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BG品牌增長研究院

    職場性別歧視不是一個新話題,但總是熱門話題。

    智聯招聘也曾做過一個調研,80%女性受訪者覺得在職場上被歧視。

    到底誰在歧視職場女性?為什麼歧視?女性在職場上如何應對這種歧視?

    作為一枚曾經的大齡未婚高學歷女青年,如今的職場一胎媽媽,從當年的應聘者,到後來的招聘者,身份角色的轉化,讓我也重新思考這個命題,分享給朋友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職場歧視,其實不限於“性別”,還有很多

    無論是在應聘,還是工作中,都會有“歧視”,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偏見”,且歧視不限於針對女性。比如:

    對長相漂亮的,人們會想當然以為“漂亮無腦”;而對長相醜的,人們又天然瞧不起;

    對博士等高學歷的,人們會想當然以為“書讀傻了”;而對低學歷的,估計HR連簡歷都看不上;

    對出身農村的,人們會標籤為“鳳凰男/女”;而對富二代,人們又想當然覺得“紈絝子弟”;

    對年紀大的,人們會猜測“能力不夠吧?”;而對年級小的,人們又猜測“有關係吧?”;

    對天蠍座獅子座等,人們會立即判斷“aggressive”;而對巨蟹星座等,人們又擔心“太顧家不愛工作”;

    對北方的,人們會害怕“性格太直容易得罪人”;而對南方的,人們又擔心“太娘太糾結”。

    人類亙古以來,都是摯愛“偏見”。因為偏見,在一種“心理定位”的方式。

    世界這麼大,人又這麼多,職場這麼複雜,“偏見”可以幫助人迅速的去“站隊”,去錨定自己的位置,去理清楚自己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

    所以,職場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偏見”,本質上是一種“自我保護”——當然,越弱、越自卑的人,越容易用“偏見”去標籤自己和別人,去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

    坦白講,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很難消除“偏見”,它就如同人身上長的某個器官,很難切。

    所以,儘量減少不切實際的“烏托邦”幻想吧。

    職場不是偶像劇,沒有完美而平等的環境,只有赤裸裸的現實。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針對具體的職場問題,心平氣和的處理一些“個案”;有餘力的話,可以去推動解決更多人的問題。

    並不一定是針對“性別”而是針對“不能勝任”

    瞭解職場歧視的本質,其實人的心胸也就相對寬大一些。因為你知道,那些“偏見”可能只是脆弱者的鎧甲。

    但不可否認,很多偏見和歧視,其實也是基於大量的事實累積——有一定統計學基礎。

    比如,HR不願意招聘已婚未育女性,可能是因為遇到過這些情況,比如:

    有人一進公司就懷孕,而且是三年抱兩個,三年裡頻繁請假,公司沒辦法解僱,業務沒法開展;

    還有人自從懷孕,雖然還在堅持工作,但滿心滿眼都是孩子,上班總是心不在焉,和同事溝通三句話不離孩子;

    還有人是自從懷孕就辭職,一直做家做全職媽媽,直到孩子3歲上幼兒園才出來找工作,HR當然猶豫不敢要。

    又比如,HR重男輕女,可能是因為曾經招聘過的女性,無法如男性一樣,勝任這份工作,比如:

    有些工作天然屬性就是“男女有別”,比如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現場作業人員,必須要男性;

    有些工作是男性思維更有優勢,比如需要涉及到理性判斷的(當然不是說女人不理性,而是這位HR遇到過的女性,大多是感性的);

    有些工作是男性更適合做的,比如需要頻繁喝酒應酬的工作。

    所以,職場性別歧視,針對的不一定是“性別”,而是“不能勝任”——無論是因為“自己的不職業/主動放棄”、還是“工作天然屬性”,或是“思維差異”,其實HR擔心的,無非還是“你無法達到工作結果”。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政府。

    企業的終極意義,是不斷地創造價值與利潤,從而讓企業能長存下去,而並不是去照顧每個人的well-being。

    我曾經所在的外企,是出了名的“人性公司”,對員工的照顧,簡直無微不至,堪比慈善組織,比如:

    生意做不好,不要緊,照樣領薪水;

    懷孕後請假1年2年的,沒關係,公司還送額外福利;

    想休個Gap year,沒問題,公司照樣有福利等等。

    這樣的環境,對員工而言,簡直是天上人間,相當舒坦。然而對公司而言,就有待考察。

    其實,這更常見於跨國外企。大多數私企,是很難做到的,因為老闆和股東都要看業績、看利潤、看ROI、看單人的工效——如果一個人無法提供自己薪資所匹配的價值,自然會被企業淘汰。

