這樣的情況下還想做到英文地道,恐怕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那麼就要做到以下幾點了:
(1) 挑選機構的時候有外教最好,沒外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很多數機構的外教都只是長著一副白人面孔罷了,有義大利的,有俄羅斯的,有德國的……即使美國或者英國的,有的也有極重的口音。總之,機構為了噱頭,為了能多收點兒銀子,必須要有外華人在那兒撐場面。不信你去一些號稱美語教學的機構問,他們的外教有多少透過TESOL的?而且,家長們這樣想好了,人家本土長大的英華人美華人,在中國一年當外教也就20萬人民幣左右,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會來中國只是為了賺這個錢?要麼是交換生,來這邊學個經驗或者賺個零花錢生活;要麼是找個了中國伴侶,以後就是定居在中國;再就是真的對教學有熱情,願意教一些好的學生。第三種真的是少之又少,並且家長很難甄別出來。大多數機構都是靠中教老師把控學生教學質量,外教多是陪著孩子們操練和調動氣氛的。那麼外教的最大作用其實就是讓孩子們不怯生,覺得跟外華人講話也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嘛,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有外教在,孩子會自然用英語跟他們講話,聰明的孩子還是能學到很多常用的詞彙和語句的。當然,前提是你這個外教是專業的,口音純正,鑑別方法就是問這個外教的母語是什麼語言,而且詢問外教是否有教學類的資格證。
(2) 挑選機構的時候看學校對學生課後作業的佈置是否有要求。如果你指望著去一個機構一週兩次就能講地道的英語,那純粹是做夢的啦。好的學校會要求孩子每天至少抽出30分鐘左右進行聽說練習(聽說必須先行,而且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每個學校要求不一樣,但是都會有具體的要求並且讓家長詳細記錄作為給家長的作業。在步入少兒領域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孩子十幾歲前就是在拼家長,家長如果願意每天抽出時間來給孩子讀書,陪孩子進行聽說練習,那麼孩子的英語會很好,甚至有語言天賦的孩子講出來的英語真的跟母語會差不多。
(3) 選定一家機構後,除非有很嚴重的原因,否則不要給孩子亂換機構。因為本質上講每家機構都是大同小異的,教材必須都是大的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或者極大的機構是自己內部研發的。不管怎樣,都是自成一套系統的。保險起見,選擇老牌子一點的或者品牌度高的。跟住一個機構,系統地學下來,私下裡能給孩子提供英文環境讓孩子和別人用英語交流最好,不能也可以給孩子細心挑選英文原版的動畫和繪本陪孩子一起看。相信我,孩子對語言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成人聽不懂的句子,孩子也許聽了兩次然後結合畫面或者語境就秒懂。有的家長今天不滿意就換一個機構,明天再換一個,總覺得自己家孩子學得不好,其實是因為家長對學得好的定義也不清晰。如果孩子願意去翻看原版的繪本,看動畫片的時候也不排斥原版的聲音,動不動還能飈出幾句英語,跟外華人講話也不怯生,這實際上已經非常好了。英語是一門工具啊,要的就是能夠用起來,孩子只要做到被輸入的都是純正的英語,那麼在輸出也就是用的時候自然也是地道的。
綜上所述,凡是從孩子很小(6歲前)就開始悉心培養孩子英語的家長都會發現,應試的時候孩子基本都是不吃力的。畢竟現在中國除了北上廣等私立國際學校,其餘城市對幼兒英語的應試要求都不高,大多數都是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那麼從小學英語的孩子優勢就極其明顯,別的不說,就光自信這一條就很容易讓孩子將英語學好。起步不差的孩子,除非是學習習慣真的很不好,後面容易掉隊下來,基本上中考都是在中上的,好的甚至都是將近滿分的水平。而一些到了五六年級發現孩子英語不好著急出來學應試的孩子,自信心就受到打擊,因為出來學是因為成績不理想嘛,除非用我上述提到的應試類方法,否則也真的是很難進步的。
最後,我想說下目前的線上教育。大的明星代言,以及鋪天蓋地的廣告大家也都看到了,他們在市場銷售這一部分投入比例是非常大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家長們也應該懂的。我的建議是,目前把線上當個輔助就好,也就是線下系統地學起來,線上找個老師來操練起來,一是檢查孩子線下到底學得如何,二是給孩子多一點練習英文的環境。至於完全指望線上,K12這個領域的孩子越小越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