    抱怨無濟於事只有瞭解根源,才有可能解決歧視

    職場上的抱怨,總是無濟於事。對於當下女性在職場上所遭遇的歧視,可能需要從頭瞭解根源,才有可能去解決這種歧視的個案(不敢說“平天下”,只能說個案)。

    1用實際行動自己不是HR/上司所擔心的型別

    我們在日常職場中,可能經常遇到,有些人會怨天怨地怨父母怨性別,如祥林嫂一樣,到處訴說自己是因為外在原因而遭受到“職場歧視”——其實,都是自己放棄自己、自己不職業和懶惰的藉口。

    如果你發現HR/上司是擔心你結婚生孩子而無法勝任工作,那麼,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就是要主動解釋溝通,並證明自己不是這樣情況,認真工作,做出實際的工作成績,沒有企業會拒絕能幹的人,無論男女。

    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尊嚴,都是要靠實際工作業績去爭取,絕非其他。

    2選擇自己能夠勝任且真心喜歡的工作

    這一點無論男女,無論什麼情況的人,都是適用的。

    3不用強迫自己去變成事業女強人,不要強迫自己去犧牲

    人,只有在做自己的時候,最自由、最舒服。

    假如我們並非事業女強人型,不要強迫自己變成這樣,因為這隻會讓自己更痛苦。我們只需要做到,尊重手頭上的工作,並盡心盡力的完成任務即可。

    也不要強迫自己去犧牲什麼,因為沒有人會因為犧牲而高興,不高興自然無法長期做好一份工作。

    而且,很多做出犧牲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喜歡嘮叨自己的犧牲與付出……久而久之,變身祥林嫂。

    總之,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每天儘量要開心,舒服,職場上保持一個專業的形象。

    其實,大多數人連“最基本的尊重工作”都沒有做到,也就無從談起“犧牲與付出”。

    4儘量避免在工作場合談家庭和孩子

    樂於分享孩子,是所有媽媽的天性。

    但在職場中,還需儘量剋制,因為職場是一個專業職業的環境——這是對同事、對工作的一種基本的尊重。

    沒有領導和同事會信任一個天天將自己孩子掛在嘴邊、將私人生活帶到公司的人,無論男女。

    5努力往上爬吧!越往上,越相對公平

    很多人可能覺得,在職場上越往上走,越艱難,所以情願安於現狀,想要以此來換取自己生活的平衡、或者時間。

    但實際上,等歲數已大,自己在職場上的優勢已經消磨殆盡,只是在做一份隨時可被替代的工作時,就會發現——自己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時間,更無法影響別人對自己的歧視。

    其實,越是底層,越容易有歧視——這個很容易理解,素質和環境決定了,你很難遇到公平的對待,而且還不能反抗,因為別人很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而只有努力往上前進,積累自己的競爭力,成為不可替代的職場人,才能更加自由,更加平衡,更加隨心隨欲,也更容易獲得尊重,而不是歧視。

    職場女性的優勢

    女性在職場上,也有很多天然優勢。這也是當前,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職場上脫穎而出的原因。

    1.女性的思維更為周全而細節,對業務思考更加全面。

    男性對業務的思考比較理性而尖銳,而女性相對周全和細節,兩者結合,對業務問題的判斷與策略思考,會更加全面。

    2. 女性的同理心,使得她們在企業管理與團隊合作中更佔優勢。

    女性天然擁有同理心,在企業管理和團隊合作中,更容易減輕摩擦,增強團隊凝聚力。

    3. 女性更樂於“傾聽”,能更高效的解決問題。

    職場上的很多衝突和問題,都是源於溝通不暢。而善於傾聽的女性,更有助問題解決。也許這就是HR更多女性的原因。

    4. 女性更為堅韌而穩定,往往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頂樑柱。

    相比男性的跳脫與浮躁,女性更為穩定而堅韌。往往在成熟企業中,女性比例大於男性,就是因為女性相對跳槽少啊!這對企業穩定和團隊發展而言,是個好事情。

    5. 生育過的女性更加包容,有助於團隊穩定。

    人的心胸都是被事兒撐大的——職場媽媽們要處理的事情,遠遠多於單身或男性,她們簡直堪稱Super Women,一身多能,對生活和職場的理解,會更加包容,可能之前特別在乎的小矛盾,生完孩子,就壓根覺得不是事兒。

    在職場上,需要這種“包容心”,去處理各種衝突與矛盾。

    6. 生育過的女性,對生命的體驗更加豐富,洞察力更強。

    人的洞察力,除了天生之外,還有需要豐富的閱歷。而生育過的女性,對生命本身的體驗更加豐富,對人性的洞察更加深刻,更適合創意性、管理性的工作。

    總之,既然選擇了職場女性這條路,就要去面對這條路上的種種問題,不要抱怨,不要沮喪,利用優勢,努力往上奮鬥,從而給自己更大的自由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冰是有毒物質嗎?